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九衍》第10章


只是让易风也觉得奇怪的是,以这老者的见识,居然也未能看出这玉石的端倪,当下对这玉石更是看重好奇了起来。
“可能是易风自小在山林长大,长期接触天地灵气滋养的山石草木吧。。。。。。”
“胡说八道!照你之言,那引灵气入体的修士岂不是体质更为逆天?”
那老者看着易风,也不再追问缘由,接着道:“昨夜玄冥阴煞之风过盛,借着药物之力,你还必须修行一些修真之术才能将体内阴气尽数驱离。。。。。。”
“修真之术?!!老先生肯收易风为徒了?”
易风闻言不禁心中大喜。
“收你为徒?”那老者两眼一翻,道:“你根骨虽说不错,悟性也是极佳,但就这般资质,还不入老子法眼!”
那老者暗自忖道:“这五灵之体太过骇然,告知于他反倒有害,万一在其修为浅薄之时被人炼成傀儡那便万劫不复了。。。。。。”
老者沉思一会,紧接着又道:“你体内五行灵根气息羸弱,在修真界里就是庸才,我收你为徒,岂不是自坏门庭?我传你的这套修真之术,在玄辰大陆八门十二宗,七大修真国内也只是最为普通之术,谈不上秘法之流。这修真之法,只是助你驱除体内阴煞之气。”
易风听后心中略有失望,但随即又淡然起来,有功法总比没有强。只是那老者所说的灵根羸弱却是让易风不解。
“老先生所说的灵根羸弱是什么意思,难道易风不具有修仙体质?”
“人生来便有五行之根,以此为基构成人体阴阳两气,缺一而废。但这五行灵根却也有消有涨,因人而异。”
那老者一边说着,一边将屋内简单打扫了下,坐在木椅上道:“修真之人口中所说的灵根就是指体内最为强势的一种五行之根。倘若一个人某种灵根出众,那自然其他灵根便相对衰弱。在其修真之时,感悟天地灵气,引气入体,便是依靠这一灵根。将灵气存于丹田后,再借由灵气塑身修魂。你体内五行灵根不分主次,即便能感受灵气,相互抵触之下,又如何纳气丹田?不能存纳灵气,灵台封闭,神魂沉寂,还怎么修身养道?”
易风越听越是心惊,只是那老者张口滔滔不绝,自己也不敢将其打断。
“不过你根骨不错,不能修身养道,锤炼肉身却也是个法子。这内华经虽说流传甚广,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但胜在其能纳气炼体。随着肉身逐渐强横,借着你自身血气真阳,也可以进一步驱除你体内阴煞之气。”
“老先生是说我只能修炼强身健体之术了?”易风心中一跳。
“这些只是我初步判断,毕竟依靠一个人的灵根便确定其修身成就也不是完全准确。修真界中,一些天资驽钝之人最后达到让人仰望境界的例子也是不少。这资质也只是判断成就大小的一个方面。”
老者这话让易风心中放松不少。
“再者,修炼肉身在修真界中也是常有之事,修真界将这一类人归为炼体士。炼气与炼体两者各有所长,只是炼体之道步步艰难,所经波折相较炼气士不知大了多少。”
老者见易风神色,漫不经心地道。
“只要有一丝机会,易风也不会放弃求仙问道之路。”
“你有这份执着倒也不错。”
那老者说完之后,似乎已经不耐,便起身出了木屋。
“原来这修真还有这么多划分。。。。。。”
易风躺在床上,两眼精光闪闪,却也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几个月后,秋色渐浓,空中的两轮骄阳也不再像数个月前那样暴躁,很清远地挂在天空,懒散地发出各自淡淡的光芒,将这偶尔有片片流云的天空,衬托得更加广袤高远。
易风坐在落叶林中的一块山石上,眉头紧锁,浑身隐隐有清光闪烁。
“是了,这内华经讲究的是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灵气运行。那老头子说的不错,这修炼之法最适合淬炼肉体。灵气如此内外循环之下,肉身自然所经灵气更多。。。。。。”
三个月前,易风能下地走动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修炼这内华经。
“藏神于内,敛气于心,外不寻尘,内不住定,能照之智本空,所缘之境亦寂,心虚安然,还源要道。运气于心,灵动神魂。。。。。。”
