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偏偏就是皇帝。
大明有无数木匠,但只有一个皇帝,无论是皇帝跑去做木匠,还是木匠跑来做皇帝,都是彻底地抓瞎。
当然,许多书上说这位皇帝是低能儿,从来不管政务,不懂政治,那也是不对的,虽然他把权力交给了魏忠贤,也不看文件,不理朝廷,但他心里是很有数的。
比如魏公公,看准了皇帝不想管事,就爱干木匠,每次有重要事情奏报,他都专挑朱木匠干得最起劲的时候去,朱木匠自然不高兴,把手一挥:我要你们是干什么的?
这句话在手,魏公公自然欢天喜地,任意妄为。
但在这句话后,朱木匠总会加上一句:好好干,莫欺我!
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你不要骗我,但隐含意思是,我知道,你可能会骗我。
事实上,对魏忠贤的种种恶行,木匠多少还知道点,但在他看来,无论这人多好,只要对他坏,就是坏人;无论这人多坏,只要对他好,就是好人。
基于这一观点,他对魏忠贤有着极深的信任,就算不信任他,也没有必要干掉他。
叶向高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才认定,单凭这封奏疏,是无法解决魏忠贤的。
而东林党里的另一位明白人黄尊素,事发后也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清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乎?”
这意思是,你要搞定皇帝身边的人,必须要有内应,当然没内应也行,像当年猛人朱棣,带几万人跟皇帝死磕,一直打到京城,想杀谁杀谁。
杨涟没有,所以不行。
但他依然充满自信,因为奏疏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和广大声势让他相信:真理和正义是站在他这边的。
但是实力,并不在他的一边。
奏疏送上后的第五天,事情开始脱离杨涟的轨道,走上了叶向高预言的道路。
【底线】
焦头烂额的魏忠贤几乎绝望了,面对如潮水涌来的攻击,他束手无策,无奈之下,他只能跑去求内阁大臣,东林党人韩旷,希望他手下留情。
韩旷给他的答复是:没有答复。
这位东林党内除叶向高外的最高级别干部,对于魏公公的请求,毫无回应,别说赞成,连拒绝都没有。
如此的态度让魏忠贤深信,如果不久之后自己被拉出去干掉,往尸体上吐唾沫的人群行列中,此人应该排在头几名。
与韩旷不同,叶向高倒还比较温柔。他曾表示,对魏忠贤无须赶尽杀绝,能让他消停下来,洗手不干,也就罢了。
这个观点后来被许多的史书引用,来说明叶向高那卑劣的投降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想,甚至还有些人把叶先生列入了阉党的行列。
凡持此种观点者,皆为站着说话不腰疼、啃着馒头看窝头之流。
因为就当时局势而言,叶向高说无须赶尽杀绝,那只是客气客气的,实际上,压根就无法赶尽杀绝。
事情的下一步发展完美地印证了这一点。
在被无情地拒绝后,魏忠贤丢掉了所有的幻想,他终于明白,对于自己的胡作非为,东林党人是无法容忍,也无法接纳的。
正邪不能共存,那么好吧,我将把所有的一切,都拉入黑暗之中。
魏忠贤立即找到了另一个人,一个能够改变一切的人。
在皇帝的面前,魏忠贤表现得相当悲痛,一进去就哭,一边哭一边说:
“现在外面有人要害我,而且还要害皇上,我无法承担重任,请皇上免去我的职务吧。”
这种混淆是非,拉皇帝下水的伎俩,虽然并不高明,却比较实用,是魏公公的必备招数。
面对着痛哭流涕的魏忠贤,天启皇帝只说了一句话,就打乱了魏公公的所有部署:
“听说有人弹劾你,是怎么回事?”
听到这句话时,魏忠贤知道,完蛋了。他压住杨涟的奏疏,煞费苦心封锁消息,这木匠还是知道了。
对于朱木匠,魏忠贤还是比较了解的,虽不管事,绝不白痴,事到如今不说真话是不行了。
于是他承认了奏疏的存在,并顺道沉重地控诉了对方的污蔑。
但皇帝陛下似乎不太关心魏公公的痛苦,只说了一句话:
“奏疏在哪里,拿来给我!”
