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之大土匪》第225章


由帝国出。
其中大部落可以保留三千武装,小部落一千到数百,有定数,若敢违反,就是造反。
若有部落敢造反,其他部落有权瓜分这个部落首领和贵族的财富,但是不能针对蒙古平民。
江涛为了安抚蒙古王公贵族,大肆封赏,最后连购买战马和封赏,帝国足足花费了两亿多银元,这一下帝国彻底财政赤字,不过江涛却是心甘情愿,只要蒙古臣服,帝国的整体实力将上升一大截,在陆地上已没有那个国家敢对抗大华帝国。
其实蒙古的活佛早就被江涛收买,要不然也不会这么顺利,蒙古之所以分裂,战斗力直线下滑,主要是各部首领都喜欢奢侈的生活,而非战争。他们的这个毛病都是蒙元时代留下来的,过惯了奢侈生活的他们,乃至他们的后人,根本就像吸食大烟一样,永远戒不掉。
不过平民却没有这个毛病,如今蒙古的平民将是帝国拉拢的对象。
其实现在蒙古牧民被剥削的很严重,江涛听说他封赏勇士的银元也大多被部落首领瓜分,安家费也被蒙古贵族瓜分了。
不过这也是他乐于见到的,只要他对牧民们实行仁政,给他们好处,不信他们不向帝国靠拢,江涛想给蒙古牧民帝国国民的待遇,可是这会伤害蒙古贵族的利益,所以江涛并没有操之过急。
现在蒙古各部还存在不少奴隶,他们是蒙古王公的私产,江涛给了那些奴隶一些希望,只要被帝国军队征用,而且立了战功,他们将成为平民,若还能立战功,将成为有爵位的人,就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
当然这只是蒙古的制度,在内陆行不通。
蒙古部落首领缴纳九白之贡,蒙古其他贵族只要拥有帝国的爵位就可以不纳税,但是出售战马、牛羊却要交税,蒙古平民每户家庭每年向帝国提供一匹优良战马,每户贵族家庭向帝国提供马牛羊各一头,奴隶不纳税。
帝国的爵位只有战功可以获得。
江涛只是封赏了部落首领爵位,其他部落贵族暂时还没有爵位,要想获得爵位,就只有不断的去侵略其他的国家,而且是听从帝国的指挥。
只要蒙古四处结仇,就不怕他不永远臣服于帝国。
那二十五万精锐最后与西北骑兵团合并,共四十万骑,一人三马,分为四十个师,号称蒙古铁骑。
十个蒙古铁骑师被派到西伯利亚,防备满清。
十个蒙古铁骑师被派到哈萨克汗国边境,防备波斯、奥斯曼帝国等强国,另外二十个蒙古铁骑师驻守在青海一带,防备西藏。
其实此时蒙古拥有高度的自治,江涛只是派遣了五万皇家骑兵团驻守,其中三万骑枪师,两万轻骑,个别部落若敢造反,等待他们的只有被灭绝。
第254章 新的危机
同一时间,大清皇帝康熙已经集中歩骑五十余万侵入西西伯利亚平原,饮马叶尼赛河畔。
康熙已率军进入此地数月。
此时俄罗斯还是农奴制国家,可谓内外交困,又加上俄罗斯人少地广,大部分人口聚集在莫斯科周围,西伯利亚地区人口稀少,民族繁多,这一切给了康熙机会。
康熙的经历大起大落,不仅没有把他击垮,反而让他更加顽强,行事也更加成熟,大清铁骑通过的地方,除了臣服,就只有死亡。
他根据黑虎军崛起的经验,及时废除了俄罗斯的农奴制,且强势镇压奴隶主,所有的农奴都被编入了罗刹八旗,由满族人或蒙古人任都统。
这一下农奴们熄了反抗之心,愿为大清皇帝卖命。
由于1237年蒙古军队占领俄罗斯,建立钦察汗国,蒙古人对俄罗斯统治超过三百年,直到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但是蒙古人的势力仍然不小,满蒙八旗和康熙来了,这些蒙古人欢天喜地,各自带着战马和刀弓争相投靠。
而且康熙注重工业的建设,他此时迁徙,带来了汉族大量的工匠和技术人员,先后重建了兵仗司和炼铁厂等。
以上种种,造成大清的实力正在逐渐的恢复,各族百姓在完善的八旗制度之下,没人敢反抗,康熙却不满意,他见识到了大华帝国的武力,知道现在还不是对手。
再说此次迁徙,大清丢弃了大量的火炮,此时大清只有火炮两百余门,人口不多五百多万,更不是大华的对手,那么就只有西扩。
