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灵4·苍穹浩茫茫》第22章


腑翻腾不已,几乎要呕吐出来。他忽然觉得身体一轻,再低头一看,自己已经在数十丈之外,笔冢主人不知何时已经站在身旁,一手按在他肩膀,另外一只手牵住小童。
这位笔冢主人仍是桃树化身,他看到朱熹终于吐露出目的,仰起头幽幽一叹:「在下特意为晦庵先生你一窥往事。想不到先生仍是固执己见,不能体察在下用心。」
朱熹浮在半空之中,肃容而立,一张黑脸愈发威严起来:「董夫子的所作所为,为儒家千年计,与朱熹实在是心有戚戚焉。我正是看了这段往事渊源,才更加坚定了心意。正如我在船上与陆兄所说,笔冢小道,无益世情,只会教人罔顾正理,不复尊儒重道。」
「那你何必惺惺作态,在孔庙与那天人笔打作一团!直接去舔董仲舒的臭脚,把我们都干掉不是更痛快!」陆游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忿怒,破口怒骂,这种遭人背叛的滋味,让他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朱熹闭上双眼,似乎闪过一霎时的痛惜之情:「我在孔庙乃是真心助你,只是天降大任于我朱熹,我又岂能逃避公义之责。」
陆游大怒:「什么狗屁公义,笔冢收藏天下才情,又碍着老朱你什么事了!?」
「天下才情?圣人之外,又有什么人敢僭称天下才情?」
朱熹的声音转而威严,他猛然睁开眼睛,两道凌厉的力量「唰」地扫出。霎时间飞沙走石,天地震动,桃花源原本一个恬静的田园世界,立刻变得扭曲不堪,崩裂四起。小童看到这熟悉的地方被那个人折腾得面目全非,吓得瑟瑟发抖。
笔冢主人抱起小童,面色凝重道:「想不到天人笔到了晦庵先生身上,威力更胜从前。这『灭人欲,存天理』的境界,果然不得了。」
陆游一挥拳头,咬牙切齿:「我说,把从戎笔先借我,我去教训一下老朱。这家伙脑子一定坏掉了!」他着实气得不轻,以至于全身的皮肤浮起一层淡淡的锋芒。
「天人一出,如之奈何。」笔冢主人轻轻叹息。
第十二章 灵神闭气昔登攀
——出自《全唐诗》一百八十一卷·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天地变色,隐有雷鸣,朱熹已经完全为天地所融。以朱熹为中心,天人笔的领域在逐渐扩大,所及之处,山川河流都轰然崩塌,化作细小的齑粉,被卷入漩涡之中。
陆游能感觉得到,朱熹的力量不断在增强,恐怕再这样下去,整个桃花源都会被天人笔吞噬下去。他看到笔冢主人还是一副从容的表情,不禁急道:「我说你这桃木疙瘩!就算本尊闭关不出,也该想个办法啊!」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仅仅只是探究天意之于人世的关系;而朱熹的「理气论」却是直刺天道本源,比之前者要深刻透彻得多,对规则的掌控亦高出不只一个级数。笔冢主人学究天人,一眼就看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就算是董仲舒复生,恐怕也不及此时的朱熹强大。
陆游道:「你若不行,就让我来。把你的笔灵借十几枝来,老夫就不信收拾不下那个腐儒!」
笔冢主人按住他的肩膀,用一种奇妙的语气对他说道:「你不要冲动,我现在有三件事情要拜托你。」
陆游闻言,卷起袖子,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要打要杀,老夫都没问题,你尽管说来。」
笔冢主人把那寒梅鱼书筒递给陆游:「这第一件事,就是把这紫阳笔替我保管好。」
陆游连忙接了过去,随口道:「哦,好。」