这句话再次把魏公公推入了深渊。因为在那封奏疏上,杨涟列举了很多内容,比如迫害后宫嫔妃,甚至害死怀有身孕的妃子,以及私自操练兵马(内操),图谋不轨等等。
贪污受贿,皇帝可以不管,坑皇帝的老婆,抢皇帝的座位,皇帝就生气了。
更何况这些事,他确实也干过,只要皇帝知道,一查就一个准。
奏疏拿来了,就在魏忠贤的意志即将崩溃的时候,他听到了皇帝陛下的指示:
“读给我听。”
魏忠贤笑了。
因为他刚刚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皇帝陛下,是不大识字的。
如果说皇帝陛下的文化程度和魏公公差不多,似乎很残酷,但却是事实,天启之所以成长为准文盲(认字不多),归根结底,还是万历惹的祸。
万历几十年不立太子,太子几十年不安心,自己都搞不定,哪顾得上儿子,儿子都顾不上,哪顾得上儿子读书,就这么折腾来折腾去,把天启折腾成了木匠。
所以现在,他并没有自己看,而是找了个人,读给他听。
魏忠贤看到了那个读奏疏的人,他确定,东林党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朗读者,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他的死党,王体乾。
就这样,杨涟的二十四条大罪,在王太监的口里缩了水,为不让皇帝大人担心,有关他老婆和他个人安危的,都省略了,而魏公公一些过于恶心人的行为,出于善意,也不读了。
所以一篇文章读下来,皇帝大人相当疑惑,听起来魏公公为人还不错,为何群众如此愤怒?
但这也无所谓,反正也没什么大事,老子还要干木匠呢,就这么着吧。
于是他对魏忠贤说,你接着干吧,没啥大事。
魏忠贤彻底解脱了。
正如叶向高所说的那样,正义和道德是打不倒魏忠贤的,能让这位无赖屈服的,只有实力。而唯一拥有这种实力的人,只有皇帝。
现在皇帝表明了态度,事件的结局,已无悬念。
天启四年(1624)十月,看清虚实的魏忠贤,终于举起了屠刀。
同月,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皇帝下旨,训斥吏部尚书赵南星结党营私,此后皇帝又先后下文,批评杨涟、左光斗、高攀龙等人,最后索性给他们搞了个总结,一顿猛踩,矛头直指东林党。
可以肯定的是,皇帝大人对此是不大清楚的,他老人家本不识字,且忙做木匠,考虑到情况比较特殊,为保证及时有力迫害忠良,魏公公越级包办了所有圣旨。
大势已去,一切已然无可挽回。
同月,心灰意冷的赵南星、杨涟、左光斗纷纷提出辞职,回了老家。东林党就此土崩瓦解。
只剩下一个人——叶向高。
叶向高很冷静,由始至终,他都极其低调,魏忠贤倒霉时,他不去踩,魏忠贤得意时,他不辞职,因为他知道,自己将是东林党最后的希望。
必须忍耐下去,等待反攻的时机。
但是,他错误地估计了一点——魏忠贤的身份。
魏忠贤是一个无赖,无赖没有原则,他不是刘瑾,不会留着李东阳给自己刨坟。
几天之后,叶向高的住宅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太监,每天在叶向高门口大吵大嚷,不让睡觉,无奈之下,叶向高只得辞职回家。
两天后,内阁大学士韩旷辞职,魏忠贤的非亲生儿子顾秉谦接任首辅,至此,内阁彻底沦陷。
东林党失败了,败得心灰意冷,按照以往的惯例,被赶出朝廷的人,唯一的选择是在家养老。
但这一次,魏公公给他们提供了第二个选择——赶尽杀绝。
因为魏公公不是政治家,他是无赖流氓,政治家搞人,搞倒搞臭也就罢了,无赖流氓搞人,都是搞死为止。
杀死那些毫无抵抗能力的人,这就是魏忠贤的品格。
但要办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大明毕竟是法制社会,要干掉某些人,必须要罪名,至少要个借口,但魏公公查遍了杨涟等人的记录,作风问题、经济问题,都是统统的没有。
东林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样一点:他们或许狭隘、或许偏激,却不贪污,不受贿,不仗势欺民,他们的所有举动,都是为了百姓的生计,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什么生计、未来,魏公公是不关心的,他关心的是,如何合理地把东林党人整死:抓来打死不行,东林党人都有知名度,社会压力太大,抓来死打套取口供,估计也不行,这帮人是出了名的硬骨头,攻坚难度太大。
于是,另一个人进入了魏忠贤的视线,
小说推荐
- 明朝那些事儿
-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正文0001-0010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篇第一章章节字数:4480更新时间:07-02-2215:42[1]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
