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全传》第337章


闾岢鲆叭战病薄B∏炝臧嗽拢战簿涂剂恕I褡谠甓潞螅志傩辛司邸!熬邸焙汀叭战病保敲鞔实劢逃姆椒āG罢呙吭路甓掌诰傩校肌⒋笱俊⒘可惺椤⒍加贰⒑擦盅康榷家狡耄珊擦衷杭肮蛹喙僭苯簿罚淅窈苈≈亍!叭战病痹蛑皇墙补俸湍诟笱康娜粘=惭АD鞘保褡谒恋闹饕恰洞笱А贰ⅰ渡械鹊浼吭氯⒘⒕攀映猓桓庞烧啪诱⒔粼诙喽痢B∏炝晔拢啪诱∫ⅰ⑺匆岳刺煜戮魉龅目尚Хǖ纳剖?1件,应警戒的恶事36件,汇成类似于连环画的故事书《帝鉴图说》,以便形象地使神宗对为君之道能有个初步的理解。其后,他又命翰林院从历代诸帝的实录和明太祖的《宝训》中,选择材料,分门别类,编成《创业艰难》、《励精图治》、《勤学》等40本书让神宗阅读。每有机会,他自己也总向神宗讲一些如何为君的正论,严厉精敏,使少年皇帝极其敬畏。对此,李太后极为赞赏,每当神宗不用功,她便把张居正搬出来,说:“告诉张先生吧,怎么样?”或者“这叫张先生知道了可如何是好?”使神宗在害怕之余,也隐隐地滋生了不满情绪。这给以后神宗残酷地报复张居正埋下了祸根。
万历元年至万历十年(公元1573年~1582年),是万历朝最为靖昌的时期,当时“海内肃清,边境安全”,太仓的积粟可支用10年,国库的钱财多时达400余万。当然,这主要不能算是神宗的“治绩”,而是张居正励精图治的结果。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张居正被遴选入阁。第二年,他便向穆宗上了一封《陈六事疏》,主张实行改革,提出“省议论”、“振纲纪”、“重诏令”、“覆名实”、“固邦本”、“饬武务”六大急务,深得穆宗嘉许。但可惜穆宗早逝,张居正当时又不是首辅,所以这些颇具见识而又切中时弊的主张暂时还得不到实行。直到万历初年,他以帝师和内阁首辅的地位,大权在握,才雷厉风行地付诸实施。
这场改革最先从政治上开始。张居正认为嘉靖、隆庆政局的混乱,症结在于吏治腐败。官员“因循敷衍”、“吏不恤民”等等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民不断起义。所以,他力主整顿吏治。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张居正提出“考成法”。考察的标准是“惟以安静宜民者为最,其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虽浮誉素隆,亦列下考”。为了增强政权机构的办事效率,还建立了办事考成的制度。各部门都立文册二本,一本送各科备注,凡执行的公事,一律记载立案,实行一件,注销一件;另一本则送内阁稽考,同时,各科、部、院之间也相互制约和监督,使各级官吏都不敢敷衍塞责。这项改革在当时可谓轰轰烈烈、朝野震动。吏治与办事效率有了明显改观,使中央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为其他改革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这其中首先就包括经济方面的改革。万历初年,国家财政已露崩溃之象,无论朝野都十分忧虑。张居正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开始,一面主持裁减冗官冗费,另一面也开始控制皇室费用,减少开支。万历五年,张居正提议清查丈量全国各类土地,实现“开源”,增加生产。到万历九年,土地丈量完毕,共查实田地700多万顷,比弘治时多出300万顷。在此基础上,张居正吸取了早在嘉、隆年间就在一些地区施行的“一条鞭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个制度后来被称为我国赋税史上的一次大改革。它的基本内容有四点:(1)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不再区别银差和力役,一律征银。(2)田赋及其他土贡方物一律征银。(3)以县为单位计算赋役数目。(4)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这次改革,对生产和货币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此外的重要改革,是整饬军备,加强边防。在蓟州一带,张居正继续重用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镇守。使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长城一带的边防异常整肃,后人称戚继光镇守蓟州16年,“边备修饬,蓟州宴然”。在辽东,重用能征善战的大将李成梁任总兵官。万历二年十月,李成梁率部一举击溃为害边境的建州卫部落,斩女真都指挥王杲以下1100余人,取得了有名的“辽东大捷”。在北部的宣府、大同以及西至延绥、宁夏一带,任用王崇古为总督,对蒙古采取安抚睦邻政策。对军事上的这些改革、特别是选用将领,确保了明王朝边防的巩固。对此神宗也十分满意,他曾为此褒扬张居正说:“先生公忠为国,所用的人没有不当的。”
