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异能兴农家》第479章


“辉哥哥主管买门市、进货,你主管雇人卖货、看守门市,利润三、七开,你落七,辉哥哥落三。”梁晓乐说。
顾翌伟一琢磨,暗想:傻呀你们!房子你们买,货物你们进,却要三分利润。自己岂不是等于旱地里干捡鱼儿。于是说道:“那房钱和运费咱算的贵一点儿,要不,你们太吃亏了。”
梁晓乐:“房子和运费不从这里出。进货款一拨压一拨,你光出人力,不垫资。”
顾翌伟:“这……你们也太亏了吧?”
梁晓乐:“我们光出房子和货物,还是你们出的时间长。你要觉得可以,咱就这么定了。只有买卖开起来,双方才都有利不是。”
顾翌伟见梁晓乐代朋友回答的诚恳,而他的朋友也含笑不语,一副听之任之的表情。也就没再说什么。暗喜自己沾了大光。
其实,梁晓乐这还是给他多要着呢!
梁晓乐与人合作做买卖,是看合作方的情况,分别对待:
如果沾亲带故又不会把她的情况说出去的,如大舅李崇茂、二姑夫仉建营、李巧巧,以及梁晓乐的干哥哥们,她就直接从空间里往外取货,不计进货数目,名誉上她要所有营业额的十分之七,对方要三,实际上全都不装自己腰包,所有货款全部用于在当地买农田、修建粮仓,扩大农田建设规模。然后再三、七开,周而复始,在数字上滚雪球。
而对于只卖货不搞农田投资的门市,梁晓乐就采取送货或者对方自己上门取货的方式。梁晓乐则按批发价收取货款,利润全归经营方。
梁晓乐与顾翌伟素未平生,自是不敢直接从空间里往外取货。如果把所获利润全归他,更会引起他的怀疑。这样三、七开,表面上是自己吃亏,其实是多收的部分。还把对方哄了个喜欢。
门市很快盘下来了:临街三间跨后院二层小楼,底下三间做门脸儿,上面二层梁晓乐和扈颜辉每人住一间,中间一间是会客厅。
后院是一处小院落,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还有一间厨房和一间棚子。顾翌伟安排东厢房做仓库,西厢房和北房住人。他自己占了一间东里间屋做宿舍。
这样的门市格局,在青阳县城是数一数二的,梁晓乐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想首先给顾翌伟一个震慑,让他不敢小瞧年纪轻轻的扈颜辉。
为了掩人耳目,头几车货物是要从梁家屯远途运输的。好在马车队已经有了长途运输的经验,几天就能打个来回。
但为了减少费用,梁晓乐经常点化式神和马车来完成此项任务:在僻静的地方,点化出几辆马车,装上空间货物,每辆马车上再点化一、两个老成持重的式神。把货送了来,过秤写回单,收回上一拨的货款,“得儿啷当”走了。一离开人们的眼儿,梁晓乐便收了回去,做的神不知鬼不觉。(未完待续)
正文 第470章 各有所得之开发恶咒村(一)
式神都是点化的年龄较大的男性。话语不多,却有板有眼(程序使然),这更能引起顾翌伟及营业员们的尊重。每次送货,都毕恭毕敬地待承,不敢有丝毫差错。
这与梁晓乐直接从空间里往外取,也就没多大区别了。还能达到统计进货数字,随时提取货款的目的。
这样,梁晓乐和扈颜辉,在青阳县也就有了落脚点儿,吃饭住宿都解决了。
因为梁晓乐运来的都是空间货物,成色和口味都比当地出产的不知好上多少倍。买卖运转起来以后,自是兴盛,人们都争着抢着来买这里的货物。门市上的营业员,很快由两个增加到四个、五个,还忙得不可开交。
这样的情景是顾翌伟始料不及的,心里自是高兴,对比他小十多岁的梁晓乐和顾艳辉,更是尊敬有加,每天晚上打烊后,都要在二楼的会客厅里,与梁晓乐和扈颜辉,谈天说地唠到很晚。
梁晓乐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每次与顾翌伟唠嗑,总是往当地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和妖魔鬼怪上引。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被梁晓乐引出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获益匪浅。
…………………………………………………………
