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第59章


就这么夹着尾巴走掉?
这就是失败!是在向豪强示弱!
如果此刻将事情停止,那么,豪强们将会自动释放。他一走了事,所有来陈述冤屈的苦难百姓,将会遭受灭顶之灾!
曹操心一横,决定继续留在顿丘,将曹嵩写来的竹简翻过来,在背面写上:父亲在上,儿意已定,不除残暴,誓不回京!
曹操一夜未眠,连夜拟好奏折和案宗,准备呈报上级官府。第二天斩首十七名主犯,其他家属无罪释放,如有再犯,定不赦免!
李邯提醒曹操:这样处理恐怕不好。
曹操感到意外:为何?
李邯说:剩下未被处决之人,要是上京告状、伺机报复怎么办?
曹操沉吟片刻:我只处置有罪,不追究无过。
手起刀落,十七颗人头落地,所有无罪者释放回家。小小顿丘县总共也就两三万人,一下子杀掉那么多有头有脸的豪强,能不引起公愤?还存留的家属能不到处告状?
从顿丘的上级部门到朝廷,都知道顿丘几十年来的困境,一下子杀十七个是多了些,但不用重典怎么能使乱有治?
身为光禄大夫的桥玄在皇帝面前力荐曹操的能力。盛赞曹操在顿丘扬皇威,树国柄,实乃“国之栋梁,帝之辅弼”。
曹节和王甫因为曹嵩的关系也站在曹操这边,在皇帝面前吹风,曹操并非滥杀无辜,只是惩治有罪之人。
状纸从顿丘纷至沓来,曹节发狠查办了大力为顿丘受曹操打击的豪强告状的骑都尉张胤,各方告曹操黑状的势头才算遏制。
关键时刻,还是曹嵩的深厚家底起了作用,挽救了狂涛怒海里的曹操。
曹操竟然奇迹般地安然无恙,继续做他的顿丘县令。
这一年发生在东汉的另一件大事,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事件。
当初桥玄要开放太学遭到封杀,蔡邕想要解决地方私学在教学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便在两年前向皇帝上书:因为教材和典籍少的缘故,很多地方私学和官学的教科书都是依靠私学教授口述,其中难免发生误传和误解,这样不但有损经典,也有害学子,更加会造成歪嘴和尚念歪经。能否用石头将重要典籍用古文、篆、隶三种字体刻下来,以便和汉隶相互对照、翻译,并以此为万世标准。
无论是皇帝还是曹节以及满朝文武,都觉得蔡邕此议甚好,刻经计划立即执行,快速进展。
两年多来,典籍内容由蔡邕亲自题写,蔡邕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太史令单飏,甚至包括曹嵩这样的经学人才,也曾临时抽调前往刻石厂帮忙,要刻全本“五经”巨石立于太学门外。
刻好的将近两米高的石经共有二百多块,陈列在独木桥之南的广场上,一排十块,二十排石刻整齐排列,如同巨石阵。
每天前来观摩的士子、学子们、大夫们,光乘坐而来的马车、牛车就有千乘之多,把太学门口的街道都堵上了,场面蔚为壮观。
有的前来观摩蔡邕的书法,更多人前来勘误典籍。
蔡邕和曹操这对昔日师生,从顿丘到洛阳遥相呼应,为大汉的吏治和文治作出榜样和贡献。
灯再亮,也不能照亮黑夜下的大海。船再快,船长再英明,水手的技艺再好,怎奈巨浪起伏,苦海无边。
佛说:“我不度尽地狱之鬼,誓不成佛。”
曹操打算不惩治完顿丘的恶人、不拯救完最后一个受欺压的苦难百姓,决不回京。经过两三年的用心整治,顿丘民风肃然。
富豪夹着尾巴做人,奉公守法,掐指细算,霸占几十亩田地和他们金贵的身家性命无法对等。
曹操在顿丘整治时弊、开挖淤塞河道、加固黄河大堤,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开办教育,使顿丘“大治”!
曹操惦记他曾壮游的沿途百姓,他们如今怎么样了?是否可以总结经验,将他的成功运用到别的地方?频频给朝廷和上级官府上书,陈述如何革除时弊、重振地方农业、招抚流民发展经济。
这些奏折到了皇帝刘宏手上,再经过桥玄解读、赞赏,刘宏开始喜欢这位叫“曹什么”的顿丘县令。以至于看到桥玄就会问:那个叫曹什么的最近写奏折了没有?
