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史上七大帝国的没落》第14章


妄之情溢于言表。代宗一面和颜悦色地抚慰他,一面遣刺客刺杀之,将头扔进了厕所里;又砍断右臂,用纸一裹,飞马去泰陵祭奠玄宗。代宗秘其事,刻木代首以葬,赠太傅,谥曰丑。
还在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肃宗病重那会儿,太子李豫监国。肃宗皇后张氏找到太子谋划除掉李辅国。太子以皇上病重,诛杀老臣会加重病情,请慢慢图之为由推辞不许。张皇后并不罢休,立即找来越王李系一起谋划。李系命令内侍段恒俊挑选二百名身强力壮的宦官,全身披挂,藏到肃宗养病的长生殿。然后以肃宗名义召太子到长生殿来。这一行动被程元振得知,立即报告了李辅国。掌握禁军大权的李辅国调来大批禁军,守住太子进入宫城的必经之路———凌霄门,告以变。程元振亲自带兵夜里闯入宫禁,很快捉拿了越王李系及埋伏在各殿的段恒俊等一百多人。又假借太子命令将张皇后幽禁在别宫里,将肃宗病榻前的数十人幽于后宫。当夜,李、程二人就将张皇后、越王李系、兖王李秘密处死。正处于弥留之际的肃宗闻此噩耗,也撒手人寰。太子李豫继位,即唐代宗。程元振被封为右监门卫将军,管理内侍省的事务,从此一朝得幸,权倾天下。我们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些太监们一掌权,就会权倾天下?这和权力过于集中有着必然的联系。为了扳倒一个已经坐大对自己形成威胁的权阉,皇帝必须培植另一个权力基本平衡的对手,否则达不到目的。而一旦对手除去,这一个跋扈起来比上一个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时的代宗就因为李辅国权力过大,恃功专横,欲寻找机会将其除掉。程元振恰好借着这缕东风,扶摇直上,既分了李氏的大权,又除了对头。
李辅国一死,程元振立即被提升为骠骑大将军、邠国公,接替李辅国统率全部禁军。跋扈程度又过李辅国,军中呼为“十郎”。
得势后,他父亲被封为司空,母亲也被封为赵国夫人,兄弟姐妹也都跟着沾了光。他还对朝廷中阻碍自己夺权的官员加以陷害,务必除掉,排挤大将郭子仪就是一例。郭子仪是平定安史叛乱的主要功臣之一,肃宗即位后任副元帅,后升为中书令。当时程元振已得到代宗的宠信,他妒忌郭子仪功高位重,于是多次在代宗面前诬陷郭子仪。代宗于是罢郭子仪副元帅之职,加实户七百,给了“肃宗山陵使”这样一个闲职。郭子仪害怕被诋谗成功,亲自上当初和代宗一起*安禄山,平定两京,同甘共苦时所赐的诏书千余篇以自明,代宗才悟,下诏说:“朕不德,贻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郭子仪才继续得到信任,为大唐社稷的恢复效劳。
中国卷 第二编 人世里的无可奈何(17)
平定安史之乱,和郭子仪功劳一样大的另一唐朝大将李光弼在朝廷中渐渐受到重用。程元振怕他威望超过自己,便勾结手握兵权的宦官鱼朝恩,在代宗面前中伤他。致使李光弼失去皇帝的信任而遭贬谪,连他的弟弟李光进也受牵连被贬他乡。
以前得罪过他的,程元振也不放手。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在襄阳时,程元振请他帮办一事,因不合法,遭到拒绝。程元振怀恨在心,伺机报复。程元振把自己的党羽王仲升的投敌罪责推到来瑱身上,硬说来瑱与贼合谋,致使仲升落入贼手。结果,来瑱被削了官爵,流放到播州(今贵州遵义),中途又赐死,籍其家。
程元振唯权力是逐,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当时,郭子仪请援兵,程元振避而不见,使得吐蕃兵长驱直入,占领长安。代宗下诏各地军队勤王时,竟迁延不前,无一士应命。程元振的专横跋扈,陷害忠良,已闹得文武百官人人凉心,与中央离心离德。太常博士、翰林待诏柳伉连忙上疏说:“吐蕃以数万军队进犯关陇等地,兵不血刃便打进了京城,都因谋臣不出良谋,武将不奋力死战所致……臣听说良医治病,讲究对症下药,药不对症,也是没有用的。陛下看看今天的病症是由什么导致的呢?天下百姓都恨陛下疏远贤才良将,任用宦官小人,离间将相而几至于亡,如果陛下还想存宗庙社稷,非砍了程元振的头驰告天下不可”代宗因迫于天下形势及公议,才下诏削程元振为民,放归田里。后来,程元振又扮作妇女,从老家三原潜回京师,企图卷土重来。被御史王升弹劾,长期流放溱州。行至江陵而死。与他们同时稍后的还有另一大宦鱼朝恩,握有军权,行为和结局也差不多,兹不赘述。
