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坊二人为“管带”(实际上杨坊只管筹款)。
常胜军的员额规定为三千人,其后扩充到四五千。
同治元年三月,英国外务大臣罗瑟尔咨请海军大臣通令英国在华海军,保护上海及其他通商口岸,以及航行于长江的商船。从此,英国不再中立于清军及太平军之间,而公开地站在清军的一方。法国的志度与英国一致。
英国的一部分陆军,约有二千七百名左右,由斯泰夫莱率领,从天津调来上海,会同英、法两国的海军与常胜军,共同保卫上海租界,及其三十英里半径的外围。事实上的总司令,由何伯担任。
包括在这三十英里半径以内的重要城镇,是松江、青浦、嘉定、柘林、闵行。松江已在华尔的手中,青浦等地于同治元年四月间—一被“联军”及常胜军占领,使得李秀成遭受到很大的打击。
这一月,法国兵在宁波行动,把太平军逐出宁波,虽则太平军从来不曾“侵犯”宁波城外的洋人居留地。
三个月以后,“联军”与常胜军进攻余姚,拿下余姚。华尔赶到余姚率军再打慈溪,负伤而死。
华尔断气以前,立下口头遗嘱,说吴煦欠他十一万两,杨坊欠他三万两。这十四万两银子,他要留五万两银子给他的中国寡妇(也就是杨坊的女儿),其余的分送在美的一弟、一妹。
华尔初来中国之时,是年仅二十一岁的货船大副。开始担任“洋枪队队长”之时,也仅是二十九岁的炮船大副而已。何以在作战两年多以后,能够留下这样多的“债权”呢?
原来,攻下松江之时,他应领奖金三万两;其后每攻下一城,他应领奖金三万六千。此外,凡是洋枪队及常胜军所劫掳的“敌人”财宝,他均有一份。再加上他本人的薪饷每个月三百两。
他在遗嘱中,指定何伯与美国公使蒲安臣为遗嘱执行人。但是这两人费尽心机,索不到杨坊与吴煦所欠的十四万两银子。这件事,一直等到几十年之后,才被列在《辛丑和约》之中,作为《拳乱赔款》的附带要求,折合美金十八万元,由清朝政府付出。
华尔出缺以后,常胜军的指挥官改由白齐文担任。白齐文也是美国出生的冒险家,这时候年方二十七岁(比华尔小五岁),自从洋枪队成立以来,一向是华尔的副手。
白齐文立下两次战功。一次是在同治元年九月初二日(10月24日),因太平军再占嘉定,白齐文将嘉定夺回。另一次是在九月二十八日(11月19日),太平军来攻青浦,他与淮军程学启部前往援救,大败太平军,俘了六百,杀了八百,逼到水里去溺死的有两千左右。
然而,他与李鸿章合不来。李鸿章已经继薛焕之后担任江苏巡抚,有权节制常胜军,派了一个英国人浩伦德作常胜军的秘书,对白齐文掣肘。同时,杨坊又拖欠常胜军应领的薪饷。
曾国藩在同治元年十一月(12月底)调常胜军去南京,参加围攻。常胜军全体官兵抗令,说要等领到欠饷才走。白齐文去见杨坊,语言之间发生冲突,就打了杨坊一记耳光,抢走杨坊的现款四万两。他认为这四万两,正是杨坊该给的欠饷。
李鸿章一面将白齐文革职,一面请英国陆军司令斯泰夫莱保荐一个继任人选。斯泰夫莱保荐戈登,于戈登到任以前,暂由浩伦德代理。
浩伦德接管以后,在同治二年正月间去打太仓,吃了一个败仗,死了一百九十人,伤了一百七十四人。浩伦德显然不善指挥。
被革的白齐文不服这口气,乘船到北京去,向英、法两国的公使呈诉;两国公使替他报告恭亲王奕訢。奕訢把事情转请李鸿章考虑,李鸿章却不愿恢复白齐文的职务。
于是,同治二年六月十八日,白齐文叛清,向太平军投效。 他纠合了若干因拥护他而被常胜军开革或自动脱离常胜军的旧部,又增募了若干在上海的“国际滥仔”,在松江附近抢得一艘汽船后直驶苏州,向太平军投效。
太平军收了他的骨干,但并不将他重用。两个多月以后,白齐文与三十二名洋兵回到上海租界。美国领事将他逮捕,押解出境(送到日本),藉以保护他,免得他遭受清方官吏与人民的捕捉。
次年五月,南京城破以前不久,白齐文从日本潜回中国,在宁波登岸,步行到内地(可能是湖州),再度参加太平军,直至在福建漳州被俘为止。美国领事根据领事裁判权,要求清方将他交出。清方说,他在被押解由漳州北上之时中途落水而死。(传说,是清军把他推到河里淹死的。)
常胜军的司令一职,戈登在1863年3月底正式接任。
戈登与华尔、白齐文不同:他不是冒险家,而是正规军官,在英国陆军中已经官至少校。他的年纪也很轻.出生于1833年,这时候才三十一岁。
他旗开得胜,在阳历4月初,便会同清军解了常熟之围。清廷赏他一个总兵头衔。
他又进一步,在阳历5月1日(阴历三月十四日)打下太仓。太仓的太平军守军原有一万之多,以前浩伦德打它不下,最近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也试过一次,结果全军(三千人)覆没。
戈登的次一表现,是昆山之役。昆山为苏州、上海之间的重镇,四面是平地与湖沼,城区是突出的二百英尺以上的高地。太平军在昆山有军械库,也有炼铁厂,守军八千人皆是百战精兵,而外围又有谭绍光作为呼应。
程学启由东边攻昆山,反被太平军围住。戈登带了常胜军救他出围,叫程学启于出围以后继续攻城。戈登自己乘武装汽船,于阳历5月31日占领苏、昆之间的某镇,切断太平军的退路。次日,太平军弃昆山而走,八千人死了四五千,被俘两千。 他把常胜军的总部由松江移到昆山。军中有人抗命,他枪毙为首的一人,下令全体官兵愿留者留,愿去者去。结果,在三千九百名之中,愿去者是大多数,愿留者仅有一千七百人。
戈登颇有办法。他把新俘的太平军二千人编入常胜军中,常胜军的作战能力反而因此提高。
清方在取得昆山以后,次一目标是苏州。李鸿章决定,自己由北边(常熟)去打,叫程学启由东边(昆山)去打,常胜军绕到南边,先取吴江,再由吴江去打。
戈登于是带了两千二百名兵士、两艘武装汽船,在同治二年六月初十日出发,于十四日占领吴江。
到了八月中旬,他会同法国军官所指挥的“常捷军”(英文书籍中称为“中法混合部队”FrancoChinese Contingent),占领苏州南门外的八达桥,离开城区仅有五六华里。不久,他进占西郊与北部的几个据点,与李鸿章会师,合围。
