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他看见了杜松的旗帜和军队。
但当这支军队冲入队列,发动攻击时,他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寡不敌众、深陷重围,必败无疑,必死无疑。
但刘綎仍然镇定地拔出了刀,开始奋战。
之后的一切,史书上是这样介绍的:
〖阵乱,綎中流矢,伤左臂,又战,
复伤右臂、犹鏖战不已,
内外断绝,面中一刀,截去半颊,犹左右冲突,
手歼数十人而死。〗
用今天的话说,大致是这样:
阵乱了,刘綎中箭,左臂负伤,继续作战。
在战斗中,他的右臂也负伤了,依然继续奋战。
身陷重围无援,他的脸被刀砍掉了一半,依然继续奋战,左冲右杀。
最后,他杀死了数十人,战死。
这就是一个身陷绝境的将领的最后记录。
这是一段毫无感情,也无对话的文字,但在冷酷的文字背后,我听了刘綎最后的遗言和呼喊:
宁战而死,绝不投降!
刘綎战死,东路军覆灭。
现在,只剩下南路军了。
南路军的指挥官,是李如柏。
因为他的部队速度太慢,走了几天,才到达预定地点,此时其他三路军已经全军覆没。
于是在坐等一天之后,他终于率领南路军光荣回朝,除因跑得过快,自相践踏死了点人外,毫发无伤。
就军事才能而言,他是四人之中最差的一个,但他的运气却实在很好,竟然能够全身而退。
或许这一切,并不是因为运气。
因为许多人都依稀记得,他是李成梁的儿子,而且他还曾经娶过一个女子,可这位女子偏偏就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女儿。
无论是运气太好还是太早知道,反正他是回来了。
但在战争,尤其是败仗中,活下来的人是可耻的,李如柏终究还是付出了代价。
回来后,他受到了言官的一致弹劾,而对于这样一个独自逃跑的人,所有人的态度都是一致的——鄙视。
偷生的李如柏终于受不了了,在这种生不如死的环境中,他选择了自尽,结束自己的生命。
萨尔浒大战就此结束,此战明军大败,死伤将领共计三百一十余人,士兵死伤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余人,财物损失不计其数。
消息传回京城,万历震怒了。
我说过,万历先生不是不管事,是不管小事,打了这么个烂仗,实在太过窝囊。
觉得窝囊了,自然要找人算帐,几路总兵都死光了,自然要找杨镐。
杨镐倒是相当镇定,毕竟他的关系搞得好,自他回来后,言官弹劾不绝于耳,但有老上级兼老同党方从哲保着,他也不怎么慌。
可这事实在是太大了,皇帝下旨追查,言官拼命追打,特别是一个叫杨鹤的御史,三天两头上书,摆明了是玩命的架势,那边努尔哈赤还相当配合,又攻陷了铁岭,几棍子抡下来,实在是扛不住了。
不久后,他被逮捕,投入诏狱,经审讯判处死刑,数年后被斩首。
责任追究完了,但就在追究责任的时候,努尔哈赤也没歇着,还乘势攻下了全国比较大的城市——铁岭。
至此,辽东北部全部被努尔哈赤占领,明朝在辽东的根据地,只剩下了沈阳和辽阳。
看上去,局势十分危急,但事实上,是万分危急。
萨尔浒之战后,明军陷入了彻底的混乱,许多地方不见敌人,听到风声就跑,老百姓跑,当兵的也跑,个别缺德的骑兵为了不打仗,竟然主动把马饿死。
而由于指挥系统被彻底打乱,朝廷的军饷几个月都无法发放,粮食也没有,对努尔哈赤而言,此地已经唾手可得。
但他终究没有得到,因为接替杨镐的人已经到任。他的名字,叫做熊廷弼。
熊廷弼,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熊廷弼,字飞白,江夏(今湖北武汉)人,自小聪明好学,乡试考中第一,三十岁就成为进士,当上了御史。
