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臣-不嫁穿越男》不嫁穿越男-第67章


罢了,跟个没打过仗的人,不能要求太多。当下他也难得极耐心地跟她陈述了打与不打利害关系,等待着她的醍醐灌顶。
结果,任他口舌磨破,楚今朝就是摇头不打。霍颖光难得的耐性用完,顿时怒了,道:“你若怕死,我去攻,你躲在后面等着胜利就行了!”
楚今朝闻言,霍地站起来,厉色道:“我说不攻就不攻!你若敢不听军令私自带兵攻城,军法处置!”
当真以为她什么都不懂么?打与不打的利害区别,她怎会不知?只是如今她只能选择围城。晋州城池坚固,若非万不得已,她绝不攻城。
霍颖光还想反驳,楚今朝唰举起段君铭所赐的龙纹宝剑。霍颖光见她居然出动御赐的尚方宝剑来压他,满腔怒气骤然升腾起来。虽然不是怕死,但对着“如朕亲临”的尚方宝剑,却还是保留了尊重,恶狠狠地瞪了她半晌后,一言不发地甩袖走了,算是没有异议了。
作者有话要说:
、立场
他们这一架吵在阵前,周围众将全都听到了,底下顿时议论纷纷。别说是霍颖光,稍稍打过仗的都不赞成围城。
楚今朝又怎么会愿意围城?自古被围困的孤城中所发生的悲剧,数不胜数。
只是,她心中未下决心,进退两难。
然而,就在她犹豫时,纵然只是围城也并不安稳。风雪天寒,将士们无不冷得寒颤,士气一泄后,军心就散了。大家越来越反感守在这鬼天气里风霜雨雪地围城,这围的分明就是自己。而与此同时,晋州也没有一刻甘心被围,他们积极防御着,又不断地找着各种机会偷袭夜扰,有机会进攻时进攻,没机会时就固守,打的楚今朝也是头疼不已。也亏的是有霍颖光和乔少光,她才能应付过来。
晋州积雪未化,将士们辛苦异常,围城到第五天,更是气温又降,飘飘地下起雪来。军中将士被恶劣的环境已经积累了满肚子怨气,如今又遇雨雪天气,更是愤怒不已,一时军心极乱。霍颖光虽然反对楚今朝围城,但也知军纪的重要性,因此,这会唱起了红脸,帮楚今朝尽力稳着全军。
楚今朝不得不派只听她命令暗刺守在营帐之外,才能得口气继续研究着地形图,背后的墙上挂着段君铭所赐的龙纹宝剑,每个人进入她帐中的军士,保证第一眼最先看到这个。
“楚大人。”门外传报进来的是中书省侍郎乔少光。乔少光这一次也被段君铭派着随军出征,担任着将军长史的职位。虽然与乔少光没什么交情,但一直受到对方暗中照顾,因此,这次出征,楚今朝对他自然是尊敬有加,上次留守城外的,除了霍颖光,还有就是他。
但这次,楚今朝只抬头看了一眼,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又继续低头研究地形。
乔少光等了一会,见她没什么兴趣,只好主动秉道:“肃慎已有消息传出,辛将军压下肃慎,已经与回去援助的肃慎皇帝尉迟涟交上手了。”言下之意,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军情有延迟,如今结果还未传到晋州,当趁此机会,赶紧打下晋州的好。
楚今朝却头也没抬,应付地回了一句:“如此甚好。”
乔少光知她仍是不打算出兵,却也没有开口再劝她,反而静候在一旁,也默默地注视着桌上的地形图和楚今朝在旁圈下的布兵打算。
这下子,楚今朝不习惯了,抬头问道:“乔大人还有事?”
乔少光微微一笑,点出她布兵的问题,道:“楚大人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怕是有些困难的。”
楚今朝被他看穿意图,也没有什么惭愧,大方点头,有些遗憾:“今朝的确是有些不自量力了。”
她一个大兴的叛徒,再领兵回来打大兴,前日又与晋州有了那一番过节,如今晋州城里谁个看到她不是破口大骂?还想屈人之兵?完全是妄想。
乔少光道:“两军交战,死伤难免。楚大人不想伤了大兴兵士,那又置大中将士于何地?”
楚今朝听闻他道出心中所想,只叹了一口气。这些天,她都憋着这一口气,不知道该怎么发,也不知道该与谁说。段君铭给她这个任务,她绞尽脑汁想避开,最后只想出了诈降这一个方法。如今,诈降失败,逼到与晋州兵戎相见。可要她亲手杀大兴的无辜兵士,她下不了手。她不思忠君爱国投降段君铭是没错,但那也不代表她对大兴没有感情。她没有那个忠义之心守疆卫土已经值得惭愧了,怎么反倒还亲手诛杀这些忠义之士?她是有个什么资格与立场来举起手中之剑?
