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穆皇后》第41章


甚至苦出身的王象,竟还让世家大族的杨俊看上了他的才华,不但给他置屋置产,甚至把侄女相嫁。
杨琬的父母原本是很不同意的。就算是因为死了未婚夫折损点名声,杨琬也还是位行情很好的世家小姐,求取之人并不减。对方的身份差得太多,就算是从兄弟赏识他的才华,以庶女相嫁也是抬举了。
从兄嫂不认同,杨俊便安排了两方见面。
真到考校了王象为人,这个出身平平的穷小子最后却是让长辈们拍板定了下来。难得不是顺境出身,王象的世族子弟身份也不过仅仅是占了个好姓氏罢了,这样的情况下,他竟然还能举止得体,应答自若,便是在身份高的长者面前也如不失仪,杨父杨母便同意了此桩婚事。
当初在闺阁和杨琬说话时,春华的确说过,杨家父母不会放着女儿的婚事不管,然而真当听到杨琬要嫁给苦出身,自我奋发的王象时,心里却不怎么赞同。
这回杨琬是很高兴地招待了春华,又如平日一般自信,私下说了闺蜜心事,“那人我见上过一回,就是当日我父考校的时候,让我偷偷隔了帘子看看相貌……哎,比上次那个强多了。”
这话语,连旁观者的春华都听出来少女她是在小鹿乱撞了。
其实她这次倒是不看好。
苦出身的,有因此珍惜美好,特别会过日子的人;也可能是个凤凰男啊。
为什么要门当户对?
不是为了摆谱给人看,而是为了过日子。
生活环境差得太多的,两人在一起生活就有的磨了。这年头还是要住到男方家里,和婆婆小姑缠一块儿的。
姑娘,自小身着绫罗的你,有没有数过你老公袜子上的补丁?
不看好归不看好,春华却不至于在人家少女怀春的时候泼冷水。
事实证明,春华真不用去担心别人,她自己也即将被爹娘称斤论两卖了。
作者有话要说:杨俊这人我是特别标出,还把字都一起标了的。所以,这其实不是个路人甲。
尾毛呢?因为他和司马宣王关系很好,好到。。。还不至于做基友
今天给送积分了,第一次弄也不知道有没有缺漏,如果有遗漏的亲请尽快文下留言,一定要满三十字(还是20?),否则没法送。能送多少我也没经验,大家尽快
偷偷告诉各位这是月末了,下月初又要开始了,所以。。。大家懂的
另外,建议用账号登,要不不知道送不送得了 
39摽梅嫁杏(三) 。。。
在张汪回到故里不多时;他便在宗族内宣布了一桩令族人震惊的事。
“阿淮元是吾父少弟之子,当年子嗣不兴,先祖便以其过继。”
接着便是正名,“然今时得子数人;而淮渐长,他日予当以嫡子为嗣,则淮从先祖之愿为族望。”
说完让张淮上前与族老们拜会。
众人正吃惊,此事的后续竟是如此平和的过去了,难得连张淮自己都应得如此干脆,自己先表明了态度,连他生父母想为再生事他争辩都不行。
早些年大家都觉得先家主张承做下的这事并不厚道;张汪当时的年纪也不大。要是他再也生不出儿子也就算了;否则下一辈的传承定又要有番波折。
然而如今张汪亲生子张纬的继承权竟然如此兵不血刃地就回来了;让人不由意外。
春华是在后院听说的,身边的人脸上都带着笑,走路都带风,这情形看着不对,马上把人都按制下来。
“都高兴什么,这事儿背后谁都不许议论,让我知道了剪了她舌头。”
也不过撂狠话,她要奴婢们的舌头有什么用。
到底大姑娘一贯在内务上的雷厉风行把下人们给压制了,不但是她身边的人,嫡亲弟弟张纬身边的人也同样被她约制过,又格外到张纪哪儿提个醒。
张纪很快就领悟,也约束了下人,还额外表达了感谢,“多谢阿姊提醒了。”
“哪儿的话,自家姐弟不过就是给你提一声,想来你也是早想到了。”
自己想到归想到,由异母嫡出的姐姐来说,便是情分了。过早接触了世态炎凉的张纪很明白这个道理。
长姐对他友善,他便也珍惜这份情谊。
便又恭敬地亲自把姐姐送到门口,却被她拦下。
“你这是做什么呢?”春华有些不高兴了,“便是知道你懂事,平素和你要好才敢和你说这个话。”大家族里各人有个人利益,谁会闲着说实话得罪人的?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