而俄罗斯沙皇阿列克谢却是焦头烂额,他见奥斯曼帝国再次向欧洲加强军事力量,这才动员六十万大军欲与满清决一死战。
可是满清只用五万神机营和二十余万步骑军就和俄罗斯军马打成了平手,成为相持之势,这多亏了战壕和铁丝网的运用,这些让哥萨克骑兵撞了个头破血流。
而就在此时,康熙皇帝却统领二十万满蒙八旗,袭扰俄罗斯大军的粮道和大后方。
这些满蒙骑兵一人三马,移动力极强,他们也不攻占城池,只是袭扰村庄和道路,造成无人敢向俄罗斯大军运送粮草,俄罗斯沙皇没有想到在自己国内也被断了粮道,忙令十余万哥萨克骑兵去对付满蒙八旗。
可是康熙岂是好惹的,令一部分满蒙八旗带着哥萨克骑兵兜圈子,等他们疲惫不堪,康熙则集中主力,利用满清八旗的骑射功夫把十余万哥萨克骑兵击败。
俄罗斯沙皇这下跑也跑不了,被围在中间,僵持了月余,终于弹尽粮绝,最后再次被康熙打的全军覆没。
俄罗斯沙皇阿列克谢战死,康熙则步步蚕食西西伯利亚平原,以罗刹八旗和汉军八旗为主力攻打城池,等攻下了一座城池后,俘虏则为前驱,这样一来,大清实力日增。
而俄罗斯境内则大乱,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之子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被推举为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彼得大帝,可是他此时只有七岁,俄罗斯的权柄都掌握在贵族的手上。
为了应付满族人的入侵,俄罗斯贵族召开了联合会议,决定一致对外。
可是此时俄罗斯已经无力兴大军对抗大清,只能实行焦土策略,放弃了西西伯利亚平原大片的土地,烧光了带不走的所有物资。
没想到这一下反而击中了大清的要害,康熙攻打西西伯利亚平原就是为了掠夺人口和资源,以战养战,可是俄罗斯的焦土策略却让大清什么都得不到,康熙鉴于粮食和物质压力,只好停止了攻势,开始发动百姓耕种和放牧,为下一次攻势打下基础。
此时他控制的土地已经非常庞大,可是人口却很稀少,其实这么庞大的土地上还有他没有掌控的地方,接下来满蒙八旗的任务就是让他们统统臣服于大清帝国的统治。
为了防止大华帝国赶尽杀绝,康熙主动把大部分人口迁到了西西伯利亚平原,但是中西伯利亚高原他也没放弃,毕竟那里可以提供优良的战马和牛羊。
这样一来,大华帝国若要远征大清帝国,就要穿越数千里没有人烟的地方。
其实大华帝国现在根本没有余力顾忌满清的余孽,虽然大华现在收降了蒙古各部,可是也彻底耗尽了大华帝国的财富,若不是在老挝、安南等国劫掠了大量的财富,恐怕现在帝国根本无力发动大的战役。
此时已是华兴二年八月中旬,帝国远征军兵分两路,一路攻击苏门答腊岛,该岛虽然有数万英法联合陆军,可是已是无水之源,差的只是时间问题。
另一路则攻击巴达维亚要塞,主要是荷兰在东南亚的财富有一半集中在此地,却不想受了挫折。
帝国集中五百门火炮、两个神枪师攻打巴达维亚城,一连十余日,巴达维亚城依然在荷兰人的手中,帝国将士却死伤了两千多人,这还是因为帝国将士穿有战斗背心的原因。
这是帝国陆军从来没有遇到的事情,帝国将领这才发现星型要塞的顽固。
最后帝国军人总结出两条:“一是荷兰人在要塞上布置了数百门火炮,火力不弱于帝国。二是星型要塞的特色,让帝国将士以往的战术很是无力,而且星型要塞异常坚固,要塞墙体很难被攻实弹摧毁。”
帝国远征军不在使用蛮力,留下两个神枪师包围要塞,日夜轰炸巴达维亚。
其余的神枪师和海军陆战师开始攻击爪哇岛其他城池。
这一下帝国的兵力显得有些匮乏,远征军主将要求帝国增兵,否则一年之内很难平定整个印度尼西亚。
不是印度尼西亚军力强大,其实那些土著军战力很低下,主要是印度尼西亚地域大,岛屿多,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