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密档:不在现场的证人 作者:法医剑哥》第28章


听他这么诚恳的一番话,有些家属情绪稍微稳定了下来,但是还是有很多家属不能理解。吵吵嚷嚷就一句话:说什么都没用!
叶剑锋毕竟年轻,而且还是个法医,肯定不善于做这些最基层的群众工作,要完全做通家属的思想工作还要靠交警队的郭远征和派出所的山博文。
叶剑锋无奈地对他俩说:“郭大,山教,要靠你们两位了,我去车里等你们。”说完后,他就钻进车里避暑。忙了一个上午,终于得一时清闲。
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叶剑锋和陈卫国半包烟都抽完了,这时郭远征敲敲警车的窗户。
“同意了?”
“同意是同意了,但现在肯定不行。家属要办丧事。”
“那只有后天早上了?”乡下习俗,死者在家留三天再送去火化,这个叶剑锋很清楚。
“家属同意后天早上送殡仪馆再解剖。”
“那只好这样了,不过叫家属这几天用冰棺冰好啊,这天腐败得很快。”叶剑锋就怕尸体腐败了,这会失去很多有价值的线索,对结论的准确性影响很大。
“这个你放心,冰棺他们已经租好了,马上就来。”现在乡下出租冰棺的人很多,这个不难办到。
对于家属和公安来说这是目前最好的处理方式。吃过午饭后,叶剑锋和陈卫国就先撤离,郭远征和山博文则留下继续深入调查。
按照约定,尸体解剖如期在平江县殡仪馆解剖室进行。
这几天持续高温,陆林国的尸体被零下10℃的冰棺足足冻了两天,虽然已经是邦邦硬,但保存得很好,没有明显腐败的迹象。
经过一个上午的解冻后,下午两点叶剑锋和周权根才开始正式的尸检工作。
再一次全面的尸表检验,然后一字切口开膛剖腹,剥离头皮环锯颅骨。按部就班,一切进行得似乎异常顺利。等到心肝脾肾肺、脑胰脊髓胃一一检查完毕,一一提取之后,叶剑锋他们却没发现任何可疑的死亡原因。
没有任何窒息的征象,没有任何溺永的征象,更没有致命的损伤。
干性溺死?心脏疾病?中毒?死因不明?叶剑锋脑海里闪现一个又一个的可能性。而现在最怕的就是中毒,如果是中毒,那必定是一起投毒杀人案了!
尸检工作结束后,叶剑锋立即将检材送往市局刑科所做毒物检验。现在只凭肉眼大体检验的所见不能妄下结论,只能等科学的检验结果。
今天是周末,市局刑科所只有少数几个值班的人,毒物化验可能要等到星期一,叶剑锋可等不起,他只好软磨硬泡将毒化室莫主任请回市局帮忙加班。
平江县公安局刑侦大楼里,大队长宋志国也一直关注着整个事态的进展情况。
“毒化结果出来了,宋大。”叶剑锋接到莫主任的电话后,对宋志国说。
“怎么样?”
“没有。”
没有中毒,那可以排除投毒杀人的可能性,宋志国倒是松了一口气。而叶剑锋却高兴不起来,排除中毒,意味着是其他的死亡原因,但目前却还找不出明确的死因。
“那硅藻做了吗?”
