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373章


瞧谌眨┚傩惺诮钡淅瘛!?939 年即授出 300 万枚。 
德国国家政治教育学院*德齐亚诺、希特勒)国民族政治教育学院的 旧译。 
德国经济有机建设条例即“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 
德 国 经 济 有 机 结 构 条 例 ( GesetzUberdleVorberel 一 tungderanischenAufbausderdeutschenWirtschaft)一译“德国经济有 机建设条例”。纳粹德国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军事化的法律。由* 德国经济总会起草,1934 年 2 月 27 日颁布。规定:原有的企业联合会或地 方商会成为国家机构,所有企业主必须加入,在此基础上,设立按部门和地 区两个系统的经济调节机构,用以控制全国的企业。部门调节机构的组织形 式是四级经济集团,最上级为工业、商业、银行、保险业、动力和手工业 6 个最高集团,下属 44 个经济集团,350 个部门集团,640 个专业集团;地区 调节机构为 18 个省经济厅及其下属市、区分支机构。两类调节机构都具有政 府机构的权力,负责人由上级任命,统一归中央经济部下设的全德经济院管 辖,同时在有关中央专业管理局的协同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自上而下的双重 交叉控制。调节机构基本由大资本家任头目,有权控制各企业的原料、订货 和劳动力分配。通过本条例,纳粹德国建立了自中央到地方的庞大经济控制 体系。 
德军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势1942 年6月28 日至10月14日德军在苏德 战场南翼发动的一系列进攻战役。 
年 4 月,德军最高统帅部确定了东线进攻计划,4 月 5 日以《希特勒第 四十一号指令》下达。其息意图是:在南方战略方向进行一系列连续的、互 相补充的突击,首先突破沃罗涅日(BopoHeM);尔后消灭顿河以西之苏军; 继而合围斯大林格勒;最后南进高加索,此作战行动的代号为*蓝色(6 月 30 日起改称*不伦瑞克)。1942 年 5—6 月,德军在*刻赤战役和*哈尔科夫交战 中获胜,并攻占塞瓦斯托波尔,从而为夏季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6 月 28 日。 德军实施夏季攻势的第一个突击,苏军相应进行了*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 勒战役。7 月 7 日,德军实施第二个突击,代号为“克劳塞维兹”(又称“蓝 色二号”),苏军相应进行了*顿巴斯战役。至 7 月下旬,德军已先后攻占沃 罗涅日、罗斯托夫等地,占领了顿巴斯,推进到顿何大弯曲部,并强渡顿河 下游,对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造成直接威胁。7 月 23 日,*《希特勒第四十 五号指令》把原计划分阶段突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改为在这两个方向同时 发起攻势,代号分别为*苍鹭和*鼠曲草,由此展开*斯大林榕勒会战和*高加 索会战。由于苏军的积极防御和顽强抵抗,至 1942 年 9 月底,德军的攻势已 被阻遏,在两个作战方向均形成对峙局面。10 月 14 日,*《希特勒第一号作 战命令》决定在苏德战场转入战略防御,标志着德军夏季攻势以失败告终。 
德军一九四三年夏季攻势1943 年 7—8 月德军在苏德战线库尔斯克 突出部地域实施的战略住进攻战役,代号*堡垒,旨在夺回战略主动权。详见 “库尔斯克会战”。 
德军进驻莱茵兰非军事区纳粹德国违反《凡尔赛和约》,派兵进驻莱茵 河两岸非军事区的事件。1935 年*《苏法互助条约》签订后,德国多次指责 该条约破坏*《洛迦诺公约》,积极准备出兵莱茵兰非军事区,1936 年法国 议会批准《苏法互助条约》后,3 月 7 日德国向英、法、意、比 4 国发出备 忘录,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同时派出 19 个步兵营和 12 个炮兵连约 3 万人的军队迅速进驻菜茵兰非军事区。对此毁约行动,英国德军进军莱茵兰 反应冷淡,法国举棋不定,3 月 10 日在《洛迦诺公约》各缔约国会议上也来 通过任何决议。 
