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将会是显而易见的荒唐之谈,胎儿和母亲将会因为使各自对方痛苦不安而有罪过……另外,以火来说明远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举例:如果一人使他人行凶作恶,他自己将不会有罪,原因是,如果我们以其它物作为媒介而触及火苗,我们将不会被烧伤。另外,无意的罪恶将比有意的罪恶更加深重:人们无意碰到发烫的电器好象要比知道自己要被烫伤承受更大的痛苦。
在业的运作之中,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心。“当我们经历一特别时刻,我们的一切言行都会有心或识的色彩。当我们心猿意马时,身口意都会放荡不羁;当我们制心一念时,身口意也得以制约。”(3)
“诸法心先导,心主心造作,若以染污心,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如轮随马足。”
“诸法心先导,心主心造作,若以清净心,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从,如影不离形。”(4)
无形的心造作一切业力行为。
业不一定是指过去的行为,它包含了过去和现在的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我们过去的结果,我们的未来又将是我们现在的结果;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讲,这一点应得到补充:我们的现在不完全是我们过去的结果,我们的未来又不会绝对无误的是我们现在的结果。毫无疑问,现在是过去的延续,又是孕育未来的父母。但是,现在不总是过去或未来的索引。业的运作是如此的盘根错结。例如,今天的罪犯也许是明天的圣人,昨天的行善之人也许会成为今天的邪恶者。
当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做一个好孩子,你将得到快乐,我们就会喜欢你。但是,如果你不听话,你将得不到快乐,而我们也不会喜欢你了。”这时,她教育孩子的也正是业的思想。
同类相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是业的规律。
简而言之,业是伦理领域中的因果规律,或正如西方人所说的“作用影响”。
业与果
kamma指行为;vipaka为果或结果,是业的相应行为。正如万物皆有影随形,一切有意念的行为肯定有其效应的结果相随。业好比是具有潜在力的种子,树上结出来的果实为果(报)。业有善恶之分,果报亦然。业为心力,果也是如此。根据业种子的性质,而有快乐喜悦,痛苦忧恼之感受。如此,于有益身心的物质环境相并行之法,如富裕、健康、长寿等名为善报(anisamsa)。
当相行的物质环境不顺时,它们就叫做恶报(adinava),以贫穷、丑恶、疾病、短命等形式出现。
kamma意为世间意识的善恶形式,vipaka为世间意识之结果。
根据阿毗达磨(5),在欲界(kamavacara),业是由十二种染污意识,八种清净意识构成;在色界(rupavacara),业是由五种清净意识构成;在无色界(arupavacara)业是由四种清净意识构成。
八种出世(lokuttara)意识不被称为是业,因为它们旨在消除业的根源。其中智慧(panna)占主导作用,而在世间意识中,主要是行(cetana)在发挥作用。
色界和无色界九种清净意识是色界的四禅定(rupavacarajhana)和无色界的五禅定(arupavacarajhana),这些全是就精神方面而言。
人们的言行是由世间意识的最初20种形式产生的。口业是由意识,通过言语形式表达出来;身业是由意识,以身为工具而成就;意业除了意识之外,不以其它任何为工具。
此29种意念活动被称做业,这是因为它们有能力,自然而然地产生结果,不受外来力量的控制。
作为一个人善恶思想的必然结果,这些类型的意识被叫做欲界果意识,与色界有关的五种果意识,以及与无色界有关的四种果意识叫做业果(kammavipaka)。
种什么样的业种,收获什么样的果报,无论何时何地,今生来生;今天的收割是我们今生或前生种下的种子。
《相应部》云:(6)
依所种之种,获应得之果;
行善者积德,作恶者聚怨;
善种种子者,必将享其果。
业的本身就是一种法规,它自己运行,不受外界独立主宰体垄断。
业力继承了将会产生相应结果的潜在能力。因生果,果释因。种子生长果子,果子说明种子。这就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业与果亦复如是。
