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聚阴之所,更不会藏污纳垢,因为此处的阴阴是活的,就如同水池水沟的道理,只有死水才容易滋生细菌,活水并不存在这类问题。
“这池子里以前淹死过人么?”拿着罗盘,张国忠绕着养鱼池边走边问。
“据我所知,刘倩他们两口子应该是头一份。”杨舟跟在张国忠身后皱眉道,“张大师,说实话,这个池子最深的地方,也就到我腰,连我家里养的金丝熊都淹不死,谁能想到能一下子就淹死两口大活人?现在这事在当地传得神乎其神的,说什么池子里有鬼,这两口子都是让小鬼拽下去当替身的!”
“这个池子不可能有鬼。”收起罗盘,张国忠重新目测了一下土路与养鱼池的间隙,“对了,杨老弟,你说这水是从娘娘山那边引过来的,怎么个引法?”
“这个……应该是挖沟吧,这我就不知道了。”
“挖沟?”张国忠看了看四周,根本就不像挖过沟的。说实话,张国忠也是在农村混了大半辈子的人,引水这种事放在农村,通常是用抽水机解决而不是挖沟,因为挖沟引水可不简简单单是挖条沟那么简单,沟底和四周都要砌石料做防渗,否则水引不到地方就得在沟里渗没了。一般情况下,至少是乡镇一级的引水灌溉工程才会专门挖沟,否则单就一条水沟的成本就够挖两三个养鱼池的,但如果这养鱼池里的水真如自己所想,是用抽水机抽过来的,管道岂不是要弄几公里长?想到这儿,张国忠抬起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娘娘山,“莫非有什么深井?”
第三十二章 签文
就在这时候,一辆农用三轮车冒着一股黑烟由远而近,开车的是个小老头,车上还坐着个年轻人,看穿戴挺时髦的,像是城里人。
“这位大哥,”张国忠伸手拦车,“跟你打听个事。”
“啥?”开车的小老头一个劲的打量张国忠。
“你知不知道这池子里的水是哪儿来的?”张国忠满脸堆笑地递上一根烟。
“这个啊,从那边引过来的。”小老头指了指不远处娘娘山的方向。
“是,我知道是从那边引过来的,你知道是怎么引的么?是挖沟引的,还是用抽水机抽的?”
“你问这个干吗?”小老头一骗腿从农用三轮车上跳了下来,掏出打火机点上了烟,一双小绿豆眼一个劲的打量张国忠。
“哦,这是我们请来的先生,就为了前些日子淹死人那档子事!”杨舟赶忙上前搭讪,把嘴凑在小老头耳根子底下一通嘀咕。
“哦,张半仙啊!”听杨舟嘀咕完,小老头的表情简直就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我姓李,叫我李老二就行。这个池子的水一半是抽水机抽的,一半是挖沟引的,但沟不是现代人挖的,从古就有。”
“从古就有?”张国忠一皱眉,“你能不能说详细点?”
“这个……要不我带你去看看吧。”李老二琢磨了一阵,干脆决定亲自带着张国忠和杨舟去挖沟现场勘察,“三儿,你把车先开回去,我带张半仙去百丈池看看。”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约莫七八分钟,李老二带着张国忠和杨舟来到了一个小水池边上,“这就是这儿!”李老二抹了把汗,指了指小水池,“这就是百丈池,养鱼池的水就是从这儿用抽水机抽过去的。”
“这里?”张国忠俯下身子仔细看了看水潭,只见这水潭约莫有五米见方,潭水幽黑幽黑的也不知道有多深,水潭的四壁都是青石砌的,确实不像是现代人修的,但看四周青石沿的风化程度,似乎也不是太久远,至多有两三百年的样子。
“这个池子里的水,能抽满整个养鱼池?”张国忠一皱眉,把手放进了池水里,只感觉冰凉刺骨。
“要说这个池子,怪得很,”李老二一皱眉,“谁也不知道啥时候修的,谁也不知道修它到底是为啥,曾经有人用麻绳拴上石头想试试深浅,结果放了六十多米的绳子才探着底。打我记事起,大人们就不让我们靠近这边,这个池子离我们村最近,但那阵子村里人宁肯去一里以外挑水,都不来这儿挑水,我也不知道到底为啥。八几年那会儿村里有个叫张胜利的,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弄了台抽水机,想把这池子里的水抽干,结果抽水机抽了三天三夜,这池子里的水竟然一点都没见下。那时候大伙儿都说这池子里肯定有暗道,和其他水脉连着,后来村里几个年轻的想弄养鱼池,就琢磨着从这里抽水,结果水刚抽过去还没等把鱼养出来,就把人淹死了!”
