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1~5)
^生。网!
第1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1)
一 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
1996年3月13日,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溘然辞世,终年54岁。消息传来,令了解他及其电影作品的人们感到无比的震惊与伤痛,伴随着的,还有一种十分基耶斯洛夫斯基式的疑惑。尽管朋友们多次尝试,想要说服他去国外接受心脏搭桥手术,但最终他仍拒绝了巴黎、纽约以及两家波兰专业心脏手术机构的邀请。他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波兰人,对自己的医生充满信任。那天,他自己步行来到华沙医院,自己登记入院、接受手术;他再也没能醒过来。根据他朋友的说法,那家医院应承认责任,因为他们的医生对进口医疗器材熟悉程度不够。[1]
不少纽约人是在曼哈顿的林肯中心看戏时得知他的死讯的,沃尔特·里德剧院(walter reade theater)正在那儿上演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十诫》的话剧版;入席不久,观众便被告知这一噩耗。惊讶与心痛之余,我们试着理性地面对这一消息:“至少,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错失一些他本该完成的电影,因为基耶斯洛夫斯基早在《红》之后便已宣布息影。”随后,我们开始推测事情发生的真实顺序——这和我们看他电影时所做的事一样。当初,他决定告别影坛,是否因为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抑或他觉得该说的都已说完,因而心生厌世之情?他最终死在了波兰的医院里,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命运?抑或,自由意志在他这出人生戏剧中扮演的角色才是决定性的?毕竟,拒绝优质医疗机构邀请的,是他自己。对于一个早在二十年前便拍摄过纪录片《医院》的人来说——那部影片中的波兰医院缺电能、少设备,医生更是严重缺乏睡眠——无论怎样,华沙都不会是接受外科手术的理想地点。[2]
再次观看他的作品,我们不由被其中透露出的死亡意味深深打动,从《机遇之歌》、《无休无止》一路到《十诫》、《三色》三部曲,我们始终可以见到那种对于死亡的暗示。波兰出生的女作家伊娃·霍夫曼(eva hoffman)曾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去世前一个月见过他。她回忆说:“他想要活下去,他说心脏病是对他发出的一个警告,一如《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中的波兰女主角。”[3]在电视访谈中,我们更仔细地聆听了他看似无心的只言片语。在克日什托夫·维兹比基(krsysztof wierzbicki)1995年为丹麦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i’m so?鄄so)中,基耶斯洛夫斯基承认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对未来感到恐惧,视其为一个黑洞。他将自己称作“已退休的电影导演”,不过承认还是在继续写剧本。“将来某一天,或许,又会有根据我的剧本拍摄的电影出现。我希望这是我给自己设下的一个套——以某种不寻常的方式,这样我就可以永远待在里面了。”烟不离嘴的老导演在咳嗽间隙如此说道。1994年,他接受某家法国电视台采访,当被问及一个53岁的男人能否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里彻底无所事事时,他回答道:“接下来的三十年?我可不希望自己非得活那么久。”
第2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2)
这种黑色幽默的态度十分符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一贯个性,长生不老也从来都不是他们家的传统:他父亲47岁时因肺结核去世,母亲也在67岁时殒命于车祸。他个性中有着尽量避免多愁善感与骄傲自负的一面,对于人性之愚蠢,他宁可选择冷眼旁观。作为艺术家,他是谦逊的,相信即使自己不再拍摄新片,地球也会照样转动。“我害怕重复自己。”他对维兹比基说。
