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芳菲》第322章


闵朝宗一面暗自抱怨,一面不时抻着脖子往里探看。
垂花门内忽然闪出大太太的影子,闵朝宗大喜过望,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太太瞧,这是你最爱吃的,我亲自去了齐月斋,还热乎着。”
大太太略一打量那油纸包,哼声冷笑:“老爷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你又有什么打算?”
妻子的冷冰冰难免叫闵朝宗感到尴尬和心虚,他小心翼翼瞄着大太太的额头眉角处,虽说去了绷带,可还是留下了一条淡淡的伤疤。
“太太,咱们先进去细说。”闵朝宗见一群丫鬟婆子虎视眈眈盯着自己,害怕道:“对了,几位舅兄。。。。。。可在?”
站在大太太身后的芳菲忍不住就想乐。
许是芳菲脸上的表情太过奇怪,又或许是大老爷想转移太太的注意力,连忙呵斥芳菲:“死丫头,还不过来搭把手。”
闵朝宗将点心抛了过去,芳菲稳稳地接住,笑嘻嘻道:“父亲不该买这个,我们昨儿才吃了齐月斋的桂花馅饼,如今倒是很想尝尝他家的桂花糖塔。只是听说,齐月斋新近请的这个师傅十分矜持,一天只做三百只糖塔,父亲现在才来,就算折返回去买,怕也来不及了。”
闵朝宗强忍翻白眼的冲动。
这是自己的亲女儿吗?这是闵家的血脉吗?怎么如此厚脸皮!给的吃,拿着便是,还挑三拣四,怪不得能和大太太凑在一处。
哼,一丘之貉!
芳菲分明瞧清楚了大老爷的不耐烦,故意道:“父亲明儿起早去排队吧,一定能等到!”
黄姨娘在老爷身边也是做了多年的枕边人,她一见闵朝宗的表情就知道,老爷定是动怒了,于是连忙插话:“姑娘想吃糖塔?正巧,你六弟也念叨着那味道,我预备明儿叫媪佳去,连带着帮姑娘也带回来,可好?”
黄姨娘最后一句“可好”,不但哀求之意明显,而且摆明了是说给大老爷听。
闵朝宗微微颔首,黄姨娘心里的大石头就算落了一半,还有一半,却要看四姑娘与太太的意思。
芳菲笑道:“好啊,就是要麻烦媪佳姐姐。”
“她一个丫头怕什么麻烦!”黄姨娘觑着大太太,低声劝道:“姐姐,这里毕竟人来人往,还是依了老爷的意思,进屋说话吧!”
谁也不愿意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中谈事,大太太虽说见也不想见丈夫,但因为有芳菲的婚事,以及周家的问询,大太太不得不再次面对闵朝宗。
诸人进了后宅,李家的仆妇们纷纷回避,连个端茶倒水的都没有。还是黄姨娘看不下去,起身从自己的西厢房中端了一壶茶来。
闵朝宗没滋没味的吃了两口,这才放下茶盅,笑望妻子:“太太。。。。。。”
大太太却不等他说完,径自说道:“前几日我父亲给芳菲和鹤轩这两个孩子定下了婚期,腊月二十六。”
闵朝宗忙摆手:“这可不成,我答应过母亲,这次是必要回去过年的。不但你我,连着黄姨娘和孩子,芳菲与香姨娘都要同去。这边你且不用操心,叫老三和他媳妇看顾便是。”
大太太脸色微沉,她早料到大老爷不会轻易妥协:“老爷是家中长子,祭拜宗祠,你当仁不让。我便不回去了,一来家中有二弟妹主持中馈,我回去反而添乱;二来,老爷不能操持婚事,我却闲着。”
大太太将芳菲拉到身边:“再拖延下去,孩子大好的年华就被我们这做长辈的耽搁了。”
芳菲笑道:“太太为我做了不知多少,我感激还来不及。要说有人耽误了我,那也不该是太太您。”
耽误碍事的人自然非大老爷莫属喽。
“闵芳菲!”闵朝宗在这个丫头面前从来都裹不住暴脾气。
黄姨娘赶紧递盖碗,“老爷用茶。”慌乱中,茶水洒了闵朝宗一身,好端端的官服湿了大半。
“没用的废物!”闵朝宗一把推开黄姨娘,自用手不住的拍打官服。
大太太冷眼旁观,等闵朝宗安静下来,才与芳菲和黄姨娘道:“你们先出去。”
“太太!”二人几乎异口同声,可惜心思不同。
芳菲担心的是大太太,黄姨娘惦记的却是老爷。
“难不成我的话也不好使了!”大太太怒目相对,黄姨娘立即缩紧脖子,两只小脚不住后退。芳菲迟疑了片刻,还是顺从了出了正房。
她俩站在西穿廊下,小院子里都是桂花的香气,却驱不散烦忧的思绪。
“姑娘,其实,”黄姨娘犹犹豫豫道:“其实我也没别的意思,只是想着你和老爷终归是父女,弄的太僵,对姑娘不好,于老爷的名声也无利。”
