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第46章


曹操不管身后的喧闹和熙攘独自上路,前路有无数驿站在等待他,吃饭睡觉这等小事算什么。人都有乐观过了头的时候,情况真的如曹嵩所说的那样容易吗?
出门方知事事难
像曹操这样骑马出游的算是条件上等,很多家境贫寒的学子们都要随身挑着行礼和干粮,步行到另一个地方。
这样既缓慢又辛苦,为了抄近路还会沿途经过村庄,需要一边问路一边赶路,遇到路途远的,方言不懂,就更不方便。
曹操很难想象,前人用什么方式相互交流,伟人们如何横刀立马踏平天下建立大汉帝国。
出了洛阳,就要奔渑池,一路上春寒料峭。一株株柳树灰溜溜地站着,好像生命已经逝去。村庄死一般寂静,田地荒芜。
时间到了中午,曹操感觉饥肠辘辘,他相信沿着官道走,就能看见路旁的驿站。
马也累了,鼻子里冒着热气,走到一处水源边,停下来让马喝水休息。突然发现不远处的水边躺着一位年迈老者的尸体,曹操上前看,好像已经死去。
早在170年,曹操就听说过河内有户人家因为没有吃的,丈夫把妻子杀掉吃了。而河东的妻子却杀了丈夫来吃。当时同学们还取笑说,将这两个吃人的男女合在一起过日子,看他们到最后谁吃了谁。
这在当时是一句玩笑话,可是今天,曹操真实看到路边有饿死的穷人。难道吃饱饭就这么难吗?这是天下难做的事情吗?
曹操曾经和曹嵩去过国家粮库,里面的粮食多得变霉,成群的老鼠在粮仓里流窜,一个个吃得肚大腰圆。只要仓库门一开,老鼠们到处乱窜,跑马一般,眼见得四野百姓比不上国库老鼠。
曹操还问过曹嵩,为什么要储备这么多的粮食。
曹嵩回答是:国家储备粮,以备打仗用,或者荒年用。
为什么如今到了荒年,国家却不把收缴上去的粮食拿出来赈灾?东汉所有统治者都知道,包括曹操他们的教科书里也强调:人的生命很贵重,人口是地区和国家实力的重要保证,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医学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处在贫困线以下,新生儿出生死亡率高,平均寿命短,加上灾难和兵难,人口发展一直缓慢。
为什么诸位都明白的道理,却没有人实施它?
曹操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不知道全国像这样的贫穷人口太多太多,官府已经无力赈灾。
国库里就那一点粮食,给谁?给了穷人皇帝怎么办?皇家卫队和国家军队怎么办?交通又不发达,所谓“百里不柴,千里不粜”。
千里之外的粮食除了水路都要陆路人工运输,一个人最多可以运输二百斤粮食,一千里的路程往返就是两千里,按每天走五十里计算,路上需要四十天,每人每天二斤粮食,路上花费掉八十斤,是所运输粮食的一小半,既耗费人力,又浪费粮食。
偌大的大汉帝国,想要赈灾也没那么容易。即使如曹操所想发展生产自救,可粮食吃光,连种子都没有,拿什么播种?谁来帮他们度过难关?
地方官府自保都很困难,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当地人民饿得逃荒避难而去。那位水边老人并没有死,他还能睁开眼睛,曹操慌忙捧了些水滴在老人裂开的唇上,老人已经走了十八天,从遥远的永宁来找女儿,可女儿一家早在他来到之前逃难去了,老人无奈,没钱没粮又走不动,只有躺在这里等死。
曹操后悔没留点东西在身边,连印信和钱都送给洛阳城外的穷人们,这会儿没办法了。老人知道曹操没有粮食,催促曹操快走,不要管他,他已经准备好了死亡。
曹操心情沉痛地上马,大约又赶了三个时辰的路,太阳都已偏西,才看到路边有“渑池东”驿站。
小当差的以曹操没有身份证明,没有钱,还冒充当今大司农的儿子,拒绝接待。
曹操这回真的绝望,怎么办呢,驿站是不可能吃得上东西,前路漫漫,总不能现在回洛阳吧?
