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桃花逐水流》第24章


延肓骼酥嗪螅饷位冒愕氖澜绾鋈痪捅涞谜媸灯鹄础?br /> 不可以再这样遥遥无期,无所事事地等待下去了。她不再是一个过客,她已经变成了这段历史的一粒尘埃。
决心已下,语彤也有了安身立命的念头,跟着清妍,自己虽然做不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终归有良师益友相伴,不枉此生。
可以下床的时候,语彤常去园中游览,那里清静幽雅,不时有花香传来,令人心旷神怡。一日顺着回廊,来到一座凉亭。清妍正难得地在亭中抚琴。
语彤听过辰妃的琴音之后,只觉得再无人能弹出这天籁之音。但眼前这女子的琴声别有一番雅致,如果说辰妃的琴音充满了哀怨和愁思,那么清妍的琴声则是蕴含了另一种从容与淡定。听了之后,只觉得心神俱静,明月入怀般宽广。
一曲终了,清妍抬起头来,对语彤轻柔一笑,道:“语彤姑娘,脚伤都好了吧?”
语彤自进府之后,只和清妍有过简单的一些问候和寒喧,还从未好好说过话,现在见她有难见的清闲,不由兴致大起,遂与她攀谈起来。
清妍慧质心兰,没有多久,就发现语彤其实挺不简单,她看似并非博学多才,古书新文都没怎么看过,可是一给她解释起来,她又似有很多很独到的见解和思路,让她暗加赞赏。
清妍问语彤,平时都喜欢看些什么书。语彤尴尬,其实自己最喜欢看的是漫画和小说,这些都没办法与清妍的治国平天下有所交集,她冥想半天,终于找到一部靠谱的,听过名字的。
语彤道:“呃,那个,偶尔翻翻《资治通鉴》什么的。”
清妍奇怪地瞪大了眼,“这是一部什么书?我可是未曾听过呢。”
语彤一听心想完了,又超越了。司马光老人家来自于北宋,这南汉是五代十国,压根儿就没有这么一号人,就别说有他的书流传下来了。
当下忙解释道,这是不入流的文人墨客写的编年体,估计文才不够,所以没有流传下来。
清妍倒是对自己没听过的事情大感兴趣,“那都是写的什么事件?哪个朝代?”
语彤结结巴巴道:“它的内容么,都是些政治啦、军事啦和民族关系等等,还有些涉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就是那么一些个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的书吧。我就看过一点点,不知散到哪里了。”她真怕清妍会让她去找来看看。
清妍叹道:“听起来是不错,可惜无缘拜读。”
语彤想,有缘的话,你就真是神仙姐姐了。
清妍却越来越对语彤有兴致,道:“语彤姑娘,你喜欢弹琴么?可否让我洗耳恭听?”
语彤慌忙摆手,“那个,没有这才情,只会听听而已。”从辰妃那里学到的半调子功夫,实在不能在清妍面前献丑。
清妍有些失望,“唉,可惜了。听者易寻,知己难求。我一直希望能遇到可以合奏一曲之人,可总是难以求得。”
语彤安慰道:“天下之大,总会有知音出现,清妍姑娘不必太伤感了。”心想这从古到今,文人果然都是多愁善感型的,连遇不上知音都那么难过。
见清妍不快,语彤忙打岔道:“对了,清妍姑娘最近都在忙些什么?好似不常在府中?”
清妍道:“说来也是机缘巧合,一年前我父亲病逝,我独自管理着这偌大的家业,正一筹莫展,不知何去何从。本想散了钱财,一个人云游四方,却无意中结识了一群忠义之士,方才知晓天下之势动荡不安,百姓如同活在水火之中煎熬。清妍虽是一介女流,但也知这乱世里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如若我独享这个人的富贵安乐,又于心何忍?因此我便决定留在这里,与这群忠义之士一起,为家为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语彤敬慕道:“原来清妍姑娘还有这等心怀天下的忧思,真是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啊!”
清妍道:“谬赞了。比起那些阵前的战将,马上的英雄来说,我又算得了什么?”
语彤欣赏地看着她,这个才华横溢,温柔又坚强的女子,她的思想和胆识,确实令很多碌碌无为的庸人汗颜。想到这里,语彤更坚定了跟随着她的决心。
当下便道:“清妍姑娘,你的才情傲骨,语彤倾心折服,可否让我追随在你左右,与你分担这重担呢?”