“暗道?”张国忠打开罗盘,绕着池子走了一圈,发现百丈池正对着娘娘山方向的中心线一带,阴阳果然有些许异常,如果池底真的有所谓连接其他水脉的暗道的话,应该就在下边。“莫非是泄煞?”看着罗盘的变化,张国忠不禁皱起了眉头,因为这个百丈池中的水以及这个所谓的暗道,阴气明显高于刚才那个养鱼池。
茅山术认为,凡是墓边有死水,皆为大阴之象,破解的办法则是挖一条水渠或水道,将水引到阴阳可以循环流动的地方,因为水既主阴,又是阴气循环的良好载体,将死水引到阴阳可以循环流动的地方,既有助于释放死水中淤积的阴气,又有助于释放墓主因阴气淤积所激发的怨气,在茅山术中,这种挖渠引阴的方法称为泄煞。
泄煞的规模与墓边死水面积的大小与墓葬的规模呈正比,以一般老百姓坟头的规模计算,坟边若有一亩以内的死水,那么挖半尺宽的小沟就够了,沟的长度至多一到两米,即可起到良好的泄煞作用,而眼下这个百丈池如果真是泄煞的产物,那泄的又是多大规模的煞呢?
皱着眉头,张国忠端着罗盘顺着所谓的暗渠一口气走出去一两百米,直到无路可走,地面上虽然没有能下脚的地方了,但按罗盘所示,地下的暗渠似乎仍然在向前延伸,大有不到娘娘山不罢休的态势。
“张半仙,”李老二跟在张国忠身后,终于忍不住好奇问了起来,“你看出什么门道了?”
“这条暗渠应该就在咱们脚底下,”张国忠道,“如果我估计得没错,这暗渠应该通着娘娘山中的某处地下水脉。”
“你的意思是说,养鱼池里淹死人,跟水有关?”李老二贼眉鼠眼道。
“现在还不好说,”张国忠深深地吸了口气,“如果知道这个水道究竟通到哪儿,或许能弄明白。”
“张半仙,你知不知道这百丈池究竟是干啥用的?”李老二继续追问,看来这话在嘴边憋了半天了。
“我怀疑是泄墓煞用的。”张国忠道,“李大爷,你知道,附近有没有什么古代墓葬?”
“泄墓煞是啥意思?”李老二两只小绿豆眼瞪得溜圆,“古代墓葬,这个我这我可真没听说过。”
“你知道从哪儿能上娘娘山么?”张国忠指了指不远处的娘娘山,继续问道。
“上山得从那边绕啊,这边没路。”李老二用手指了指刚才来的方向,“张半仙,要不这样,我开车拉你过去,咋样?”
“不必了,我们有车,你告诉我们路就可以了。”面对这李老二的热情,张国忠倒有点不好意思了。
“你们那个车?”李老二嘿嘿一笑,似乎对杨舟的桑塔纳很是不屑一顾,“你们那个车上不去,走那边的路,就得我这个车。”
坐在李老二的农用三轮上,张国忠倒是找回了几分当年在巴山坐牛车的感觉,脚底下的山路的确也不是桑塔纳这类的轿车能开得了的,颠簸了约莫半个钟头,车子七绕八绕停在了山脚下一处稍显平坦的空地上,“只能到这儿了!”李老二嘿嘿一笑,满脸的褶子。
“谢谢你!”张国忠翻身下车,看了看上山的路,比自己想象的要平坦很多。
“啥谢不谢的,你这也是给村里办事。我就在这看车,等你们!”
“太谢谢你了!”张国忠握住了李老二的手,“萍水相逢,真不知道怎么谢你!”
“哎,”握着张国忠的手,李老二推笑的脸忽然一僵,“张半仙啊,我有个私事想托你帮帮忙,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啊?”
“啊?”张国忠的表情也是一僵,心中暗道不好,但此时此刻刚坐完人家的车,也不好推托,“你尽管说。”
“你可千万别误会,我绝对不是那个意思,要不来这娘娘山,我还真想不起来这事。”李老二此时也是一脸的过意不去,“我侄子,有一回上娘娘山玩,把那些个不干净的东西带家里去了,你要是有时间的话,能不能……能不能给瞧瞧啊?”
“不干净的东西?”张国忠一愣,“啥不干净的东西?”
