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曾国藩,赋予他以节制四省全权的,是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
然而,最先肯用曾国藩的却是咸丰。咸丰这个人,够不上称为圣主,也不配称为贤君,但是在位十一年,是一个中等的皇帝,比崇祯好,而且好得很多。
祟祯的私生活颇为严肃,咸丰是好色之徒。然而崇祯多疑轻杀,咸丰则不疑不杀。作为一个皇帝,好色只是小毛病,多疑轻杀便是绝症。
咸丰即位之时(道光三十年),年纪仅有二十。洪秀全在当时,是三十八岁。大清帝国与太平天国之间的战争,实际上也是咸丰与洪秀全两人之间的拳赛。一个二十岁的孩子,与三十八岁的成年人比武,不是容易的事。
咸丰有庞大的领上,众多的人口,比较丰富的兵力与财力,诚然占很大便宜。但是,一切需要他决定,决定稍有错误,就一定逃避不了后果。他生长深宫,毫无行政经验与作战经验,面临太平军这样的巨敌,委实难以应付。
帮手,他有,却太多。满朝的文武,各省的总督、巡抚、市政使、按察使、知府、知县、提督、总兵、副将、参将,都是他的帮手。在这些人之中,谁好?谁不好?谁可靠?谁不可靠?
倘若是汉朝初年,问题就很简单。当皇帝的只消物色一个好丞相,把所有的噜苏事付托给他,自己垂拱而治。
清朝自从雍正以来不仅没有丞相,而且连沿袭自明朝的内阁制度也名存实亡。全部政务,尤其是军事,要皇帝自己处理。所谓军机大臣,实际上仅是侍候皇帝的秘书而已。
太平军初起之时,咸丰只晓得起用林则徐。他记得,当他八九岁的时候,林则徐对付英国人颇有办法。无奈现在林则徐已老,到不了广西,就在中途病死。
这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穆彰阿告诉过他,说:“不知道林则徐能不能去呢?”当时,他很气,认为穆彰阿始终与林则徐为敌,是甘心媚外的卖国贼,就把穆彰阿革去本兼各职,永不叙用。同时,也惩办经手签订《南京条约》的耆英,说耆英是“无耻无能”。
林则徐既死,咸丰想到了李星沅。这李星沅在云贵总督任上,平定过小规模的回民起义;又在两江总督任上,捕捉过若干私盐贩子。
然而,李星沅当钦差大臣却不够料,指挥不动巡抚周天爵与提督向荣,化除不了周、向二人之间的意见,打不下太平军。
咸丰因此又就近在军机大臣之中,选出了蒙古人赛尚阿,赛尚阿训练京城新设的“枪队”成绩不坏。
其实,赛尚阿的本事,只不过是训练“枪队”,使得枪队在阅兵典礼中步伐整齐而已。他虽则有蒙古血统,却极怕打仗,也从来不曾打过一仗,如何可以当统帅呢?
