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他政治生涯的最低谷。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汪直去世。
“立皇帝”刘瑾(1)
刘瑾像刘瑾,生于陕西兴平的一户普通人家,自幼净身,本姓谈,因投身于镇守太监刘顺门下做义子而改姓刘,明英宗天顺初年入宫。在宫中,刘瑾很仰慕英宗时的宦官王振的做派。刘瑾在少年和青年时期,苦心钻营,学会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阳奉阴违、挑拨离间等一系列本领,在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被宦官李广推荐,成为皇太子朱厚照的侍臣。刘瑾处处小心谨慎,挖空心思争取太子的欢心。太子朱厚照和孝宗对他都产生了好感。
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病死,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武宗。在武宗周围,有八个太监对他影响最大,即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和刘瑾,人称“八虎”。而刘瑾乃“八虎”之首。
“八虎”以游戏引诱武宗,每天向武宗进献鹰犬、歌舞、角觝等,又引导武宗微服出宫,置武宗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刘瑾爬上去的手段是陪皇帝玩,满足武宗寻欢作乐的要求。武宗贪图玩乐,觉得刘瑾等称他的心意,十分宠信他们。刘瑾每天给武宗安排许多寻欢作乐的事,等武宗玩得正起劲的时候,便把大臣的许多奏章送给武宗批阅。武宗很不耐烦,说:“我要你们干什么?这些小事都叫我亲自处理?”说着,就把奏章撂给刘瑾。打这以后,事无大小,刘瑾都不再上奏。
刘瑾的才干高于其他人,尤其是伶牙俐齿,善于狡辩,这是刘瑾的一个特点,这使他在后来的官场中如鱼得水。刘瑾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有强烈的权力欲,群臣的弹劾给刘瑾创造了机会。他对其他宦官说:“使瑾入司礼,可使科道结舌,文臣拱手。”他曾经对武宗说:“弘治间,朝权俱为司礼监、内阁所掌,朝廷不过虚名而已。如天下镇守、分守、守备等项内官皆司礼监官举用,大受贿赂。如不信,只将司礼监掌印太监抄了,金银可满三间房屋。若将天下镇守内臣取回,别用一番人,令彼各备银一二万两,进上谢恩,胜赂司礼监。”于是,刘瑾逐渐博得了武宗的宠爱与信任,武宗把刘瑾视为心腹。
刘瑾的羽翼丰满以后,权势不断扩张,完全控制了朝政。他一手栽培的亲信死心为其效力。主掌内阁的大学士焦芳称刘瑾为“千岁”,自称“门下”,凡出自内阁的票拟章奏,都完全遵从刘瑾的旨意。各种公文,均称刘太监而不呼其名。都察院所奏本章,直称刘瑾之名,没有称“刘太监”,刘瑾阅后大发雷霆,都御史闻讯急忙率属下前往刘瑾府中跪伏请罪,才免遭刘瑾的惩治。
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宫廷内外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外朝大臣必欲铲除“八虎”。内阁、部院、科道等官纷纷上言。武宗看到这些奏章,不禁大吃一惊。武宗派外朝官僚与内阁联系,商议处置刘瑾等宦官的办法。外朝官僚便认为处置“八虎”已是手到擒来。刘瑾等人事先得到风声,大惊失色,赶忙召集其他七人连夜到武宗面前哭诉求情。武宗做了相反的决断,不但不听大臣劝谏,反而提升刘瑾为司礼监,又让刘瑾的两个同党分别担任东厂、西厂提督,将王岳等支持阁议的太监贬充南京净军,局面一夜之间突变。
正德二年(1507年)三月,刘瑾令群臣跪于金水桥,宣示奸党名单。列入奸党的有大学士刘健等几十人,罗织的罪状是“递相交通,彼此穿凿,曲意阿附,遂成党比”。宣示奸党,便把异己逐出政治舞台;让廷臣跪而听诏,造成他们心理上更大的压抑感,这是刘瑾树立权威的一个重大步骤。
正德三年(1508年)夏,早朝时发现攻击刘瑾的匿名书帖,刘瑾令群臣跪于奉天门下曝晒。宦官李荣同情被罚大臣,送去一些冰块为他们解渴消热,遭到刘瑾的喝斥。宦官黄伟见因一封匿名信连累众人,气愤不过,发了几句牢骚,触怒了刘瑾,当天就被放逐到南京。文武百官被罚跪一天,也没有找到投信之人,傍晚,刘瑾下令把五品以下官员全部收入锦衣卫狱中,而主事何销、顺天推宫周臣、进士陆伸三人因中暑身死。后来,他听说此书是内臣所为,方释放诸臣回家。
