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英宗之弟朱祁钰继位,是为景帝。当时,瓦刺首领也先挟持英宗作为攻城掠地的政治工具。兵部尚书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使也先的阴谋不能得逞。也先逼近京师,于谦率军民顽强抵抗,大败瓦剌军,击毙万余人,俘获瓦刺将领数十人,夺回了原先被劫掠的大批百姓和牲畜。
景泰元年(1450年)春夏,也先又对明朝发动进攻,于谦加强防务,严整军备,瓦刺军的数次攻伐均告失败。这时,瓦剌内部也不满也先的攻掠政策,主张与明议和。瓦刺看得不到多少实际利益,就同意议和,释放英宗。英宗被释返京,居皇城南宫,称太上皇。七年之后的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在宦官曹吉祥等人的帮助下,英宗乘景帝病重,重新登极,被称为“南宫复辟”。
“南宫复辟”的经过是这样的。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病重。京师团指挥石亨、翰林侍讲徐有贞与宦官曹吉祥商议,要废掉代宗,重立英宗。于是决定利用曹吉祥出入宫中方便的条件,由他与英宗联系。正月十六日三更时,徐有贞提前进入朝房,石亨等率家兵1000多人潜入长安门,由曹吉祥作内应,直接进入南宫。英宗在曹吉祥、石亨等人的护卫下,乘上轿子便朝皇宫奔去。等到天亮时,曹吉祥敲响钟鼓,打开殿门。等待早朝的大臣们,没想到端坐于朝堂之上的竟是英宗,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只听见徐有贞说:“太上皇复位了,你们还不拜见?!”
曹吉祥因为策划参与“南宫复辟”有功,很快成了英宗眼中的红人,备受宠爱。英宗复辟成功,对拥立他的人论功行赏,曹吉祥被任命掌管司礼监,总督三大营,掌握了京城的军政大权。石亨进爵忠国公,徐有贞被封为武功伯。曹吉祥等三人一夜之间成了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曹吉祥左右着英宗,他们得势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镇压朝中正直大臣。他们首先把矛头指向了北京保卫战的直接指挥者兵部尚书于谦。于谦这位忠心报国的忠臣最后背着“莫须有”的罪名,饮冤被杀。
紫禁城东华门曹吉祥欺骗英宗,排挤忠良,甚至幻想有朝一日成为皇帝。曹吉祥掌管朝廷中枢机构司礼监,可以随意出入宫廷;其子侄都握有兵权,嗣子曹钦担任都督同知不久又进封昭武伯,侄子曹铉、曹铎当上了都督,从此,有明一代开了宦官子弟封爵位的先例。曹吉祥身边又有一批奸佞之徒趋炎附势,其嚣张气焰直逼“老前辈”王振。
曹家的一些事情英宗也有所耳闻,英宗开始留意曹吉祥一家。此时,被排挤出朝廷的李贤又被召回朝廷。李贤向英宗进言,说参与“南宫复辟”的这几个人都心怀鬼胎,要英宗严加提防。英宗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觉得自从这几个人得势以后,背着他干了不少坏事,便有所醒悟,开始疏远曹吉样。
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曹吉祥之嗣子曹钦动用私刑将人打死。英宗以此为突破口,令锦衣卫严查此事,并下诏谕告群臣,不准臣下自行其是干涉法典。曹钦心惊胆战,急忙找曹吉祥商量对策。曹吉祥也深知大祸将要临头,决定铤而走险,先下手为强。与曹钦商定,由曹钦领兵冲入皇宫,他在宫内领禁军接应,一举废了英宗。但风声走露。英宗急忙令人逮捕曹吉祥,并下令关闭皇宫四门和京城的九个大门。在与守门禁军进行了一番博杀之后,曹钦投井自杀,曹铎及其家人,不分老幼尽被屠杀。
曹吉祥一家发动的兵变,一夜之间即被镇压。三天之后,曹吉祥被处以分裂肢体的酷刑,其党羽汤序、冯益等都被诛。
特务头子汪直