咸丰先叫赛尚阿扼守湖南;其后同说李星沅病死,叫他进军广西。他进了广西,只敢住在省城桂林,离开战场(永安州)很远。过了一些时候,因为咸丰逼他逼得紧,他才硬着头皮,到永安州“督师”,却又不听乌兰泰的忠告,任由向荣在永安州外围留下一个缺口,结果是大局糜烂到几乎不可收抬。
向荣已有应死之罪,总算比太平军抢先一步赶到桂林,把桂林保全下来,功罪勉强可以相抵。太平军冲进湖南以后,这向荣又竟然能够尾追太平军直到长沙,间接帮助了骆秉章等人守住长沙。咸丰正苦于找不到一个可以替代赛尚阿的人,于是又看中了向荣,叫他当钦差大臣。
向荣当一个提督材料尚嫌不够,当起总绾全局的钦差大臣来,可谓笑话。向荣的一套伎俩,只是尾追二字:由广西追到湖南,追到湖北,追到南京。到了南京,在孝陵卫扎下“江南大营”,对太平军采取监视态度,不敢进攻。
咸丰在咸丰二年于向荣之外加设一个钦差大臣,扼守河南。人选呢,他想起了琦善。怎么会想起这么一个人来呢?大概是于追怀林则徐之余而联想到的罢。琦善与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先后充任过钦差大臣(虽则两人的作风迥不相同)。
琦善的唯一资格,也就是当过钦差大臣而已。论军事知识与胆量,他不仅比不了向荣,也比不了赛尚阿。他在河南,坐视武汉被太平军占领而不去救;到了江苏,扎一个“江北大营”于扬州郊外的宝塔山及司徒庙,静候太平军放弃扬州而奏报克服扬州,静候太平军放弃仪征而奏报克服仪征。静候到咸丰四年秋天,寿终。
我们很难责备咸丰,说他无知人之明。他接触不到人才,如何去知?他自己不是人才,即使接触到了人才,也知不了。
在了解咸丰以后,我们反而不能不欣赏他之优容曾国藩了。曾国藩以一个丁忧的侍郎,奉命帮办团练,在家乡招兵买马,形成一大势力。祁雋藻告诉咸丰,说:“曾国藩虽则当过侍郎,现在只是一个平民;以平民的身份而能有如此的号召力,不是国家之福。”咸丰听了很动容,但仍旧让曾国藩继续放手做下去,一直做到变成力量最大的统兵官,把清朝的命运掌握在手。
咸丰对于江忠源、骆秉章、胡林翼几个他素未谋面的人,也颇能深信不疑,一心倚畀。诚然这几人之忠于清朝,有事实上的表现,咸丰应该相信他们。然而当皇帝的,也有听谗言的机会与提防忠臣的特权。咸丰对江忠源等人始终如一,在一般皇帝之中不能不算是差强人意的了。
而且,他不杀赛尚阿,甚至不杀一再弃城逃往上海租界的何桂清(何桂清于咸丰死后被斩),这的确是太软了一点,却也有安定“官心”的好处。
《细说清朝》八九、曾国藩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字涤生,原字子城。有人说他原“名”子城.考中了翰林以后才改名国藩,这怕不确。他的弟弟国潢、国华、国荃、国葆,妹妹国惠、国芝,都是生在他中翰林以前,显然他这一辈是“国”字辈。而且“子城”的“城”字与“国藩”的“藩”字颇能配合,名曰国藩而字曰子城,最恰当不过。
他改字涤生,另有一段经过。传说他年轻之时,遭遇了一件甚不愉快的事,愤而自杀未死。罗泽南(罗山)劝他不必过于自疚,不妨取“涤生”二字为号,时加警惕。君子不患无过,患不能改。
罗泽南比他年长四岁,学问很好,研究张载、周敦颐、朱熹的著作均有心得,是一位言行相符的理学家;也写了好几部书(《西铭讲义》、《太极衍义》、《小学韵语》,等等)。
罗泽南对曾国藩颇为爱护,曾对罗也极敬重,两人的关系可说是在师友之间。曾氏一生在修养上居敬主诚,宗程、朱而不宗陆、王,大半是受了罗氏的影响。
曾发达得早,在二十三岁中了秀才,二十四岁中了举人,二十八岁中了进士,点了翰林。罗呢,满了三十,才中秀才;满了四十,才中举人。到了'咸丰三年'四十七岁,率领“湘勇”打仗,才开始有所表现。
湘勇创办以前,已有所谓“楚勇”,也是湖南人的武装结合。楚勇的首领江忠源曾经在家乡办团练,活捉了当地天地会的领袖雷再浩,其后到浙江秀水当知县,于咸丰元年丁忧回家,奉钦差大臣赛尚阿征调,招募了五百名老百姓,称为楚勇,带往广西。 存,“西,江忠源与乌兰泰很能合作,与向荣却合不来。他和乌兰泰见解相同,认为既围永安,不该缺上一角,赛尚阿不听,江忠源一气,回家。
回家以后,听说太平军果然突围,桂林危急,他又募了一些楚勇再来广西,想帮帮乌兰泰的忙。他到达广西之时,乌兰泰已死,全州无可守御,便伏兵在全州北边的蓑衣渡,打了一个胜仗。 其后,他赶到长沙,与太平军战于南门,又在天心阁筑一堡垒。长沙之能够保全,他的功劳不小。
