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之间破大案 作者: 吴乐府》第138章


突然想到这样说话似乎有点阶级立场不明,刘大妈连忙道:“对不起啊,警察同志,我们这些人是看着那孩子长大的,一听到这个情况,一时间有点……有点儿反应不过来。不过我们会积极配合你们办案的,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我们一定会如实相告的,这点觉悟我们还是有的。对吧?”
其他人也连忙点头表明立场。
“我们主要是做一些背景调查,了解严文清的家庭情况,他们家的成员和社会成员的情况,他的经历,特别是童年时期的经历,他的性格等等,总之,凡是你们知道的有关严文清及其家人的情况,都希望能尽可能详细地告诉我们。”王熙荣说道。
“哦,这样啊。我提个建议可以吗?”
“当然可以。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提出来,不必客气。”
“是这样,刚才围着那张桌子争论不休的那群老人当中,有几位正好是严家的邻居,有些人是看着阿萱,就是严文清的母亲出生、长大、结婚、生子,甚至给她送葬的,对他们家的情况非常了解。如果让他们过来谈谈,可能可以了解到比较详细的情况。”
“太好了,那就麻烦你们去把那几位老人请来吧!”
刘大妈冲着林建民一挥手。“老林,你去隔壁把他们请过来。”
“都叫过来吗?”老林问道。
“都叫过来吧,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嘛。”刘大妈干脆利落地吩咐道。
老人们在老肖的带领下,安安静静地坐成一排,他们一脸好奇,上上下下打量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刘大妈用她通俗的语言解释了请他们来的目的后,老人们纷纷望着老肖,似乎在等着他作指示。老肖刚说了句“你们可是问对人了”,老人们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那嘈杂的场面加上浓重的地方口音,令王熙荣等人听得昏头涨脑的。
陈旭拿出警察的威严让老人们不要抢着说话,一个一个慢慢说。并且向他们保证,不等听完他们每一个人的话,民警们是不会离开的。老人们这才安静下来,挨着个儿发言,用他们的回忆,为清川的警方描绘了一部严家的家史。
严家祖祖辈辈居住在这一带,自严弘文上一代开始从事字画裱糊生意。严弘文接掌了家族事业后,由于他的勤劳和诚信,加上手艺精湛,事业越做越红火,买地盖起了一幢三层楼的住宅和一片五十多平米的店面,除了裱糊生意外,还经营字画、陶器和文房四宝。
严弘文的老伴名叫翁美华,是个善良、贤惠的女人。她的母亲在她年幼时便去世了,是父亲又当爹又当娘把她拉扯大的。她的父亲是一位制陶工匠,后来得了肺病去世。他与严弘文相识的时候,严弘文还是个挑着货郎担走街串的普通工匠,但他一眼便相中了这位个子不高、心慈面善的年轻人,一心一意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并将自己一生的得意之作全部作了女儿的嫁妆,这就是严弘文后来之所以经营陶器的原因。老人在女儿出嫁不到一年便撒手人寰,没能看到外孙女的出世。
严晓萱是严弘文夫妇唯一的孩子,大概是因为不足月出生,自小体弱多病,多亏了她的保姆黄旭娘的精心照料,终于在大大小小的疾病困扰中长大成人。黄旭娘终生未嫁,将严晓萱当作自己的孩子般疼爱,每当她生病时,总是衣带不解日夜守候在她身边。这让严弘文夫妇感到非常欣慰,但他们却没有料到,女儿不仅跟他们一点儿也不亲,把黄旭娘当成亲娘来依恋,成天影子似的跟随在她身边,而且性格孤僻,不苟言笑,并且在她的熏陶下信了天主教,成天忙着跟上帝对话。
严路生是逃荒流落到文登的一位孤儿,被严弘文收留,那年他十二岁。他原先姓徐,入赘后改姓了严。严老先生收留他的初衷是看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忠厚老实,虽然瘦的皮包骨头,但看上去体质不错,而且仅比自己的女儿大两、三岁,跟女儿应该有共同语言,想让他做女儿的玩伴,陪伴和保护她,免得她一天到晚跟着保姆黄旭娘。严晓萱不苟言笑,少言寡语的性格,让严老先生很是担忧,担心她会步黄旭娘的后尘,终生不嫁。但是严晓萱却非常讨厌徐路生,不让靠近自己、跟着自己,为了躲避他,干脆躲在自己的房里不出来,严老先生只得作罢,转而培养他为自己打理生意。
