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制霸影视圈》第233章


第154章 番外
韩训在纪录片花絮出镜的消息,不到一晚上就传遍了网络。
无数不看纪录片的观众; 专门去找了《兴国之人》军工篇的重播; 再三确认; 花絮里的男人确实是他。
能在电视上看见韩老师的身影; 大家都非常兴奋,但是也无比困惑。
编剧和纪录片完全不搭边,更何况是军工系列。
然而,人民群众的联想能力是无穷的,几乎瞬间,他们就发出了恍然大悟的声音——
韩老师爱上了陆军武器,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军工武器发展史; 上面拍案叫绝; 允许他探望军工老人; 为国取材!
为国取材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仿佛他们能预知韩训的剧本似的; 脑海里已经开始考虑预售买首映票还是买周末票了。
观众不仅想想而已; 他们还热衷讨论。
《代号枭鹰》光辉历史在前方照耀; 韩老师的形象越发高大威猛; 简直可以一秒完成史诗巨作,赶在国庆之前震撼献礼。
为了剧本,他们已经没逻辑。
明知道一部电影开拍到杀青时间跨度漫长; 可一想到是韩老师的新剧本,总会产生不合常理的假设。
比如,韩老师剧本其实早就写好了!
比如; 剧本写好之后全国上下召集精英秘密拍摄!
比如,我们国庆节不仅可以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还能等到为国取材的新电影!
想象过于美好,观众发出嘿嘿嘿的声音。
国家做事他们放心,于是越来越多人带着消磨时间的念头,补看《兴国之人》,顺便追起了每天晚上的首播。
《兴国之人》这样的史诗巨著,越播越好看,给观众们带来了极大惊喜。
明明是一群六七十岁头发花白、皮肤褶皱的老头子老太太,谈起各自行业曾经的伟大发展,眼神里闪耀着青春的光辉。
他们乐观风趣的讲述,让人对那个偏激的年代产生了新的印象,即使是艰苦得教科书都会声讨的时期,中华民族依旧在苦难里坚定前行。
一部纪录片,带起了“兴国”浪潮,四面八方的观众带着追电视剧更新的热情蹲等纪录片播出。
即使《兴国之人》连续播放了整整一个月,都无法阻止观众对它的结束依依不舍。
“没有下集预告好不习惯,虽然下一部讲自然风光的纪录片也很合口味,但我想听老爷爷讲故事。”
“感觉以前学历史的时候不懂的东西,他们一说就明白了,学到了好多知识。”
“是因为历史氛围的原因吗?如果他们经历的那些事情拿到现代来,估计早就全网diss了。”
从历史里走出来的伟大记录者,总是浑身透着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牺牲精神,他们的灵魂崇高得透彻,导致观众们不停的在拿过去和现在做对比。
不值得付出的努力,他们辛苦付出了。
不应该公布的秘密,他们无偿公布了。
无私得令人感慨,甚至有些傻,可是这些无私得傻气的老人,成为了时代的齿轮,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关于《兴国之人》的感慨无数,不同时代下的不同价值观碰撞,在网上产生了不少论战。
一些博学多知的网友,引经据典,讲述了更多老人伟大得不可思议的故事,以至于网络陷入了经典怀旧气氛中不可自拔。
感慨着感慨着,韩学家忽然惊觉——纪录片都播完了,韩老师的新片呢!
观众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
韩训确实写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风创业故事,然而并没能如他们所料的顺利拍摄。
甚至连半点风声都没有。
韩训每天敲敲敲的修改东风剧本,修改东风就交恋爱作业,把徐思淼侍弄得十分舒爽。
日子过得像蜜月,韩训快在蜜里腻歪出gay佬恋爱剧本的时候,终于接到了邱烨斌的电话。
邱烨斌尽心尽力跟进东风快递剧本,声音都透着喜悦。
他说:“韩老师,研发东风的剧本过了,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将剧本交给我们联系出品人、监制,当然,交给华影电视台、罗斯投资也可以。”
“这么慷慨?”韩训习惯了到处限制的规则,没想到这一次不仅剧本过审,还“谁都可以”?