一开始修炼时,易风只觉得五行灵气滚滚加身,全身血肉筋骨在灵气滋养之下兴奋异常,原本以为是那老头子看走了眼。
不料易风窃喜之时,却被那老者不冷不热地告知,灵气初次入体时都是这样,让易风继续往下修练。
这一继续,让易风当即没了开始之时的欣喜。
第十章 另辟蹊径
随着修炼时日渐长,易风发现,身体所能吸纳的灵气越来越少,每次用灵气淬炼肉身之后,总感觉效果一次不如一次。
依照那老者的话来说,这人体接触灵气久了,对灵气的敏感程度便会降低。用灵气淬炼肉身时,自然功效大打折扣。毕竟易风不似其他修真之人,可以靠着体内的那一缕灵根在丹田之内凝成一颗灵气元媒。
修真之人在凝聚元媒之后,就好比与天地所对应的灵气之间形成一个特殊感应节点,借着这元媒一可以感召天地,二可以凝聚灵元金丹。
只是易风五行灵根驳杂,灵气一入丹田便相互抵触,根本无法凝聚出那老者所说的元媒。易风也曾想到过只吸纳一种灵气,在丹田内养成元媒,但奈何那丹田似乎也具有五行属性,依旧对那单一灵气没有丝毫亲和性。
这一发现让易风更加沮丧,故而后来易风在修身炼体之余,得到老者应允之后,也翻阅了不少老者珍藏的典籍,希望能找到一个解决方法。
半个月前的一个偶然机会,易风在翻阅一本名叫五元金匮经的典籍时,脑中灵光一闪下,发现了一个契机。
照五元金匮经中记载,人体分上中下三大丹田,上丹田泥丸宫藏神养魂,中丹田膻中穴纳精储元,下丹田关元穴受灵存气。
在中丹田周围有五脏为基,五脏正通五行之道,肺通金,肝通木,肾通水,心通火,脾通土。自己丹田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存纳灵气,但借着人体五行之道,以十二经脉运行气血灵气,将灵气存于中丹田,也未尝不是一种修炼之道。
易风如今要做的,便是再次尝试着将五行灵气依照人体经络运行之法,分藏在相互对应的五脏,在五脏之内形成各自的灵气元媒。
易风摒弃杂念,神存灵台,五心问天,依靠内华经的纳气之法,就觉得周围的五行灵气随着自己一呼一吸,从周身百窍涌入体内,在经络内一阵流转后,轰然向着各自对应的五脏狂奔而去。
这同时吸纳五种截然不同的灵气,并且在体内同时建立五个灵气元媒极为不易,每时每刻都需要强大的神魂意念加持。
原本易风想着五种元媒依照五行相生之道逐一建立,但经那老者提点,这元媒一旦建立便让修者自身携带了特定属性,其他元媒就极难凝聚。即便通过特定手段强自为之,也是与先前所建元媒相冲,不能浑然一体。
这就好比在铸造工具时,初始模具成型之后,又加以修改,定然存在瑕疵,不如一次成型的模具完整。
修真之人修身,本就是为了肉身混元,神魂通达,既然不圆满,要来何用!
易风这些日子来也曾尝试着五种灵元同时冲击元媒。元媒一成,修真有望。只是困于神魂弱小,无法同时控制五种灵气在五脏内形成元媒,故而失败了几次。
如今经过那老者亲手调制的塑魂丹滋养神魂后,再加上肉身之力日益见长,神魂也凭空强大了一两分,易风自觉有几分成功可能后,便又尝试着冲击。
易风小心地控制着体内汩汩流动的五行灵气,依着各自经脉向五脏缓缓流去。
待到快到五脏之时,那些灵气忽然一顿,仿佛有某种反斥之力一般,那些灵气居然开始出现溃散的征兆。
“怎么又是如此!”
易风心中一急,猛地一催神魂,体内那颗塑魂丹仿佛感受到了神魂不济,嗡然旋转起来。
随着一股清香之气传来,易风只觉得脑中突然一阵清明,神魂猛然一涨,那些灵气又缓缓凝聚起来,向着各自五脏极为缓慢地流去。
易风见状略微放下心来,不料方一放松,一股难以言喻的剧痛便骤然袭来。易风只觉得胸中仿佛被数道铁钉钉钻一般,一股股强烈的锥心之痛猛地直冲神魂灵台。
这阵阵剧痛强烈到让易风的神魂都难以维持清明。
易风咬牙之下一声闷哼,一口鲜血便从嘴角溢出。全身的肌肉筋骨在这阵痛之中似乎都纷纷扭曲起来,痉挛抽搐不止。
就在易风将要忍耐不住之时,胸腔之内突然砰地一声闷响,落在神魂之内,宛如惊天神雷一般,将易风震了一个激灵。
易风惊骇之下,运用神魂一查体内,却发现在脾脏之中隐隐形成一个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