曹操回头望望东面洛阳的方向,摇摇头,这会儿回去,以后就更别想自作主张干点自主的事情了。
曹操眼看驿站没有凭信无法获得帮助,又不能回洛阳,只好硬着头皮前行。
一路难行,这是一条两米宽的郡道,田地里的麦苗都被挖来吃掉,留下被翻遍的土地,满地伤疤。
将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气候寒冷,空气湿润,由于人口稀少,轻易就能看见路边长有一二百岁古树。那些树越是上了年纪,越被当地人保护。
低矮的村庄,错落参差的草房,远处悠然显现的山峦,一条溪水沿着村庄旖旎而过,越发显得古朴幽深。
大约走了十几里地,这里是前两个诸侯国的边界,村庄越来越稀少,两边古树都有好几人高,中间沟渠干涸,等待春雨普降甘霖。
曹操问附近哪里有私学。一位年轻人告诉曹操,往回走五里路,有条乡间小道往西走,经过二十六个村庄,就可以碰见一所私学,在那教授的先生名叫梁衡,尤其擅长道学,可惜前几天学生们走得差不多了,他刚从那儿回来,因为家中老母需要奉养。
曹操一路快马加鞭,直奔梁衡私学。
六十里路程,天已黑透,曹操大晚才来到私学所在地,村头立有忠义牌坊,村内显然比别处繁荣,有几十所前来求学的学子们盖的茅庐,甚至还有酒肆、茶馆,可现在这些依凭学子们开设的场所,如今都已凋零,无助地随风飘去。
这个村庄似乎情况好一些,虽然没有灯光,但仍旧能听到一串狗叫和两声鸡的梦呓。
他挨家挨户问谁家是梁先生家,一位老者起床披衣,给曹操指村东大泡桐树旁的独院。
曹操实在太累,全身都在颤抖,一是太饿,二来赶路太远,在马上颠得屁股都快分家,可能大腿内侧都被马鞍磨破皮,火辣辣地生疼。曹操离开老者,老者转身嘟囔:都散得差不多了,怎么还有新来的?
曹操敲响梁衡家的门,还没等到有人来开门,眼前一黑,猛地晕倒。落此荒村,私学凋零,曹操还能有救吗?
落难得遇有缘人
梁衡端着油灯前来开门,只看见有一匹马,但没看见地上的曹操,再往地下一看,有个人晕倒。梁衡赶紧朝屋里叫道:卿儿他娘,快出来帮忙!
梁衡两口子慌忙架着曹操来到屋内,点起油灯,看见曹操面如死灰,全身汗水如雨,这是低血糖的征召,梁衡知道曹操这是又累又饿造成的,忙要夫人烧水调点稀汤面,不一会儿,面食端来,梁衡两口子端碗喂曹操喝下。
过了一会儿,曹操缓过劲来,倒地便拜,感谢梁衡救命之恩。梁衡安排曹操在灶台草堆里睡下,曹操累得很乏,很快睡去。
梁衡又出去抱些草料给曹操的马,两口子猜疑曹操的来历,不知道这位官家子弟来此作何?
第二天一早,曹操见过梁衡,把一切都跟梁衡说明白,梁衡叹息,他的一二百个学生如今只剩下十几个人,荒年艰难,实在难以为继。
学生们即使留下来,也很难再买到粮食,只能暂时先回故乡,等年景好了再回来。
梁衡得知曹操是曹嵩的儿子,便将自己做个简单介绍。他是商丘梁郡人,前几年在洛阳某私学任教,发生“党锢”之难后,被官府驱逐出洛阳,流落到这里讲学授课聊以度日。
曹操听说梁衡是梁郡人,跟桥玄是同乡,便问梁衡是否认识桥玄,谁知梁衡不但认识,而且年轻时跟桥玄有交往,只是后来桥玄迁任边疆,之间断了联系。
曹操将桥玄的近况全部告诉梁衡,他乡遇到跟桥玄熟悉的人,令曹操非常高兴。
说起当地情况,曹操问梁衡,洛阳的情况看上去还好,为什么这些地方凋敝得这么厉害?当地官员难道不管吗?
梁衡说地方官府保官而已,谁肯真正当官为民。如今士大夫受到排挤,太监当道,皇帝虚位,天下再不整治,大乱难免。
曹操惊诧,问梁衡难道那些官员不知道这样对待百姓,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吗?
梁衡叹气:怎么能不知道,他们保住官位,比保住大汉的江山和百姓的死活重要。
曹操紧皱眉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这些官员为什么不能明白,江山没了,他们还做什么官?百姓活不下去要造反,哪里来的江山?
梁衡摇头叹气:许多让老百姓期待的官员,都迷上了用职位换金钱,哪里还顾得上子民的死活。过一天算一天吧。
梁衡告诉曹操:这里靠近洛阳,不久将会成为战场。你要再晚来几天,我也要迁走。
曹操皱眉:战场?边疆防务不是还很好吗?段将军早几年还打了大胜仗。
曹操理解的是外敌入侵,梁衡指的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