清妍喜不自胜,道:“语彤姑娘,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蒙你肯相助,这一来就劳烦了。”说罢略一躬身,感激之情不溢言表。
语彤不好意思道:“其实我什么也不懂,以后还要你多多指点。”
“你我一见如故,胜似姐妹之情,还说什么指点,今后,妹妹若有何事情,尽管找我便是。”
语彤欣然点头。又道:“不知清妍姐姐你们所在的议事居所在哪里?”
清妍微笑道:“兴王府,唯贤堂。”
四十一
更新时间201163 19:12:45 字数:1436
少卿眉头深锁,凝神盯着眼前的棋盘,棋盘上的红帅被黑车黑马缠绕着,四面楚歌。
云浩道:“少卿,你已经想了许久了,你的阵营如今已岌岌可危,看你有何解?”
少卿叹道:“丢车保帅,还能怎样?”说罢将一枚红车移来,挡在帅前。
云浩道:“你心神不宁,我胜之不武,这盘棋不下也罢。”说完站起身,行至窗前,喃喃道:“风云诡柔,山雨欲来,你我也只能接受这变数了。”
少卿道:“晋王的杀着,来得好快。昨日才是皇上设宴款待群臣,今日上堂却已改朝换代,换了另一位新王。”
云浩道:“晋王的野心,人所共知,只未曾料到他对自己的兄长也会痛下杀手,一击毙命。”
少卿道:“今日新王登基,可曾颁布了什么新举措?”
云浩道:“这刘洪熙一上朝便立越王刘洪昌为兵马元帅,循王刘洪杲为副帅,还把在江湖中笼统的刘思潮、林少强等封了功臣。”
少卿冷笑道:“哼,是助他弑兄有功罢。”
云浩道:“当年刘玢贪图享乐,不思治国。国内屡次发生反抗起义,南汉国力已然不济,刘洪熙不但没有助他兄长,反倒取而代之,实在悖逆。”
少卿道:“刘玢本就不是治国之材,当年我父亲只因念旧情,才将马皇后唯一的亲子立了太子。”他提到父亲时不称“父皇”,也是为了避免闲人听了去。
云浩接口道:“也只因太上皇重情重义,才能让你以他为荣,身居江湖还担君之忧。”
少卿苦笑道:“事到如今,我也不知还能做些什么了。”
云浩道:“以前刘玢虽软弱无能,但至少还能接纳我的进谏,现在是刘洪熙即位,还不知他会不会把我当成他兄长的同党,除之而后快。”
少卿提醒道:“那你行事可要小心了,当前我们也不便再进谏什么,静观其变吧。”
云浩点点头,“堂内的武将会暂且放下操练,以免让新皇生猜疑之心。”
少卿叹道:“正是踌躇满志之际,如今却变得诚惶诚恐,实在令人烦恼。”
云浩安慰道:“权当休养身息罢。”
两人正说话间,门外有仆人唤道:“侯爷,清妍姑娘来了。”
门帘掀起,清妍盈盈步入,她一袭白衣;肌肤娇嫩如雪;发髻高挽;仿佛洛神凌波;又似仙子下凡;有飘飘出尘之神韵。
少卿和云浩与她均是旧识,因此让他二人惊异的,是跟在清妍身后,那个正笑得又开心又神秘的语彤。
当语彤得知原来忠义之士的会所即是唯贤堂时,心中顿时惊喜不已,真是天缘巧合,当初是云浩他们救她脱离苦海,如今几人辗转一番,竟然变成了同道中人,这岂不是上天眷顾么?
另外,见到云浩,就可以见到时常挂念的辰妃了,对了,还有刘少卿,语彤一直在琢磨为何当天救她出牢笼的人竟会是他,看来他也是与云浩一起的。这么多与她有过善缘的好友聚在了一起,她又怎么会不开心呢。所以当她得知这一好事时,并未告诉清妍,想到时给大家一个惊喜。
果然,云浩先一步上前,欣喜地道:“语彤!”
少卿也深感意外,当初救出后那个下落不明白姑娘,如今正亭亭玉立在了眼前,总算是了却了一桩挂心的事。
云浩和语彤开心地述说着别后之事,少卿则在一旁给清妍解释,一时几人均唏嘘不已。
四人坐定,云浩给大家略为谈了谈当前的形势,大家一致认同少卿的意见,先静观其变,慎言慎行。
语彤第一次正视了此时这段历史,她努力地回忆着学过的知识。五代十国的各个藩郡情况,老师讲解过一些,但这些宫廷政变每个国家都有,实在有些混乱,她也想不起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而且现在面对的都是一群满腹经纶的学者,她也不敢多发表言论,只静静在一旁听着。
清妍气定神闲,举止雍容,不愧有才女之誉。她饱读诗书,熟谙儒、道、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