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家产,甚至要“斫棺戮尸”。张居正生前所举荐重用的人,统统被罢官为民;而被他罢免的官员,却又大都恢复官职。张居正十年呕心沥血推行的改革,至此基本上被一笔勾销。
导致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张居正与冯保的密切关系。大宦官冯保十分贪婪,史载张居正先后送给冯保名琴七张,夜明珠九颗,珍珠帘五副,金三万两,银二十万两。当冯保给自己修好生圹(墓穴)后,张居正亲笔给他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字里行间,极尽颂歌。终于换来了冯保对他的鼎力相助,使他在权力斗争中击败高拱,当上了内阁首辅。张居正也因此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
宰相之杰张居正(2)
尽管张居正本人比较清廉,曾经拒绝过数以万计的贿赂。但是他只能以一个腐败人物作为自己的政治后盾,因而也只好用腐败手段来达到他的政治目的,而这一切又必然导致他的腐败!张居正去世后,他生前的反对派决定先从冯保身上下手,上疏指控冯保大量贪污受贿,家资富饶胜过皇上,万历皇帝查抄了冯保后,果然发现了万贯家财。万历怀疑张居正也有大量财宝,于是下令查抄其家产,终于导致了张居正“祸发身后”。
1621年熹宗朱由校即位,开始恢复张居正的官秩,重新给以葬祭。崇祯三年(1630年)张居正的冤案被平凡昭雪,他的子孙也官复原职。
张居正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状元首辅周延儒(1)
周延儒像周延儒(1593~1644),明朝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字玉绳,号挹斋,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城镇)人。周延儒自幼聪颖过人,熟读经书。万历四十年(公元1613年),他参加乡试中举,第二年参加京城的会试,夺得会元,一月后参加殿试,再夺状元。21岁的周延儒连中二元,少年得志,披红挂彩,骑马游城,万人瞩目,荣耀至极。按照惯例,周延儒以状元的身份直接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熹宗天启年间,升为右中允,掌管司经局(管理经籍的机构)。不久,又升为少詹事,负责管理南京翰林院。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朱由校驾崩,他的弟弟朱由检继立,就是崇祯帝。当时明朝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政治黑暗,吏治败坏,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伏彼起,蒙古、后金不断侵扰,边境形势十分严峻。17岁的崇祯帝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他诛魏忠贤,清理阉党,并大力选拔人才。身为状元的周延儒自然受到青睐。崇祯帝即位不久,便将周延儒召回北京,任命为礼部右侍郎。
崇祯元年(1628年)冬,驻守宁远的士兵因军饷拖欠发生哗变,袁崇焕单骑入营,平息哗变。但不久锦州又发生士兵哗变,袁崇焕奏请发饷。崇祯帝召集大臣商议,许多人主张批准。周延儒看出崇祯帝吝啬钱财,于是迎合崇祯帝的心思说:“过去边关用来防止外敌入侵,可现在要防士兵了。宁远士兵哗变,发给军饷,锦州士兵哗变,又发军饷,这样下去镇守边关的部队都这样了该怎么办呢?”皇帝问他怎么办?周延儒说,“情况紧迫,不得不发,但得想个长久之策。”他的话深得崇祯帝赞赏。数日后,在面议时周延儒又说锦州兵变是由于将帅统兵无策而导致。崇祯帝一直担心是边将趁机要挟,听周延儒这么一说,放下心来。从此崇祯帝对周延儒十分器重。
不久大学士刘鸿训罢官,崇祯帝下诏推荐阁臣。东林党人钱谦益势在必得,派其门生给事中瞿式耜到处活动,结果吏部列出的十一人名单中没有礼部尚书温体仁和周延儒。按惯例,礼部尚书应获提名,钱谦益等以温体仁威望不够而没有提他,而周延儒深得皇帝器重,也被排斥在外,心中愤恨,于是他到处散布流言,说推荐阁臣之事被钱谦益党把持。同样遭到排斥的温体仁也愤愤不平,于是弹劾钱谦益浙江乡试作弊的旧案。崇祯帝在名单上没有看到周延儒的名字,心中本来就很怀疑。看到温体仁的奏疏后,立即在文华殿面讯,在温体仁、周延儒的质问下,钱谦益理屈词穷。结果钱谦益被罢免,相关人员受到处分,名单也被废除。
