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anuttara sammasambodhi)。
“我生起知见和智观(nanaddassana),得不可退转的解脱(15)。这是我最后一生,今后更无他生。”
世尊如是讲说了此经,欢喜雀跃的比丘们欢呼赞叹世尊之语。
听着如此精辟阐述的佛法,乔陈如尊者即得清净无染的法眼(dhammacakkhu)(16),觉悟了缘生缘灭之理。(17)
当佛陀讲说此《转法轮经》时,众地神高声欢呼:“此微妙甚深之法非梵志、天人、魔王、乃至梵天所能说,今由世尊于波罗捺斯的鹿养苑开说。”
听到这一消息,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以及色究竟天,一切天人同时发出了喜悦的赞叹之声。
此时此刻,欢呼声即时传遍了整个梵天世界,于此同时,三千大干世界震动不止。
一道豪光,远胜于天人之光照亮了大干世界。世尊说道:“朋友,桥陈如,你确实明白了,朋友,桥陈如,你真正明白了。”
因此,桥陈如尊者被称为阿若桥陈如。
《转法轮经》的一点醒思:
1,佛教建筑于自我体验,因此是理智的,而非玄学。
2,佛陀抛弃了一切权威,开发了自己的中道学说。
3,佛教是生活之道,是生活方式。
4,佛教的关键在于理性的悟解。
5.盲目的信仰被丢在一边。
6,强调了修证的重要性,而非信仰和教条。只有信仰和教条不能使众生得以解脱。
7.在《吠陀》经典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祭祀与佛教毫无关系。
8.没有授予思典的神祗。
9.没有联系人神的僧侣阶层。
10.戒定慧是达到涅槃的必经途径。
11.佛教的基础是可以被实践证实的四圣谛。
12.四谛与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佛教与人具共同轴心,且是以内心为主。
13.佛陀独自觉悟了四谛,以他自己的话,就是:此法闻所未闻。
14.作为真理,四谛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15.第一苦谛涉及了自我,或自体的构成,以及生命中不同阶段。人们应对此加以分析检验和考证,这种实践将给人带来对自己的正确理解。
16.对第一谛理性的认识将铲除苦因。此第二谛谈到一般众生对感官外部事物的心理态度。
17.第二苦谛所关心的是潜伏在我们众生内心的强大能量。
18.这种看不见的强大,不可抗拒的精神能量贪是生命之苦的根源。
19.第二谛间接地谈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20.佛陀承认了生死轮回的存在。
21.业力学说,逻辑推理因此而得以暗示。
22.虽然第三灭谛以个人为基础,但是,不同于第一二俗谛(lokiya),它是超越逻辑、世间的如实谛(lokattara)。
23.第三谛则完全是自己觉悟,它是由精神之眼观见之法。
24.此谛由彻底的舍离而得。不但放弃外部世界,也无著于内心世界。
25.完全断除了执著就是第三谛的获证。但应注意,第三谛不是仅仅消灭了这种力量。不然的话,这将和断灭无异。涅槃必须由断除束缚众生于此世间的力量而获得。
26.应该明白,涅槃非可造,而是获证,可以在此一生中证得。这样,虽然轮回之说为佛教一主要教法。但是,佛教的目的不依盼来世。
27.第三谛须修习第四谛而获得。
28.要消除这一强大的力量,八种具有威力的法门必须得到充分的开发。
29.所有此八法皆为心法。
30.八种强大的善心法集中起来击破一个人潜在的恶法。
31.究竟清净,从轮回中得到彻底的解脱,远离一切情欲和非死(amata)等,都是此无上涅槃的随喜功用。
32.这种解脱为圆满或为绝对纯净?后者更为确切。
33.在此每一种情形之下,有人也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得以圆满?谁得以净化?在佛教中,无有众生,亦无恒久实体,但有意识的川流不息。
更准确地说,由消除烦恼不净,此迁流不息的意识得以纯净。
第二经
《无我经》(18):
一时世尊于波罗捺斯城近郊鹿养苑。其时世尊语五比丘言:诸比丘。
“世尊。”众比丘答道。
故世尊如是说:
“诸比丘,此身(rupa)无我(anatta),若此身为我(19),则此身不应受苦。‘此身如此,此身非如此,’此种可能亦应存在。但是由于此身非我、故受苦,无有‘此身如此,此身非如此.’这种可能的存在。(20)
“同样的,受(vedana),想(sanna),行(samkhara),识(vinnana)亦无我。”(21)
“诸比丘,此身常或非常?”
