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异能兴农家》第432章


梁晓乐闻听不由一惊:原来“小伙子”是女扮男装!老太太这是“卖身招婿”。
她们的家是颐府。
颐府在什么地方?她们在颐府是什么身份?
梁晓乐心中正在纳闷,又听那女孩儿说:“娘,我们离开府城已经有半月多了,不知爹爹身体如何,怪想念他的。”显然女孩儿还是想说转老太婆。
“你爹那里有仆人们伺候着。他身边的丫鬟婆子也都细心,没问题。我们把正事办了,立马回去。”瞎老太婆说着,脸上爬上一抹愁云,看来还是惦记着家。
府城——颐府。梁晓乐记在心里。
吃过晚饭以后,母女俩稍稍坐了一会儿,便上床休息了。
梁晓乐见这里再也探听不出什么来,驱动“气泡”又往府城飘飞过去。因为是居高临下,根据门牌上的匾额,很快认出颐府。
颐府建筑面积很大:前面是一处宽敞整洁的大四合院。四合院后面,有一个花园,花园里有假山、凉亭、曲径,足有五、六百平米。
而在花园的北面,有一座二层小楼。样式很是新颖,不知为什么各个房间都上着锁,好像很久没人住过的样子。
放着这么好的楼房不住,真是可惜了的。梁晓乐心里想着,忙又飘飞到前院。
一缕浓郁的中草药味儿吸引了梁晓乐。顺着药味儿飘飞过去,见正房堂屋里的八仙桌旁,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年男性。他的身旁侍立着四个仆人打扮的男女,八仙桌上放着半碗煎好的中草药汤,药味儿就是从那里散发出来的。
看来坐着的就是颐府的主人了——梁晓乐心想,不由把目光又投向那个老者。
但见老者眉宇间飘着一丝儿忧愁,脸上也有了皱纹,但白皙的面孔仍掩盖不住年轻时的英俊潇洒。
“这模样怎么这么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梁晓乐在心里惊诧道。
“老爷,药快凉了,您吃了早些歇息吧!”一个女仆人劝说道。
“咳,躺下也睡不着。”坐着的老者用手抚了抚药碗,可能感觉还有些热,又把手缩回来,接着说道:“她们母女俩出去已经半月多了,也没个信儿,不知怎么样了?”
“老爷,夫人和小姐都机敏着呢,不会有事的。再说,还有那么多仆人保镖,要有事,早来报信儿了。老爷,您就放宽心在家好好保养自己吧!”还是那个女仆人说。
老者:“咳,命啊。要是豪儿不丢失的话,今年也十七岁了,哪里还用他娘这么操心。十二、三年了,每想起来,就心痛。”
女仆人:“老爷,小姐很懂事,重情义,比亲生的还孝顺。要是再招个好心肠的女婿,以后待承您们二老肯定错不了,老爷您就放宽心吧!”
“咳,但愿如此。”老者说着,伸手端起药碗,一饮而尽。
丫鬟仆人少不得递漱口水、接水痰盂什么的,然后扶老者进屋休息。
听到这里梁晓乐一切都明白了:原来那母女俩是这颐府的夫人、小姐。小姐不是亲生胜亲生,老妇人这是“卖身做娘”试探人心,选优择良为义女招婿。
梁晓乐在心里狠狠地为颐夫人的壮举赞美了一把!
而巧的是,这家曾丢失过一个男童,如今正好十七岁。而冯良存今年也十七岁,而且还是个孤儿。心里这么一想,便不由自主地给老者相看起面相来。
这一相看不要紧,猛然发现老者的面相有些与冯良存相似,尤其是那白净的面色,挺直的鼻梁,和那一对卧蚕眉。
难道说这里面有什么说道不成?
又想起冯良存的母亲饿死在路上,是梁家屯村里的人们亲眼所见,并帮助掩埋的。那年冯良存六岁,也说死的那是他娘。
听老者说,他的儿子已经丢失十二、三年了,算起来,也就四、五岁的时候丢失的。难道说,饿死在路上的那妇女是冯良存的养母?冯良存是被转卖到她手上的?