“市局杜所他们早就不做了,现在都送到高校专门的鉴定中心做。这样吧,我明天一大早就把硅藻和病理检材送到上海,请专家们看看。”这是叶剑锋找出死因的最后一个希望。
“去吧,让上海的专家仔细看看。”
上海复旦大学的法医鉴定中心聚集着国内数一数二的法医病理学专家,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法医鉴定中心之一。叶剑锋和他们有多次的业务来往,自然熟悉得很,交流起来也没有障碍。每去一次都收获颇丰。
复旦大学的邹教授接下送来的所有检材,叶剑锋紧跟在他后面来到了检材处理室,逐一检验着每一块器官。
病理学检验要经过大体检验、固定、病理切片、染色,最后才能在显微镜下检查每一块组织切片,整个病理学检验结果至少要在三四个星期才能知晓。
邹教授现在所做的只是整个流程的第一步,器官的大体检查。大体检查完全靠肉眼直接观察,那些细微的病变和损伤无法发现。
“小叶,溺水征象明显吗?”邹教授没有在病理大体检查时发现可疑的死因,转而问溺水的情况。
“几乎没有,胃内没溺液,各级支气管也没有溺液,双肺没有水性肺气肿。就看你们硅藻的检验结果了。”
“没明显的溺水征象,估计做出硅藻的可能性很小。我这几天抓紧时间把硅藻做了,病理肯定是要等到三个星期以后了。”
“多谢多谢,麻烦邹老师了。”
“都希望能有个结果,我们尽力吧。”
因为要做病理检验,叶剑锋送来的硅藻检材只有左侧肺、部分肝脏、左侧肾脏心血和现场水样,虽然没有提取全部的检材,但这几样已经足够。
陆林国尸体被叶剑锋完全掏空后,居然还找不出死因,家属自然不能理解,一直都在吵着要找公安、找法医讨个说法。得知此消息后,叶剑锋请邹教授吃完午饭后就匆匆赶回平江县,以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升级。
平江县公安局领导知道后,就指示刑侦大队和交警大队一起协作,查清此案。如果不搞清楚,家属多日积攒的悲愤情绪一旦失控,很容易发展成群体性事件,那就难以收场,政府和公安都会处于极被动的状态。
事发后,交警队副大队长郭远征一刻也没闲着,反复在询问朱青山当晚的很多细节性问题,但可能因为当天喝得有些上头,很多细节朱青山自己也说不清楚,他只反映了一个比较可疑的情况。当晚他好像听到桥东面的河道上隐隐约约有船的马达声。
由宋志国带队的刑侦大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查找出这条可疑的船只。
平江县境内河道众多,多数村落都依水而建,很多村民家中都有小渔船,闲暇之时喜欢驾船捕鱼。夜晚十一二点,渔家坝村北面这条河道里的船,一定是条渔船。
一条渔船。难道陆林国死亡与它有关?陆林国没有致命伤,没有中毒,也没有淹死的迹象,这条不知所终的渔船又怎么能造成他的死亡?这是条什么样的渔船?叶剑锋懒洋洋地斜靠在值班室的床头,嘴里贪婪地吞吐着香烟,脑袋里却充满了问号。
叶剑锋从头开始慢慢想来,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只有等着宋志国他们那边的消息。
宋志国不愧“破案神手”的称号。从他接手此案,经过缜密的侦查,四天不到,就带领着刑侦大队的弟兄们找到了那条可疑的渔船。
“宋大,厉害啊。这么快就找到了!”叶剑锋得到消息,急忙打他电话。
“那是啊,你以为兄弟们都是吃干饭的?你赶紧来吧。”电话一头,宋志国颇为得意。
“不敢不敢,你在哪儿?”
“陈主任知道,你跟着他。”
宋志国发现的渔船就停在王家村村民王宏家门前的小河中,这条贯穿王家村的小河与渔家坝村北侧河道相通,距离陆林国尸体的位置有5公里。
看上去,这也就是一条普通的水泥机动渔船,船尾装有一台柴油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叶剑锋闯宋志国:“宋大,你们能确定就是这船?”
“大法医,没在乡下待过不知道吧。”宋志国又在调侃叶剑锋。
没等叶剑锋开口,陈卫国就说道:“这条船是用来电鱼的。”他是平江县本地人,对乡下村民的生活情况自然一清二楚。
“对,还是主任厉害啊。”
“是啊,俺们主任可是500年难得一遇的人才啊。这可不好比。”叶剑锋嘴上说玩笑话,但心里却“咯噔”一惊。电鱼?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急忙又问道,“那电鱼的工具呢?”
“在王宏家里。”
“去看看。”
王宏家的后院里,有一只上面写着“16V”的电瓶,一个变压器,还有一个捕鱼的网兜。这就是一般电击捕鱼的一套设备。
“这个是怎么用的?”叶剑锋见过这种电鱼的设备,但对它捕鱼的原理却不甚了解。
陈卫国看了看,就介绍道:“电瓶接上变压器,电流从电瓶出来经过变压器变成交流电,变压器上电流的两极,一个接在网兜上,一个插入水里。如果这个网兜放到水里就立即形成电流的回路,那网兜就会有电,拿它电鱼。如果网兜离开了水,就会立即断电。”
变压、交流电,这是高中物理的知识,他立即联想到了陆林国的死因,干脆打破砂锅问到底:“这电瓶只有16伏的电压,经过变压器后电压是多少?”
“据我所知不低于300伏。”
“300伏?足以电死一个人啊。”
“叶法医是怀疑陆林国被电死的?”宋志国听出叶剑锋的话外之意。
“这个还不敢确定。我没在陆林国身上发现任何一处电流斑。你看这网兜是钢丝圈成的,另一极也是用钢丝做的,这两极任何一处接触到陆林国的身上,应该会有电流斑。”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