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情殇》第129章


,已经派人去报知了附近驻军,现在只有稳住王爷,然后派人四处打探到底有没有人造反。若是有人造反,放他进城是好事,若是谣言,放进城去自己未免要担干系。
武昌王怒道:“你到底放不放我进城?”
王知府道:“等我禀告了上峰,立时请王爷进城。”他自己不肯担这个干系,急忙想到请示巡抚,但巡抚近日不在武昌,这倒是个麻烦。
武昌王立时大骂,那王知府作好作歹,找出各种借口,就是一味拖延。江南哪里等得及,悄悄道:“要不我们走了,在这里干耗着也没意思。这王爷也是蠢材,只会一味发怒,哪里进得了城。”
若雪鹤鸣极是赞成,于是三人悄悄走了,王知府的人以为他们是王爷的手下,也并未盘问。
那边武昌王府里面,段家正商议下一步该怎么办,各人各抒己见,一时定不下来。只听段沣道:“没有拿到武昌王,我们的计划是不是变一变?”
段沛道:“要不咱们不反了,出师不利,只怕天道不佑。”
段澍道:“我们大张旗鼓来拿武昌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人人都知我们反了,现在不反,为时已晚。”
段沣道:“我派了祁琏到宣府,章岳到大同,煽动两镇造反,许以高管厚爵,说好今日回报,怎么此时还不见来?”
段沛道:“人家大同宣府两处,本来已是高官,哪还用咱们许官?只怕人家不肯。”
段沣道:“大同三年未发军饷,宣府已是五年,我已许了他们,只要响应咱们,咱们帮他们把欠饷补上。他们是初步答应了的,说是只要咱们这边干得差不多,他们立时带兵南下。”
段沛道:“不发军饷,当兵的自然去抢夺百姓,当官的自然去搜刮地方,朝廷虽然知道,自己发不出军饷,也就懒得去管,官兵不会因此造反的。”
段沣听他说得有理,也没话可说。
正说间,祁琏已到,回报说宣府总兵视察前线未归,无法见到,但看他们神色乃是虚与委蛇。少时章岳回来,所报相似。段沣骂道:“要银子,人人争先,要动手,个个装蒜。不管他,我们自己干,指望他们能成什么?但愿他们不要反而坏事!”
祈琏道:“如果我们干得有声有色,他们或许真会会带兵南下。”
段沣道:“不错,我们一定要赶快造出声势来!”
高能道:“我们到武昌城去看看,说不定武昌王逃到那里了。”
段沣道:“据我所知,藩王没有圣旨是不能离开封地的,虽然他被封武昌王,但封地不在武昌府,所以他不能去武昌。”
高能道:“现在他有性命之忧,只有到武昌去,那有一个总兵,说不定能保得了他。”
段沣道:“我们去把武昌城攻下来,虽然我们只有二千人,但个个都能抵得了十个以上,这的官兵,既没有打过倭寇,也没有打过瓦剌,多半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祁琏道:“我们这二千人,虽然个个身有绝技,若是混战,应该能低两万官军,但如果是排兵布阵,只怕抵不住五千。我看……”
段澍打断他,喝道:“祁琏!你反了你!居然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段沣道:“澍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听他说说看。”
祁琏停了停,接道:“所以,我们不能去攻城,而是应该先派人潜入城中,杀掉守门官兵,开门引大军入城,跟他们混战巷战,以长击短,可稳操胜券。”
六十一回 硬夺藩王逢高手 强攻
段沣道:“就这么办,你和章岳带人去办。”
两人领命去了,段沣这边又去抚慰段澍,以免段澍不高兴自己采纳了祁琏的计策。
段沛还是力主回段家庄从长计议,但众人都觉得此次进攻王府,虽然失败,却已闹得人人皆知,要想回头绝无可能。商议之后,决定先攻下武昌,立了根本,到时候再传檄天下,进讨明庭。
却说祁琏章岳带人来到武昌城外,武昌城四门紧闭,本是为了防止武昌王进城,哪知正好防住了两人进城。两人为防止暴露计谋,只带了十多名手下,也不敢同保护武昌王的数百官兵交手。两人商议,决定等天黑突袭,直接把武昌王抓回去。不想申牌十分,一名总兵带领数千官兵,拥着武昌王进了城,两人看得跺脚,也不敢公然上前劫夺,只得回报。大家商议,决定次日强攻,强攻这样的“妙计”自然是段澍一派所拥护的。祁琏等虽然反对,却也无法。
次日,段家主力开到城下,武昌城四门紧闭,城头旌旗招展,兵*盛,府城兵马加上一个总兵官,还有临时拼凑的一些地方土兵,只怕不下万人。段澍一向认为天下传檄可定,哪里把一个小小府城放在眼里,只盼立刻攻城。手下那些死士,都是些亡命之徒,又个个身有武艺,偏偏没有半点计谋,人人叫嚣要上去决一死战。
段沣看看人心可用,己方人员虽少,但人人会武,士气旺盛,可以一战,也是跃跃欲试。祁琏曾经经历过战场,知道若是排兵布阵,沙场作战,需要平时训练有素,号令统一,若是只凭一腔热血,只怕白白送了性命。
祁琏心中十分痛苦,若是上前劝谏,此时无疑是泼了冷水,非但毫无用处,而且还会被所有人唾骂,甚至在这些亡命之徒面前还有性命之忧。若是跟着强攻,自己武功很高,混战之中不易战死,但明知危险还让主公去冒险,不是人臣之义。心中踌躇,不知该当如何。最后下定决心,冒死劝谏,正要开口。却听段沣喊道:“冲啊!先上城头者,赏银万两!”