我第一次遇见基耶斯洛夫斯基是在1980年的纽约电影节上,《影迷》在那儿放映。之前,我经常为法国导演担任翻译,但那是我第一次给一位波兰导演服务。不过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于是,之后的十几年里,我在多个电影节上做他的翻译,从戛纳电影节到特柳赖德独立电影节。睿智过人的他个性毫不张扬,喜怒之时从不拔高嗓门。不过,熟悉之后,从他那羞怯、自命为悲观主义的个性中,又显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热情与大度。那还是在1980年代结束之前,他一直让我称他为“伍耶克”(wujek,波兰语中的“叔叔”),而他则热情地叫我“玛拉”(mala,波兰语中“小家伙”的意思)。我俩成为好友,他甚至成功说服我母亲回到波兰,那是她在二战结束后的首次归国。“这是你欠你女儿的。”1988年参加纽约电影节时,他对我母亲说,“我会在华沙国际机场接你们,然后开车带你们去克拉科夫,你可以带着她看看你自个儿的故土。”七个月后的某个夜晚,言出必行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果真花了五小时开车带着我们,从华沙机场一路来到克拉科夫。在那里,大屠杀曾令我母亲失去家人、财产和身份;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坚持,她不可能和我一起完成这次非凡的归乡之旅。
也是这次波兰之旅,令我有机会结识了不少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尤其是他妻子玛丽西亚和女儿玛尔塔。我还结识了他的御用作曲家,胖胖的兹比格涅夫·普赖斯纳,他那粗狂的个性与他笔下细腻的旋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还有幸实地观察了摄影师斯瓦沃米尔·伊齐亚克(slawomir idziak)的工作状态,他当时正在华沙城堡中拍摄克日什托夫·扎努西(krzysztof zanussi)的《拿破仑》(napoleon)。这次旅行期间,基耶斯洛夫斯基还带着我和我母亲去了一个小放映室,我俩也因此有幸成为最早看到《爱情短片》的那批观众。
第3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3)
我当初写过一本有关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觭ois truffaut)的电影书,之后还为他当过翻译。或许因为这种经历,我总觉得在特吕弗和基耶斯洛夫斯基之间有着那么一种相似,尤其是当我得知基耶斯洛夫斯基看过一百遍《公民凯恩》(citizen kane)之后——这打破了特吕弗的纪录。他俩小时候看电影的经历都不太平凡:特吕弗成天逃学看电影,基耶斯洛夫斯基则因为穷得买不起票而只能爬上戏院屋顶,从通风口偷偷看那半块银幕。两人都是性格腼腆的自学成才者,爱看书,都编剧、执导了那种需要反复观摩方能体会个中内涵的文艺电影(literate films)。他们为热爱思考的观众拍摄有关人性弱点的严肃作品,而且经常在接受采访时提及各自对观众理解水平的信心。两人都反权威,在服兵役的问题上有过故事(基耶斯洛夫斯基靠着欺骗手段逃过了兵役)。特吕弗以爱写信而著称,死后大量信件被公之于世;基耶斯洛夫斯基也曾说过,遇到人生重要之事时,他都会以写信方式与女儿玛尔塔沟通。两人都对女儿一往情深,也都拍过与女性相关的电影,这些作品中的男性往往会笨拙地拜倒在那些女性角色膝下。
两人都可以说是英年早逝,特吕弗52岁,基耶斯洛夫斯基54岁;最后一部影片都由让…路易·特兰蒂尼昂(jean?鄄louis trintignant)担任主演,这两个角色也可以被视作他们各自的替身。在《情杀案中案》(confidentially yours)中,他扮演一名内向的杀人嫌疑犯,爱上了范妮·阿尔当(fanny ardant)饰演的角色,而生活中的范妮正是特吕弗的亲密伴侣。另一边,特兰蒂尼昂在《红》中饰演幻想破灭、个性顽固的退休法官,沉迷于对邻居进行监听,直至伊莲娜·雅各布饰演的女孩给他带来人性的关怀。当年,法国杂志《电视博览》为《三色》上映专门筹备特刊《基耶斯洛夫斯基之激情》,特兰蒂尼昂在接受他们采访时提醒读者要特别注意导演的节奏:“他一直让我快点再快点……就像特吕弗喜欢让演员把台词念快点一样。”[4]
第4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4)
他们的最后几部影片都拍得很快,至少一年一部,这多少会让人感到疑惑:两人是否都已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因而才加快进度;抑或正是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才导致他们的早逝?1993年,我在巴黎见到基耶斯洛夫斯基时他已显得形容枯槁。我们坐在“圆顶”咖啡馆,他点了自己钟爱的鞑靼牛排,然后告诉我,他正在一面剪辑《蓝》,一面拍摄《白》,同时还在修改《红》的剧本。我母亲警告他说:“你这是在自杀。”一个疲倦的耸肩,轻轻地一挥雪茄,这就是他
