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生活》第234章


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清代武亿曾说:“龙门不仅为石镌佛场,亦古碑林也”。 “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体的代表,它基于隶、形于楷,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众多的石刻题记中精选出来的魏碑书法精华。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魏碑有“结构天成、笔法跳跃、精神飞动、血肉丰美等十美,他大力提倡学习书法应从龙门二十品入手,给“龙门二十品”以极高的评价。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魏碑体的珍品和唐楷书体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之杰作。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优美,更是许多石窟难以比拟的。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东山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的香山寺,是武周时代封建王朝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诃罗的遗身而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香山寺法音绵历、香火炽盛,以致中唐时代享誉中外的文化名人白居易,竟以居士情结与如满和尚等人结为“香山九老”,酬唱于该寺的堂上林下、晨烟夕蔼。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卒于洛阳履道里故居,白居易的亲属,根据他生前的遗嘱,将他葬于龙门香山寺下。今日的白园(白居易墓园),是各界来宾体验大诗人晚年生活的理想之地。
龙门石窟这些洋溢着信仰情感的文化遗存,其极具异域格调的外在形态和充斥着人文意识的内在涵养,是古代社会广大人民对现实世界充满诉求意愿的物质折射。中华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和成效卓绝的创造能力,透过这一遗响千载的人文景观可以得到透彻的解说。
这,就是玉儿了解的龙门石窟。
可当真正来到龙门,真正面对着这一中国的文化瑰宝的时候,玉儿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不光是她,元祥、英格尔、小虎子和喜格尔,也是一副被惊呆了的模样。而天清师太,虽然曾经来过这里,可跟现在心情还是无法比拟的。
看着眼前这滚滚的江水,玉儿退后了一步,靠进元祥温暖的怀抱里,嘴角慢慢勾起,眼睛闪闪发亮,喃喃地说“龙门!这就是龙门!”
甘苦滋味 第410章 龙门,白马
第410章 龙门,白马
“呵呵,是啊!老婆!这就是龙门!看!多么的波澜壮阔!”元祥轻轻的呢喃着。看着远方,心潮澎湃,他完全能了解玉儿的想法,鲤鱼跃龙门,这,就是龙门的最现实写照!
走过细细的甬道,身旁,就是深深地、奔腾的河水,玉儿拉着元祥的手,快步往里走,这里,就是最原始,最自然的龙门石窟!现在这里的周围,只有不多得几个小小村落,玉儿和元祥,先打听了这里有没有小院儿出租,憨厚的乡民告诉他们,说这里只有两处地方可以租住,都是给那些来礼佛的人准备的大院子客栈,只能租住房间,没有单独的小院儿。
玉儿看着眼前这位憨厚的大叔。笑着问他能不能住在他的家里,那大叔一愣,摸了摸头,开心地笑了,连连点头,“呵呵,可以啊!不过我家很简陋,你们住下就住下吧!我家只有一家五口人,住到邻居家就行。”
“谢谢您,大叔,我们最多住七八天就走。给您添麻烦了。”玉儿高兴得看了元祥一眼,就拉着他跟着这位李大叔回了家。