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周延儒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机务。三年二月,又加太子太保,升文渊阁大学士。在他的大力推荐下,同年六月,温体仁进入内阁,九月,周延儒成为首辅。又加少保,升为武英殿大学士。
周延儒任首辅后尽力改善同东林党人的关系。崇祯四年(1631年)周延儒主持会试,录取东林党人张溥、马士奇、吴伟业等。而温体仁则十分仇视东林党人,并联合阉党对付东林党。于是两人发生分歧。温体仁表面曲意媚事周延儒,暗地却计划夺其首辅之位,周延儒却没有察觉。温体仁暗中指使言官不断弹劾周延儒。周延儒的子弟横行乡里,结果周被弹劾;朝臣犯了错误,也弹劾首辅;周延儒与不少官吏关系很好,也被弹劾结为朋党;周延儒的姻亲陈于泰考中状元,于是弹劾周徇私舞弊。周延儒多次上疏争辩,崇祯帝虽然表面安慰他,但心里却开始不信任他了。无奈之下,周延儒被迫在崇祯六年(1633年)六月告病还乡。
温体仁继任首辅后,专横跋扈,打击异己,朝臣极为不满,五年后被罢职。之后张至发、薛国观等相继执政,朝政更加腐败。李自成、张献忠两支起义军势头更旺;东北与后金作战也是屡战屡败。崇祯九年,皇太极称帝,定国号为“大清”,虎视明朝。这时候崇祯帝开始怀念周延儒,想起他的好处。崇祯十四年二月,周延儒被重新起用为首辅,加太子太师,升为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周延儒再次为首辅后,任用东林党人,革除弊政,免除欠税,赦免轻罪犯人,重用有名望的朝臣。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秩序良好,政绩突出,朝野称颂。崇祯帝更加器重他。崇祯十五年正月初一,崇祯帝接受群臣朝贺后,亲自揖拜周延儒,并说:“朕以天下听先生。”
但周延儒缺乏雄才大略,又不懂军事。所以对农民起义军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他重用的吴昌时等把持朝政,刁蛮专横,朝官恨之入骨,纷纷上奏,揭发吴昌时仗势专权,有时自然会牵连到周延儒,周用人不当,为自己种下祸根。
崇祯十五年十一月,清兵入关,逼京师,进山东,一直抢掠到江苏沭阳。举朝震惊,周延儒迫不得已,请求督军。但到通州后停止不前,消极怠战,等待清兵自行撤退,却天天上奏捷报。清兵退走后,周延儒凯旋而归,论功行赏,加太师,儿子受荫为中书舍人,赐银币、蟒服。但仅过五天,锦衣卫渠帅骆养性和东厂太监就将周延儒消极怠战和谎报战功的事情上报皇帝。崇祯帝大为震怒,下诏传谕百官,“首辅周延儒奸贪诈伪,大负朕躬,着议处回奏”。于是周延儒被再度免官。
状元首辅周延儒(2)
不久,御史蒋拱宸弹劾吴昌时贪赃巨万,案件牵连到周延儒。接着给事中曹良直也弹劾周延儒十大罪。崇祯帝下令对吴昌时严刑拷打进行审讯。前首辅薛国观因受贿被吴昌时弹劾而免职、赐死,他的学生魏藻德、陈演此时也为内阁学士,为替恩师报仇,也参与打击周延儒,锦衣卫渠帅骆养性在旁边火上浇油。终于使崇祯下令将周延儒捕入京师。周延儒想托前辅臣王应熊为他求情,事情也被崇祯帝知道,所以王应熊见到崇祯还没有说一句话,便被喝令回去。刑部判周延儒流放戍边,也被崇祯帝否决。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吴昌时被斩首示众。周延儒被赐自尽,终年51岁。著有《周挹斋稿》、《片野堂诗》等。
平庸首辅温体仁
温体仁(1573~1639),明朝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字长卿,浙江乌程(今湖州)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侍郎。崇祯初年,升为礼部尚书。
崇祯元年(1628年)冬,在推荐内阁候选人时,东林党人钱谦益势在必得,指使自己的学生给事中瞿式耜到处活动,使吏部把呼声很高的周延儒排斥在名单之外,按例该进内阁的温体仁也受到排挤。温体仁于是发难攻击钱谦益,上疏《盖世神奸疏》,揭露钱谦益担任浙江乡试考官时收受贿赂,接着和周延儒一起在文华殿当着崇祯的面把钱谦益批驳得理屈词穷。结果钱谦益被罢官,他的学生给事中瞿式耜、御史房可壮等也受到降职处分。
