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在乱世》第429章


“什么战术?”罗耀武问了一句。
“东南军在南京捍卫战中总结出来的战术。”陈必时回答得非常干脆。“虽然东南军没能守住南京,但是很多战术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比如增强地下防御能力,充分利用城市内的高大建筑物。与东南军相比,东北军有很多优势,比如东北军至少能够凑出几支像样的装甲反击部队。只要能够合理应用这些作战力量,再加上以城市为依托的防御阵地,肯定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只不过,即便如此,东北军的兵力仍然不太充足,毕竟北京与天津的城区范围都要比南京大得多。”
罗耀武点了点头,承认了这个问题。
“现在动员了多少民兵,以及多少民众?”
“民兵的总规模在一百五十万以上,而且还可以动员出这么多民兵。战斗力都不错,现在的民兵中,绝大部分都是跟随东北军从东北战场上撤回来的,参与过东北战场上的作战行动,为主力部队提供了有力支持,很多还上过战场,有过实战经验,与正规军的配合也比较到位。新动员的民兵正在接受培训,我让黎卫东负责这件事情,安排了几千名教官,在各个地区就地培训。相对而言,新动员的民兵在战斗素质上差了一些,不过士气不成问题,积极性也很高。”
陈必时点了点头,等着罗耀武说下去。
“民众方面,没法子统计出确切数字,主要是很多民众只参与防御建设工作,并没有随同军队执行作战任务。依照我的估计,从九月初开始,每天参与建设工作的民众都在两百万人以上。”
“现在城区里还有多少人?”
罗耀武愣了一下,这个问题他可不清楚。
“北京大概还有五百万人,天津有三百万人,另外在河北廊坊与邻近几个市县,大概还有两百万到三百万人,主要都是青壮年劳动力,以男性为主,也有不少女性,其他市民都依照计划疏散到偏远地区去了。”刘诚志回答了陈必时提出的问题。“在迁都之后,就有两百多万人去了大西南。”
“这么多?”陈必时立即皱起了眉头。
“全是中央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家属,另外还有一些外地驻京办的工作人员,其余的就是外国使馆人员。反正走得不少,光是安排人员转移就花了一个多月,出动了好几百趟列车与上万台汽车。”刘诚志苦笑了一下,说道,“当然,也不仅仅是政府工作人员,一些有门道的市民也设法去了大西南。”
“恐怕不仅仅有门道吧。”罗耀武插了一句。
“这么说来,动员潜力还是满大的嘛。”陈必时笑了笑,转口说道,“不管怎么说,得尽快动员起这些人员,至少得参与防御建设工作,如果有足够的武器装备,还得武装更多的民兵,能做到全民皆兵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
“这显然不可能。”
“武器不够?”
罗耀武苦笑了一下,朝刘诚志看了过去。
“武器不是问题,只是这种强制性的全面动员,需要最高统帅部批准。”刘诚志也苦笑了起来,“在此之前,我们就向最高统帅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希望能够在京津地区进行全面动员,武装所有民众。”
“没批准?”
刘诚志点了点头,说道:“当时正在与游击队谈判,你也知道,上面对这种武装平民的事情非常敏感,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在自掘坟墓,所以最高统帅部拨回了我们的请求,并且严禁擅自武装平民。”
“现在提交的话,最高统帅部会不会批准?”
刘诚志叹了口气,没多说什么。
“看样子,我们得想法子避开这个障碍。”
“什么法子?”罗耀武非常了解陈必时,如果没有想到法子,陈必时肯定不会主动引出这个话题。
“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在不请示最高统帅部的情况下动员与武装全体民众?”
“这……”罗耀武皱起了眉头,把目光转向了刘诚志。
“至少要得到全部授权,即拥有自行决定战区内一切事务的权力。”
“现在这个样子应该不大可能吧?”
刘诚志点了点头,说道:“要让最高统帅部授权,至少得整理军事管制委员会。只是以现在的情况,恐怕最高统帅部不会批准。”
“为什么不会?”
听到陈必时的话,刘诚志与罗耀武都朝他看了过去。
“如果受不住北京,一切都是白搭,到时候占廉价的是美日联军。”陈必时扫了两人一眼,“再说了,刘总也是最高统帅部成员,可以把这个问题反映上去,如果有人不信任我们的话,可以让他亲自到北京来嘛。不管怎么说,我们是军人,不应该插手行政工作,总得派个够级别的政府官员来负责这边的行政事务吧。”
罗耀武立即笑了起来。
刘诚志也马上明白了过来。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在玩手段上,陈必时果然很有一套
第二十九章 权利宣言
第二十九章权利宣言
武装平民,只是军事管制委员会做的第一件事情。
十月二十三日,罗耀武正式向一百多支敌后抗战游击队发出邀请,让他们派人来北京磋商作战事务。
一周之后,一百多支游击队的代表全都到了北京。
与上次一样,来的几乎都是各游击队的最高指挥官,至少也是二把手。不管怎么说,罗耀武的威信摆在那里,加上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之后,开始武装平民百姓,等于把枪杆子交到了民众手中,对游击队也是很大的鼓舞。
更重要的是,各游击队的指挥官都知道,游击队能否真正踏上中国的政治舞台,成为一支谁也不能忽视的力量,并且通过抗战获得属于自己的政治权利,还得看北京捍卫战。只有守住北京,游击队才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可以说,解决了政治分歧之后,游击队才能成为真正的抗战主力。
在十月三十一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主持会议的不是罗耀武,而是陈必时。
当然,这也是罗耀武的意思。除了给予陈必时充分的尊重之外,罗耀武也知道,与陈必时相比,在正规军中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东北军之外的其他军队中,他还差得远,没有像陈必时那么广泛的号召力。
要知道,抗战绝不仅仅是东北军的事情,只有全体军民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在这次大会上,作为军事管制委员会主席的刘诚志第一次正式承认了游击队在抗战中的地位,并且宣布游击队为正规军的补充力量,也就是合法的武装力量,因此拥有军事武装组织的权利。
刘诚志的这一态度,使得原先僵持了数个月的局面得到了重大改观。
虽然在会议上,仍然有不少游击队代表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那就是,军事管制委员会只是战时机构,只能决定战时事务,在战争结束之后,游击队的权益能不能得到包管与保护。对于这个问题,刘诚志的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复,那就是,只要军事管制委员会还在行使战时权利,游击队的权益就能得到包管,而对游击队进行改编,将是战争期间的最后一件大事。
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在战时情况下,要对游击队进行改编,就只能以谈判的方式进行,也就只有在充分尊重与包管游击队权益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对游击队的改编工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也就无法解除战时状态。
由此可见,刘诚志实际上给予了游击队最大的权限。
这个答复,也让绝大部分游击队代表感到满意。
不管怎么说,刘诚志表态之后,已经把自己与游击队绑在了一起,也就等于将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与游击队绑在了一起。要知道,罗耀武与陈必时都是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因此游击队的权益得到了军方的全力支持。
只不过,仍然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
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根本性质。作为战时机构,肯定是临时性的权力部门,不具备长期合法性,因此军事管制委员会赋予游击队的权利,也只具有临时性质,在今后得不到包管。
受此影响,一些游击队代表提出,应该以宣言的方式,确保游击队的权益。
毫无疑问,这已经超出了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权利范围。
要知道,军事管制委员会是代替最高统帅部,在某一地区施行最高统治权。虽然军事管制委员会受到地域限制,但是作为最高权利机关,任何政治宣言都有全国性的影响力,一定会对中国的政治体制产生影响。
如此一来,只要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发表了“游击队宣言”,就等于最高统帅部承认了游击队的合法权益,到时候其他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