刘瑾依靠其淫威,数兴大狱,众多官员被抄家。他设计了一种大枷,有150斤重,被他迫害的大臣戴上这种枷后,没几天便被拖累致死。刘瑾知道负责劝谏的言官们对他是一种很大的威胁。刘瑾掌权后,对言官除了借故进行罢免、廷杖以及诬陷定罪外,在平时还命他们在早晨寅时(三点到五点)入朝,一直到下午的酉时(五点到七点)才让走。一天在朝时间竟达十四五个小时,刘瑾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没精力弹劾自己。
正德四年(1509)十月,设内行厂,刘瑾亲自掌管。内行厂的酷烈更胜于东、西二厂,内行厂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监视东、西二厂,即监视可能对刘瑾构成威胁的另一些大太监。朝臣和宦官都在刘瑾的监视之下,每天都担惊受怕。都给事中许天锡想弹劾刘瑾,奏章写好后再三思量,担心不能成功,把奏章揣在怀里,悬梁自尽了。
在畏惧和讨好心理的作用下,各衙门职官奏事,先把章奏送到刘瑾处。刘瑾也往往将章奏携回私室,与同党捏写旨意。一些王公大臣,知道送给明武宗的奏章,皇上是看不到的,因此,有什么事上奏,就先把复本送给刘瑾,再把正本送给朝廷。当时,京师流行“两皇帝”之说,称武宗为坐皇帝或朱皇帝,称刘瑾为站皇帝或刘皇帝。
“立皇帝”刘瑾(2)
刘瑾究竟拥有多少家产呢?据史家考证,刘瑾的家产近乎天文数字——合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而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收缴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仅为20万公斤黄金!这个数字如果靠着刘瑾的俸禄,即使不吃不喝,也要经过500万年才能达到。而事实上,刘瑾却只用了5年就完成了。可笑的是,这个巨贪竟然曾经上演了一场“拒贿秀”。据《明史·宦官列传》记载:有一次,御史欧阳云等十余人按照规矩来给刘瑾行贿。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一次,刘瑾不但向皇上揭发了他们的行贿行为,而且还将欧阳云等全部治罪。
刘瑾在权势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竟动了篡位之心,他私自刻了印玺,暗造弓箭,企图寻机夺位,群臣也对他恨之入骨。
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宁夏发生了安化王朱寘鐇反叛事件。他以反刘瑾起兵,得到许多武臣的拥戴。朱寘鐇之变也最后决定了刘瑾的命运。五月,朝廷以泾阳伯神英为总兵,右都御史杨一清为提督,太监张永总督军务,率兵讨寘鐇。刚一出兵,寘鐇即被擒。回师路上,杨一清要张永利用奏捷的机会,揭发刘瑾的奸恶,张永本来与刘瑾就有矛盾,听了杨一清的鼓动,欣然应允。
八月甲午日(9月13日),刘瑾安排这天给他的哥哥、都督刘景祥出丧,而把张永献俘安排在第二天。但张永13日便入宫,待刘瑾退后,张永取出寘鐇起兵的檄文献上,并陈奏刘瑾不法之事。太监马永成也出言相助。武宗有所省悟,立即行动。在搜查刘瑾府第时,武宗亲自到了刘瑾宅府,抄没金银宝货不可胜计,另有伪穿宫牙牌、衣甲丁弩及玉玺等违禁物品,还发现刘瑾平常使用的扇子里,装有机关,藏有两把锋利的匕首,可以发射致人于死地,武宗看后大为震惊,尤其是看了扇子中的机关匕首,不寒而栗:“刘瑾这个奴才,果然要反!”下决心处死刘瑾。
依照惯例,一般的死刑犯要等到秋天的霜降以后,在冬至以前才被处死。因刘瑾属于谋反的第一重罪,所以不等到秋天的霜降到来就行刑了。刘瑾被处以极刑,凌迟三日而死。按照规定,要剐3357刀,据说在他身上剐了1300多刀后,他还没有死,当天晚上抬回监狱还能喝粥。凌迟时,每下一刀吆喝一声,可说极为残酷。原来受过刘瑾祸害的人家纷纷用一文钱买下刘瑾已被割成细条块的肉吃下,以解心头之恨。这一年,刘瑾刚好60岁。刘瑾被处死后,其家族15人及同伙吏部尚书、锦衣卫指挥等也被处斩。由刘瑾起用的大学士焦芳等60多人,均被逐出朝廷,结束了刘瑾专权乱政之祸。
“三角联盟”的核心冯保