汪直像汪直是瑶族人,先世居广西桂平西北的大藤峡。因先人反叛明廷被抄家。明宪宗时被掳入宫为宦官,在万贵妃宫中服侍。汪直为人狡诈,善于察颜观色,奉承讨好万贵妃。万贵妃于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为刚刚登基的宪宗生了一个儿子,便在后宫飞扬跋扈,从此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一心想当后宫的主宰。可是,她生的儿子没活上一年就死了。万贵妃非常害怕别的宫女或妃子生儿子,篡夺她的宠位,便让汪直在宫中细心侦察,发现哪个宫女、嫔妃怀孕,立即向她报告。从这时,汪直特务的生涯就开始了。许多怀孕的宫女、嫔妃被万贵妃逼迫堕胎。因此,汪直深得万贵妃的欢心,汪直凭借讨好万贵妃,进而获得了宪宗的宠爱,很快升任御马监掌印太监,御马监是明朝宦官十二监之一,掌管御马、兵符等事务,有一定的权力。成化十三年(1477年)至成化十七年(1481年)四年之中,汪直又掌管“西厂”,恃宠弄权,滥杀无辜,屡兴大狱,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冤案,朝野官民惨遭劫难,堪称有明一代臭名昭著的“特务头子”。
西厂是明代一个镇压官民的特种机构,是维护皇权、强化统治的特务组织。汪直本来是靠讨好万贵妃得以升官的奴才,当了西厂提督之后,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忠心,显示声威,他派出爪牙四出侦察、捕人审案。汪直诡计多端,颇具做特务的天分,经常带领一两名校尉化装成市井平民,四处打探,上至朝廷的大政方针,下至民间的繁杂琐事,他都细心搜集。尤其是官民们对朝廷和皇帝的议论都详细探听,然后直接向英宗奏明。汪直行动诡密,历时一年有余,竟未被人发觉。汪直控制下的西厂对官民言行的箝制,比先前的锦衣卫、东厂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官民因为西厂而生活在恐怖之中。汪直用一种叫“弹琵琶”的酷刑来陷害朝臣,排除异己,壮大自己的声威,这种酷刑就是用锋利的刀来剔活人的肋骨。
汪直提督西厂后,威风甚至超越皇帝。当朝御史徐镛曾说:“今天下之人,只知有西厂而不知有朝廷,只知畏汪直而不知畏陛下。”汪直每次出行,都带上一大班随从,前呼后拥,朝中的公卿大臣都要给他让路。兵部尚书项忠因正直而遭汪直谗害。有一次项忠没有主动给汪直让路,汪直就当面凌辱项忠,最终使项忠被革职为民,汪直方才罢休。由于汪直掌握了朝廷重权,以至于人们把当朝的阁臣们戏称为“纸糊的三阁老”、“泥塑的六尚书”。
成化十四年(1478年),曾经发生了一起假汪直案。崇王府内使下人杨福,因相貌酷似汪直,便假称汪直。从芜湖、常州、苏州,到杭州、绍兴、宁波,所到之处,各地官员争相奉承,甚至有人找上门托他打官司。当他南下到福州时,被福建镇守太监识破,杨福被斩杀,轰动一时。此案虽然颇令汪直难堪,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汪直的权倾一时。
汪直为了巩固其受宠地位,先后在成化十五年(1479年)和成化十六年(1480年),两次出征任监军,谎奏捷报,冒领军功,使其两个爪牙陈钺和王越分别升任兵部尚书,被封为成宁伯。汪直被累加禄米,数额是正一品文武官禄米的数倍。
善于诙谐表演的中官阿丑曾经在宫中装醉谩骂,周围的人说皇帝驾到,阿丑仍谩骂不停,有人叫道,汪公来了,阿丑立即惊慌失措地逃走了。问其原由,阿丑回答:“现在的人哪知皇帝,只知道汪太监啊。”阿丑曾在宪宗面前表演:穿着汪直的衣冠,手持双斧,并说:“我领兵打仗,全仗此两钺。”两钺,即陈钺和王越,都是汪直的亲信。宪宗看过阿丑的表演后,感到汪直权重镇主,逐渐开始疏远汪直,派他外出,总镇大同、宣府等处。
成化十七年(1481年),明朝北部边境遭受蒙古骑兵侵扰,宪宗命汪直、王越前往宣府御敌,敌兵退却后,其他人均奉调回京,却让汪直移镇大同。朝臣们看到这个情况,知道汪直在宪宗面前失宠了,才敢上告汪直的罪行。首辅万安领衔上疏,要废除西厂。万安因向万贵妃献媚,向宪宗献房中术,为人们所鄙视。但他奏请罢置西厂,大家都认为他办了件好事。
西厂的命运与汪直的命运紧密相连。成化十九年(1483年)六月,汪直与总兵官许宁发生矛盾,兵部认为应早作处分。过去,文臣武将很少敢与镇守太监抗衡,即使发生争执,皇帝也是偏向太监。但这次宪宗却责备汪直不以“边寄为重”,遂剥夺了他的兵权,将他调任南京御马监太监。不久,科道官再次奏劾汪直妄报功次,侵盗钱粮,擅作威福,交结朋党。于是,汪直被降为奉御,不久又被罢了官,汪直遂跌入他政治生涯的最低谷。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汪直去世。
