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卷入同样具有某种偶然性。1853年初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为湖南团练大臣时,曾国藩正在湖南老家守孝。在此之前,曾国藩受命前往江西充任乡试正主考官。1852年8月,当曾国藩行至安徽太湖境内小池驿时,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曾国藩顿感五雷轰顶,泪如雨下。曾国藩的母亲江氏,是一个拥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农村女子,勤劳淑德,极富自我牺牲精神。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晚年卧病在床,很长时间,就是母亲日夜守护,毫无怨言。得知母亲去世后,曾国藩一边急急忙忙向朝廷请假,一边改道由水路经江西火速赶往湖南湘乡老家。行至武汉时,曾国藩从湖北巡抚常大淳处得知长沙被太平军围困,无法通过。曾国藩心急如焚,连忙从岳州改行旱路,经湘阴、宁乡,历经磨难。当曾国藩行抵白杨坪的荷叶塘时,已是1852年的10月6日了,这一天,距他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已近两个月。跪在母亲的灵前,回想起母亲的慈爱和勤劳,曾国藩克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大哭了一场。然后,开始了自己的守孝生活。
。。
第三章 乱世从军(2)
。
1853年1月12日,正在白杨坪的曾国藩收到咸丰皇帝的寄谕,要求他协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曾国藩刚刚把母亲的棺柩厝置于居室,还没来得及举行葬礼。接到咸丰的圣旨,曾国藩想了很多,他最担心的是,自己在守孝期间出来从军,怕招人耻笑——按帝国官制,官员在父母亡故后都要在家丁忧三年。曾国藩还担心的是,自己一介书生,从没有带过兵,哪能打胜仗呢?除此之外,曾国藩对于地方政府的办事能力和作风也感到信心不足,如果招兵买马,那些效率低下、腐败严重的地方政府,能积极支持自己吗?曾国藩前思后想,还是决定给湖南巡抚张亮基写一封信,想推脱此事。信写好后还没有发出,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武汉失守,不久前刚刚见过面的湖北巡抚常大淳被杀。曾国藩非常震惊,局势的危急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耿直的曾国藩觉得自己应该挺身而出了,即使不成功,但只要成仁,又何妨?正在曾国藩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老友郭嵩焘专程赶到湘乡,为曾母吊唁,到达白杨坪时,已是深夜了。稍稍吃了点东西之后,两人秉烛而谈,郭嵩焘力劝曾国藩起事,郭嵩焘认为此时如果曾国藩不振臂一呼的话,那么,中国文化的道统将难以传承。郭嵩焘的凿凿言辞,让曾国藩打消了顾虑。曾国藩决意地投身于战争的尘烟之中了。
四十二岁的曾国藩投身于这一场战争,绝对可以看作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在中华帝国长长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个朝代,是以这样的方式力挽庙堂于既倒的。更多的时候,民间的力量往往选择朝廷的对立面,卷起狂飙和巨浪,加速一个朝代的毁灭。但这一次,由曾国藩出面组织的民间力量却站在了朝廷一边,尤其是广大的知识分子,几乎是一边倒地站在了道统一边,像圩堤抵御洪水一样抵御着外来宗教对于本土文化的侵蚀。太平天国在民间知识层的顿然失势,让这个政权一下子头重脚轻,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失败的命运。
卷入这场战争,同样可以看作是曾国藩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其实对于曾国藩来说,回乡练勇,也是对他个人的挑战和超越。以科举入仕的曾国藩虽然一度在京城风光,但往下的前程,已属于既定:一是如京城蝇营狗苟的官僚一样,亦步亦趋,像一头转磨的驴子一样在中央六部慢腾腾转上一圈,缓慢地获得升迁,耗尽自己的生命;或者,像那些穷酸的翰林阁老,一辈子皓首穷经,终老于灰蒙蒙的故纸堆中,变成一条僵死的蛀虫。虽然一直酷爱读书,但对于那种僵死的生活方式,曾国藩并不热衷,曾国藩追求的是“经世致用”,他更愿意去做一个治世之能臣。主意拿定之后,曾国藩一边处理善后之事,一边频繁与外界联系,想获得更多信息。各方反馈来的消息,让曾国藩对于形势也有了一个准确的判断。曾国藩考虑的是,如何在浓云密布的战争风云之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
