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莘解案 作者:老剑》第54章


豢赡懿蛔⒁獾健!?br /> “嗯,这也说明,作案的人不可能是长枪组的。”
“怎么样,死者的身份?”
“还在查,信息量有点大,局里正在调集更多警力参与甄别。”
“有信息就是好事,就怕死水一潭,那就可怕了。你们所要做的,就是从各种信息当中,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找到解开案件真相的有用信息。有时候,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就能解开全部的真相,忽视了它,就可能陷入歧途,再也无法看清真相。这是最考验耐性与心智的事,一定要细心,千万不能疏忽懈怠啊。”老向语重心长。
“是,我会的。”
“找到了,找到了!”一位侦查员大声地叫了起来!他用镊子夹住手机卡高高地举在空中。
吕昭马上走近前,戴上白色手套,又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塑料袋,让侦查员将卡片放进去。他封好袋口,对老向说:“师父,我先走了!”
“好!”老向挥挥手。
“你呢?一起走?”吕昭问我。
“你们先去吧,我陪师父走一走,等会我自己坐车回去。”这次的采访,我意外地收获了两位师父,真是不虚此行啊。
吕昭转身就走,带着两名侦查员风一样地离开了。
老向和我沿着湖岸慢慢地走回去,路上,我把昨晚的那些想法跟老向讲了。老向低头认真地听着,不时“唔唔”地回应我。
老向听完后点点头:“以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来看,你的这些想法都是有道理有依据的,而且,这应该也是正确的思路。我们办刑侦啊,不能海阔天空地瞎想,怀疑这怀疑那,到最后,一切都还是要靠证据来说话。”
“嗯,那,我们现在也只能是等了。”
“是啊,只能等,等待新的线索出现。”老向抬起头来,迎着朝阳若有所思地笑了笑,“无论是破案,还是人生,都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啊。这等待,不是无所事事地等,而是竭尽全力地等。等你把所有该做的一切都做完了,结果也就出来了。案子没有破,只能说明你在等待的过程中没有完成该完成的工作;人生结束时,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而只有自己知道,我们在由生往死的等待过程中到底做了些什么,做到了些什么,我们是不是等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但可悲可笑的是,每个人的墓志铭都是由他人来书写的。”
“哈哈!你这想法有意思,”老向回头看着我,“墓志铭当然是可以由他人去书写的,那又有什么关系?他们写的墓志铭并不是给死者看的,是给他们自己看的,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
“哈,是的,您说得对!”
“有句话说得好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老向拍了拍我的肩头,“霍莘啊……走什么路,怎么走路很重要啊。虽然对肉身来说,结局都是一样,没有了呼吸,没有了心跳,没有感知,也没有了温度,随着岁月流逝,归于尘土,灰飞烟灭。但每个人的结果却是唯一的,他是你这一生所作所为的总和,如同指纹,任何人都无法复制。”
“我懂了,师父!”
“走吧!回去好好等着,吕昭会找出有用的线索来的!”老向爽朗地笑着,大步前行。
第六章 谁是枪手2
手机卡上有金原的指纹,虽然经过暴雨的洗刷,但没淋到雨的那面还能提取到模糊的指纹。这不是最关键的,我亲眼看到金原曾捡起过那张手机卡,上面有他的指纹并不奇怪。最关键的是,这张手机卡正是与死者通过两次话的那张手机卡,不记名的手机卡!
这是个令人鼓舞的消息,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提示:持有与枪杀案中的死者有密切关系手机卡的人曾出现在秀山湖,而且,金原与这张手机卡有过接触。
两天后,鼓舞人心的消息再次传来:死者的身份终于查明了!
死者名叫师海!长沙人,今年44岁,八年前离奇失踪。失踪前,他驾车撞死自己的妻子,随后开车带着年仅8岁的女儿冲入了湘江!当时,三湘大地正经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湘江如暴龙翻滚。三天后,有人在湘江与洞庭湖的交界处发现了他的小车,但他和他的女儿却从此失去了踪影。
当时交警部门将其以肇事逃逸提出了公诉,但在那次特大洪涝灾害中,民政部门又“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下落不明,暂时无法确认死亡的人口”将其归入失踪人口。
依据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第二十三条规定: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为期一年。公告届满后仍无失踪者生存的消息时,可作出宣告死亡判决。
师海和他的女儿,五年前就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原来,他早已死亡!