“既然乔大人如此坦诚,今朝也只好实话实说。是的,我不想打这场战争。大兴兵士我没资格伤,大中的兵士我也不想伤。我会尽我所能,找出两全其美的法子来。”
“所谓忠义难两全,楚大人何必自相矛盾呢?”
“自相矛盾?”楚今朝有些不解,抬头望着乔少光。
乔少光微笑着,没有解释什么,反而逐渐放远视线,面上渐渐浮起一丝神往,叹然道:“我昔年也于太学求学,与忆白幼芸乃同窗。”
只简单的一句话,成功吸引住了楚今朝的注意。楚今朝的母亲关幼芸年少时,也曾因致力为学而女扮男装混于太学,因此结识了她父亲楚忆白。二人情投意合,后来才结为夫妻。这本是一段佳话,但因顾及关幼芸的名节,这段过去知道的人甚少。楚今朝断未想到,乔少光与她父母居然还有如此渊源。难怪当初他肯帮她,原来是看在父母的面子之上,她还道自己真的眼光如此精准,让乔少光认为自己是个人才。 
“忆白兄襟怀宽广,幼芸女中丈夫,他们一对神仙伉俪,太学子弟谁个不羡慕?”乔少光悠然叹完,低头来又看着楚今朝,真诚道,“要说他们教养出来的儿子妖言惑主,祸国殃民,我是第一个不信的。待接到今朝的箭书,才知道今朝果然不愧是忆白兄之子。”
当初她想向段君铭递降表,又不能现身,是以用箭绑缚了投降书,射到乔少光的轿子上,让他代为转达。他也的确没有辜负她一番求助,不止当时帮她说了情,后来更是几次相助。想到这些,楚今朝有些惭愧,低头诚恳道:“今朝在朝中蒙乔叔多番相助,到如今都未曾感谢,实在是惭愧的紧。”
“楚大人”变成“今朝”,“乔大人”变成“乔叔”,这一番话,二人都知晓,已是撇去身份与朝堂的私人对话了。
乔少光微微一笑,道:“今朝的未感谢,又何尝不是感谢?”顿了顿,他又道,“记得昔日在太学,忆白兄曾与我辩过,何谓忠君爱国。当日忆白兄曾言,君何多,国何多,当忠哪个君,爱哪个国?我辈生于此朝,便须忠此君,生于此国便须忠此国。倘若我辈非生于此朝此国,又当如何?生于此朝此国,长于他朝他国又如何?悠悠千载历史,朝代更迭,君王承禅,唯一不变的只有这泱泱黄土,与熙熙百姓。忠君爱国,不过是一纸空文,虚幻一场,不若忠于人民爱护脚下土地来的真实。”
父亲常说,所有史实即使是事实,也都有立场。有了立场,记录难免有失偏颇。身为史学家,就该有个史学家的视角,以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方能不偏不倚。楚今朝对此一直似懂非懂,有时候觉得明白,有时候却又混乱。史学家也是人,也有朝代地域限制,怎么就能跳出自己的狭小视野,而上升到历史的高度去看问题呢?
“今朝既然已经来到大中朝,为何又还坚持着大中朝与大兴朝的分别呢?”
如今听到父亲昔日话语,又加这一句点醒,楚今朝豁然开朗。当下合上地形图,望着乔少光,满腹言语,却一个字未说出。乔少光依然只是微微一笑,抱拳合了合,转身出去了。
第二天,楚今朝即戎装上马,带着已忍耐到极致的士兵出城。忍耐多日,士兵们个个摩拳擦掌,斗志高昂。
她知道士气可贵,可这如猛虎出柙的士兵们,心浮气躁,若不好好带领,只会适得其反。于是,兵分四路,乔少光领着主力部队压后,左翼命霍颖光攻打晋州北城,西面则派了较弱的一路,为晋州留了条后路。她自己则带领一路军,直接朝东城行进。至于南面,那是北江,段怀瑾一直虎视眈眈,根本用不着她操心。
晋州守军一直严密戒备着,见楚今朝带兵压过来,早准备了石块弓箭,要阻挡他们的攻城。但楚今朝并没有直接扎营就开始攻城,反而在离城几十米处停了下来,又派人朝城里喊话,并将一封言辞恳切的招降书射进城内。
晋州如今已经是穷途末路,实在是没有打的必要了。
“今晋州疲弊,四面皆兵。北方肃慎亦无暇来援,城破只在旦夕之间。今朝本系大兴子民,绝无一丝伤害晋州之意。只是不忍两军相争,死伤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