光阴荏苒,徐路生成长为一位身高一米八十公分的俊朗小伙子,吸引了那一带的姑娘们的目光,常常会有一些年轻女子到店里来问东问西,借故搭讪,胡乱买了些宣纸和笔墨,依依不舍地离去。严弘文看在眼里,很是心焦。徐路生的勤劳和忠厚很得严老先生赏识,他的手艺也日渐炉火纯青,严弘文几乎是拿他当儿子看待,绝不希望他离开自己,因此暗暗打定了主意。问题在于自己的女儿严晓萱。
在十六、七岁便结婚的旧中国,年界二十的严晓萱要算是大龄女子了。她虽然算不上是个美人,但是长得小巧玲珑、皮肤白皙,清纯淡雅,而且识文断字,写得一手好字,工笔画有相当造诣,并且弹得一手优美的古筝,可以称得上是空谷幽兰了。如果不是成天冷着一张脸,不见一丝笑容,而且总是一袭黑衣或者一身灰色,还是颇为吸引人的。实际上也确实有不少人家上门提亲,但是全都被她拒绝了,似乎打定主意终生不嫁。在她拒绝了也许是第七或者第八位求婚者后,严老先生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嫁给下一位来提亲的人,不管那人长得是驴还是马,要么嫁给徐路生。他知道,羞涩、胆小且洁身自好的女儿是绝不愿意跟一个长相丑陋,品行恶劣的男人厮守一生的。果然,严晓萱被迫选择了徐路生。从此,徐路生变成了严路生。那是一九四四年的事了。
第133章 扭曲的心灵(四)
更新时间2013518 9:08:29 字数:2878
婚后,严晓萱仍然十分依赖黄旭娘,据说就连新婚之夜都死活不肯入洞房,而非要跟黄旭娘睡在一起,众人怎么都劝说不动。后来据说严弘文火了,沉下脸来命令黄旭娘送女儿去她该去的地方。那是严弘文有生以来第一次对女儿发火,严晓萱这才哭哭啼啼地去到了新房中。
四年后,严家添了一个丁,那便是严文清。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只有严晓萱板着一张脸,没有一丝笑容。
儿子出生后,严路生好像得到了解脱。他很少待在家里,而是全身心投入到生意中,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呆在店里,吃饭也是严家收留的养女赵小玉给送去的,就连晚上都大多睡在店里。他这辈子跟妻子说过的话,可能还不及跟来店里买东西的某位顾客说的多。而他的妻子,则宁可跟她的上帝进行天人交流,也不愿跟自己的丈夫说话,即使要让他做什么事,也是通过黄旭娘向他转达。严路生对此似乎很满足,因为他跟大多数人一样,不愿意跟性格孤僻、待人严苛的严晓萱打交道。
严路生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尽管他不愿意见到自己的妻子,但是为了儿子他还是会硬着头皮回家。不过他更愿意让赵小玉把儿子带到店里来,严老先生跟严老太太也从不加以干涉。他很喜欢把儿子背在背上或者架在脖子上去逛庙会、看大戏、到公园游玩……他也喜欢把儿子带到店里,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不管他是否听得懂,非常耐心地教他欣赏画作,告诉他裱画的知识,并且教他绘画。儿子是他最大的快乐。
严文清长得很像父亲,而且跟父亲很亲近。按严晓萱的意思,她是打算让黄旭娘来照顾自己的儿子的,可是严弘文绝不愿意严家唯一的孙子成为只愿意聆听上帝教诲的性格孤僻的人,因此不顾女儿的反对,坚决把孙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生活起居则由小玉负责。严晓萱常常为此跟父亲大吵大闹,但严老先生根本不为所动。因此可以说,童年时期严文清是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成长的,尽管母亲对他很严厉,他也很怕她,但他跟母亲相处的时间毕竟不多,所以并没有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太大的影响,那时的他是个聪明活泼,讨人喜欢的孩子。
父亲的去世对严文清的打击很大,他象变了一个人似的,寡言少语,笑容也从他脸上消失了,总是默默地待在一个角落里看书、画画,不愿意与人交流。放学后他常常在外面的什么地方溜达,迟迟不归。大家都说他变得越来越像他母亲了。那时他还不满八周岁。
严路生的去世还对另一个人产生了很大影响,那就是收留并将其培养成人的严弘文。严老先生伤心不已,大病了一场。病愈后他虽然仍在店中走动,但似乎是为了怀念女婿,根本无心生意,人们常常看到他对着女婿的工作台长吁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