冯保像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河北深州人,嘉靖年间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当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空缺,按照资历,冯保应该升任,但隆庆皇帝不喜欢冯保,而大学士高拱深受隆庆皇?
小说推荐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正说清朝三百年 作者:林涛目 录 本书简介绪论清帝王史话清高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清圣祖康熙帝清世宗雍正帝清高宗乾隆帝清仁宗嘉庆帝清宣宗道光帝清文宗咸丰帝清穆宗同治帝清德宗光绪帝清宣统帝溥仪清后妃史话清朝后妃制度皇后皇妃小传内监史话前紧后松的内监制度太监逸事宗室史话清朝宗室概况皇室成员的
- 最新章:第100章
- 正说明朝十六帝
- 第1节: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第2节:登上权力顶峰的农民领袖第3节: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帝第4节: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第5节:庆功楼前不离主第6节:滥杀功臣和刚猛治国第7节:动辄杀戮的严峻政治第8节: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宗藩第9节:明史第一谜案建文帝失踪第10节:建文帝去向探秘第11节:马上天子朱棣第
- 最新章:第40章
-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 作品: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作者:民国·费只园 内容简介 宣统既经出宫,瑾妃既经安葬,我这部清代艳史也就此好大大结束。况且近来南边的清史列传,北边的清史稿,次第出版。那些可传的妇女,不患他湮没不彰了。在下采取的书籍,在朝在野,或庄或谐,统计有百十种。此外,文集、诗集、词集,一鳞一爪,实在记不得许多。零
- 最新章:第128章
- 正说清朝12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十二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22章
- 正说清朝十二妃
- 作者:章恺第一部分 目录(1)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失宠遭休弃:诸子争位受牵连一桩公案:偷藏财物者到底是谁被逼殉死:政治祭坛上的牺牲死后荣辱:同样离不开政治阿巴亥个人小档案相关阅读书目推荐说不尽的孝庄文皇后从一座特殊的陵墓谈起顺治皇帝学步的“拐杖”康熙皇帝的坚强后盾良
- 最新章:第25章
- 正说宋朝十八帝
- 序言 常有人问我,学历史有什么用?对于这个问题,估计不会有标准答案。我的回答往往非常简单:这是我从事的职业。既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当然需要兢兢业业,认真对待。坦率地说,我个人并无成名成家的念头,无非是担心丢了饭碗而已。说得具体一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当然希望教给学生一些新的东西,以免误人子弟。正是基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十二帝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 授权连载第一部分 努尔哈赤至少留下12
- 最新章:第54章
- 明朝出了个张居正
- 作者:清秋子能注意到我这篇文字的人,我想,大概都是喜欢或曾经喜欢读书的人。以我的经验,凡是喜欢读书的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有过经邦济世的宏图大志、有过心雄万夫的快意狂想。读书,乃是为了两个字“向上。不过,乐于读书的人,一辈子能有多大出息?不是说“人生识字糊涂始”么?不是说“寻章摘句老雕虫”么?这样
- 最新章:第8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