第三章 乱世从军(3)
;小;说;〃;网
很多年后,当曾国藩回忆起自己的人生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命运的不可捉摸,作为一介毕生钟情于学问和操守的书生,就那样突如其来地陷入了戎马生活中不能自拔。这样的结果,明显地带有宿命的意味。曾国藩曾自嘲说当年从军主要是自己想“赌口气”,是为了自己的自尊。实际情况确是如此,熟读《论语》的曾国藩当然懂得《论语》上那一句著名的话:“夫道失求诸野。”在曾国藩看来,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是自己的责任。曾国藩就是想以自己的行动,达到挑战自我的目的。虽然曾国藩一直看起来循规蹈矩,但这个湖南佬却天生执拗刚强,很认死“理”。在他看来,数千年的道德和文化,代表着“天理”。现在太平天国随意否定这种道德,就是要与“天理”挑战,代表着“魔”与“妖”。在这个关键时刻,朝廷示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分子,这个时候,自己不挺身而出,又待何时呢?——这样的想法和命运,不仅仅是曾国藩个人的,也是所有“湖湘集团”的想法和命运。
从曾国藩出山的那一天起,他就有了一个长达十多年的对手——小自己一岁的洪秀全。洪秀全与其说是曾国藩正面的对手、战争的对手,还不如说是曾国藩文化的对手、人格的对手。可以说,在曾国藩顺利地进入科举之前,这个破落地主的后代与洪秀全的家境和出身,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只不过,科举上的成败让他们的命运南辕北辙——曾国藩顺利中第,而洪秀全名落孙山。自此,二人走上了一种迥然不同的道路:曾国藩成为了既成道统的捍卫者,而洪秀全则全力破坏这个道统。从某种程度上说,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的出现,可以说是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产生的一件错误的事情。洪秀全的失败,完全是因为他选择和制造的精神和文化工具的支离破碎不堪一击所造成的。与洪秀全所倚仗的那些精神旗帜与文化盾牌相比,曾国藩所固守的精神力更强大,更长久,也更牢固。毕竟,这样的旗帜与盾牌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显得垂垂老矣,但至少,那种以生吞活剥方式所形成的力量,还不足以对它形成致命的打击。
1853年1月23日,潇潇的冬雪之中,曾国藩离开了白杨坪。父亲曾麟书把曾国藩和曾国葆一直送到村口。看着父亲的鬓角这段时间又添白发,曾国藩不由心生愧疚。此行一去,究竟会怎么样,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躬身骑在马上,曾国藩感到很不习惯,毕竟,曾国藩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更多时候,他还是愿意坐在轿子中,放下布帘,稳当当地思索一些问题。骑马会让他紧张而焦躁,思维也缺乏连贯性。25日,曾国藩赶到长沙,经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安排,将原来长沙绿州学院改为钦差大臣的官邸,然后,在门口挂个“钦命兵部右侍郎督办湖南军务”的大招牌,就开始招兵买马了。从第一天起,曾国藩就以自己设计和构思的方式启动,那就是,明里曾国藩是招募团练,其实在内地里,曾国藩还是想建一支真正的军队。这个时候,清朝的正规军,有满洲八旗和汉人绿营,原先让明朝军队闻风丧胆的八旗劲旅,在清军入关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慢慢地养尊处优,早就没有了战斗力。到了康乾年间,虽然还是八旗、绿营并用,但战斗力还是以绿营为主。由于早期制定的政策不准“扰民”,清朝一直没有兵役制度,采取的是“募兵制”,即只要当兵,就会发饷给钱。这样,当兵的大都是些无业游民和社会上的懒汉混混等,再加上军队缺乏正规的军训,战斗力可想而知。鸦片战争爆发后,庞大的帝队更是名存实亡。曾国藩心里明白,八旗军、绿营兵等正规武装力量根本无法抵挡太平军的进攻,小股的团练武装也无济于事,自己必须从根本上着手,建立和训练一支组织严密,有着顽强战斗意志和实战能力的地方部队,才能抵挡太平军的攻势。
。d xs
第三章 乱世从军(4)
。^生。网