笔冢主人又把怀里的小童抱到陆游面前:「这第二件事,就是这孩子以后托付给你了。」
陆游一愣,伸手把小童接过来,忍不住仔细端详:「是你的私生子?」
笔冢主人爱怜地摸摸那童子的脑袋,说道:「这孩子,可是货真价实的人类。这是我去北方为徽宗炼笔的时候,在半路无意中发现的,是个战乱孤儿。这孩子体质十分特异,就连我也从来没见过。他居然可以在身体里任意承载笔灵,最多时可装七管之多。」
「什么?七管!?」陆游皱起眉头。一笔一人,这是笔灵的铁律,就算是朱熹,严格来说也并没违背这个规矩——他有两心,所以才有两笔。可眼前这小孩子,一装就装七管,可着实有些骇人听闻。
「我把这体质叫做渡笔人,罕有之极。」笔冢主人道,脸上浮起怜惜慈爱之色,「以后他就托付给你了,不可让别人欺辱,多让他喝水,多喂他吃糖,好好过完此生。」
陆游听他的口气有些不对头,连忙截口道:「怎么听起来,你好像是在托孤一样。」
笔冢主人笑道:「正是如此。」
两人对话之时,朱熹的领域已经扩展到整个天空,墨色的云彩从四面八方悄然鏖集,遮天蔽日。厚重云层绵延长达几十里,宛若一条怒气勃发的黑龙悬浮在半空,冷冷地注视着桃花源。在云层之中,力量正在悄然蓄积着、翻腾着,不时有一道金光撕裂云层,露出一瞬间的峥嵘,紧接着一连串低沉的隆隆声滚过天际,如同一辆马车的巨大车轮碾在御道之上。他知道眼前的笔冢主人只不过是化身,真正的本尊还隐藏在桃花源中的某一处,便不急于与之一战,而是索性把整个桃花源世界都封掉。只要笔冢一闭,他的目的就算达成了。
朱熹的声音忽然从远处传来:「陆兄,你快快离开,这桃花源很快就要被彻底封闭,再无开启之日。」朱熹知道陆游不是笔冢吏,只是笔通之才,他唯一的一枝从戎也已还给笔冢主人,身无笔灵,因此不妨放他一马。
陆游仰天挥动拳头,吼道:「老朱,你小子不仗义,现在还来卖什么人情!」
朱熹在天上叹息一声,不再相劝,专注于操控天人笔吞噬掉整个桃花源。陆游一手抱着童子,另外一拳砸在地上,恨恨道:「这个腐儒!气死老夫了!」
这时笔冢主人在一旁平静道:「你该听晦庵先生的话,早早离开。」
陆游猛然抬起头:「那你呢?笔冢呢?老夫生平最恨逃兵!」
笔冢主人示意他稍安毋躁,徐徐说道:「今日之事,乃是我笔冢的大劫难。在劫难逃。你又何必作陪葬呢?」
陆游疑道:「听你的话,似乎你早就知道了?难道你邀请朱熹来的时候,就预料到他和天人笔之间有勾结?」
笔冢主人展颜一笑:「我曾炼过一管笔,名唤点睛,你可知道?」
陆游点点头,这笔的功能他是知道的,可以对未来作出一些模糊的预测。
笔冢主人继续道:「靖康之时,我看到中原横遭荼毒,洛阳沦陷,心中郁闷,就取出点睛卜问,看我中华文化,是否会毁于膻腥铁蹄之下。」
「结果如何?」陆游急忙问。
此时朱熹的领域已经扩展到了他们面前,戾风阵阵,小山坡连同那一片大好桃林都被卷入漩涡之中。笔冢主人随手一挥袍袖,他们三人登时被包裹在一个气罩之内,这个气罩阻隔了外面的威压,悬浮在无尽的黑暗之中。朱熹见了,也不去逼迫他们,继续专心横扫桃花源的残余部分。
笔冢主人这才对陆游说道:「点睛给了我的预示说,笔冢将会有一大劫,毁于宿敌之手。我当时便猜到必然与天人笔有莫大的关系。于是我从靖康时起,便闭关不出,潜心准备。到了今日,总算一切都已妥当,只待天人笔到此了。」
陆游听了,又喜又悲。喜的是笔冢主人实力深不可测,他说做了万全准备,自然大可放心;悲的是,他言语之间,似乎透露笔冢关闭势不可免。
笔冢主人望了望远处的朱熹,赞叹道:「晦庵先生惊采绝艳,性情坚毅,是个做大事的人。我本来想邀请他来笔冢,以避免被天人笔侵占身躯。想不到人算不如天算,最终却促成了他与天人笔的结合。」
他叹息着摇了摇头,又道:「如今朱熹有天人笔和天下儒家作后盾,已非我等所能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