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炒栗子》第138章


淡写的那一句有赏,整个人背景粉红起来。
原来没有白辛苦啊!那就好……
“只是,如今你也所见,我等如今钱财被劫,只是远啸远路身上有些散碎银两。你感觉下一步该怎么办?”
陶笛儿心中只盘算着自己的小金库,听着想也不想道:“当然是听您的,您是主子啊!我们打工的哪有说话的份儿……”话音刚落,陶笛儿心中就是一阵后悔,好在李忱还只是让人发毛的看着她,并没有不高兴的表现。
李忱看着女人的神态,心中分析着对方话中是否是真意,片刻道:“你能这么想当然好,只是……朕打算在这里逗留一阵子。京中如今,怕是不大太平。”
陶笛儿一愣,她本来没在意李忱的试探,原因是她已经料到李忱必然在此刻返回京城。只是这位大爷好像真的是“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这宁州的灾民伙着军队都造反了,您一个皇帝还有心情留在这里看戏?只是对方既然又开始自称“朕”,就说明已经是下定决心,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你的意思是朕不应该留在这里,而是应该回京?”李忱的神色很认真,语气缓和,却有一种意外的魔力,让人不由自主说出自己的想法。
陶笛儿理了理思路,觉得自己的观点没错,道:“的确如此。宁州在洪水过后,本来就已经民不聊生,大量流民流入各州。如今更是因杨之珏搜刮民脂民膏,导致了暴*。若是如今趁着宁州兵乱,祸水东引,将一切归责于马世昌,想必民愤难平,必然会消去那老贼的一部分势力。加上若是主子回朝施以怀柔之策,大赦天下,颁布安抚流民的政策,天下之内莫不感恩戴德。此一涨一消,对主子难道不好?”好在是在古代呆久了,陶笛儿发现自己拽起文言来还是挺十三的。但见李忱一脸严肃沉思之色,小尾巴更加翘得高高的。
“你来看。”李忱没有评论,而是将陶笛儿引至屋子的一角。陶笛儿仔细看去,发现上面摊着一张帛书。几乎透明,但仔细看去,又是一张山川地图,其上丝毫毕现,精致非常。陶笛儿看着李忱修长的手指指向一处,这才仔细看去。
宁州。军管李撰。马系。
陶笛儿眼皮一跳。“这个宁州军,是马太监的人?”乖乖,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是吓一跳。陶笛儿内心忖度,发现原来这宁州军叛变一事原来是另有猫腻。还一直诧异这杨之珏为何不顾个人声誉,大肆公开搜刮民脂民膏,逼得连军队都叛乱了。但联系到这个宁州军的首领是马太监的人,那就不难理解了。
“莫非是马太监想将宁州军调入京城,控制长安吗?”陶笛儿问道,看到李忱点头,心中一沉,接着冷汗就下来了。
看来这么马太监不愧是两朝掌权的元老,果然不是吃素的。对于李忱的计谋,他大概已经看出了七七八八,杨之琳兄弟二人是他的左膀右臂,如今都被调回京城,可见皇帝是要有所动作。但如果将自己一派的兵马调入长安,那就完全不同了。
唐朝各地的驻军没有皇帝手谕,是不得擅自调动的。所以马太监才会想出这样的计谋,让宁州军“叛乱”,“攻”入长安。
“那怎么办?”陶笛儿声音有些僵硬,如今自己几人已经来不及在宁州军前面赶回长安,退一万步,就算赶回去,也没有用啊。陶笛儿慌乱间,却见旁边那人将手只在了长安与宁州中间的一地——
蔡州。
地理志有云:蔡州一地,环之皆山。然南高北低,东西石壁凛冽似刀,猿猴亦难攀岩。所以蔡州作为兵家重地,向来是保护长安免受南部蛮夷侵袭的最后屏障。过了蔡州之后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之地,长安都城。
陶笛儿看着蔡州低下的几个字,更加吐血。
上面写着:蔡州。郭家。马系。
不是吧?!难道连这个也靠不住?要是兵强马壮的蔡州军都是对方的人,你还混个屁啊!!陶笛儿气得连鼻子都歪了,看着对方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恨不得抽两巴掌。但下一刻看到对方脸上微微浮起如同江南春雪般的一丝笑意,陶笛儿却没出息的看呆了。
李忱脸上的笑意一瞬即逝,是因为刚刚看着那人焦急的神色,不知为何就觉得有些心悦。见对方一脸见鬼的表情,李忱轻咳一声,道:“这郭家是先太皇太后的娘家,世代掌管蔡州兵权。”
陶笛儿听着苦笑,“先太皇太后?”那不就是你那个皇帝侄儿的奶奶,你皇帝弟弟的亲妈,你母亲亲的情敌,你父皇的皇后吗?!她的亲戚,还不巴望着看好戏?
