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幸福来敲门》第49章


“你真去打小报告了?这不是真的吧?”水根知道前几天张梅英关了几天店,却不知道她流产了,还与自己老婆有关。
“没有的事!”李丽死鸭子嘴硬,她看着怒火中的李志军,真怕他急怒之中再打自己。
“没有的事?就是10月3日那天,有人可是看到你进粮食局呆了半天,然后和一个男人说说笑笑走了。”
“我没有!”李丽矢口否认。水根什么都好,就是特爱妒忌,如果被他知道自己和男人说笑半天,不知会被他如何修理。
“那天你说是去县里买衣服,还给我捎了一件,我还以为你终于能想起我来,却原来……”水根失望地看着她。
“你相信我,我没有和男人说笑着走。”
“那你是承认你去粮食局了?”
“我就看到这个阿姨去了粮食局!”孙扬也跟来了,关键时候立马上场。
现在他去李晓虹家已是常态,正好遇上李志军怒气冲冲出来找人,知道情况后他说看到过李丽,也一齐来了。其实,他只是在县城看到过李丽,不是在粮食局门前,不过,看到李丽那心虚的表现,他自然明白此事不假,立即上前指认。
“你有什么事冲着我来吧。”水根出乎意料地仍站在李丽面前。他可是知道张梅英有多想要个男孩,结果这次却流产了,还不知道她年纪大了还能不能生。可是李丽是他老婆,无论如何他都要护着她。
“以后离我们远远的,再不想看到你们!再敢让我发现她动歪脑筋,我决不再手软!”
“以后我会好好看着她的。”水根没想到这事这么容易就解决了,心里还感激李志军没再要求赔偿。
李志军也是没办法,李丽告状是很让人生气,可在法律上是无罪的,打她一巴掌出气可以,他也没法再深究她的问题,只能虚言恫吓一番,以后让她离自家远远的,省得看了心烦。
“叔,晓虹最爱吃这家的馒头,我去买点儿捎回去。”回到镇上,走到馒头铺时,孙扬说。
“好的,等下我给你钱。”
“要什么钱啊,我老是在你家吃饭,再说我爸的粮票也用不完。”没等李志军掏出钱,孙扬说着就走进了店里。
馒头方方正正的,卷得很瓷实,吃的时候可以一层一层剥开,每一层都薄的像个烙馍,直到最后剩一个很小的芯。看李晓虹吃过觉得好吃,孙扬也喜欢上了这种馒头。甜丝丝的,有种麦子特有的香味,他觉得比镇政府食堂的馒头好吃多了。
一个馒头二两粮票5分钱,孙扬买了两斤十个。
做好饭等爸爸回来,李晓虹发现爸爸回来了,后面还跟着跟班孙扬。
“你怎么也来我家了,要一起吃饭吗?”
“要!”孙扬理直气壮地说。话说今天他可是为李晓虹家出力了,自然要吃顿饭才行。李晓虹亲手做的,感觉饭菜里有家的味道。这样的饭菜还是妈妈活着的时候他才尝过,后来就经常跟着爸爸吃食堂,再没那种带着温暖的感觉。
吃完饭,李晓虹看爸妈在一起商量了什么,妈妈眼睛发红一起出去了。
看了眼孙扬,“你不回家去吗?”
“我爸又出去吃饭了,回去也只是我一个人,还不如在你家,还可以说说话。”孙扬坐在板凳上,手支着下巴。
普通的木头凳子,简单粉刷的白墙面,让他坐在那里,却有一种豪宅的感觉。
李晓虹从未见过他妈妈,但涉及个人隐私,她从不去问。
“你说,你爸妈会去干什么呢?”两人无事,就坐着闲聊。
“看我妈眼睛红红的,估计是去和大舅家摊牌了。”因为常来,孙扬已对自己家门清,李晓虹也没瞒他。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孙扬慨叹。
“好了,小小年纪不要深沉了,小孩子子还是单纯一点更可爱。”
“拜托,我不是小孩子了好不好?不要用这样的口气和我说话。”孙扬很无奈。
“好,我知道你不是小孩子了。”李晓虹的话一听就很没诚意。
孙扬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自己和李晓虹总说不清。
“你和我爸,上午去李丽家了?”
“嗯,我是去当证人的。”
“当证人?怎么没听你说过你还认识李丽?”