“非常(anlcca),世尊。”
“无常为乐为苦?”
“是苦(dukkha),世尊。”
“以此无常,痛苦,短暂之法为我:此是我,此是我所,此是神我,如此之说正确否?”(22)
“当然不正确,世尊。”
“同样的,诸比丘,受,想,行,识亦为无常和痛苦。以此无常,痛苦,短暂之法为我:此是我,此是我所,此是神我;如此恰当否?”
“当然不恰当,世尊。”
“那么,诸比丘,汝应正智了知一切身之本性,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内外,粗细,高低,远近:此非我所(m’ etammama),此非我(n’eso’hamasmi),此非神我(na me so atta)。“汝应正智了知一切受想行识之本质,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内外,粗细,高低,远近:此非我所(n’ etam mama),此非我(n’ eso’ham asmi),此非神我(na me so atta)。”
“一切多闻圣弟子如是厌离色受想行识,远离恶业,以无著而获解脱,尔后知见生起:我证解脱,明了轮回终止,以梵行为住,所作皆办,更无此界。”
世尊说此经己,众比丘欢喜雀跃,赞叹佛说。
佛陀说此法已,五比丘业从烦恼中获得自在,无有执著。
[注]
(1)我们应该澄清对顺世派(lokayata)这一术语的普遍错误理解。此词在巴利语中(《长部》,第一品,第二经;《增支部》,第一品,第163,166;《律藏》。第二品,139;《经集》。第105页等),它是正统婆罗门的学科。这一词肯定被用来指与宇宙有关的理论学习。只不过在很晚之后出现的注疏中,它被用来指哲学唯物主义。k。n。贾雅堤拉克的《早期佛教的知识理论》(伦敦。1963,第46—57页),对此词提出了许多论证和辩论。
(2)s。罗达诃里湿努,《印度哲学》。(第二版,1929,纽约1941)。第一卷,第281—282。(罗达库湿努此文的所有资料没有一个早于公元八世纪。编者按)二、后一种翻译是从词源学上讲,此经名的原意。佛教徒所说的‘法’,即指佛陀的教导和说教(当自然是指真理而言),或指事相,或为经历因素。
(3)阿利雅(ariya,梵语arya),是公元两千年前中期移居到印度次大陆之人的自称。由于词语外廷的扩大,后来,此词具有高尚、正直之意,从而失去族成员的原始意思。
(4)这是对此概念形象化诠译的典型。它被注疏家用来作为一种有用的教育方法。这种解释没有原始词源的基础。
(5)《大品》,10页;《相应部》,第五品,第420页。
(6)现在的萨那。佛陀前生在此地以身喂养母鹿及共未生下来的小鹿。此地的现在名字是以菩萨前生名字,萨那迦那陀命名,意为保鹿者。
(7)原意“如是来”,或“如是去”当佛陀称呼他自己时,应用这一称号。
(8)战胜了情欲。
(9)即悟证四谛。
(10)即获证圣人的四道四果。
(11)pancupadanakkhandha。根据佛教,每一个人由五蕴构成,即:色受想行识。这是组成个人的五种心理和物理蕴体。色法为力量和质量。意识是由心所行行构成,共有五十二种。其中受和想被单独分开讲,余下的五十皆统称为行。
(12)巴利语应是:应断集谛。不过,当然要断除是痛苦之因,而不是相此相关的真理。这些事实证明,这些经典是由再也不在日常生活中讲说同样语言之人保存下来的。
(13)它们是:对四圣谛的知见(saccanana);对四圣谛各个方面的知见(kiccanana);对每一真谛圆满成就的知见(katanana)。
(14)每一谛有三个方面。这样四谛就有十二种。
(15)这里指阿罗汉果(arahattaphala)。
(16)dhammacakkhu-法眼意指三种未圆满圣道者,即入流
小说推荐
- 觉悟者
- 觉悟者闲农第一章 噩梦来袭 雷电交加 周一茫然地站在一间并不宽敞的太平间内,忽明忽暗的灯光,略有些发黄的墙壁,和那张正对着门铁床上直挺挺躺着的被一块白布蒙着的尸身,以及床前方炉盆中尚未燃尽的纸钱散发出的刺鼻的略有些发酸的气味,让他感到有些窒息,有些恐惧 这是哪里 一股寒气至脚下那冰冷的水泥地上透过脚