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OberkommandoderWehrmacht,缩写 OKW)1938 —1945 年*德国武装部队的最高指挥机关。1938 年 2 月 4 日根据《希特勒关 于德国武装部队统辖权的命令》设立,希特动为最高统帅,凯特尔为最高统 帅部长官(政府部长级)。直接领导陆、空、海三军总司令,1941 年底希特 勒兼任陆军总司令后改为直接领导陆军总参谋长和空、海军总司令。下辖 4 个局:作战局(Wehrmachtfuhrungsamt,缩写 WFA),主管作战事务,受凯 特尔控制;谍报局(见“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经济和军备 局(WirtschaftsUndRustungsamt,简称 WiRuAmt),主管后勤事务,托马 斯任局长;总务局(AmtsgruppeAllgemeineWehrMachtangelegenheiten)1938 —1939 年称“军事经济参谋处”[Welirwirtsschaftsstaba]),主管日常军 务。 
德意志血统及荣誉保护法(Gesetzzum Sehutzdes deutsehen Blutesun dderdeuts ehen Ehre)见“纽伦堡法”。 
德日确认三国同盟共同宣言德国、日本为意大利投降发布的宣言, 1943 年 9 月 27 日发表。主要内容为:德、日保证,在意大利向英、美投降 的情况下,仍忠于 1940 年 9 月 27 日签订的*《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同年 12 月 9 日日本驻苏大使向苏外交人民委员声明:“确认三国同盟条约的目的, 只不过在于表明意大利政体的变更丝毫无损于该约的效力。” 
德国经济男捐助希特勒基金德国垄断资本家捐助纳粹党的基金。 1933 年 6 月由德国垄断资本家组织“全德工业联合会”(原称“全德工业联 盟”)设立,古斯塔夫·克虏伯任基金委员会主席。全德工业联合会成员通 过银行定期把钱拨到基金的活期存款账户上。1933—1945 年共捐款约 7 亿马 克。赫斯在一份秘密通令中规定,该基金应用于资助冲锋队、党工队和希特 勒青年团等组织。 
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Amt/AuslandAbwehr)纳粹德国武 装部队主要谍报机构。原名*阿勃韦尔,1938 年改组成“德国武装部队最高 统帅部侦察和反侦察局”。1939 年改现名。亦沿用“阿勃韦尔”日称。*卡 纳里斯任局长(1938—1944)。下设 5 个处:一处(A—I)主管国外侦察工 作,负责收集外国的军事经济情报:二处(A—TI)主管组织国外和敌军后方 的破坏活动:三处(A—III)主管军事反侦察及在本国军队和军事工业中从 事政治侦缉;四处(国外处)负责领导驻外武官的特务活动:五处(总务处) 主管行政工作,管理全局的重要档案和间谍卡片。辖有国内外地区性分支机 构,国内机构的基本单位是军区和海军基地司令部下设的特工处;国外机构 由侨居敌国的侨民组织和中立国及盟国的所谓“军事组织”组成,通过德国 驻外使领馆受总部领导。曾参与入侵波兰、北欧、西欧和日尔干国家的准备 工作和作战行动。1941 年起加紧收集苏联的情报,培训在苏联后方活动的专 门破坏小组。同年 6 月成立主管苏德战场间谍活动的特别指挥部。1942 年又 成立“特种指挥部”,负责对付苏联的游击活动和伞兵侦察行动。1944 年 2 月并入*德国中央保安局。滕代远(1904—1974)中国将领,1925 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1928 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红三军团政委、红一方面军副政 委。1935 年在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入列宁学院学习。抗日 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参与加强八路军、新四军的政治工作。 1940 年调任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在大行抗日根据地办学,致力培养抗日军 政干部。1942 年 8 月任八路军参谋长,参与指挥抗日游击战争,领导根据地 军民作战和生产,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1945 年 8 月,率部对日伪军反攻作战,收复大片失地。抗战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 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铁道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鲫鱼式轰炸机(Karas)即 PZL“P23 型轰炸机”。 
[丶] 
摩纳(JeanMonnet,1888—1979)法国财经专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曾任国际联盟副秘书长,活跃于国际主融财经界。1938 年 9 月,曾被达拉第 派往美国洽谈购买军火事宜。1939 年 9 月任英法经济合作委员会主席。1940 年 6 月参加制订英、法两国合并的计划.法国败降后赴美,任对英物资供应委 员会委员。美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