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第751章


行南下战略的前哨基地和苏联对抗中国的战略伙伴,所以,我们要把美国南亚政策的重心从印度转向巴基斯坦,和我们一道联合对抗苏印同盟,也将节省我们很多将要付出的援助。”
“要美国人抛弃印度阿三恐怕不太容易。”钟可萍思索着说道:“至少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证明印度已经与苏联形成了同盟。”
“等我们看到证明,印度就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黄历摇着头说道:“我们先不要求美国彻底抛弃印度,只是要他们注意印度最近的行动。而且,尼克松访问印度的观感一定不太好,那个叫英甘地的nv人很难缠,呵呵,尼克松可以见识一下印度泼fù是个什么样子。嗯,他对付这种nv人,可不在行。”
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小桃接了起来,说了几句将电话放下,对钟可萍说道:“总统,经济发展局送来了统计资料,我去整理一下,明天给您送来。”
“不着急给我送来,你召集智囊团的经济专家,进行一下研究分析,把意见和建议附在资料上再给我。”钟可萍吩咐道。
“好的,我马上去办。”小桃点了点头,又笑着和黄历打了个招呼,才转身走了出去,随手关上了房mén。
钟可萍仔细端详黄历,脸上lù出怪异的笑容,“刚才说到哪了,对,印度泼fù,尼克松对付不了她,是不是把你送过去,与印度泼fùjiāojiāo手啊?”
咳,黄历正襟危坐,板着脸摇了摇头,说道:“不去,一个老扑啦蛾子,我没兴趣。”
“老扑啦蛾子?”钟可萍愣了一下,起身走到黄历面前,瞪起眼睛嗔道:“哦,这就是你给我们这样年龄的fùnv起的新称呼?”
“哈哈,很贴切吧!”黄历畅快地笑着。
钟可萍瞪得溜圆的眼睛慢慢变成了月牙,抿着嘴坐到黄历的身旁,伸手拔了拔黄历的鬓角,柔声说道:“也有白头发了,趁我还能扑啦得动,给你拔掉吧!”
“别动手动脚的,当总统了,要庄重。”黄历晃了晃脑袋,把身子向旁躲了躲。
钟可萍很执着地又靠了过来,伸手拉住黄历的胳膊,笑道:“呵呵,别动,让我拔掉这两根白头发,好让你能装年轻,去骗如huā似yù的小扑啦蛾子。”
“切!”黄历翻了翻眼睛,低声问道:“这屋里没窃听器吧,要是传出去,可不得了。”
“这屋要能装窃听器,我这总统也不用当了。而我在不当总统之前,也要杀几个无能的笨蛋出出气。”钟可萍瞪了瞪眼睛,lù出几丝肃杀之气。
黄历咧嘴一笑,冲钟可萍伸了伸大拇指,说道:“嗯,就应该这样,把打鬼子的劲头儿拿出来,你这总统就能当好。嗯,来吧,给我拔白头发,我感觉年轻了三十岁,能去骗小姑娘了。”
钟可萍抿嘴一笑,扳着黄历的头让他枕在自己tuǐ上,轻轻地拔拉着他的头发,幽怨地说道:“成天要深沉,要庄重,要想国家大事,也只有与你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本xìng,轻松那么一会儿。可仔细想想,又觉得有些对不起梦雨。你呢,你怎么想?”