可此人脾气太坏,坏到见谁和谁过不去,坏到当了二十年的御史都没升官。
他还有个嗜好——骂人,且骂得很难听,后来连他都察院的同事都受不了,压根不搭理他,基本算是人见人厌。
但如果没有这个人见人厌的家伙,相信明朝差不多就可以收摊,下场休息去了。
万历四十七年(1619),萨尔浒大战后,在一片混乱之中,新任经略熊廷弼带着几个随从,进入了辽东。
他从京城出发的时候,开原还没有失陷,但当他到达辽东的时候,连铁岭都丢掉了。
等他到达辽阳的时候,才发现,明朝仅存的沈阳和辽阳,已几乎是一座空城。
他命令下属前往沈阳,稳定局势,叫来一个,竟然吓得直哭,打死都不敢去,再换一个,刚刚走出城,就跑回来了,说打死也不敢再走。
于是熊廷弼说:
“我自己去。”
他从辽阳出发,一路走一路看,遇到逃跑的百姓,就劝他们回去,遇到逃跑的士兵,就收编他们,遇到逃跑的将领,就抓起来。
就这样,到沈阳的时候,他已经集结了上万平民,数千名士兵,还有王捷、王文鼎等几位逃将。
安置了平民,整顿了士兵,就让人把逃将拉出去,杀头。
逃将求饶,说我们逃出来已经不容易了,何必要杀我们。
熊廷弼说:如果不杀你们,怎么对得起那些没有逃跑的人?
然后,他去见了李如桢。
李如桢是铁岭的守将,但后金军队进攻的时候,他却一直呆在沈阳。
不但一直呆在沈阳,铁岭被敌军攻击的时候,他连救兵都不派,坐视铁岭失守,让人十分费解,不知是反应迟钝,还是另有密谋。
熊廷弼倒不打算研究这个问题,他只是找来这位仁兄,告诉他:你给我滚。
李如桢当时还是总兵,不是说免就能免的,可熊廷弼实在太过凶恶,李总兵当即就滚了,回去后又挨了熊廷弼的弹劾,最后被关入监狱,判处死刑(后改充军)。
至此,一代名将李成梁的光荣世家彻底完结,除李如松外,都没啥好下场,连老家铁岭都被当年手下的小喽罗努尔哈赤占据,可谓是干干净净、彻彻底底。
在当年的史料记载中,李成梁的事迹可谓数不胜数,和他同时期的戚继光,几乎完全被他的光芒所掩盖。
但几百年后,戚继光依然光耀史册,万人景仰,而李成梁,却几乎已不为人知。
我知道,历史只会夸耀那些值得夸耀的人。
当所有人都认为,熊廷弼的行动已告一段落时,他却又说了一句话:
“我要去抚顺。”
大家认为熊廷弼疯了。
当时的抚顺,已经落入努尔哈赤的手中,以目前的形势,带几个人去抚顺,无疑就是送死。
但熊廷弼说,努尔哈赤认定我不敢去,所以我现在去,反而是最安全的。
说是这么说,但敢不敢去,那是另外一码事。
熊廷弼去了,大家战战兢兢,他却毫不惊慌,优哉游哉地转了一圈。
当所有人都胆战心惊的时候,他又下了个让人抓狂的命令:吹号角。
随行人员快要疯了,这就好比是孤身闯进山贼的山寨,再大喊抓贼,偷偷摸摸地来,你还大声喧哗,万一人家真的冲出来,你怎么办?
但命令是必须执行的,人来了,号角吹了,后金军却一动不动。熊廷弼大摇大摆回了家。
几天后,努尔哈赤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非但不恼火发动进攻,反而派人堵住了抚顺进出的关口,严令死守,不得随意出击。
努尔哈赤之所以表现如此低调,只是因为他和头号汉奸李永芳的一次对话。
当熊廷弼到来的消息传到后金时,李永芳急忙跑去找努尔哈赤,告诉他,这是个猛人。
努尔哈赤不以为然:辽东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蛮子(后金对明朝将领的通称)就是再厉害,也只有一个人,如何挽回危局?
李永芳回答:只要有他,就能挽回危局!