- 最新章:第153章
- 悟道真源
- 作者:倚云阁主人声明.第一章:辉煌 世人讲,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生人物,何故使之一个个沉溺于世情欲海之中?但看他们晨兴夜寐,孳孳名利,他们自己定觉得做人是应该如此的,这才是人生正当的方法咧!但在世外人看来,与枝头鸣鸟的奔波觅食,有什么分别?一旦大限临头,顷刻毕命,生时辛苦机谋、巧取豪夺所得的功名利
- 最新章:第62章
- 天年悟道
- 《天年悟道》作者:戏风游尘正文真的有很多人不知道偶开了新书?汗!新书《三千乱道》已经上传了十二万字,再打一次广告,时间维一年。http/showbook.asp?bl_id=133360[内容简介]在一个与地球相似,而又有许多不同的空间里,一个没有任何出生记录的少年,他亦正亦邪,行事向来不按常理。在
- 最新章:第196章
- 悟道青云
- 148446第1章 天才?神秘领域)风和日丽,万里无云,这里是风亚大陆公认的第一修仙门派真武教那巨大的修炼道场。今天这里非同寻常的涌入了数万人,他们围着中间的一座高台,时而欢呼,时而叹气。原来高台上正有两人在比试法术,斗得异常精彩激烈,只见满空的光华闪烁,煞是好看。突地,其中一人全身火光大作,并迅速
- 最新章:第208章
- 见君悟道
- 【书包网 http/w】文案江素闻一直以为,自己一辈子也就是给凌策当下人提鞋的份儿,直到有一夜,他和凌策上了床。这事儿在天界传的沸沸扬扬,大家都以为江素闻要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了,毕竟他上床的对象,是上古残留下来的一小撮尊神中最厉害的一位。然而没几天,江素闻就被凌策帝君贬去了下界,对方丢了一座仙山和仙宫
- 最新章:第35章
- 悟情天道
- 第一卷 天罚 第一章 闻道 无言居,虽称为居,却没有居的样式,也没这样的、那样的规矩和众多的仆人,就一个简陋的草房,一个人而已,就这样的住所居然称为无言居。不奇怪,一个名称只要自己愿意,有什么不可以?是啊!有什么不可以的,因为我喜欢,我喜欢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我喜欢一个人这样住,更喜欢这样的感觉,清净
- 最新章:第111章
- 悟道天龙
- 《悟道天龙》作者:啃魂第一章 降生秦家寨秦朝机械般起床、穿衣、叠被…和往常一样,一日复一日。生活既无聊、单调,又丰富多彩。与古代人的生活一比,现在简直是身在天堂。起床后便是练剑。朝阳初起,紫气东来。北宋常见的石木结构民房前,大樟树下,一柄青光剑被耍得寒光凛凛,呼呼生风,一蹲身,拧腰一出剑,剑光喷吐如
- 最新章:第939章
- 悟道天龙(啃魂)
- 作者:啃魂 这天龙八部不是那天龙八部,秦朝穿越了,第一想知道:穿越者的优势是什么?一问才知道,有知道有不知道。知道不知道,会不会用,也都先用了再说.得逍遥派武功北冥、凌波,想改就改。教钟灵、木婉清唱笑傲江湖,想教就教。戒杀戒色太坚持,放不开成了任性胡为。寻求自保不下跪,合不来成了野心勃勃。第一章降生
- 最新章:第956章
- 洪荒刀君(悟道)
- 作者:悟道小李飞刀的隔代传人李云霄,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回到了大神满地走的洪荒时代。得开天斧魂传承的他,是否能够在洪荒世界走出自己不一样的道路。天地的变迁,既有后世神话中的至强者,又有着无数强大的神秘人。神秘的神机子,至强的天地祭坛,集聚天下气运的天地至尊榜,永恒不灭的洪荒神宝录,还有那最最强大的天道。
- 最新章:第34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