文华殿对质后不久,御史毛九华弹劾温体仁曾经
小说推荐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正说清朝三百年 作者:林涛目 录 本书简介绪论清帝王史话清高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清圣祖康熙帝清世宗雍正帝清高宗乾隆帝清仁宗嘉庆帝清宣宗道光帝清文宗咸丰帝清穆宗同治帝清德宗光绪帝清宣统帝溥仪清后妃史话清朝后妃制度皇后皇妃小传内监史话前紧后松的内监制度太监逸事宗室史话清朝宗室概况皇室成员的
- 最新章:第100章
- 正说明朝十六帝
- 第1节: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第2节:登上权力顶峰的农民领袖第3节: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帝第4节: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第5节:庆功楼前不离主第6节:滥杀功臣和刚猛治国第7节:动辄杀戮的严峻政治第8节: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宗藩第9节:明史第一谜案建文帝失踪第10节:建文帝去向探秘第11节:马上天子朱棣第
- 最新章:第40章
-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 作品: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作者:民国·费只园 内容简介 宣统既经出宫,瑾妃既经安葬,我这部清代艳史也就此好大大结束。况且近来南边的清史列传,北边的清史稿,次第出版。那些可传的妇女,不患他湮没不彰了。在下采取的书籍,在朝在野,或庄或谐,统计有百十种。此外,文集、诗集、词集,一鳞一爪,实在记不得许多。零
- 最新章:第128章
- 正说清朝12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十二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22章
- 正说清朝十二妃
- 作者:章恺第一部分 目录(1)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失宠遭休弃:诸子争位受牵连一桩公案:偷藏财物者到底是谁被逼殉死:政治祭坛上的牺牲死后荣辱:同样离不开政治阿巴亥个人小档案相关阅读书目推荐说不尽的孝庄文皇后从一座特殊的陵墓谈起顺治皇帝学步的“拐杖”康熙皇帝的坚强后盾良
- 最新章:第25章
- 正说宋朝十八帝
- 序言 常有人问我,学历史有什么用?对于这个问题,估计不会有标准答案。我的回答往往非常简单:这是我从事的职业。既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当然需要兢兢业业,认真对待。坦率地说,我个人并无成名成家的念头,无非是担心丢了饭碗而已。说得具体一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当然希望教给学生一些新的东西,以免误人子弟。正是基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十二帝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 授权连载第一部分 努尔哈赤至少留下12
- 最新章:第54章
- 明朝出了个张居正
- 作者:清秋子能注意到我这篇文字的人,我想,大概都是喜欢或曾经喜欢读书的人。以我的经验,凡是喜欢读书的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有过经邦济世的宏图大志、有过心雄万夫的快意狂想。读书,乃是为了两个字“向上。不过,乐于读书的人,一辈子能有多大出息?不是说“人生识字糊涂始”么?不是说“寻章摘句老雕虫”么?这样
- 最新章:第8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