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改革家雍正》第9章


谙魅醵允帧!庇赫邸 ?br /> 拉拢允,离间朋党
雍正帝登上皇帝的宝座后,有很多人不服气,尤其是和他争夺帝位的兄弟们。雍正帝对这些人及其党羽进行了严厉打击,这是他巩固政权地位、树立君权绝对统治威力的措施。
雍正帝的第一个目标是允(在康熙时代,皇子们的名字第一个字都是“胤”字,雍正帝即位后,为了避讳,那些皇兄皇弟们就都改“胤”为“允”了),雍正帝明白:允有心机、有才识,善于笼络人才和收买人心,是允、允禔集团的核心人物,在众位兄弟和满朝文武大臣中有很高的声望。他是威胁雍正帝皇位的最主要人物。
按常理推算,雍正帝即位后,应该立即处置允,但出人意料的是,雍正帝非但没有处置他,反而任用了允以及他的追随者马齐。康熙帝驾崩后的第二天,他就任命贝勒允、十三阿哥允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四人为总理事务大臣。总理大臣位尊权重,毫无疑问应当是雍正王朝的核心人物。
雍正帝不但优待允,优待他的跟随者,同时也优待他的亲属。允的儿子弘旺被封为贝勒,在诸皇侄中地位和荣誉为最高,是除允礽之子弘皙外所仅有的一个。允的母舅噶达浑原为贱籍,康熙朝时噶达浑被流放,雍正帝将他贱籍削去,将他放为一般旗民,并赏世袭佐领衔。允一党的人也得以加官晋爵,如佛格被任命为刑部尚书,阿灵阿之子阿尔松阿也被任用为刑部尚书,佟吉图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苏努晋爵为贝勒,等等。
雍正帝这样做,真的想重用允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他深谋远虑的一种斗争手段。从即位那天起,雍正帝就感到以允为首的异己兄弟不会善罢甘休,这些人会互相勾结,与自己唱对台戏,不可须臾小视。雍正帝的办法是拉打结合,离散其中的骨干分子。
雍正帝之所以对允采取拉拢的策略,首先是因为允的能量最大,在诸兄弟中最有才能和号召力,是反对派的首领,不可能轻易被扳倒。作为一位新君,他还没有树立威信,在这时贸然发动对自家兄弟的打击,一不小心就可能断送自己的锦绣前程,雍正帝自然不会涉此风险。相反,在政权还不稳固的时候,抓住允,给他和他的一部分同伙加官晋爵,就可以把他们紧紧地套在自己驾驭的马车上,使其不能脱缨。他真正的目的是对反对派分化瓦解,使他们不可能集合在允的门下来反对自己。其次,雍正帝考虑到允有谋反的心理,可以先给予其思宠,然后再逐步控制他。试想,允是总理事务四大臣中之第一大臣,处于代表皇帝发表诏旨,处理政事的地位。如果允继续进行非法活动,雍正帝有亲信年羹尧、隆科多等执掌内外军政大权,可以随时对其施以打击。雍正帝还想利用允当总理事务大臣工作中的失误以及非分的活动,给他罗织罪名,到时候置他于死地。对这一点,允心里也是有数的,身为兄弟,他很了解雍正帝的政治主张和治政作风,明白雍正帝迟早要整治他。不过,允确实是个富有机权的人,有时他对雍正帝交办的事,善则归己,恶则归君,从而博得宽大美名,故意让雍正帝承受苛刻恶名。有时,他故意把事情办错,甚至写奏折时字迹潦草,以激雍正帝之怒,怒必杀人,杀戮显著,则众心离散,“伊便可希图侥幸成事”。可以说,雍正帝对允是做到了先礼后兵的,笼络一手不见成果,接着就会采取重惩手段。他对不肯服己的人,反击起来不会手软。
即位初期,雍正帝把兄弟中的允抬得很高,这或是他先抬后打的斗争策略,或是他登基不久不好施行强硬手段而采取的措施,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从中都可以看出雍正帝高明的政治韬略。
重点打击,同胞允
康熙晚年,十四阿哥胤是与四阿哥胤禛竞争皇位最主要的对手,他不但得到了康熙帝的宠信,而且得到了诸多皇兄皇弟以及大臣们的支持。雍正帝即位之际,允正在西北用兵,掌握着兵权,即位后雍正帝即把允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在处理允的问题上,雍正帝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智谋。
