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一语不发,立刻撤走了饭菜,老师的面孔才好看了些,他语重心长地对戚继光说道:
“你虽是世袭将军,却如此勤奋好学,实在难得,我上门教你,只愿你日后坚持不懈,早日成才,报效国家,便已不负我所望了。”
面对这位无私的导师,戚继光无言以对,只能眼含泪水,郑重地向老师行礼。
日子依然继续着,家境依然清贫,老师依然来访,依然分文不收,而戚继光也依然苦读不辍,但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
清苦却坚持操守,严谨而不计得失,从父亲和老师那里,戚继光确立了他一生的处事准则——以天下为己任,岂计个人荣辱!
于是,在不久后的一个夜晚,秉烛苦读之时,少年戚继光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以及他一生的理想: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在此后的四十年中,他一直虔诚地坚持着这个伟大的信念。
第十七章 名将的起点
【基本功是很重要的】
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七岁的戚继光准备出发了,他要去北京继承父亲的职位,虽说名义上已经接班,但无论如何,程序还是要走一遍的。
办完手续之后,戚继光正式赶赴山东,办理交接,就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他刚满十八岁。
但等他到地方一看,才由衷地感叹,政府实在是太信任自己了,信任得过了头。
登州是山东沿海重镇,光驻军就有数千人,加上兼管的军屯民政,加起来大致有上万人,而且这帮人长期不打仗,都混成了兵油子,每天只是混吃等死,还喜欢搞腐败。
热血青年戚继光对此十分不满,他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改革,严肃考勤制度,整顿军纪,可谓是雷声阵阵。
遗憾的是,偏偏就不下雨,口号喊得震天响,却无人理会,毕竟大家心里都有数:你爷爷在的时候就这个样,你小子胡子都没长起来,就想跟前辈过招?
这是戚继光学到的第一课,他终于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像他父亲和老师那样的人永远只是少数派,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还必须学会妥协。对于这一点,他比他未来的盟友张居正醒悟得更早。
事情办不下去,戚继光却并不气馁,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一个更有意义的目标。每天早上,他开始跑步锻炼身体,操练武艺,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还悬梁刺股,用功苦读。
戚继光正在备考,他准备参加武举考试。
虽说已经是四品武官,但戚继光仍然打算去考试,这倒不是他吃饱饭没事干,跟自己过不去,而是因为在明代,考试成绩实在太过重要,管你是皇亲国戚、高干子弟,如果不是进士出身,总会被人当作伪劣产品。
此外参加这一考试还可以锻炼体质,促进新陈代谢,顺便学点武艺,加强基本功,实在是有益身心。
事实证明,戚继光的这一选择十分英明,在十年之后的那片高地,他付出的努力,将得到最大的回报。
嘉靖二十八年(1549)戚继光参加武举乡试,一举中第,成为了武举人。
第二年,戚继光打点行装,前往北京参加会试,一般说来结果无非两种,考中或考不中,可是戚继光同学偏偏遇上了第三种。
虽然许多史籍对戚继光参加会试的成绩没有提及,但据某些材料显示,他的考试成绩可能十分不理想,如果就此考下去,估计也只能是打包走人,改日再见。
考试即将接近尾声,就在戚继光准备卷铺盖的时候,兵部侍郎杨守谦突然跑来,告诉大家:不管考得好还是考得差,统统都不要考了,同学们马上集合,抄起家伙跟我上吧。
俺答来了,“庚戌之变”爆发了。
这自然是件麻烦事,但对戚继光而言,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正是在这次事变中,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写的《备俺答策》也广泛流传,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戚继光的命运就此被彻底改变,“庚戍之变”后,朝廷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务,决定调集山东、山西等地部分军队轮流守边界,之前出尽风头的戚继光自然难逃法眼,光荣中标。
这是一个旁人避之不及的苦差,然而戚继光高兴地去了,他将在那里开始自己传奇的一生。
在行进的路上,面对着险峻去路和茫茫前方,戚继光再次坚定了他的理想:
〖歧路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这将是他一生的选择。
然而这个选择的开头并不顺利,戚将军在边境的日子过得实在不爽,因为他被分配驻守的地方是蓟门。
原先在山东的时候,虽说手下都是一帮兵油子,好歹自己还是个四品指挥,说话算数。而蓟门为明朝四大防区之一(宣、大、蓟、辽),高级军官一抓一大把,什么都轮不到戚继光,他在这里只能干干巡哨之类的活,很少有实践操作、指挥军队的机会。
于是,度过了看似平淡无奇的三年之后,他又回到了山东,在很多人看来,这位曾被兵部领导寄予厚望的年轻人毫无成就,只是白白混了三年。
但事实并非如此。
岑港之战后,俞大猷对戚继光的战术十分钦佩,曾好奇地问过他一个问题:你的战法由何处学来,源于何时?
戚继光回答,是当年在蓟门巡边时所学。
俞大猷十分吃惊,一个巡边的小官,又没有打过大仗,何以如此精通兵法?