曹节也很高兴地看到曹操在顿丘的出色表现,除了顿丘令之外,又给了他个新头衔,和昔日恩师蔡邕同为议郎。可直接给皇帝及朝廷有关部门上书谏言或参议国事。
曹节颇有曹腾之风,在他辅政期间,善待士人,“党锢”之禁悄然溶解。一再起用桥玄等名士,收罗乡间士人效命朝廷,让蔡邕刻石经,建立专门以“六艺”为教学纲要的最高艺术学院。
各方似乎都有了安顿。
曹操为顿丘百姓革除百年弊政,打击豪强,惩治恶霸,如同将漫天阴霾挥散,给劳苦百姓一片青天,让人们终于看到阳光!
顿丘百姓送给这个三年前还是官场新手,被当作火灾和盗贼提防的学生官曹操一个尊称——“曹青天”。
曹操这艘行驶在宦海中的小舢板,不但没有遭到沉船和落海的危险,而且还做得有声有色。看似顺风顺水的顿丘令,似乎没有了阻碍,下一步就等着升职。
曹嵩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神经过敏?
是不是那坚守“等”和“忍”的信条已经过时?
向来一潭死水的政坛难道有了松动?
如果老天看上了某个人,不经历这样的灾难,就会有那样的打击。当获得成功的人们站下来回头望望,曾经的磨难都成了资本和财富。
公元178年发生了什么事,让曹操不得不离开顿丘,彻底丢掉前途,差点送掉全家性命?
心系国事忧风雨
顿丘的梅雨季节,总是那么绵长和充满危险。
黄河大堤虽然去年已经加固,不知道能不能扛过今年的雨季?
当时没有天气预报。古人登楼望气,也只能预测半天之内的天气,看到目所穷极之处。
曹操和随从人员看守大坝,几百位农人都穿着蓑衣分散立在大堤上,由于风雨如注,相互间声音传得不远,如果哪里发生险情,赶紧敲锣报警,其他人赶往决堤地点,保证堤内千顷良田不受水患。
曹操极目堤内,小麦已经快要成熟,黄绿相间的麦田像一块块厚厚的毡垫,铺满黄河沿岸。这可都是农人的希望,历史上无数次被夺去粮食和田地的农民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过去是百姓自己的事,如今曹操在,就是曹操的事。保护良田,责无旁贷!
曹操仰头看天,天上雨丝如线,落在曹操的脸上、蓑衣上。曹操感慨:老子云“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哎,吾非圣人,乃顿丘之长……
曹操还在胡思乱想,突然岸东锣声紧急,曹操和所有人听到锣声不用号召,一起奔赴决堤处。
黄河水顺着决堤口奔泻而下,草包带子灌着泥土推进决口,很快便被河水冲走。虽时值仲春,寒雨早已淋湿所有人的衣裳,冻得牙齿直打颤。
曹操喊道:快!手臂相连,跳进水中!
农人和差人纷纷手臂相勾连,迅速入水。
岸上农民赶紧扛草包带子抛入曹操他们搭建的人墙上游。
水越来越急,决堤继续,泥土坍塌。
迅速集聚的几百个农民见曹县令站在水中,都主动跳入决口。
曹操声嘶力竭地喊:快!朝我抛!
经过两个多时辰的奋战,水魔依旧按照原来的航道,向东奔去。
决口挡住,曹操等所有人才撤出决口,满身泥水爬上岸,累得瘫坐在地,吩咐众人继续加固河堤。
由于抗洪救险得力,今年也许是黄河水小年,总算保住堤坝内三千多顷良田,顿丘民众喜获丰收!
百姓拿到了自己的土地,又获得了丰收。富人们也显得本分,械斗、闹事等社会问题不治自解,整个顿丘社会面貌得到基本改变。
而曹操并没有空闲,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曹操要多建几所学校,让教育不再是富人的专利,使得更多穷人有条件进入学校读书。
孔子说过:要立志于“道”,要严格操守德行,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曹操遵循圣人遗训,怜悯那些孤老无依的穷人,每当看到他们,他就在想,他这样的官家子弟在洛阳过的锦衣玉食、胡作非为不求上进的生活。那些平常百姓是劳苦大众,至少应该吃饱穿暖有屋子住,不怕风雨,不惧严寒,这才是人类跟野兽的区别。这是官员的责任,自己穿暖了,也应该想到在你的治内,还有老百姓在挨饿受冻。
远离洛阳,他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朝中诸事。比如犹在昨日的“党锢之祸”,对全国各阶层的伤害影响深远。
小小的顿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