邱烨斌笑得爽朗,说道:“虽然出品方和投资谁都可以,但是宣传部会派专员进驻指导,一方面是严禁出现伤害国家形象的情节出现,一方面是给电影的拍摄开开后面。毕竟是牵涉东风导弹的研发,题材很敏感,如果你不介意,我给你推荐秦秉辉导演。”
秦秉辉的名字,常年挂在献礼片的片头,德高望重、金牌御用足够说明他的喜好和实力。
其实韩训对泰山北斗级别的导演都有些害怕,不是人人都叫文鹤山,大多数的资历高的老导演,应该会比较像郑雪松。
一想起郑雪松,韩训就为难。
拍一部《代号枭鹰》,郑导就将他吹得天上有地上无,再来一位“郑雪松”,他可能招架不住。
于是,韩训不敢立刻确定,只是对电话里说:“我对秦导不是很了解,这是上面定下来的导演吗?”
“不是上面定的。”邱主任声音带着笑,“秦秉辉为人低调,是拍革命片的老资格,一般电影都请不到的。但是这次我们递本子,他先拿来看了看,说想拍这部剧,送到宣传部和国防审的时候,秦老帮了不少忙。他口碑好,脾气不错,所以我想给你推荐推荐。”
“脾气不错?”韩训好奇的问,“跟郑导比呢?”
这问题太直白了,惹得邱烨斌大声笑出来,“韩老师,原来你也怕郑导。”
“不是怕他……”韩训很不好意思的解释道,“郑导要求严格是应该的,但是我怕秦老要求跟郑导一样严格,我达不到他们的高标准。”
而且一旦达到了,就会受到四处推荐的优秀青年待遇,害得韩训这个自诩爱好低俗的人,十分羞愧。
邱烨斌倒是不知道他的这点儿顾虑,毕竟能够得到导演的夸奖和赞许,是多少编剧和演员盼都盼不来的优待,谁知道韩训会因为夸奖太多,变得不好意思。
他说:“小韩你别怕,秦秉辉的脾气可比郑导好多了,他没当过兵,专业的编导出身,跟人打交道说话都非常温和客气。只不过,他要求不比郑导低,东风剧本如果给他拍,肯定要改。”
幸好韩训不怕改剧本。
既然邱主任都说秦秉辉的好话,他当然选择相信这些阅人无数的业内人士。
修改剧本永远走在所有人前面的韩训说:“看您帮我和秦老约个时间见见面吧。至于改剧本……我已经改了。”
还改得“面目全非”。
韩训和导演的第一次见面,就送上了一部全新的剧本。
秦秉辉翻开前几幕,忽然笑了,盯着韩训说道:“以前我和外面的年轻人合作,叫他们改个剧情,一个个愁眉苦脸,熬三天夜都不一定能改出来。你这是把初稿全推翻了?”
面对脾气温和的导演,韩训有些不好意思,他说:“因为写初稿的时候,我都是听设计师怎么说,就怎么展开的故事。看完《兴国之人》,从盖路剪辑的手法里得到了不少启发,所以我把开篇的地方改得更轻松了一些。”
秦秉辉是体制内出身,年轻时候就跟着老一辈跑片场,拍国家项目的电影和献礼片。
合作的编剧无数,大多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写出了当年亲历事件的老人,年纪轻一些的,作品飘、没灵魂,台词空虚透着假。
但是《金戈铁马啸东风》不一样,主角年轻有着年轻人的天真,配角沉稳有着中年人的镇定,六七十年代的气息铺面而来,弄得他一个从没了解过军工研发的人,都对这个行业充满兴趣。
这部剧本是有热情,有内核的,年轻人的手写出来的东西,剧情走向都透着蓬勃生命力。
秦秉辉看了,就盯着这个剧本去找领导。
他经验丰富,话语权高,再加上《兴国之人》的反响,终于等到了上面发话——拍,好好拍。
没想到,真等他见到编剧准备大刀阔斧干一场的时候,这个年轻人,把剧本全改了一遍。
凝重深邃的背景放在了后面慢慢道来,一开篇,改成了脸红脖子粗,研究员和总设计师拍桌子争方案,三言两语的交锋,看着就像下一秒要变成全武行似的。
然后,政委就来打断了,给他们带来了一位留洋回来的高材生。
这不是庄重的献礼片惯用开篇,但是秦秉辉接到剧本,脑子里从没打算过要让东风导弹庄重起来。
比起初稿里全国大会战、中苏决裂做铺垫,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