“立皇帝”刘瑾(1)
刘瑾像刘瑾,生于?
小说推荐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正说清朝三百年 作者:林涛目 录 本书简介绪论清帝王史话清高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清圣祖康熙帝清世宗雍正帝清高宗乾隆帝清仁宗嘉庆帝清宣宗道光帝清文宗咸丰帝清穆宗同治帝清德宗光绪帝清宣统帝溥仪清后妃史话清朝后妃制度皇后皇妃小传内监史话前紧后松的内监制度太监逸事宗室史话清朝宗室概况皇室成员的
- 最新章:第100章
- 正说明朝十六帝
- 第1节: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第2节:登上权力顶峰的农民领袖第3节: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帝第4节: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第5节:庆功楼前不离主第6节:滥杀功臣和刚猛治国第7节:动辄杀戮的严峻政治第8节: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宗藩第9节:明史第一谜案建文帝失踪第10节:建文帝去向探秘第11节:马上天子朱棣第
- 最新章:第40章
-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 作品: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作者:民国·费只园 内容简介 宣统既经出宫,瑾妃既经安葬,我这部清代艳史也就此好大大结束。况且近来南边的清史列传,北边的清史稿,次第出版。那些可传的妇女,不患他湮没不彰了。在下采取的书籍,在朝在野,或庄或谐,统计有百十种。此外,文集、诗集、词集,一鳞一爪,实在记不得许多。零
- 最新章:第128章
- 正说清朝12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十二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22章
- 正说清朝十二妃
- 作者:章恺第一部分 目录(1)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失宠遭休弃:诸子争位受牵连一桩公案:偷藏财物者到底是谁被逼殉死:政治祭坛上的牺牲死后荣辱:同样离不开政治阿巴亥个人小档案相关阅读书目推荐说不尽的孝庄文皇后从一座特殊的陵墓谈起顺治皇帝学步的“拐杖”康熙皇帝的坚强后盾良
- 最新章:第25章
- 正说宋朝十八帝
- 序言 常有人问我,学历史有什么用?对于这个问题,估计不会有标准答案。我的回答往往非常简单:这是我从事的职业。既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当然需要兢兢业业,认真对待。坦率地说,我个人并无成名成家的念头,无非是担心丢了饭碗而已。说得具体一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当然希望教给学生一些新的东西,以免误人子弟。正是基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十二帝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 授权连载第一部分 努尔哈赤至少留下12
- 最新章:第54章
- 明朝出了个张居正
- 作者:清秋子能注意到我这篇文字的人,我想,大概都是喜欢或曾经喜欢读书的人。以我的经验,凡是喜欢读书的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有过经邦济世的宏图大志、有过心雄万夫的快意狂想。读书,乃是为了两个字“向上。不过,乐于读书的人,一辈子能有多大出息?不是说“人生识字糊涂始”么?不是说“寻章摘句老雕虫”么?这样
- 最新章:第8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