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家的人们》第57章


《伊势物语》的水平。晴丰心想,即便秀吉走遍天下,恐怕也无法找到象六之宫这样出身尊贵、资质聪慧的养子吧。 
.co
第八个故事 八条亲王…2
?小说、网
第三节
亲王成了秀吉的犹子。 
犹子这个名称,来源于“犹如儿子”这个词。犹子和养子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大多数场合都用作同样的意思。但有时候也加以区别。养子的话,就要住在养家,用养家的姓,这似乎是一条原则。而犹子则不一定这样。亲王是丰臣家的犹子,但他照旧住在劝修寺家,以天皇的同族人的身份生活着。一方面,这恐怕也是因为他太幼小,还不适于离开这环境吧。 
正月过去了。进入二月之后,天气很快就暖和起来,到了二月中旬,御所的樱花开始含苞待放了。 
宫廷里有人议论道:“今年赏花的御宴,看来要比往年早一些吧。” 
过了二十五日之后,下一场暖雨,第二天,御所乾门的樱花一下子开了六成。皇上十分惊喜,决定把原定的御宴提前,改在二十八日举行。 
二十八日这一天,亲王也出席了赏花的盛宴。虽说是御宴,但这是皇上的所谓私游,参加的人也只限于亲王及其一族,还有皇室直属的寺院、神社的主持人,以及与皇上关系密切的公卿等人,也就是说,都是皇家的自己人。 
自然没有邀请秀吉。不过,即便请了他,恐怕他也未必能来赴宴,为了把东海地方的德川家康纳入自己的属下,他正忙于种种外交活动呢。但是,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天,按理应在大坂的秀吉,却突然带着少数兵丁上京,进入御所来了。说是并没有别的事情,只不过顺便来向皇上请个安。 
刚好碰上这一天御花园里举行赏花会。 
秀吉想道:“不可有碍皇上的雅兴。” 
于是没有叫人通报皇上,而是悄悄地呆在御花园的一角,站着远远地赏花,不久便退了出去。皇上事后知道了这件事,十分欣喜。宫廷中人最喜欢的便是这种眷眷之情。 
“把这一首诗拿去给丰关白看看。” 
皇上边说边把自己写的一首和歌交给负责联络的公卿。 
满园樱花开,幽香溢林外。 
赏花正当时,何以君离去? 
犹如花未谢,春天早消逝。 
秀吉拜读之后,立即和了一首,献给皇上。诗云: 
花光映新绿,满眼云霞明。 
久立花树下,不忍扰雅兴。 
未辞先离去,却为皇上知。 
皇上和臣属之间的诗歌的美妙动人的唱和,立即在宫廷中传开了,成了大家喜欢谈论的话题。亲王不用说,也听到了。从两首诗作比较,虽说是诚惶诚恐的,然而令人觉得秀吉的那首即兴诗,要比皇上的御歌高明得多。 
亲王对太傅劝修寺晴丰说:“丰关白也很有诗才嘛。” 
晴丰最近已晋升为权大纳言,担任皇上的传递联络的工作。把皇上的御歌送给秀吉的就是他,而带回秀吉的和诗的也是他。 
晴丰四平八稳、模棱两可地回答说:“高见,高见!” 
他也承认秀吉看来有点诗才,但是他发觉这首出色的和唱诗似乎并非出自秀吉的手笔,倒好象是经过细川幽斋修改润色过的。 
不过,晴丰没有向亲王讲明这一点,由于这个缘故,亲王始终相信这首诗是秀吉自己作的。他后来的所见所闻,为这种信念提供了足够的根据。秀吉死的那年,也就是庆长三年(1598)三月十五日,在醍醐举行赏花会的时候,秀吉当着亲王的面作了几首即兴诗,吟唱了和亲王一起游园的快乐心情。这些诗歌的韵律极其自然,不象是事先作好了的。亲王一生中曾读到过很多首秀吉作的诗歌,其中有好几首称得上是诗中的精品,他都能背诵出来。对亲王来说,秀吉的一切方面都是极有吸引力的,就连理应是秀吉最不拿手的诗歌也是如此。 
在成为秀吉的犹子的天正十四年(1586),亲王遇到了一件不幸的事。这一年的七月二十四日,他的生父诚任亲王得了急病,当天去世了。诚任亲王是当今的皇上正亲町帝的养子和嗣子。对宫廷来说,他的突然逝世是一件重大的事件。 
当时,秀吉正在大坂,听到诚任亲王患急病的消息,立即赶往京都,然而未能赶上临终。 