芳菲轻笑:“姨娘说的我都懂,其实一家子人就算小吵小闹也没什么,我只是心疼太太,怕父亲再做糊涂事。”
西厢又传来六少爷哭闹的声音,黄姨娘虽然还想再劝,却无奈的只好撇下芳菲,独自去了。
正房里一片寂静,因是深秋,各房早换上了毡门帘,大太太门前挂着的是一副仙山飞鹤,两只大白鸟儿扑棱着翅膀要往上飞。
芳菲就盯着门帘出神,不知站了多久,就听见里面一阵吵嚷,紧接着便是瓷器落地的尖锐声。
门口守着的松雪闻声色变,掀了门帘便要往里冲,芳菲虽在后,动作反而更快,二人几乎是同时跨过门槛。
一地的残片,一地的碎瓷,大太太背着身子不看大老爷,大老爷搓着手不住念叨:“我也是为儿女们着想。。。。。。你看你,不答应就不答应,何必发这么大的火气。还说什么恩断义绝,真是晦气。”
说完,见大太太转身又要抓东西砸,闵朝宗赶紧甩了袖子,讪讪然的溜了。
☆、第三百四十二章 、李家大舅,透漏风声
闵朝宗走后,大太太哽咽着将那老小子的算计告诉给芳菲,一面说,一面骂。
芳菲倒是先笑了起来:“太太怎么不答应下来?”
唬的大太太一愣:“这是怎么说?”
屋中的松雪早被打发了出去,只留下她们娘俩,倒也没什么话藏着掖着:“太太难道真以为宫里对平南郡王府一点防范没有?边疆作乱,主将丢失,这说出去,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朝廷那么多忠心耿耿的老臣,再不济,还有亲王贵胄,干嘛只叫郭霭去呢?”
大太太沉吟半晌:“你的意思是说。。。。。。”
“或许,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大太太并不大相信,“这种事儿可不好说,所以你父亲一提,我立即掐断他这个念想。我现在没什么奢求,只要你和你哥哥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不过有一件事倒是提醒了我,西北频繁动乱,泠童又在边陲地带,万一将来你们俩过去,岂不危险?”
“泠童虽然偏远,不过却不是重兵把守的要镇。我想危险总归要少些。况且,我总有自保的本事,鹤轩就更不必说了,凭他把老爷子哄的服服帖帖的本事,难道太太还信不过他?”
大太太想想又忍不住乐:“你说那孩子,把老爷子哄的和小孩儿似的。昨儿你舅母来还悄悄说,老爷子又琢磨着收鹤轩做干孙子呢!”
用老爷子的话来说。干孙子娶外孙女,这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芳菲笑道:“外祖父年轻的时候也一定是个风云人物。”
“还真叫你说对了,”大太太陷入沉思:“那会儿我才五六岁大。还住在故里,父亲只有个举人的功名,却任凭别人怎么劝,也不愿意进京会试,只说时机不到,每日游山访友,不亦乐乎。我母亲那会儿主持中馈。祖母常叫了她去身边训话,大意无非是劝父亲进京再科举。可我母亲不知怎的。始终没有应承下来,反而一心一意的照顾父亲,和父亲过小日子。为这个,祖母对母亲十分不好。常有责难。”
大太太又叹道:“我那时候太小,根本不懂是什么原因,只觉得母亲委屈。然而没多久,父亲终究还是耐不住族中压力,进了京,中了进士,做了官,却也有了你四舅舅。”
芳菲曾听说过,四舅舅是庶出子。但是李家老太太从没苛待过他。芳菲想,大太太能对自己这样,多少也受了她母亲的影响。
“外祖母宅心仁厚。外祖父幽默风趣,想必二老后来的日子也是相当顺利,家宅和美。”芳菲道:“太太的心意我都明白。咱们现在不求大富大贵,只要平安顺利,以大哥哥的才能,将来也不愁仕途不顺。宫里的是非咱们能躲就躲。而且您瞧,我自从顶着这张脸以后。皇上果然对我再没兴趣。”
芳菲用一张“假皮”替代了真脸,这件事瞒了所有人,却唯独告诉了大太太。大太太其实也盼着芳菲早点离京,这样才能做回真正的自己。
她拉住芳菲的手,语重心长道:“难为鹤轩不离不弃,你俩将来要好好过日子,千万别像我和你父亲。。。。。。年轻的时候,谁没点心高气傲呢!你父亲是,我也是,中年落得如此地步,我心里多半有数。”
芳菲心一酸,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