威柄移主
李辅国、程元振之后,唐朝历史上最牛的宦官仇士良就破土而出登上了历史舞台。仇士良(781~843年)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属广东)人。出身世代宦官之家。顺宗时,仇士良进侍东宫。宪宗即位,迁内给事。
仇士良因为有宪宗恩宠,开始作威作福。元和五年(810年)正月,他奉命出监平卢、凤翔等军,夜间到了敷水驿(今陕西华阴境内),东台御史元稹回京师,先至驿站,已占据了上厅,仇士良蛮横无理,踢开厅门,破口大骂,并以马鞭击伤元稹面部。元稹上奏朝廷后,宪宗不听大臣规谏,反将元稹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宝历二年,仇士良由凤翔监军使再次入为宣徽供奉官。十二月,宦官苏佐明弑唐敬宗,并与刘克明矫诏以绛王悟权知国事,并欲黜陟内侍执权者。于是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等宦官迎立江王李涵为帝,是为文宗,并杀刘克明等,绛王也为乱兵所杀。仇士良虽然也参加了这次宫廷政变,有翊戴文宗之功,但却受王守澄的压抑,数年不能升迁,并出为鄂岳监军使。
仇士良受王守澄的压抑,在政治上不得志,虽于太和元年(827年)再次入为宣徽供奉官,转内坊,典内侍省,但仍是“秩清事简,优逸自娱”,直至太和六年(832年)才真拜内侍,知省事,由此,他才成为宦官中的头面人物。
唐文宗倚重李训、郑注,欲谋剪宦官,因仇士良与王守澄有隙,遂于太和九年(835年)五月擢任他为左神策中尉兼左街功德使,以分王守澄之权。文宗君臣所采取的分化瓦解策略,成功地剪除了王守澄等大宦官,但同时却也把仇士良推上了政治舞台,使他掌握了禁军大权。以暴易暴,其结果只能一样。
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文宗到紫宸殿视朝,百官参拜后,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奏报:“左金吾卫中庭后面的石榴树上,夜里降下甘露。”这被认为是国家的祥兆,李训和舒元舆率百官向皇帝祝贺,并劝皇帝去看看,文宗就带百官到了左金吾卫旁边的含元殿命李训先去看看是否真有其事。李训去后回来说:“甘露不一定是真的,不可立即宣布。”李训建议再派仇士良等宦官去仔细观察。
中国卷 第二编 人世里的无可奈何(18)
大冬天的天降甘露,这种事情是真的吗?仇士良去后,又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事先李训已在左金吾卫院的帐幔后埋伏了几百名将士。韩约领着仇士良等太监,离开含元殿来到金吾卫,韩约由于紧张竟汗流不止,引起仇士良的怀疑,这时风吹起帐幔一角,露出埋伏的将士,仇士良大喊一声“不好,退回!”太监们纷纷退回含元殿,有一些太监抓过一乘轿子,把皇帝塞进里面,踢开殿后的屏风,抬着皇帝跑到了宣政殿,关上殿门,仇士良立即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令,命左、右神策副使刘泰伦、魏仲卿等各率五百名禁兵,杀气腾腾地冲出阁门,逢人便杀,两省及金吾吏卒六百余人及未能逃脱者都被杀死。仇士良还分兵关闭诸宫门,搜索各司官吏,死亡又千余人,“横尸流血,狼藉涂地,诸司印及图籍、帷幕、器皿俱尽”,整个皇宫被搅得天翻地覆,长安城街坊也遭受了一场血腥洗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二十三日,百官早朝,直至日出,才开大明宫右侧福建门。禁兵仍手执兵器,个个如凶神一般。受仇士良胁迫,文宗违心地宣称宰相李训、王涯等“谋反”,左仆射、参决机务的令狐楚起草制书时,叙王涯等“反事浮泛”,引起了仇士良的不满,“由是不得为相”。当时,“杀生除拜,皆决于两中尉,上不豫知”。仇士良气焰嚣张,“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事情平息后,宦官都成为有功之臣,仇士良加官特进、右骁卫大将军,其他宦官如鱼弘志也擢任上将军等职。
当时,经过宦官的滥杀之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