小说推荐
- 陀思妥耶夫斯基短篇小说选
- ,前言(小/说,网/费奥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对于我国广大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大家都知道,他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同为俄国文学卓越的代表。他走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
- 最新章:第99章
- 重生电子帝国
- 关于重生电子帝国李轩一个回国海归,在飞机降落在香港国际机场时因为没系好安全带,不幸遭遇意外,没想到穿越重生成为1979年另一个同名同姓的香港少年1979年,属于计算机的时代正方兴未艾,属于电子游戏机的时代却正逐渐进入高潮。pacman,这款其貌不扬的游戏机竟然一年狂卖十万台横扫世界,还有超级马里奥、
- 最新章:第696章(终章)
- 小迷糊的幸福人生 作者:洛斯基(17k2013-01-28完结)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文案:你相信灵魂吗?你相信灵魂吗。少女在无意之下进入了一家叫三叶草的网站,里面的人一个个透露着古怪,她的同学居然也是三叶草的成员,这些人拥有奇异的能力,可以和灵魂沟通,但是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有超能力就飞扬跋扈,反倒是低调的活着。少
- 最新章:01-28完结)-第107章
- 基亚斯反叛的鲁路修
- 简介: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鲁路修站在破碎的机甲和死去的人前面含着泪说下了这句话92360序章 叛逆的鲁鲁修)皇历2010年,超级大国·神圣不列颠尼亚帝国夺取日本的地下而侵略日本。在欧洲帝国强大的拟人兵器Knightmare进攻下,日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被征服,被剥夺了自由、权利甚至是国家的名字,神
- 最新章:第264章
- 重生之海耶斯旋风
- 艾牛2006年8月6日,麦迪组织的明星垒球慈善赛上,查克-海耶斯触电昏迷,与一个名叫玄枫的中国人灵魂产生了奇迹般的融合。海耶斯身强力壮,因防守闻名;玄枫也具备很高的篮球天赋,司职后卫,擅长得分,突破,助攻。重生的猛男,在NBA新赛季刮起了“海耶斯旋风”第一章【穿越了,我是海爷】NBA2005—200
- 最新章:第444章
-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 ,剧中人物 生小 说+网萨特尼纳斯罗马前皇之子,后即位称帝巴西安纳斯萨特尼纳斯之弟,与拉维妮娅相恋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征讨哥特人之罗马大将玛克斯-安德洛尼克斯护民官,泰特斯之弟路歇斯昆塔斯马歇斯缪歇斯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之子小路歇斯路歇斯之幼子坡勃律斯玛克斯-安德洛尼克斯之子辛普洛涅斯卡厄斯凡伦丁泰
- 最新章:第18章
- [快穿]恐怖电影生存搅基纪录手册
- 书名:恐怖电影生存搅基记录手册[快穿]作者:游根文案误入奇怪的电影院…在这里,观众想要看场电影居然还得自己去演?穿进电影世界,扮演奇葩的角色就算了,能不能少点惊悚恐怖灵异重口味,多点青春阳光校园小清新啊 等,等一下,好基友怎么感觉怪怪的?卧槽!哥把你当兄弟,你居然想上我?卧槽卧槽?你丫居然不是人,你
- 最新章:第87章
- 决战库尔斯克 多姆宁·普里列扎耶夫
- 决战库尔斯克 作者:多姆宁·普里列扎耶夫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初,春风吹起的时候,俄罗斯平原土斯克河和谢伊姆河汇流处的库尔斯克,似乎在一夜间就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 这个人口只有12万人的小城,位于莫斯科南部330 公里,遍布果树、麦田和甜菜,自11世纪以来,就一直是这一地带的中心。由于库尔斯
- 最新章:第15章
- 耶稣基督与神话学
- 作者[德]布尔特曼现象学本体记与新教神学耶稣基督与神话学感官沉迷与感性今日末世论后期海德格尔与奥特神学与上帝相宜的缄默论布尔特曼上海三联书店末世论李布哲尔汇特曼朱等雁冰著等译生存神学与基督教学术研究文库生活。读书。新知 1布尔特生曼等存著李神哲汇朱学雁冰等与译末世论 2总 序百余年来,无论欧美还是中
- 最新章:第4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