李忱听到对方口气中的担忧,但只是淡淡说了几个字:“郭家,纯臣也。”
陶笛儿看着对方冷漠却胸有成竹的神色,自己不知不觉也被感染了。
纯臣是什么意思?
答:纯臣就是一心一意只为了什么虚无缥缈的江山社稷连命都不要了的人。就算是被皇帝灭了全家也要后辈子孙忘记仇恨,一切以国事为重。
“既然郭家是纯臣,为什么还被归于马系?”陶笛儿找到了一个大*UG。
但提到这个问题,似乎李忱的心情也不太好。虽然脸色未变,但陶笛儿明显感觉到周围的温度降了几度。
“郭太皇太后是朕继位后仙去的,而当初朕……并不懂事,反而是马世昌主办丧事。所以郭家认为朕没有容人之量,非明主之选。”李忱淡淡说着,却隐下了后半句。
陶笛儿看着对方仍是一脸冰雪的神色,却不知为何感觉到对方心中的一股惆怅悲伤之意。
“你……别伤心。”陶笛儿不知为何,一句话脱口而出。看到对方讶然意外的神色,才发现是自己失礼了。陶笛儿低头,却感觉那人又盯着自己看了好久,心中不由惴惴。我的天,不会说错话了吧。
李忱沉默不语,看着那低头恨不得做鸵鸟的人,平静无波的心中微微有一丝波澜。眉头微微一蹙,自己的情绪真的有那么明显?还是说这个女人的直觉这么敏锐?
“为什么这么说?”陶笛儿看着对方表情,怔住不知道怎么回答。
李忱看到对方脸上为数不多的真实表情,突然感觉几天里一直纷乱的思绪似乎清楚了一点。但这并不同于平日定好谋略时的智珠在握,而是些更加轻快、舒适的情绪……
唐门卷 第一百五十二章 他喜欢我
第一百五十二章 他喜欢我
陶笛儿被对方问得发傻,怎么说?难道说“看你太可怜了,觉得你不值当?”好在李忱问话后似乎并没有在乎她的回答,而是低头又开始看那张帛卷。
陶笛儿低头,心中依然有些感慨对方的经历。早就听说李忱的继位颇为无奈,他本来是老皇帝意属的继承人,然母妃身份低下。后来老皇帝去世后,郭皇后连同马世昌扶立皇后之子为帝。李忱母子二人惨遭迫害,最后还是李忱装傻躲过一劫。而后郭皇后之子早逝,其孙继位。此时马世昌势力已大,见其孙英敏,遂将其鸩杀,扶立李忱。郭皇后郁结之下仙逝,而李忱作为被迫害的人,想必存有怨气是很正常的。没想到却被郭氏族人斥为“不孝不仁”。
陶笛儿摔桌!丫的你姓郭的又不是人家亲妈,还把人家母子迫害的那么惨,有理由嘲笑人家不孝吗?
天家无父子,没有亲情了还硬往上套,做作不做作?
陶笛儿沉下心去看李忱,才突然想到,眼前这个男人应该还很年轻,如今也不过是二十一岁的年纪。在现代的话,也许连大学还没有念完,可是……
“你看这里。”陶笛儿正想着,突然听到李忱沉静的声音,顺着对方视线看下去,才发现他手指点在了几人现在所在的位置。
“如今我们所在的夏州与蔡州、宁州成三角之势。夏州一地虽然没有没有天然屏障,但夏州民风好战,而且……”李忱顿了顿,声音有一丝略微温暖的情绪,“这里是母亲的家乡。”陶笛儿听着那人冷静自若的分析,不由佩服。才发现,刚刚想了那么多是自己太过感性了。
也对眼前之人有了更深的了解——李忱,绝对不是那种自我怜惜伤感的人,有这个时间,他宁愿放在如何在下一回合赢过对手。而这输赢之间,则是千万人的性命。政治的战场上,比其他地方更加诡谲难测。而匹夫一怒,血溅三尺。天子一怒呢?
陶笛儿听着对方冰冷的话语,冷静严肃的分析,心中默默沉定下来,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也跟对方有了个交流。从两人相交的话语中,陶笛儿能感受到眼前这个男人的野心和能力,她清楚的认知,此人若为皇帝,一定会成为一代明君。
历史上的唐宣宗是明察沉断,用法无私,恭谨节俭,惠爱民物,被誉为“小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