除此以外,就不可能与这老者有牵连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425章 “姑姑拉盆儿”
梁晓乐心里仿佛有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地拿摸不准,又不忍心扔下这个线索不管,稀里糊涂地让冯良存“买娘”成婚。便唤出小玉麒麟,让它给看个究竟。
小玉麒麟看了看老者,又看了看冯良存(空间里没距离,他们转身就能看到),高兴地说:“这是亲父子俩,一点儿也没错。你看他们俩的鼻梁、眼眉,一模一样。”
经小玉麒麟这么一说,梁晓乐也觉得俩人极其相似,高兴地说:“冯良存这一‘买娘’不要紧,不但得了佳偶,还能认祖归宗,继承万贯家产,真是得行善时需行善,错过良机一世悔啊。”
小玉麒麟坏笑着说:“我给你说过吧:借婚姻发展事业,这是你当前唯一的路子。不要把眼光光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你能耐再大,空间有限,发展早晚受到影响。”
梁晓乐想起之前说过的假借“式神订婚”之事,不由脸一红,说:“这都是契机!契机!你知道吗?要不是颐夫人‘卖身做娘’,哪有冯良存‘买娘成婚’和‘认祖归宗’这一说?!”
“契机也是人创造的。就看你抓住抓不住了。”小玉麒麟说:“要不是你指点与他,他绝不会二番回来‘买娘’。普通人要是抓不住的话,还可以原谅。你要是平白错过了,可就有点儿太那个……那个……了。”
梁晓乐想想,觉得小玉麒麟说的确实在理儿:自己两世为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异能和空间,调动了这么多人为自己卖力。如果自己不管不顾,放任自流,不但是对他们极大的不负责任,对自己事业的发展也很不利。
“行了。有你这句话,今后我一定改。今天咱先把这件事办利索了。”梁晓乐说着,拿出荷包里的那张白纸条,“刷刷刷”,写上了四句箴言,再装进荷包,然后又飘飞到冯良存身边,与先给他的那个调了一下包。
这才有了“箴言”一语破的,“小神童”“先知先觉”的美誉。
梁晓乐做完这些,又对小玉麒麟说:“为了促成冯良存的美好姻缘和认祖归宗。咱俩从今天开始,就跟着观察他。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们好及时出手。”
“怎么又拉上我了?”小玉麒麟不满地说。
梁晓乐笑笑。说:“你出的主意,你要不付出点儿代价,岂不是我忒怠慢了你?!”
小玉麒麟贫(逗嘴)归贫(逗嘴),梁晓乐说出来的话,只要合乎情理。一般它都能按照去执行。在冯良存身上,它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是当冯良存被装进麻袋扔进河水里以后,它赶紧给他罩了一个避水罩,让这个旱鸭子没有被水淹着。
二是在冯良存到了颐府以后,它设法打开了他儿时的记忆,让他回忆起了儿时在这里面活动的情景。梁晓乐又替他打落小楼上的门锁。他这才触景生情,放声大哭。
想冯良存丢失时才四、五岁,这个时空的孩子不上幼儿园。开化的晚,如何能记起以前的事情?!
有小玉麒麟暗中帮忙,一切又都显得平常自然。
…………………………………………………………
冯良存回了一趟梁家屯,告知了宏远爹、娘,回来就举行了婚礼。
宏远爹、娘。梁晓乐、梁宏远和他们结拜的八个干兄弟,都赶来参加了婚礼。
颐府一是聘闺女。二是娶儿媳,三是丢失多年的儿子失而复得,这三喜凑在一块儿庆贺,把个颐世雄夫妇高兴的了不得。遍请亲戚朋友,把婚礼举办的特别隆重。
冯良存认祖归宗,宏远爹、娘也很高兴。收养孤儿和办孤儿院,本来就是善举。孤儿找到自己亲生父母,有了归宿,没了遗憾,这比什么都重要。他们倒盼着所有的孤儿都有冯良存这样的圆满结局。
为了给婚宴增添喜庆色彩,梁晓乐和宏远娘一商量,然后征得颐老夫妇同意,母女二人一起,下了一锅神饺子。
梁晓乐为了助兴,当众表演了一手“空中取物”。她让颐夫人拿来一方红布包袱,两只手各捏着一个包袱角,将反正面展示给大家看,以证明包袱里什么也没有。然后往空中一抖,又向身后一甩,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她的身后毅然出现了六个大酒坛。里面盛满清亮亮的美酒,庭院里立时飘起浓郁的酒香。
宴席上的客人们吃着各种菜馅儿的“神饺子”,喝着小神童“变”出来的美酒,气氛一下高涨起来。人们纷纷夸赞颐老夫妇老来有福:儿子失而复得,还与有“神气儿”的人家扯上关系,这都是夫妇二人平时积德行善行来的福气。
原来,颐老夫妇当年收养老乞丐的女儿,并出资安葬老乞丐,已经被传为美谈。而今他们丢失的儿子也被人养大~成~人并认祖归宗,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