孙扬怎么会承认自己是去看看情况,如果有什么意外他还可以以镇书记儿子的名义出面,他知道镇里的人对他都有种无形的讨好。
只是说:“我去了她家才知道,我上次去县城时遇见她。”
“我们去的时候,那个叫水根的正给她洗衣服,见李叔过去了,下意识就护着她,她却只顾躲在水根的背后。听老人说,人的福分不懂得珍惜,就会慢慢变少。”
“no 作no die。”李晓虹说。
“什么?”孙扬怎么觉得以自己的听力却不明白这话呢?
“没什么。”
总是这样,孙扬觉得现在她正站在自己面前,却隔着一层遮挡物似的,让她陷在深深的迷雾中,这让他越发想去探索,却又有点无措。不过,我是她现在最好的朋友,相处最多的人,他给打气。
“我爸怎么对李丽他们的?”李晓虹不好拿这事问她爸,只好向当事人孙扬打听。
“李叔上前给了那个李丽一巴掌,她的脸当时就肿了,吓得混身发抖,再也不像开始那么嘴硬。”
“打得好!”李晓虹不由赞道,“我爸这是特殊情况,不过你可不能长大了打女人,这个习惯不好。”
“放心吧。我才不会打女人呢。”我放什么心,李晓虹听到这话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想了半天也没明白,管它呢。两人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很快爸妈就回来了。
张梅英脸上带着决绝,抱住了李晓虹,“晓虹,以后我们只当没你大舅家,我们不再来往了。”
李晓虹个子只到妈妈下巴,只好拍拍她的腰,“反正我们要搬去县城了,眼不见心不烦,不来往正好!”
作者有话要说:no do no die,这句话看到很多次,总觉有种莫名的喜感,我终于在我文中把它写了出来。
不知大家看得怎么样,我觉得这完全是我脑洞大开的产物,写的时候很happy。
感谢、欢喜、richer、 whitetea、木方圆、温暖各位大大的评,爱你们,抱抱!我的文虽冷,我觉得我的读者是最好的,都这么支持鼓励着我,谢谢大家!
新文的事有四个人给了意见,但意见是三种:一个是要看现在这文的,这个肯定会坚持写完,一个是要看淘宝女的,一个是看要粗心女的,还有一个意见是可以综合在一起的,大家众口难调,作者君好为难。现在只好是哪个大纲先撸顺就哪篇了,没按您意见的也不要生气,下下一篇见喽。看,作者一下了把未来好长一段时间都许出去了,收藏一下作者罢,有新文您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哦。
、春梦
县城的小楼已装修得差不多,说是装修,其实也就是把线布好,把墙刷白,因为地板砖都是小块的,马赛克那种,砖的光泽度差,铺出来效果也一般,李晓虹不想过几后再麻烦返工,她可是知道原有的地板砖再敲掉得有多费事。所以,除了几个卧室,其他地方直接用水泥找平完事。卧室里,则是用木板铺了一层,刷成了浅棕色,配上只上了清漆的松木家具,米白色的窗帘,显得时尚而温馨。
景玉表嫂来她家看过后,啧啧称赞,说如果她家的房子要盖,就照李晓虹家这样的盖,也要这样装修。李晓虹直接把孙扬画的结构图给了她一份。
孙扬正在吴里镇的街道上走着。比起初来的时候,整个镇子有了翻天必履地的变化。整条镇上的主街道,都用沥青铺过,显得宽敞整洁,一直通向县城。从镇上到各个村的路,则按张梅英说的,铺上了煤渣与石子,也尽力都夯得平整。
听爸爸说,事情比想象中更容易得多,因为各个村的村民都为原来的土路所苦,镇政府一带头,修到哪个村的路,那个村的村民都争着出力,最后所花无几,只是几个运输费。而去县城的咱,县里领导听了镇上的汇报后,也采取了这种办法,县里又加了一部分钱,把整条路和国道连通了起来。
现在,树木萧条,路两边的两排杨树,像沉默的标枪,直刺蔚蓝的天空。可以想象,到了夏季,该是如何的树叶婆娑。
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褐色□□的土地,那是留待春天种烟叶用的。这一切,给爸爸带来了极大的赞誉。在省报的一大块位置上,也曾有过一篇文章,赞扬了爸爸建设新农村的魄力与眼光,并号召大家向爸爸学习,给农民多办事,办实事。
谁能想到,这是一个小姑娘的建议呢?“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极大的实际操作性,很快就可以推广开来。”这是向来不轻易赞扬别人的爷爷的话。
如今,李晓虹搬走几天了,孙扬自己一个人走在喧闹的大街上,觉得街道特别空旷,自己特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