围到十月二十四日,城内的太平军将领于纳王郜云官的主谋之下,杀了主帅慕王谭绍光,开城出降。
事前,在郜云官等人与程学启秘密洽降之时,戈登曾经参加,作为保证人,保证清方不杀降兵、降将。
事后,程学启于引了纳王郜云官等人拜见李鸿章以后,将纳王郜云官、比王伍贵文、康王汪安均、宁王周文佳,以及四个将军、两千多兵士,一概斩首。
戈登认为“杀降”是背信的不义之举,十分愤怒。他想杀李鸿章,想进攻程学启,想夺了苏州,交还给太平军。
经人调停,李鸿章亲自哭祭了郜云官等人一次,戈登才勉强离开苏州,退到昆山,仍坚持李鸿章必须引咎辞去江苏巡抚之职。上海租界及英国的舆论均对戈登同情,美,法两国的舆论也是如此。
结果,常胜军不再由李鸿章节制,而改由英国驻华陆军司令布朗节制。常胜军的任务,也改为限于保卫上海、苏州两地。英国公使布鲁斯通知恭亲王,请准许戈登以后不再与李鸿章有文字上的来往。
李鸿章知道事情闹大,不敢再对戈登下命令,却仍旧照常发给薪饷与给养,并且特拨两万两专款照料常胜军的伤兵。
清廷为了酬庸戈登,赏他一万两银子与一品顶戴。戈登虽则始终不收这一万两银子,始终只肯自称为“英军工兵少校”,但也气平了些。
过了几个月,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替李鸿章作说客,才说动了戈登,重新在李鸿章的指挥之下对太平军作战。
这时候,无锡已被太平军放弃。戈登率领常胜军先到无锡,由无锡攻打宜兴,在同治三年正月二十三日打下。八天以后,又打下溧阳,与曾国荃会师。
其后,戈登连打金坛三次均未得手,死了着干兵,本人腿部受伤。
三月间,戈登会同清军围攻浒墅关,逐走守关的太平军两三万,杀了其中的三千人左右。
最后,在四月初六日,他又会同清军,打下太平军的重镇常州。
小说推荐
- 细说清宫十三朝
- 在中国山海关之外,沈阳之东,有一座长白山。这山形势险峻,气象雄伟;隔着有一座布库里山,也是峦冈起伏。这一日,时当春日,那山旁的桃柳,被那春风吹得像醉人一般地摇摇晃晃;那地下一碧如茵,黄金似的日光,斜映布库里山的一个山坳,越显得这山坳翠绿如油,饱含春色;那些散漫自由的黄莺儿,不住地飞来飞去,你唱我和。
- 最新章:第111章
- 细说宋朝
- 作者:虞云国【由文】序言(沈渭滨《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序言(沈渭滨 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征得旅美史学前辈黎东方教授同意,以《细说中国历史丛书》为题,将原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黎先生大著《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四书,在大陆出版发行 书出之后,众
- 最新章:第131章
- 透过细节看清朝(精编)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你的用户名】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详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透过细节看清朝(精编)作者:袁野 手机访问 m《透过细节看清朝》目录《透过细节看清朝》前言皇帝自杀泥腿子坐龙庭(1)泥腿子坐龙庭(2)泥腿子坐龙庭(3)天平的最后一个砝码(1)天
- 最新章:第26章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
-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序 阎老师邀请做《序,深为诚惶诚恐。小辈不才,与阎老师合作并成忘年交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清朝12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正说清朝三百年 作者:林涛目 录 本书简介绪论清帝王史话清高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清圣祖康熙帝清世宗雍正帝清高宗乾隆帝清仁宗嘉庆帝清宣宗道光帝清文宗咸丰帝清穆宗同治帝清德宗光绪帝清宣统帝溥仪清后妃史话清朝后妃制度皇后皇妃小传内监史话前紧后松的内监制度太监逸事宗室史话清朝宗室概况皇室成员的
- 最新章:第100章
- 正说清朝十二帝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 授权连载第一部分 努尔哈赤至少留下12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清朝十二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22章
- 正说清朝十二妃
- 作者:章恺第一部分 目录(1)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失宠遭休弃:诸子争位受牵连一桩公案:偷藏财物者到底是谁被逼殉死:政治祭坛上的牺牲死后荣辱:同样离不开政治阿巴亥个人小档案相关阅读书目推荐说不尽的孝庄文皇后从一座特殊的陵墓谈起顺治皇帝学步的“拐杖”康熙皇帝的坚强后盾良
- 最新章:第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