“就是知道你是个谨慎有良心的才来搭个话,也就是姐弟私底下的一句提醒罢了,你若再这样客气,便是见外了。往后我也受不得你的‘恭敬’。”
脸上装露出几分不高兴。
张纪想要争辩,又实在嘴笨,支吾道,“我也不知道阿姊会生气的,本是觉得是自己心意。”
见这样,春华也不好意思再欺负人家嘴笨了,“你呀,别心思太重了,人小心点是应该的,但太小心的人一朝出了点错,反更被人当做是有了用意。”
你才几岁呀,就算是明悟了世情冷暖,也不用害怕谨慎到这个程度。
硬是赶了他走不让送。
对张淮的事,春华反应算是快的,不但极早地便防了下人们乱说话,处置完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顺带去问过亲弟弟,就连人情也做好了。
同样她母亲的反应也不慢,当下禁了人议论,刚想顺带把孩子们也叫过来重申一遍,结果就知道了女儿的作为。
很是欣慰的把女儿拎过来夸了一句,又给补充了些内宅知识这才放行。
其实春华这会儿还是更想听听当事人张淮是怎么说的。但这个时间不好,便找了其他的机会说话。
两人算是自小的情分,也不兜圈,春华头一句便说,“恭喜淮哥了。”
照着张汪的意思,以后张汪的家业由嫡子继承,而族系则由张淮继承。
这事儿真难算是“恭喜”,因为原本还是全由他继承的。只不过如今是把继承权规划清楚,而不是以前那样可进可出的迷糊,所以这声恭喜也勉强说得上。
张淮露出个淡然地笑,“说不得恭喜,只是本分罢了。”
这样的态度倒是让春华吃惊。
“原本,”张淮说道,“我便只是先祖庶子的后嗣,占了嫡系的支脉本就是不厚道的。”
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春华还是顾及他的感受,“淮哥怎么说这话?这原不是你能做主的。”
到这时候张淮也早坦荡了,“父亲母亲待我不坏,姊妹兄弟也和睦。当年的事是长辈做主,但总是我处在这位置上,于义说,要由我担了大任,心里也着实不安。”
又道,“咱们自小情分就好,也是与妹妹说句实话,做着父亲的长子,我自觉很不能胜任,心里也煎熬。”
“淮哥你……”
“我学问并不好,既不如妹妹练得一手好字,又不能像昔日父亲那样进了太学,仕途并不顺畅。”
春华安慰道,“淮哥都未弱冠,现在说什么丧气话。”
张淮却是摇头,“自己有几分能耐我是知道的,我不是个读书当官的料。往后为家族出些力也不错,有爹娘像如今这样为我谋算也是条不错的出路。”
人家都这么说了,春华也只能说,“你能想开也好。”
作为张汪的长子,跟着他出去结交官场绝对是个出息的好途径。原本在张汪的打算里,祖父让他过继了庶叔的儿子,其实也是让他照顾。给了他一份好前途,张淮自己也有官做了,见过了大场面,哪里还会惦记张汪家的产业了。
可见出息了的男人大多不会想着啃老,自己能自力更生的,底气更硬。“仓禀实而知礼节”,说的便是这个了。
这是条双赢之路。我给你前程,你则给我亲生儿子让路。张汪的原预谋的确算是不错的选择,他和张淮,或者说叔叔家,再怎么互相有膈应也总是同姓近支。为了继嗣的事闹翻搞大了,他们家在外面的名声也就差了。
一个家族之内,牵一发则动全身,能够让亲戚双赢的就一起双赢。问题解决了,虽然少了一份暴力美,但收尾收得漂亮也是体现一个家族能耐的地方。
真正的世族大系,就算是有内部矛盾,也不会急吼吼地两家人抄家伙动手,或是一个劲的使坏败坏人家名声——那是乡间村夫的所为,没得让人当了茶余饭后的笑柄。
孩子大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张汪便找了张淮亲自谈。
出乎他意料,张淮却并不怎么想为官。也恰好张汪也觉得族中事务绊人,两人谈得拢,便有了这次的正名。
其实张淮的想法也简单。
生父母哪儿如今遇上了,说话很客气,但也只有客气了。看着他们如何对他昔日的二弟,显然原来的家中已经又有了“嫡长子”。
他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