万两白银,非同等闲,那些死士本就是为了银子投靠段家,此时一听有重赏,二千余人一齐呐喊,冲向武昌城。城头官军官军没几个见识过阵战的,见了如此声势,大多吓得脸色都白了。如此声势,要是守城的将领也慌了,说不定武昌城就得给攻破。但守城的左总兵却是久经沙场,曾在北方前线打过战,这种场面见得多了,就是几万人马来攻,他也未必放在眼里。若非不懂得溜须拍马,他又何止是个总兵?
“嗖”的一声,有人放了一箭。那一箭飞向数十丈外,被正呐喊冲来的段家死士轻松接在手中。左总兵喝道:“谁放箭?没我的口令,谁也不准放箭,谁再放箭,立即推下城头!大家箭在弦上,但不要放。”有人道:“回总兵大人,小的不是有意放箭,是一时失手,那箭没吃上力,飞了出去。”
段家手下的江湖豪杰看到那一箭全无力道,很容易躲,更加不把城上的人放在眼里,只是一眨眼功夫,又冲近了十余丈。左总兵喊道:“拉弓!”城上数千人立刻拉弓。祁琏见了,知道城头有能人,并不急于放箭,肯定是经过大战的,赶快喊:“停下!”他的声音立时淹没在呐喊声中,没人听到,他正想运功喊,后面慕容焘道:“不要叫,现在胜败只在一个勇字,你一喊,大家一旦犹豫,必败无疑。”
祁琏心想也对,只有硬着头皮跟着上,并没有想到慕容焘会不会有什么阴谋。这些江湖豪杰,平日里群殴多了。只是平时上百人已是难有的大阵势,今日有二千人之多,大家觉得十分来劲。两千人又没个号令,十分集中,若是群殴,如此集中可以直接吓垮对方。可惜今日不是群殴,城头有不少训练有素的士兵,还有一位久经阵战的总兵。段沣见那总兵身边站着一位布衣,有些面善,一时想不起来。
又是一眨眼功夫,离城墙只有十丈了,城头还是没有放箭。九丈、八丈、七……,只有不到五丈了,需要仰头去看城头女墙了,可惜正好看到太阳,阳光刺眼,根本看不清楚。大家忽觉不妙,却听城头有人喝道:“放——!”
数千只箭立时发出,这时距离又近,又逆着光,人又拥挤,哪像刚才那么容易躲过,只听得“噗噗噗”箭射入身体的声音,“哇哇哇”中箭惨叫的声音。人们躲避箭时互相碰撞,根本就躲不开,立时倒下一片。这些人平时都是亡命之徒,但那里见过这种阵势?不少人中箭倒地,有的就想开溜,有的还在往前冲,互相推挤践踏。有人挥舞兵刃想要挡开射来的箭,在如此拥挤的情况下,又哪里施展得开,反倒砍伤不少同伴。中箭没死的,多有被践踏而死者。
后面段沣见前面队伍散乱,不少人已经准备开溜,运功喝道:“后退者杀!”立时有十几人被砍倒。
人群又再次冲向城边。箭,又射来一轮。
这一次,中箭的人少得多,因为活着的人只有一半,纵跃腾挪的空间宽敞了,而且不少人也冲到了城墙的阴影里,不在被阳光刺到眼睛。那左总兵也吓了一跳,这些人虽是徒步,却如骑兵般迅速,须臾之间已到城下,而且不怕死,踏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