《相忘于江湖》第2章


一席话说得冯延巳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半天没缓过劲来。 
其实。这冯延巳的口才非常了不起的。是个辩论高手,是个无理辩三分的家伙。当时人们经常领教他口若悬河的样子。据《钓矶立谈》记载,冯延巳“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雨,听之不觉膝席而屡前,使人忘寝与食。” 
所谓穷巷多怪,曲学多辩。冯延巳的角色几近丑类。只是他文章那么美好,还没有让人讨厌到除之而后快的境地。也当真算得上是个复杂的人物。 
当时,有一个叫陈觉的人,李璟认为他很有本事,在他即位后便对陈觉委以重任。冯延巳以及他的弟弟冯延鲁、魏岑三人都是李璟当太子时的旧僚属,也都依附陈觉,还有一个查文徽。五人搅在一起,被人们称作“五鬼”。 
李璟对冯延巳的横行跋扈也是比较讨厌的,但又喜欢他的词,即使把他赶走了,过几天还得把他弄回来。中主李璟这点爱好,终于成全了冯延巳。他的文字确实很美,中了他的瘾,难以摆脱。我最喜爱的就是冯延巳的《谒金门》。 
好像是一幅春倦美人,百无聊赖地坐在水榭的栏杆上,纤纤手指捻着一朵红色的杏花,逗弄着一对鸳鸯。她的心情很糟糕,有些坐立不安。紊乱的心情好像是那一池春水。 
我有些讶异,这些文字怎么如此敏感、轻捷、拂动、飘散,无形无迹——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整首词句子都好,只是末句他游戏了一笔,到底是个富贵浪子士大夫,那个寂寞的女子只是因为看见了喜鹊登枝,便笑了。就是这寂寞的笑容,让人感到了一抹苍凉。 
自己安慰自己,竟然如此的简单。
皇帝李璟窥破了冯延巳的诡计。开头这两句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问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冯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 
于是君臣皆欢! 
“小楼”一句,语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李璟的词流传下来的只有四首,其中《摊破浣溪沙》最好: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摊破浣溪沙》前的“摊破”两个字的意思是,把《浣溪沙》原来的调门上添入乐句或加繁节奏,这样在歌辞上就可以增多字句,每片末添三言一句,从而推出新调。《浣溪沙》就变成了《摊破浣溪沙》。 
冯延巳的《谒金门》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意境有些相似,都是在一个池塘水榭边,满目碧水。时节却有不同,冯词是伤春,李词是悲秋,一个是寂寞,一个是幽怨。如果细看,颇有些门道,冯词是小家碧玉,李词是帝王风仪。 
两人一问一答,冯延巳谄媚之态,跃然而出。而中主李璟的虚荣也昭然若示,两人便心照不宣地笑了。 
给事中常梦锡曾经几次对李说冯延巳是小人,会把太子带坏的,李便想罢黜冯延巳,但未来得及说话,自己便病逝了。李璟继位后,冯延巳高兴得不得了,李璟还未听政时他便有事没事过来找李璟。一天之内来了好几次,李璟都有些腻烦了,说:“你有自己的职守,怎么这样事多啊!”冯延巳尴尬地讪笑着离开。有所收敛,不敢乱跑了。 
李璟从心里不讨厌他,让他担任了谏议大夫和翰林学士,后来又升任户部侍郎,中书侍郎。冯延巳贪婪之心逐渐膨胀,从不知满足,越来越跋扈,以至于想把持朝政。 
朝廷上下,对冯延巳有意见的人越来越多。国事被搞得乱糟糟,李璟无可奈何,只得罢黜冯延巳。 
可惜李璟这个人也不是个明白的政治家。文人治国的毛病就在这里,虚荣取代了理智,自己写完了词,没有冯延巳拍马屁的声音,李璟觉得寂寞了。 
冯延巳又因为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词和察言观色的本事,而重新获得了相位。 
为了吹捧李璟,冯延巳甚至连李都敢调侃,说:“先主打仗的时候,我们只损失了几千人,他就吃不下饭,叹息十天半月,像个种地的老头,怎么能成就天下大事呢!现在陛下有几万军队在外作战,照样宴乐击球,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之主!” 