“说这话,得有小一年了吧。”李老二挤了挤绿豆眼,一个劲的叹气,“我也说不好究竟跟娘娘山有没有关系,村里的娃子们也总上山玩,啥事都有,唯独他……”
李
小说推荐
- 茅山后裔之第五卷:建文迷踪
- (﹏(﹏╯建文迷踪 简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自登基之后,朱允炆出台了“宽刑律“励耕织“轻徭赋”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史称“建文新政“新政”的颁布使明朝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朱允炆却并未因此坐稳皇位,因急于削藩,就在其登基的第二年,诸藩
- 最新章:第60章
- 茅山后裔茅翎传
- 作品:茅山后裔茅翎传作者:忧郁龙哥分类:武侠仙侠简介:茅翎一个茅山传人中的吊车尾级的人物,就读于H市乃至全国都算最好的贵族学校,却因为发现了数具不明死因的尸体而展开故事,而在偶然机遇下得到拥有强大力量的“天雄星”的守护下的他又会在险象环生的学校当中与僵尸,妖魔展开怎样的的斗争呢 而在这个和平祥和的年
- 最新章:第115章
- 茅山后裔之将门虎子
- 茅山后裔之外篇将门虎子作者:大力金刚掌第一部 鼠蠹之患第一章 实话实说李二丫正在车间上班,忽然传达室老宋头进车间嚷嚷“李二丫!有电话找你“唉…那个挨千刀的…真是不让人省心”李二丫放下手里的活,急匆匆赶到传达室,拿起听筒一听,不出所料,张毅城的班主任打来的。这礼拜已经是第三次了“李二丫同志,麻烦你来学
- 最新章:第68章
- 茅山后裔之不死传说
- 《茅山后裔》之不死传说序 深夜造访回到美国后,开密码箱的事就交给了孙亭,几人计划一周后返回中国,然后由张国忠着手为孙云凌前辈(也就是云凌子)平反的事。但令老刘头没想到的是,没过三天,孙亭便带回了一个让众人难以置信又不得不信的消息:箱子打不开。听见这个消息,老刘头一翻白眼差点当场晕倒,吓得张国忠赶忙又
- 最新章:第81章
- 茅山后裔之太平邪云
- 茅山后裔之太平邪云第一章 情 敌“爸,你白天干吗去了?什么时候回家啊”张毅城给张国忠打了一天的手机,一直到天黑才打通“我白天有事”电话中,张国忠似乎很是疲惫“再有个三五天吧…最多一礼拜回家”说实话,虽说有骈石这种天然形成的超度圣地,但超度这个苏铁力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以张国忠与老刘头的估算,要完全
- 最新章:第60章
- 茅山后裔之传国宝玺
- 道教,源于战国时期,楚国苦县人李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子)是当今道教公认的创始人。相传李耳活了160多岁(也有传说其寿元二百有余,而后成仙,从宋代开始被尊为“太上老君,其所著《道德经》被公认为道教的思想之源。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道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虽说佛教在后来几乎主宰了中国的宗教发展,
- 最新章:第77章
- 茅山后裔之兰亭集序
- 《茅山后裔》之外篇将门虎子 之兰亭集序 序 洞彻殄文回天津的路上,老刘头反复看着这把从赵昆成父亲尸首上找来的短剑,一个劲儿的嘬牙花子感叹“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啊“师兄,这是啥剑”张国忠对古物不是特别了解“我告诉你,你可别惊着”老刘头咳了一下嗓子,把嘴凑和到张国忠耳边,小声嘀咕了一句“啊”张国忠喊了一声
- 最新章:第73章
- 茅山后裔
- 《茅山后裔》作者:大力金刚掌《茅山后裔》之传国宝玺 第一部 撞客第一章《茅山图志》1967年12月,前所未有的寒流席卷着这座历来被看作天子门户的城市,中华大地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浩劫,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在这一年达到了顶峰,甚至波及到了香港,已经初露端倪的上山下乡风搅得到处人心慌慌。相比起农村,城市生活
- 最新章:第268章
- 茅山后裔之第二卷:兰亭集序
- (﹏(﹏╯兰亭集序 简介王羲之传世墨宝《兰亭集序,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唐代临摹本尚且价值连城。张国忠、老刘头踏上寻找《兰亭集序》真迹的探险之旅,茅山道术即将再次破解历史迷团!战埃及、赴缅甸,且看茅山道术一展全长!历史悬疑一一揭示:古老而神秘的茅山教因何衰落?八年抗战的腥风血雨中,道教义士究竟演绎着怎
- 最新章:第7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