快乐与痛苦是人类共同的命运。这正是如是原因的必然结果。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所有这些并不是万能者或无所不知的主宰者对行善作恶之灵魂的惩罚和赏赐。神学家们试图以此短暂的一生和永恒的未来解说万事万物,从而忽视了过去。他们也许会相信死后的最终裁决,也许会认为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上帝高高地坐在天堂之上,掌管着人类的命运。人类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它对再生者的恩赐和诅咒。佛教断然否认平空臆造的不死灵魂,相信自然法规和正义,而这些又不是万能的上帝或慈悲无碍的佛陀所能终结、取消或阻拦的。根据这一自然规律,行为本身给行为的造作者带来善恶报应,无论人类的正义得到伸张与否。
有些人平白无端地指摘:你们佛教也同样对贫穷者灌输业力果报的鸦片,说什么:
“你生来穷困是因为你前生作恶业,他生来富贵是因为他前世行善。因此。你就认了你这一贱命吧,今生行善积德,以期来世富有。”
“由于你过去的业障,你今生受到压迫。这是你命中注定的。规规矩矩地忍受你的不幸,从现在起做好事。你肯定会在来生中好一点,快乐一点。”
佛教的业力之说并不解说这种宿命观点,也不苟同最后的审判之说。大慈大悲的佛陀无我无私,教授业力的真理,不是想以许诺未来虚幻不实的快乐来维护富有者,安慰贫穷者。根据佛教的业力说,人们并不总是让一成不变的需求所逼迫,因为,业不是神秘莫测的力量强加在我们头上的命运,也不是必须服服贴贴地顺从上帝所造,它是自己所作所为对自身的反应作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有力量来使业力的轨迹改道。改变的程度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
业之因
无明(avijja),即不明了事物的本质,是造业的主要原因。佛陀在缘起法(paticcamupppada)中阐述说,业行为(avijjapaccaya)依无明而生起。
与无明为伍的是它的同盟者贪(tanha),它是造业的另外一个主要根源。不净之业由此两种因素缘起。世间一切清净之业虽然同三善法,布施(alobja)、慈爱(adosa)、知识(amoha)相关联,但它们也被认为是业,因为,他在意识深处还拥有无明和贪欲。出世善意识不被说成是业,这是因为它们旨在消灭这两种根源。
造业者
谁为业的造作者?何人收割业的果报?这是不是有关灵魂之说的延伸?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觉音(buddhaghosa)尊者在《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中这样写道:“无有造业者,亦无受果人,唯蕴自轮转,此乃正知见。”(7)
佛教说二谛,俗谛和真谛。俗谛是一般世间惯理(sammutisacca),真谛是抽象的出世真理(paramatthasacca)。
例如,我们所见到的桌子就是俗(显)谛。从最高意义上讲,所谓的桌子是由物质构成的。
在一般情况下,科学家将用水这个名词,但在实验室里,他就会用h2o。
同样的,从习惯上讲,有男人、女人、有情、自我之说等。瞬息万变的有情是由精神和物质现象构成的。它们不可能在不断流失的两点相续的时间上保持相同。
因此,佛教不认为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或行为之外有一行为造作者,思想之外有一思想者,以及在意念的背后有一作意者。
那么,谁为业的造作者?又是谁经受果报?
意念或心力本身就是造作者。感受本身就是业报的承受者。在这些纯精神之外,没有播种者和收割者。
觉音尊者说,如属于树类之物,于某时刻,结出果实,即说:“树结果了。”或“树生果了。”同样的,五蕴(khndhas)以人天而得名,当快乐或痛苦生起时,即说:“此人或天人快乐或痛苦”。
在这个方面,佛教徒同意的不是达斯克特,而是威廉琼莫斯的说法:
“思维本身即是思维者”。(8)
业在何处?
一位心理学家这样写道:“一个人所经受的一切个人经历,所感受的一切,所接受的一切印象,通常全部贮藏于灵魂之中。潜在意识不仅深刻地烙印下个人的经历,而且保留了原始本能的冲动和嗜好。正如我们喜欢认为的那样,这种冲动和嗜好不断的膨涨,下意识地变得活跃起来。它们会以令人恐怖的力?