再其后,他又赶到南昌,入城坚守。守了九十几天,太平军无可奈何。这时候,咸丰四年六月至八月,罗泽南带领两千湘勇,以及原驻镇篁(凤凰)的绿营兵到南昌来解围。南昌之能够保全,一半是江忠源守得好,一半也是罗泽南及其麾下当军官的“诸生”肯拼命。
所谓诸生,是若干知识青年,其中有些是罗泽南的弟子,有些不是。
在罗泽南的弟子之中,以李续宾、李续宜兄弟为最有能力。续宾其后于咸丰七年四月攻下九江,咸丰八年十月战死于三河。续宜在九年六七月间会同刘长佑战石达开于宝庆,解了宝庆之围;又在咸丰十年及十一年,帮助曾周荃攻叶芸来于安庆,阻挡了陈玉成的援兵;于同治二年病死,死时四十一岁。
江忠源在守好南昌以后,率领楚勇去守庐州(合肥),也是比太平军早到一步。可惜他此次所带?
小说推荐
- 细说清宫十三朝
- 在中国山海关之外,沈阳之东,有一座长白山。这山形势险峻,气象雄伟;隔着有一座布库里山,也是峦冈起伏。这一日,时当春日,那山旁的桃柳,被那春风吹得像醉人一般地摇摇晃晃;那地下一碧如茵,黄金似的日光,斜映布库里山的一个山坳,越显得这山坳翠绿如油,饱含春色;那些散漫自由的黄莺儿,不住地飞来飞去,你唱我和。
- 最新章:第111章
- 细说宋朝
- 作者:虞云国【由文】序言(沈渭滨《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序言(沈渭滨 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征得旅美史学前辈黎东方教授同意,以《细说中国历史丛书》为题,将原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黎先生大著《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四书,在大陆出版发行 书出之后,众
- 最新章:第131章
- 透过细节看清朝(精编)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你的用户名】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详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透过细节看清朝(精编)作者:袁野 手机访问 m《透过细节看清朝》目录《透过细节看清朝》前言皇帝自杀泥腿子坐龙庭(1)泥腿子坐龙庭(2)泥腿子坐龙庭(3)天平的最后一个砝码(1)天
- 最新章:第26章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
-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序 阎老师邀请做《序,深为诚惶诚恐。小辈不才,与阎老师合作并成忘年交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清朝12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正说清朝三百年 作者:林涛目 录 本书简介绪论清帝王史话清高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清圣祖康熙帝清世宗雍正帝清高宗乾隆帝清仁宗嘉庆帝清宣宗道光帝清文宗咸丰帝清穆宗同治帝清德宗光绪帝清宣统帝溥仪清后妃史话清朝后妃制度皇后皇妃小传内监史话前紧后松的内监制度太监逸事宗室史话清朝宗室概况皇室成员的
- 最新章:第100章
- 正说清朝十二帝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 授权连载第一部分 努尔哈赤至少留下12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清朝十二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22章
- 正说清朝十二妃
- 作者:章恺第一部分 目录(1)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失宠遭休弃:诸子争位受牵连一桩公案:偷藏财物者到底是谁被逼殉死:政治祭坛上的牺牲死后荣辱:同样离不开政治阿巴亥个人小档案相关阅读书目推荐说不尽的孝庄文皇后从一座特殊的陵墓谈起顺治皇帝学步的“拐杖”康熙皇帝的坚强后盾良
- 最新章:第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