由于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近年才在全国基本建设完成,交警部门后来在综合信息查询系统中输入相关数据时因考虑师海已经被宣告死亡,所以并没有将他收录到查询系统中,也正因如此,吕昭遍查警方内部资料也没能找到关于师海的资料。这次能够查出师海的真实身份,完全是意外的收获——一位老人有收藏报纸的爱好,他看到警方公布的无名尸体认领公告后,根据警方在公告中提示的死者失踪的大致日期是八年前的信息,翻查当时的报纸,结果在交警关于肇事逃逸的公告栏里看到了疑似无名尸体——师海的照片。
真是踏破铁鞋啊。
我和小周这两天守在公安局跟进枪杀案最新的进展情况,刚将警方公布的信息发给报社后走出接待大厅,就看见吕昭和一名侦查员从警局里走出来。
“霍莘!”吕昭远远地向我挥手,我站在原地等他过来。
“你们去哪?是回体委宾馆吗?”
“是啊,回去收拾一下东西,准备回长沙一趟。”
“你也回长沙?”
“嗯,师海现在被你们查明是长沙人,我想,你们大概也要去长沙进行下一步的调查了吧?”
“是。刚好,我们顺路,我们也先去体校,我带你们。”
“你们去体校干什么?”
“还枪。上车吧。”吕昭打开驾驶室,自己先坐了上去。
我看到侦查员手上提着个箱子,立刻就明白了:“还金原的那支手枪吧?”
“嗯,经过弹痕检测,这支枪与留在金原脑内的子弹是匹配的。检测结果早两天就出来了,我们忙着查师海的事,还没把枪送回去的。送完枪,我们也去长沙。”吕昭发动警车,朝体校方向驶去。侦查员抱着箱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我和小周坐到后排。
“这支枪,我可以看看吗?”我问吕昭。
“可以啊,检测全都做完了,你随便,别弄坏了就行。”吕昭示意侦查员取出手枪。
这是支长风5。6毫米口径的男子慢射运动手枪,与我在射击队试射的是同一款。我将右手伸入握把,立即再次感受到那种人枪合一的美妙感觉。
“真是好枪啊,美妙的艺术品。”
“哈哈,艺术品?好吧,也算吧,好的艺术品杀死人的眼睛,夺走人的魂魄,好的枪却直接取人性命,看上去殊途同归,可这实质的区别还真够大的。”吕昭难得地笑起来。看样子,查清了师海的身份,对他来说是值得高兴的事。
我把手枪试着掉转过来,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手腕内侧却被握把外巨大包裹的外沿卡得生疼,食指需用力伸长才能够到扳机,而且枪管太长了,动作很别扭,不舒服,不过,还是勉强能做到——一心寻死的金原大概不计较这些吧,我想。
我又重新换了一种姿势,将手从握把里抽出来,反握着手枪朝向自己,用拇指搭上扳机,这下舒服多了。
“奇怪,金原怎么不选择这个握法,非要用标准的握枪姿势,太难受了。”我自言自语。
“你说什么?”吕昭听到了,他盯着前面,偏头问我。
“我说,金原为什么不这么握枪?”我反握着手枪从前排椅子中间伸出去给吕昭看,“这要轻松多了。”
吕昭瞟了一眼:“是啊,我也试过……金原的自杀确实有很多疑点。最简单的,就拿这握枪的姿势来说吧,就不太正常。绝大多数自杀的,都会用最简便的方式完成自杀的动作,就连影视作品里的古装戏,也知道在自杀的时候要反持长剑去抹脖子。可金原却这么笨,非要咬牙切齿地用高难度动作去完成,而且,他手那么短,还要偏着头才行。”
“既然你发现有疑点,为什么不查一查呢?”
“我也想查,可怎么查呀?自杀现场没有其他人的一丁点踪迹,总要有个突破点才好查啊。”
我突然想到一件事:“不对!这个事情不对!”
“什么?”吕昭警觉地问,随后干脆把车停靠在路旁,转身对着我,“什么不对!”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