在二楼的会客厅里,顾翌伟对梁晓乐、扈颜辉侃侃而言:
“在我们县城的西南角上,有一片荒芜的原野,据说方圆六十里地,上面除了一寸来长的硬草,什么也不长。
“传说,在荒原的中间位置,有一个名叫‘恶咒村’的村庄——全意是‘被恶语诅咒的村庄’。这个村子被咒骂严严地包围着,外面的人走不进去。里面的人走不出来。
“那里的天空永远蒙着一层厚厚的乌云,看不见日头和月亮。那里的人不知道天空是蓝的,夜晚还有星星。
“据说,这是一个被诅咒的地方。那里的荒野,原本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有三十多个村庄,村庄里人口密集。
“但不知什么原因,村与村之间忽然起了争斗,之后便漫延到各个村庄。争斗的原因谁也不记得了――但是争斗的效果。却是谁也无法忘记的。
“三十多个村庄的青壮年,将他们的血洒在黑土地上。整整一年,土地都是红色的。他们怨愤的灵魂在黑土地上怒吼。他们咒骂争斗。咒骂这片土地。
“当最后一个青壮年在黑土地上倒下时,这里的女人和孩子都再也不会淌眼泪了。
“青壮年们的鬼魂飘扬在原野上空,经久不散,从此整个原野便不见天日,只有鬼魂制成的乌云和浓雾。笼罩着整个天空。
“而土地,也从此干枯,无论人们多么努力,黑土地上除了那种硬草,再也不长别的生物。
“但也不是全这样,只有一个地方能够种出庄稼。于是。老人和女人、孩子们,不分村庄,不分家族。纷纷迁往那里居住。后来形成了一个新的村落。因为它的四周被咒骂包围,于是,人们给它起村名叫‘恶咒村’。
“恶咒村究竟有多大,村里有多少人,谁也不知道。但那里的女人都长得很漂亮。简直美若天仙。有很多小伙子想到那里去领一个回来做媳妇,都不能如愿。因为一走进浓雾里。就辨不清方向了,根本找不到村庄的位置。
“而村里的人就好像生活在怨灵组成的玻璃罩里一样,外面的人们能看见他们,他们也能看见外面。但外面的进不去,里面的出不来。中间永远隔离着浓浓的黑雾。
“恶咒村的村民也一直想离开那里,到有蓝天的地方去,但是他们也不能如愿以偿。据传,他们一离开恶咒村,就被那些怨尤的灵魂残杀在荒野上。
“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一个人们望而却步的禁地。”
“望而却步的禁地?难道现在也没人赶去?”梁晓乐被故事感动了,见顾翌伟说到这里,不由问道。
顾翌伟:“去干什么?一进到里面就雾蒙蒙的,没有路也没有参照物,你感觉往前走,说不定还在原地打圈圈。走一上午,看不见边儿也走不到头,甚至还可能回不来。”
梁晓乐:“那,现在里面还有没有人呢?”
顾翌伟:“传说有,但谁也没见过。”
梁晓乐:“传说大都空穴来风。既然有传说,又有土地闲置在那里,各界官府怎么不解救他们?”
顾翌伟:“那里是两县交界处。一半儿在青阳县,一半儿在营渠县。由于那里不长庄稼,外面的人又进不去,两县都把自己的县界设在了那块底的边沿。这样,哪块荒野就成了谁也不管的无主之地。
“正因为这样,哪县征服了它,哪县就是荒野的主人。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青阳县有一个县太爷不信邪,派了一百多官兵、衙役,到里面去寻找‘恶咒村’,征服荒野。结果,一个也没回来。传说,官兵和衙役全部被怨灵扼杀在浓雾里了。
“自此以后,人们谈‘恶咒村’色变,谁也不愿再做无谓的牺牲。也就再没人去寻找过。
“两县官府为了鼓励有志之士去探险,都曾颁布命令说:谁开垦了荒野里的土地,谁就享有拥有权。并且土地一律免征税赋。
“其实,官府的用意也很明白:让人们蚕食(开垦)那里的土地,最后解救出那里的人民。
“也有人想白捡土地种,就在边儿上开垦。谁知,种上庄稼后,长出来的还是一寸来高的硬草。原来,那里的土地是被诅咒了的,不解除诅咒,永远也改变不了它的现状。
“人们知道了原委,也就不再去碰它。年代久远了,那里便成了一个‘传说’。成了人们不愿涉足的禁地。”
“方圆六十里平坦的土地,就这么荒芜着,实在太可惜了。”梁晓乐惋惜道。
根据顾翌伟描绘的位置,梁晓乐大概推算出:荒野距离青阳县一百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