此后发生的一切,都证明了李永芳的判断,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熊廷弼就稳定了局势,此后他一反常态,除了防御外,还组织了许多游击队,到后金占领地区进行骚扰,搞得对方疲于奔命,势头非常凶猛。
于是,努尔哈赤决定,暂时停止对明朝的进攻,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这个时机的期限,只有一年。
然而正是这关键的一年挽救了明朝。因为此时的朝廷,即将发生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很多的史书中,万历中后期的历史基本上是这个样子:皇帝老休息,朝政无人管,大臣无事干。
前两头或许是正确的,但第三条是绝对不正确的。
隐藏在平静外表下的,是无比激烈的斗争。而斗争的主角,是东林党。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东林
小说推荐
- 明朝那些事儿
-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正文0001-0010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篇第一章章节字数:4480更新时间:07-02-2215:42[1]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
- 最新章:第496章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明朝的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著/书籍介绍:明朝的那些事儿-章节内容开始-正文 第一章至第十章更新时间:2008-11-18 0:33:05 本章字数:9426[1]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
- 最新章:第485章
- 明朝那些事儿·壹
- (﹏(﹏╯前言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是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飘飘起来,客观来说,我的写作态度很不认真,每次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些历史史料记录也凑合着用,记得多少写多少,直到有一天,终于因为我
- 最新章:第78章
- 明朝那些事儿·贰
- (﹏(﹏╯贰朱棣篇第一章 帝王的烦恼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朱棣坐在皇帝宝座上,俯视着这个帝国的一切,之前那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似乎还历历在目,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对于那场斗争中的失败者朱允炆来说,政治地位的完结意味着他的人生已经结束了,无论他本人是生还是死。但对于朱棣而言,今天的阳光是明媚的,他得到了自己想
- 最新章:第75章
- 南明朝那些事儿
- 作者:洪兵【由文】正文前言 祖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长城、运河、故宫这些物质财富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精神财富。两者至今仍在充实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视野 但还有另一种精神财富—气节,在千百年岁月之后,通过教育的传递,她的基因,已牢牢地沉淀我们血液深处,平常时份,静静潜
- 最新章:第113章
- 明朝那些事儿·柒
- (﹏(﹏╯朱由校篇皇太极失败的努尔哈赤悲愤了几个月后,终于笑了—含笑九泉。老头笑着走了,有些人就笑不出来了—比如他的几个儿子。当时,具备继承资格的人,有八个。这八个人分别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位置只有一个。拜许多“秘史”类电视剧所赐,这个
- 最新章:第68章
- 明朝那些事儿·肆
- (﹏(﹏╯肆朱厚熜篇第一章 皇帝很脆弱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朱厚熜来到了京城。在此之前,他住在湖广的安陆(湖北钟祥,这位皇室宗亲之所以住在那个小地方,倒不是因为谦虚谨慎,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的父亲兴献王就被封到了那里。作为藩王的子弟,他没有留京指标。现在情况不同了,他已经得知,自己的堂
- 最新章:第72章
- 明朝那些事儿·伍
- (﹏(﹏╯伍朱厚熜篇第一章 致命的正义【严嵩的反击】严世蕃入狱了,严嵩倒台了,在很多人看来,徐阶同志的屁股即将挪到首辅的宝座上,事情已经圆满结束。有这种看法的人,大致是不懂政治的,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好商量,但只要涉及到利益二字,翻脸会比翻书更快。而翻脸的程度及其表现方式,就要看利益多少了,动嘴动手
- 最新章:第79章
- 明朝那些事儿·叁
- (﹏(﹏╯叁朱祁镇篇第一章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改天换日】当年的囚犯朱祁镇终于回到了他的宫殿,八年前他从这里出发,沦为人质和囚徒,八年后他回到了这里,继续做他的皇帝。中国的史书是很神奇的,再狼狈不堪的事情也能说得冠冕堂皇,朱祁镇先生先后当过俘虏、人质、囚徒,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史书上却说他是“北狩“
- 最新章:第6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