小说推荐
- 觉悟者
- 觉悟者闲农第一章 噩梦来袭 雷电交加 周一茫然地站在一间并不宽敞的太平间内,忽明忽暗的灯光,略有些发黄的墙壁,和那张正对着门铁床上直挺挺躺着的被一块白布蒙着的尸身,以及床前方炉盆中尚未燃尽的纸钱散发出的刺鼻的略有些发酸的气味,让他感到有些窒息,有些恐惧 这是哪里 一股寒气至脚下那冰冷的水泥地上透过脚
- 最新章:第153章
- 悟道真源
- 作者:倚云阁主人声明.第一章:辉煌 世人讲,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生人物,何故使之一个个沉溺于世情欲海之中?但看他们晨兴夜寐,孳孳名利,他们自己定觉得做人是应该如此的,这才是人生正当的方法咧!但在世外人看来,与枝头鸣鸟的奔波觅食,有什么分别?一旦大限临头,顷刻毕命,生时辛苦机谋、巧取豪夺所得的功名利
- 最新章:第62章
- 天年悟道
- 《天年悟道》作者:戏风游尘正文真的有很多人不知道偶开了新书?汗!新书《三千乱道》已经上传了十二万字,再打一次广告,时间维一年。http/showbook.asp?bl_id=133360[内容简介]在一个与地球相似,而又有许多不同的空间里,一个没有任何出生记录的少年,他亦正亦邪,行事向来不按常理。在
- 最新章:第196章
- 悟道青云
- 148446第1章 天才?神秘领域)风和日丽,万里无云,这里是风亚大陆公认的第一修仙门派真武教那巨大的修炼道场。今天这里非同寻常的涌入了数万人,他们围着中间的一座高台,时而欢呼,时而叹气。原来高台上正有两人在比试法术,斗得异常精彩激烈,只见满空的光华闪烁,煞是好看。突地,其中一人全身火光大作,并迅速
- 最新章:第208章
- 见君悟道
- 【书包网 http/w】文案江素闻一直以为,自己一辈子也就是给凌策当下人提鞋的份儿,直到有一夜,他和凌策上了床。这事儿在天界传的沸沸扬扬,大家都以为江素闻要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了,毕竟他上床的对象,是上古残留下来的一小撮尊神中最厉害的一位。然而没几天,江素闻就被凌策帝君贬去了下界,对方丢了一座仙山和仙宫
- 最新章:第35章
- 悟情天道
- 第一卷 天罚 第一章 闻道 无言居,虽称为居,却没有居的样式,也没这样的、那样的规矩和众多的仆人,就一个简陋的草房,一个人而已,就这样的住所居然称为无言居。不奇怪,一个名称只要自己愿意,有什么不可以?是啊!有什么不可以的,因为我喜欢,我喜欢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我喜欢一个人这样住,更喜欢这样的感觉,清净
- 最新章:第111章
- 悟道天龙
- 《悟道天龙》作者:啃魂第一章 降生秦家寨秦朝机械般起床、穿衣、叠被…和往常一样,一日复一日。生活既无聊、单调,又丰富多彩。与古代人的生活一比,现在简直是身在天堂。起床后便是练剑。朝阳初起,紫气东来。北宋常见的石木结构民房前,大樟树下,一柄青光剑被耍得寒光凛凛,呼呼生风,一蹲身,拧腰一出剑,剑光喷吐如
- 最新章:第939章
- 悟道天龙(啃魂)
- 作者:啃魂 这天龙八部不是那天龙八部,秦朝穿越了,第一想知道:穿越者的优势是什么?一问才知道,有知道有不知道。知道不知道,会不会用,也都先用了再说.得逍遥派武功北冥、凌波,想改就改。教钟灵、木婉清唱笑傲江湖,想教就教。戒杀戒色太坚持,放不开成了任性胡为。寻求自保不下跪,合不来成了野心勃勃。第一章降生
- 最新章:第956章
- 洪荒刀君(悟道)
- 作者:悟道小李飞刀的隔代传人李云霄,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回到了大神满地走的洪荒时代。得开天斧魂传承的他,是否能够在洪荒世界走出自己不一样的道路。天地的变迁,既有后世神话中的至强者,又有着无数强大的神秘人。神秘的神机子,至强的天地祭坛,集聚天下气运的天地至尊榜,永恒不灭的洪荒神宝录,还有那最最强大的天道。
- 最新章:第34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