然而这种情况在万历十年后发生了变化。这一年六月,张居正去世。神宗得到消息最初是十分悲痛的。他特意下诏罢朝数日致哀,赠张居正上柱国的荣衔,赐谥文忠公,并命四品京卿、锦衣卫堂官、司礼太监等人护送归葬江陵。身后的恩礼如此隆重,在明朝历代的臣僚中,都是极罕见的。但是不久,万历的态度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造成了说不尽的是非恩怨。
事情起因于太监冯保被逐。早些年,冯保曾将极受万历宠信的太监张诚赶出宫去。万历对此十分难过,所以就恨造成这一事端的冯保和张居正。张诚拜辞时,万历暗中交待他离宫后要留意探明冯、张二人的劣迹。冯保的威福自恣已是出了名的,就是张居正,人虽能干,政务上也很有建树,但却远未做到廉洁自好,他招权树党、收受贿赂,甚至侵吞国库资产等,也是有的。这一切,都被张诚探了个清清楚楚。张居正死后,张诚重新进宫,便尽其所知一一陈奏,同时,建议万历先由冯保开刀,将其逐出宫去。查没其财物。这次对冯保的查抄,万历得金银100余万、珠宝无数,结结实实地尝了次查抄的甜头。
冯保被抄后,神宗受更大贪欲的驱使,决心通过清算张居正,一方面树立自己的权威,达到总揽朝纲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敛聚些钱财。这时,恰有陕西道御史杨四知上疏参奏张居正14条罪状,神宗立即批示说,朕这么信任、尊宠张居正,他却不思尽忠报国,借机谋私,有负朕的宠信,着令查处。万历十一年三月,神宗下令追夺张居正上柱国、太师荣衔,接着,又下令追夺文忠公谥,并革去其两子的官职。查抄钦差到达之前,先派人告知了荆州知府、江陵知县,将张家人口赶到空房子里看守。等到钦差到时,张家被锁的人饿死的已有10多口。查抄的结果,却只得黄金1万余两、白银十几万两,算不上什么巨富。钦差感到不好向交待,十分恼怒,便把张居正的长子、礼部主事张敬修抓来拷问,要他交待藏匿的全部财产。张敬修受不住皮肉之苦,信口说还有30多万两银子,分藏在别人家里,结果那些人家也受牵连被查抄。在这场查抄闹剧中,张敬修投缳自尽,张懋修两次自杀未遂,惨状令朝野惊悸。申时行、潘季驯等内阁和六部大臣上疏请求从宽处理,神宗才下诏留空宅1所、田10顷,赡养张居正的母亲。
至此,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清算报复之后,神宗终于彻底拂去了张居正、冯保政治威势在他心理上投下的暗影,也控制了朝中大权,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
二、沉溺酒色不理朝政
神宗洋洋自得地亲政了。照理,他应当珍惜自己以宫女之子而为帝王的机会,应当牢记自己儿时在母亲严教下的寒窗苦读,建功立业。然而他那种自小养成的懒散习性、从商人外祖父那里继承来的贪婪秉赋、以及狭隘的市井眼光,牢牢地束缚了他。他亲掌权柄后心里充满了狂喜,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财富,这么驯顺的臣民,都属于我了!作为真正的人主,该有一种与那挂名皇帝完全不同的生活。于是,在政局稍稍平定之后,他便着手恢复了被张居正革除的冗官冗费,一切对皇上、对政体有制约的戒律,统统废掉,他还亲自谋划自己的生活用度,以养帝王之尊。
醉梦一觉数十年。使这梦变得如此深沉的,不能不算上万历十一年晋居首辅的申时行。虽然在他离京后,终万历之朝的阁臣还有十五六人,但他却是继张居正之后,对神宗产生极大影响的最后一人。
申时行对神宗的最大影响,是教会了他如何偷懒。申时行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状元出身,为人为政十分聪明乖巧,又有侍历三朝的经验,很会揣摸神宗的心理。神宗亲政之初,言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