“不想。”黄历轻轻闭上了眼睛,环住了钟可萍的腰,从衣服下伸进手,轻轻捏mō着她的腰tún际的软ròu。
“那就不想,什么也不想。”钟可萍抚摩着黄历的脸庞,轻轻吐出一口长气。
……………
……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与尼克松的会谈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百四十一章与尼克松的会谈
尼克松在为期九天的环球旅行中,访问了六个亚洲国家,南洋联邦、印度、巴基斯坦、泰国、菲律宾和老挝。他到那边去的中心目的是要表明他的决心,决不容许再有老挝这样的情况发生了。
但当这位新总统答应把某件事说得非常明确时,那便是这件事快变得难以理解的时候了。这次亚洲之行也正是如此。甚至当他感叹美国在老挝承担了过多的义务时,他还对那边的美国军队说,他认为“历史将表明现在也许是美国的黄金时代之一。”他关岛刚刚对记者们说道:“亚洲的和平不能来自美国。它只能来自亚洲。亚洲的人民,亚洲的各国政府——它们必然是起主导作用的。”到了曼谷,又向泰国人保证说:“美国将自豪地支持泰国反对那些想从外部或内部威胁它的人。”
黄历没有说错,这是尼克松对共产主义的态度的一个转变时期。他有一半仍然是那个随时准备接受任何赤色分子挑战的冷战战士,而他的另一半则认为全球的稳定有赖于以华盛顿为一方,莫斯科和北京为另一方的双方之间的和解。在这个意义上说.似乎存在着一个新的尼克松。
而且,尼克松一向认为自己在外交方面有特殊的才能。他的确也和一些其他国家的元首交上了朋友,虽然其中最重要的,如威尔逊、库尔特和戴高乐总统的在职时间不会太长了。他在上任之初故意对许多国内外人士,包括他过去曾经非常冷淡的某些人,表示亲热。他还飞到独立市去把一架曾一度放在白宫里的大钢琴送给哈里?杜鲁门,并在这架钢琴上弹奏了“密苏里圆舞曲”——杜鲁门由于礼貌没有告诉他自己是一向厌恶这首曲子的。他还肉麻地吹嘘即将退休的首席法官厄尔?沃伦为“公平、正直和尊严的象征”。
黄历与尼克松也算是老朋友了,在他任副总统的时候,就与黄历有过接触和会谈。虽然黄历现在已经退休,但谁都知道他对南洋联邦的政策走向还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尼克松在访问南洋联邦期间特意去看望了黄历,并送上了一件很别致的礼物——月球上的一块石头。
把自己认为别人要听的话告诉别人是尼克松的一个老弱点;如果黄历对送给他一块月球上的石块而不感到高兴,那看来尼克松马上会暗示可能送更好的东西去。
黄历和尼克松的会谈没有翻译,陪在黄历身边的是总统助理小桃,大名赵晓霞,陪伴尼克松的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主义说来说去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中,我们总要想各种方法来试试,试着从一个中心曲曲折折绕出去的可行的解决办法。”黄历在自家庭院的大树下与尼克松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总统丈夫对于推动事物前进具有一种特殊的本能,现在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罢了。”
“合适的时机,那我们只有继续等待下去了。”尼克松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们可以使我们的外交摆脱二十年的重复,但中国方面是否会接受国际文明的基本准则呢?我们希望中国是作为一个伟大而进步的国家重新回到世界社会中来,而不是作为世界**的中心回来。另外,打开通向中国的路,是否会迫使苏联在老挝问题上提供短期的帮助,这样的希望是否现实呢?”
“基辛格博士,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黄历不想冷落了这位重要人物,笑着问道。
“我认为这种希望是有可能的,但我更关心的是这一政策对国际关系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基辛格回答道:“总统丈夫的倾向是正确的,结束八亿中国人的孤立,将消除对和平的一个巨大威胁。中国对越共的支持,是老挝战场僵持的一大因素。”
美国希望南洋联邦能与越南王国和柬埔寨联合起来,再加上泰国,共同对老挝战争进行干预,以便使战争形势得到改观,或者至少能让美国体面地撤出。对于这个烫手的山芋,南洋联邦政府当然不会贸然接过,与现任总统钟可萍的会谈没有取得成果,尼克松又想走黄历的门路。
黄历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对于老挝战争,我们不想插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与中国接壤,尽管它的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这同样适用于敌方。即使能一时把越共压倒,那会不会导致中国的介入呢?那可就后患无穷了”
“两越战争的结局是令人欣慰的,难道不能够重演这辉煌的一幕吗?”。尼克松既是恭维又是反驳的问道。
“时机不同,形势不同,中苏两国的态度也不同。”黄历解释道:“当时苏联还未大力援助越共,中国也只是有限的帮助。但中苏分裂后却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两国都在拉拢越共,都在大力援助,这使得越共在战争中有了坚实的基础。再者,现在的老挝政府和当时的越南王国政府也有着很大的区别,说到底,战争的成败还是由这两个国家政府的能力高低,民心向背有着直接的关系。强龙不压地头蛇,这句俗话很适用于现在的老挝战争。”
尼克松认真回味着黄历的话,半晌才低沉地说道:“我们必须迫使越共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