这个小院儿确实不大,却收拾得十分干净、利索,小小的三间正屋,门口还有两间小屋和一个小厨房,都是用这里的石头垒的,泥灰抹缝,屋里的墙上,都是用碎稻草合着泥浆抹得,简简单单的桌椅板凳,虽然简陋,却也方便。
“大叔,这墙面。。。。。。”元祥诧异的摸着墙上的凸起,扭头看着站在一旁憨厚笑着的大叔。
玉儿笑嘻嘻的接过话茬儿,“呵呵,这是因为这里临着大河,还是比较潮的。这样用稻草合着泥浆,就不怕墙会起皮儿了。”
“对!对!对!呵呵,还是这位小夫人见识多!这法子是祖辈传下来的,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您这么一说,的确是!这墙从来都不会起皮呢!”李大叔笑得十分开心,连连点头。
外面的李大婶和他们的儿子、女儿,已经帮着把洗澡水烧好了,他们家就这四口人和一个老奶奶,是李大婶的老母亲,李大叔的父母早亡,就把这老岳母给接来一起住了。
玉儿和元祥服侍天清师太在正屋的东边住下,中间那间用来做饭厅和沐浴用,小虎子跟着英格尔,住在门口的那间大一点的房子里,喜格尔住在最小的屋子里,玉儿和元祥住在正屋的西边,马车就放在院子里,马匹拴在院子一旁的树上。
吃着李大婶做的家常菜,几个人都很开心,这一家人很是纯朴。因为他们来,就把家里所有的好吃的都拿出来了,玉儿和元祥连连让他们一起吃,可他们还是很不好意思,推辞着出去了。他们搬到了邻居家住,把这里完全交给了这几个陌生人。他们的邻居人也很好,知道李大叔家来了客人,还送来了几个家里老母鸡刚刚下的蛋,给客人添菜。
他们这里,是靠近龙门石窟比较偏僻的一个小村落,平常也没有什么外人来,那些个来礼佛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也都不会来这简陋的地方,李大叔是刚巧去那出租的大客栈送菜,碰上的玉儿他们,看他们为人和善,又衣着朴素,就当作是普通的中等人家来闲逛的,又听说不用自己操心,只要提供住处就好,也乐意给家里添点儿收入,就把他们领了来,给准备好了一餐饭,弄好了洗澡水,指给了去龙门石窟和香山寺的路,就带着家人搬到了邻居家。
玉儿和元祥、天清师太、英格尔、小虎子、喜格尔,分别洗好了澡,换了衣服,吃完了饭。就趁着还没天黑,在这小村庄里逛了起来,这些人的消息都很灵通,都知道李大叔家里住进了客人,现在看到这六个人,也都憨厚的笑着打招呼。
玉儿兴高采烈的跟这些人聊天,还买了他们家里刚下的几个鸡蛋,又买了一点儿米和棒子面,说明天一早要给大家做米粥和棒子面鸡蛋饼吃,还买了几块儿他们自己织的土布,总共才花了二十个铜板。把这些人都高兴坏了,听说玉儿想吃咸菜,大家笑着纷纷拿出了家里自己腌的,送给玉儿。
后面的天清师太和英格尔他们,看着兴高采烈的玉儿,和纵容宠溺的笑着的元祥,不禁相视而笑。他们早就习惯了玉儿和元祥的这种玩儿法。
玉儿靠在元祥怀里,坐在大树下,听着村里的老人讲故事,看着眼前的大河,扭头又看了看一旁高高的龙门石窟,不禁十分的陶醉,舒服的像只慵懒的猫。就差喵喵叫了。
第二天一大早,玉儿就爬起来,带着元祥和喜格尔,给大家准备早饭,英格尔和小虎子准备马车和马匹,打算一会儿就去龙门石窟看看。等马匹准备好,饭也出锅了,几个人吃了饭,就出发了。
玉儿拿着自己的速写本和碳条,一幅一幅的勾画着眼前的石刻、佛像,元祥就坐在玉儿身边看。英格尔跟在手拉着手的小虎子和喜格尔身边,照应着这两个玩儿疯了的小孩子,天清师太就在一旁细细的端详着佛像,捻着手里的紫檀念珠,默默无语。
一阵吵闹声,打破了这宁静的快乐,玉儿不耐烦的扭过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元祥伸手搂住玉儿的肩膀,安抚她,英格尔拉过小虎子和喜格尔,来到玉儿身边。
原来,是租住在那处大客栈里的一家人,正在教训下人,这家人是去京城走门路的,老太太要来这龙门石窟礼佛,做候补道的儿子,就带了老太太和自己的夫人来了,听那意思,好像还是索额图的什么远房亲戚,可好像要走的是明珠的路子,那个小厮弄坏了要送给明珠的一尊玉佛,正被他家的大管家拿着皮鞭抽打。
玉儿扭过头,根本不再理会,专心的又画了起来,元祥看玉儿不答理,也就不再管了。
“老婆,再让他这么打下去,那孩子就快死了!”元祥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