诚任亲王死后,留下了一个继承皇位的问题。当然,应该是亲王的哥哥周仁亲王当继承人。事情也是这么安排的。 
这一年的九月,新的皇太子周仁亲王举行戴冠礼。担任戴冠的义父角色的,是朝中的首席大臣秀吉。后来,正亲町帝按照他几年前就提出的希望当了上皇,让出了皇位。十一月二十五日,周仁亲王在紫宸殿即位。这位新帝就是后阳成天皇。 
新帝还是个十六岁的少年,他是六之宫亲王的胞兄。由于还没有皇子,理所当然的,六之宫在皇族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倘使当今的天皇万一有个好歹,六之宫将继承皇位。 
但是六之宫却是丰臣家的犹子。 
“这样子,事情不好办。” 
公卿之间有这么一种情绪。他们认为有必要请求秀吉,让他删除六之宫在丰臣家的族席。别人且不去管他,劝修寺晴丰对这件事的情绪特别强烈。自己是六之宫皇子的外戚,在他看来,让皇子继承天皇的皇位,远比去当什么丰臣家的接班人强得多。然而,这事儿,就连晴丰也难于启口,终于没有提出。因为讲这种话,就等于盼望新帝早死,那是不妥的。 
当事人六之宫却没有注意到这些情况。 
他依然住在劝修寺家,勤奋地学习和学。特别是近来,他拜九条稙道为师,开始听关于《源氏物语》一书的讲解。 
对于养父秀吉,他一如既往地怀着善意。第二年春上,当秀吉为了征讨九州而从大坂城起程的时候,六之宫和众多的公卿、皇家直属寺院的主持人,曾一起到大坂去给他送行。当秀吉骑着马出城门的时候,后阳成天皇派来的御使赶到了。只见使节向前奔着,一边奔,一边把皇上的圣旨告诉了骑在马上的秀吉。 
于是一眨眼的工夫,人们看到了一幅异乎寻常的情景。秀吉顿时变得惶恐万分,只见他从跌落了下来。他那下马的动作,使人觉得,除了用“跌落”二字之外,实在找不出其他更好的形容。紧接着秀吉跪了下来,迅速脱下战盔,趴在地上叩起头来。 
在场的大、小诸侯,面对秀吉的此种隆重的礼节,都很惊讶,他们也都纷纷从马上“跌落”下来,跪在地上叩头。正在周围看热闹的全城百姓,看到这意外的光景,无不惊得瞠目结舌,吓得灵魂儿出窍。他们原以为这位秀吉才是这世上拥有最大权力的统治者,而竟能让这位秀吉都不得不慌张地跪拜在地上的天皇,又该是何等至高无上啊! 
六之宫亲王目睹了这番光景。他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自从源赖朝在镰仓开设幕府以来,政权就转到军人手中。 
在由武将执政的以往各个朝代里,恐怕不曾有过象秀吉这样崇敬天皇的人吧。此情此景,他六之宫真是终生难忘啊。 
这一年一直到仲夏,秀吉都在九州前线。而六之宫在这一年里跟中院通胜学习了《新古今集》。养父秀吉公务繁忙,六之宫则是在钻研学业中度过光阴的。 
天正十六年(1588),六之宫十二岁了。 
这一年春天,秀吉筹办了一次游宴,其规模之大,是这个国家的宫廷有史以来从未见过的。 
这便是一般人所说的天皇行幸聚乐第。秀吉的目的,是想请皇上和宫廷中人到他在京都的邸宅聚乐第,跟武臣们一起尽兴游乐。 
六之宫不用说也受到了邀请。他早就希望看一看秀吉的聚乐第了,因而从听到这一计划的那天起,就一直在数着日子巴望那一天快点到来。六之宫听人说,聚乐第坐落在京城的内野地方,它既是城郭,又是殿舍,建筑十分壮丽,是去年秋天竣工的。结束了征讨九州的战争,凯旋归来的秀吉已经住进聚乐第,并在那里过了年。这聚乐第的壮丽情景,恰如在京师之内又建造了一座皇宫一般,是任何善长丹青的名画家之笔都无法加以描绘的。 
五月十四日是宴游开始的日子。 
当天早晨,秀吉亲自到皇宫里接驾。当天子从南殿出来的时候,秀吉赶紧绕到他的身后,帮他提着曳地锦袍的下摆,紧跟在身后,一直步行到凤辇之前。 
从御所到聚乐第共有一千六百多米,沿路担任警卫的士兵共有六千人。道路两旁,排满了五彩缤纷的欢迎者的行列,看去就如一条长长的织锦一般。六之宫也坐在彩轿里,他的彩轿紧挨在天子之后。 
当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