哎呀,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李昪立马开国,在乱撕鹅毛的五代十国中打下了二十八州的江山,如今被冯延巳一句屁话拍成了“种地老头”,这个拙劣的马屁,竟然让李璟心花怒放,更加纵容冯延巳。他也乐得享受着荣华富贵。 
他悠然地喝着小酒,眼看着四季轮回。谁也猜不透这个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一场又一场的歌酒筵宴,的确让他快乐了。黄昏到来,日已西沉。前来寻欢作乐的同僚们醉醺醺的散开。这里顿时显得异常的冷清。 
就像他的内心,为什么每一次兴奋过后,内心里都有一种深深的凄凉味道呢? 
天黑了,他长久地盘桓。这样的句子,这样的心情,这样的音韵旋律: 
尽日登高兴未残,红楼人散独盘桓。一钩冷露悬珠箔,满面西风凭玉阑。归去须沉醉,小院新池月乍寒。 
继续一个人喝酒,要喝醉。自斟自饮的感觉无比安静,好像是一种伪装好的寂寞。这是他们永远也无法知道的。 
快喝醉的时候,那弯弯的月牙儿出现在了冰蓝的池水中。或者也在天上——他抬头看看,那,天空无垠,是高不可攀的空虚。 
醉复醒,醒复醉,似水年华流去。在他的心里,悲伤的是一个谜!我最爱冯词中的《鹊踏枝》系列,也可以叫做《蝶恋花》。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好像是一个深深庭院里的女人,丈夫在外边鬼混,不知道他到底什么时候回来。那种心情,让人难以捉摸。等待,希冀,幽怨,伤心。 
他的心如果是猥亵的,为什么能写出这种文字? 
春天这么好,只是是伤心的。泪眼倚楼频独语,他也有孤独的时候,也会寂寞。在他的梦里,文字里总有一双美丽的燕子,飞来,飞去……有时候分开,有时候相聚,有时候是互相寻觅。 
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五代十国之乱,他已经能感觉到不安。而他的文字一次又一次地表露着他隐晦的心迹。 
冯延已的词是好的,很多人难望其项背,他也被后来许许多多的人学习,其中晏殊、欧阳修,都深受其影响,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倒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对他的评价很有意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他不单是一个饮酒花间的士大夫,他还有别的心事,也有别的感触。只是我们都猜不透,看不清,这个声名狼藉的谄媚佞人,是不是确实那么令人讨厌。
。。!
李煜:一斛珠
小x说s网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选幸笊伞1钚幌沲矝穑宕残逼窘课弈牵媒篮烊祝ο蛱蠢赏佟!?br />
樱桃破 
李煜,字重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孩子。后世人习惯称他为南唐后主。 
本来按照嫡长子袭位的封建传统,李煜并没有做皇帝的可能,况且李煜本人并不是个热衷于政治的人,李煜是一个典型的文人雅士,他喜欢的不过是些琴棋书画,歌赋文章,等等这些儒雅风流的韵事。只想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满腹经纶的高人隐士。过着隐逸山水、自由自在的生活。 
事实上他也的确是一个极为罕见的杰出文人。史书记载李煜知音律,善词章,工书画。书学柳公权,十得八九。曾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人谓“金错刀”。写大字的时候,他弃笔不用,唯以卷帛书之,上下左右皆如人意,世称“撮襟书”。其画则以翎毛墨竹最为擅长。老于霜皮,烟梢露叶,披离俯仰,宛若古木,自有一派清爽不凡的神韵。他藏书甚富,读书也多。据说,赵匡胤灭了南唐后,从金陵馆阁得书十余万卷,校勘精审,编秩完具。能如此高标准地收藏这么多高质量的图书,实非易事。 
李煜还经常劝告臣下多读书:“卿辈从公之暇,莫若为学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