- 最新章:第496章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明朝的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著/书籍介绍:明朝的那些事儿-章节内容开始-正文 第一章至第十章更新时间:2008-11-18 0:33:05 本章字数:9426[1]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
- 最新章:第485章
- 明朝那些事儿·壹
- (﹏(﹏╯前言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是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飘飘起来,客观来说,我的写作态度很不认真,每次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些历史史料记录也凑合着用,记得多少写多少,直到有一天,终于因为我
- 最新章:第78章
- 明朝那些事儿·贰
- (﹏(﹏╯贰朱棣篇第一章 帝王的烦恼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朱棣坐在皇帝宝座上,俯视着这个帝国的一切,之前那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似乎还历历在目,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对于那场斗争中的失败者朱允炆来说,政治地位的完结意味着他的人生已经结束了,无论他本人是生还是死。但对于朱棣而言,今天的阳光是明媚的,他得到了自己想
- 最新章:第75章
- 南明朝那些事儿
- 作者:洪兵【由文】正文前言 祖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长城、运河、故宫这些物质财富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精神财富。两者至今仍在充实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视野 但还有另一种精神财富—气节,在千百年岁月之后,通过教育的传递,她的基因,已牢牢地沉淀我们血液深处,平常时份,静静潜
- 最新章:第113章
- 明朝那些事儿·柒
- (﹏(﹏╯朱由校篇皇太极失败的努尔哈赤悲愤了几个月后,终于笑了—含笑九泉。老头笑着走了,有些人就笑不出来了—比如他的几个儿子。当时,具备继承资格的人,有八个。这八个人分别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位置只有一个。拜许多“秘史”类电视剧所赐,这个
- 最新章:第68章
- 明朝那些事儿·肆
- (﹏(﹏╯肆朱厚熜篇第一章 皇帝很脆弱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朱厚熜来到了京城。在此之前,他住在湖广的安陆(湖北钟祥,这位皇室宗亲之所以住在那个小地方,倒不是因为谦虚谨慎,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的父亲兴献王就被封到了那里。作为藩王的子弟,他没有留京指标。现在情况不同了,他已经得知,自己的堂
- 最新章:第72章
- 明朝那些事儿·伍
- (﹏(﹏╯伍朱厚熜篇第一章 致命的正义【严嵩的反击】严世蕃入狱了,严嵩倒台了,在很多人看来,徐阶同志的屁股即将挪到首辅的宝座上,事情已经圆满结束。有这种看法的人,大致是不懂政治的,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好商量,但只要涉及到利益二字,翻脸会比翻书更快。而翻脸的程度及其表现方式,就要看利益多少了,动嘴动手
- 最新章:第79章
- 明朝那些事儿·叁
- (﹏(﹏╯叁朱祁镇篇第一章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改天换日】当年的囚犯朱祁镇终于回到了他的宫殿,八年前他从这里出发,沦为人质和囚徒,八年后他回到了这里,继续做他的皇帝。中国的史书是很神奇的,再狼狈不堪的事情也能说得冠冕堂皇,朱祁镇先生先后当过俘虏、人质、囚徒,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史书上却说他是“北狩“
- 最新章:第6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