胤与胤禛是同胞兄弟,但为了争夺储位,这对亲兄弟势不两立,成为对头冤家。胤倚靠父皇晚年对他的信任,自命不凡。惟恐自己离京师太远,信息不畅,便和胤、胤等人密切勾结。他对胤说:“父皇年高,好好歹歹,你须时常给我信儿。”表面上是在关心父皇,真正的用意是为他通风报信。在胤出征西北出任抚远大将军时,胤、胤就支持他出面来夺位,当面祝他“早成大功,得立为皇太子。”胤在西北招贤纳士,网罗党羽,随时准备登基当皇帝。
康熙帝崩逝后,雍正帝下令说:父皇的丧事,若允不能亲临,恐怕内心不安。因此,还是让他急速回京吧。从表面上看,雍正帝这段话是为允着想,实际上是在削夺其兵权。在调回允的同时,雍正帝随即命辅国公延信赶赴甘州军营,接管了允的帅印,并命川陕总督年羹尧协助延信处理西北军务。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十七日,胤回到京城,他赴康熙帝灵柩前哭拜,当时,雍正帝也在那里。看见哥哥当了皇帝,胤万分愤慨,本来自己大有希望坐江山,想不到今日却屈为臣下。但毕竟君臣有礼,允勉强地远远地给自己的对头哥哥叩了头,但不向新皇帝表示祝贺。雍正帝为了表示自己气度宽宏,大度能忍,于是便向前去迁就他,但他还是不动弹。蒙古侍卫拉锡眼见如此下去兄弟势将反目,连忙上前拉住允,想让允拜见雍正帝,然而允并不领情,还在雍正帝面前告状:我是皇上亲弟,拉锡是掳获来的下贱之人,如果我有什么不是之处,求皇上处分;我如果没有不是之处,请皇上速将无礼拉锡正法,以正国体。
从表面上看,允是在攻击拉锡,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了雍正帝。雍正帝看到允恼羞成怒,无理取闹,当面指责他心高气傲,决心打击他的气焰,削去了他的王爵,只保留贝子身份。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雍正帝送康熙帝灵枢至遵化县景陵享殿,并于此时传旨训诫允,允仍不服气。允生怕把事情闹大了,使允的处境更加为难,就命他跪着接受,允这才接受了。遵化的事情完毕后,雍正帝返驾回京,而留下允看守景陵,并谕令副将李如柏,若允要去陵寝,除有重大的事情外,都不准他去,这实际上就是把他软禁起来了。雍正帝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把允和允彻底地分开,不再让他们有任何联系,更不许他们商议对策,从而使他们处于被动地位。
雍正帝即位后,其母德妃晋升为皇太后,拟为“仁寿皇太后”。皇太后去世后,雍正帝看在母亲面上,封允为郡王,但仍将他软禁在景陵。至此,允的势力被彻底粉碎了。不久,允的福晋故去,雍正帝指定葬地,允以风水不好表示不满,又是经过允的劝说,他才勉强接受这块葬地。
总的来说,雍正帝对待允,采取的是一种柔中见刚、刚中见狠的手段,并因此控制了局势,逐渐占据了主动地位。雍正帝封允为郡王,一方面是看母后的面子,另一方面是以此来掩盖他打击同胞兄弟的事实,他要让满朝文武官员觉得,他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为维护国家法度才对允进行打击的。再说允,雍正帝曾经屡次给他台阶下,但允仍居功自傲,不思悔改。雍正帝作为一国之君,皇权是不容亵渎的,因此,他不顾手足之情,决意要拘禁允。
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允被撤回京城,雍正帝以“不能悔悟,又造大逆之言,遥惑众听”等罪名,将允禁锢于景山寿皇殿,直到雍正帝驾崩。乾隆帝登基之后,允获释,并于乾隆二年(1737年)封为辅国公,乾隆十二年(1747年)元月晋封贝勒,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复封恂郡王,乾隆二十年(1755年),允病逝,加“勤”,称恂勤郡王。
对待允和允,雍正帝持不同的态度。雍正帝重用允,是把他套在自己驾驭的马车上,让其不可脱缰。他是集团的首领,影响大,抓住他,就易稳固他的集团,使他们不至于起来造反。允也是首领,因他在康熙晚年呼声远远高于允,雍正帝即位之初,他的影响力也比允大,号召力强,雍正帝对他不能优待,否则人们可以乘机向他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