一些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曾国藩的麾下:在他们当中,有偏远山区的淳朴山民;有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意的手艺人;有屡试不第落魄的文人;有失去土地的农民;也有浑水摸鱼的亡命之徒…
小说推荐
- 曾国藩家训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风蓝】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第一部分:养 心前言 近年来,有关曾国藩的图书的出版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大到全集、全书,小到传记、逸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社会上也掀起了“曾国藩热,由学界,而军界,而政界,而商界,彼此呼应,波澜壮阔;上至
- 最新章:第19章
- 曾国藩家书
- 《曾国藩家书》作者:曾国藩前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大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以后,一
- 最新章:第86章
- 原来曾国藩
- 大智大愚一代名臣:原来曾国藩 作者:张研 引子评说 引子评说曾国藩(1 曾国藩仿佛一位神秘的历史老人,让人对其充满了兴趣与迷思。说不完,道不尽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学者 曾国藩出身农家,少年得志,道光十四年(1834年)考得举人,十八年高
- 最新章:第20章
- 曾国藩三部曲
- 作者:唐浩明卷首辞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蒋介石对儿子蒋经国说“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与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毛
- 最新章:第333章
- 大象无形曾国藩
- -丁忧侍郎,被朝廷夺情起复,帮办湖南团练大臣:一介书生,为国家出生入死,终成一代相国名臣。他是大清开国文官封侯第一人,他是后世争议最大、毁誉最多、至今尚无定论的人。他到底是睁眼看世界、推动历史进程的功臣,还是镇压农民起义、阻碍历史前进的元凶?揭开层层迷雾,让你看一个全新、全面、真实的曾国藩【由】整理
- 最新章:第54章
-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
- 道光十三年,湖南院试,曾国藩被取中,列第十七名,属中上,入县学。当时的湖南学政为岳镇南。曾国藩时名子城,是年二十三岁。道光十四年,湖南乡试,曾国藩考中,全省排名第三十六名,属中上。是科钦命主考官徐云瑞,副主考许乃安,曾的房考官为张启庚。道光十八年正月,在京参加全国会试,得中,排名第三十八名,仍属中上
- 最新章:第147章
- 曾国藩 第三部 黑雨
- -一 养心殿后阁里的叔嫂密谋 跟往常一样,三十岁的慈禧太后寅初时分就醒过来了。离天亮还有一个多时辰,这是她一天中最难度过的时刻。她通常是闭着眼睛,安卧在重帏叠幛遮掩的龙床上,在细软柔和的绣龙描凤的垫被和盖被之中,无边无际、无拘无束地胡思乱想。想得最多的,是她与咸丰帝恩恩爱爱的甜蜜岁月 凭着绝代的美艳
- 最新章:第123章
- 曾国藩 第二部 野焚
- -一 丑道人给曾国藩谈医道: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 入夏以来,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近半个月,湘中一带又刮起了火南风。这风像是从一座巨大的火炉中喷出似的,吹在人的身上,直如火燎炭烤般地难受。山溪沟渠中的水,全被它卷走了,连常年行船的涓水河,也因水浅而断了航。禾田开了坼。几寸宽的坼缝里,四脚蛇在爬进
- 最新章:第102章
- 曾国藩 第一部 血祭
- -一 湘乡曾府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湘乡县第一号乡绅家,正在大办丧事 这人家姓曾,住在县城以南一百三十里外的荷叶塘都 荷叶塘位于湘乡、衡阳、衡山三县交界之地,崇山环抱,交通闭塞,是个偏僻冷落、荒凉贫穷的地方,但矗立在白杨坪的曾氏府第,却异常宏伟壮观:一道两人高的白色粉墙,严严实实地围住了府内百十间楼房
- 最新章:第10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