戚继光十分自豪地答复了他的疑问——自学成才。
他告诉俞大猷,在蓟门的那三年中,无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差事,他总是带着一本书,反复翻阅,日夜苦读,而他所领悟的军法之秘诀大都来自此书。
遗憾的是,这本书并不是俞大猷最喜欢的《易经》,它的名字叫孙子兵法。
如果要搞个三千年来的世界畅销书排行榜,《孙子兵法》至少可以排进前五十名,此书早已打入国际市场,行销海外,这本书拿破仑买过,希特勒也买过,上到八十岁的老头,下到四五岁的孩童,都是孙子的忠实读者。
但能从中看出名堂,且自创兵法者,恐怕就只有戚继光先生了。因为他有着一种十分奇特的看书方法——一边看一边批,比如孙子曾经曰过:敌人气焰嚣张,就不要去打(勿击堂堂之阵),戚将军却这样曰:越是气焰嚣张,越是要打!(当以数万之众,堂堂正正,彼来我往,短兵相接)。
孙子还曾经曰过:诈败的敌人,你不要追(佯北勿从),戚将军曰:保持队形,注意警戒,放心去追(收军整队,留人搜瞭,擂鼓追逐)。
类似之处数不胜数,用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说,戚继光同志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批判地吸收,所谓因地制宜,取其精华,终得兵家之精妙。
嘉靖三十四年(1555),军事理论家戚继光调任浙江,任都司佥书,他的理论将在这里接受严酷的考验。
明代的武将和文官没什么区别,也喜欢搞内部矛盾,争权夺利,一门心思想往上爬,但戚继光对此却毫无兴趣,他到任之后,便针对当前形势,提出了许多条合理化建议,并上报领导,虽没有得到任何回音,但他依然故我。
不久之后,为加强防务,朝廷决定设置宁绍台参将一职,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宁波、绍兴、台州三地分军区司令员,位高权重,是个肥差。
消息传来,许多人开始积极活动,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希望能混到这个差事,只有戚继光无动于衷,继续干自己的工作。
很快,任命结果公布,让无数人大跌眼镜的是,就任这个职务的人,竟然是不动声色的戚继光。
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奇迹,而在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人的帮助。
戚继光的上书并没有被扔进废纸篓,文书上的每一个字,都牢牢地映入了胡宗宪的眼帘。
他惊讶于此人的勇气和才华,却压下了这些公文,没有作出任何回复,因为在将大任托付给这个年轻人之前,还需要进行最后的考验。
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胡宗宪终于确定,戚继光并不是个投机主义者,而是一个荣辱不惊,心怀天下的人。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将宁绍台参将的职位交给了这个人。
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只有傻瓜才不要,戚继光不是傻瓜,所以他没有推辞,在这种问题上,他一向是个聪明人,至少比俞大猷聪明得多。
聪明的戚继光接任了宁绍台参将的职务,这一年他刚刚二十八岁,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时刻盼望着大干一番事业。
机会说到就到,戚继光刚?
小说推荐
- 明朝那些事儿
-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正文0001-0010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篇第一章章节字数:4480更新时间:07-02-2215:42[1]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
- 最新章:第496章
- 明朝那些事儿·柒
- (﹏(﹏╯朱由校篇皇太极失败的努尔哈赤悲愤了几个月后,终于笑了—含笑九泉。老头笑着走了,有些人就笑不出来了—比如他的几个儿子。当时,具备继承资格的人,有八个。这八个人分别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位置只有一个。拜许多“秘史”类电视剧所赐,这个
- 最新章:第68章
- 明朝那些事儿·壹
- (﹏(﹏╯前言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是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飘飘起来,客观来说,我的写作态度很不认真,每次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些历史史料记录也凑合着用,记得多少写多少,直到有一天,终于因为我
- 最新章:第78章
- 明朝那些事儿·叁
- (﹏(﹏╯叁朱祁镇篇第一章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改天换日】当年的囚犯朱祁镇终于回到了他的宫殿,八年前他从这里出发,沦为人质和囚徒,八年后他回到了这里,继续做他的皇帝。中国的史书是很神奇的,再狼狈不堪的事情也能说得冠冕堂皇,朱祁镇先生先后当过俘虏、人质、囚徒,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史书上却说他是“北狩“
- 最新章:第62章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明朝的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著/书籍介绍:明朝的那些事儿-章节内容开始-正文 第一章至第十章更新时间:2008-11-18 0:33:05 本章字数:9426[1]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
- 最新章:第485章
- 明朝那些事儿·陆
- (﹏(﹏╯朱翊钧篇第一章 绝顶的官僚在万历执政的前二十多年里,可谓是内忧不止,外患不断,他祖上留传下来的,也只能算是个烂摊子,而蒙古、宁夏、朝鲜、四川,不是叛乱就是入侵,中间连口气都不喘,军费激增,国库难支。可是二十年了,国家也没出什么大乱子,所有的困难,他都安然度过。因为前十年,他有张居正,后十年
- 最新章:第71章
- 明朝那些事儿·伍
- (﹏(﹏╯伍朱厚熜篇第一章 致命的正义【严嵩的反击】严世蕃入狱了,严嵩倒台了,在很多人看来,徐阶同志的屁股即将挪到首辅的宝座上,事情已经圆满结束。有这种看法的人,大致是不懂政治的,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好商量,但只要涉及到利益二字,翻脸会比翻书更快。而翻脸的程度及其表现方式,就要看利益多少了,动嘴动手
- 最新章:第79章
- 明朝那些事儿·贰
- (﹏(﹏╯贰朱棣篇第一章 帝王的烦恼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朱棣坐在皇帝宝座上,俯视着这个帝国的一切,之前那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似乎还历历在目,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对于那场斗争中的失败者朱允炆来说,政治地位的完结意味着他的人生已经结束了,无论他本人是生还是死。但对于朱棣而言,今天的阳光是明媚的,他得到了自己想
- 最新章:第75章
- 南明朝那些事儿
- 作者:洪兵【由文】正文前言 祖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长城、运河、故宫这些物质财富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精神财富。两者至今仍在充实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视野 但还有另一种精神财富—气节,在千百年岁月之后,通过教育的传递,她的基因,已牢牢地沉淀我们血液深处,平常时份,静静潜
- 最新章:第1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