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霸九天》第166章


也变得粗而低沉,嘴唇上也有了一层淡淡的绒毛状胡子。
发生在男孩子身上的变化,他自己自然是最注意的,变声刚开始时,他头一次听到自己口中的声音变得粗哑,吓了一大跳,当天在刘太后面前都不敢开声说话,被刘太后注意到了,惊喜交加地抱住他,笑说:“官家这是长大了,要成大人了!”又叫了积年知事的嬷嬷去教他成人的知识。
刘太后自他登基以来,便一直是拿对待大人的态度对待他,唯杨太妃素来溺爱于他,小皇帝也在她面前诸多撒娇。从皇帝发现自己“长大了”开始,便越发地自己注意起来,努力装出一副大人的样子来,再不撒娇耍赖,上学功课,上朝听政,便也努力勤学勤政,更加地象个大人的样子。
今日太后早有话在先,让皇帝课后到后苑华景亭陪她与太妃赏花,又说只是家宴,叫皇帝穿得随和些。
延庆殿的尚服宫女若雨便带宫人们为仁宗换下冠冕,换了一幅幞头,又把朝服换上淡黄色的常服,想了想,又取了一件颜色更淡的半袖再加上,说道:“在园子里赏花不比屋里头,风大。”
仁宗乘她换衣时捏了捏若雨的手,叹道:“雨儿,你要真不放心,何不随了朕一起去。”
若雨脸色涨红了,嗔怪着轻拍了一下仁宗的手道:“官家,庄重些,仔细呆会儿见了太后,还这么轻佻可不成。”
若雨本姓张,出身也是官宦之家,原是石州推官张尧封之女,因父亲早亡,其母孤弱无依,只得将她送进宫来,自小在杨太妃宫中。杨太妃见她是官家女,格外看待,只做服侍栉巾之事。仁宗从小养在杨太妃宫中,因若雨温婉聪明,服侍周到,渐渐只挑她一人侍候。仁宗继位,独居延庆殿,杨太妃便将若雨赐与仁宗,以为贴身侍女。
今日后苑赏花,若雨已经知道一二,见天色已经不早,便忙催着仁宗去了。
当下仁宗带着阎文应往后苑而去,一路行来,但见一路五颜六色,尽是各式菊花,又扮成菊门,饰上回廊,越发显得热闹。
华景亭正是在后苑假山上,仁宗拐了一个弯,转过月洞门,忽然听得前面“呀”地一声轻呼,仁宗抬头一看,便怔住了。
但见前面桂花林中,一个少女正分花拂荫过来,忽然见了皇帝,吓了一跳,怔在那里,她手垂衣袖带处,花落如雨,一股花香沁人心脾。
仁宗怔怔地看那那少女,但见她浅绿色衣衫,头上一支绿玉簪子,一枝桂花正半挡在她的额间,越发显得眉目如画,人比花娇。
因仁宗只穿了常服,那少女向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显得有些惊疑不定,退后一步,微微转头欲向后方呼唤随从,却不防额间被那桂枝轻扫了一下,不禁轻声“啊”了一下。
仁宗一急,忙上前一步,问道:“你怎么样?”
那少女见他居然伸过手来欲抚上自己的脸察看,吓得退后一步,转过脸去,求助似地娇呼一声:“刘姐姐——”
听得桂花林后有人急道:“王姑娘——”斜地里穿出一人来,疾步走到跟前,吃了一见忙伏下身去道:“奴婢拜见官家。”
仁宗一看,却是太后宫中的内殿崇班杨怀敏,仁宗知他是太后心腹,素日间无事却也不会轻易差遣,正疑惑间,却听得一声轻笑,一个少妇也随后自桂花林中过来,那少妇杏色衣衫,一双凤目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仁宗,笑嘻嘻地请下安来:“见过官家。”
仁宗与她素日相熟,见了她笑扶道:“表姐也给朕装样子,免礼平身。”
那少妇正是太后的娘家侄女,刘美的女儿刘妤,见状就势起身,见那少女早已经无声地伏地,便顺手也拉了她起来笑道:“王家妹子今日第一次进宫来,就叫官家给吓着了。”
仁宗凝神看着那少女,心中一动,又问了一声道:“你姓王?”
那少女脸作红霞之色,神情间羞涩难言,更觉得动人,她抬头求助似地看了刘妤一眼,刘妤何等机警,忙笑道:“官家,咱们站在这里一问一答要到何时呢,横竖呆会儿上去,官家要问什么都有的是机会,太后太妃她们可还等着呢!”
仁宗点头道:“好啊,那我们便上去吧!”
刘妤忽然一笑道:“还请官家留步,稍候一会儿上去可好?”
仁宗诧异道:“为何?”
刘妤顽皮地眨眨眼:“官家进去声势太大,众人要给官家行礼,我们岂不生受了。若是延后一些再进去,我们比官家还迟,更不成样子。好官家,便帮我们一个忙,让我们先进去迎候官家吧!”
仁宗见这位素来伶俐的表姐带着一副惫赖样子上,也不禁笑了,止步也开玩笑道:“既然表姐有命,朕焉敢不从!”
刘妤冲着他笑了一笑,便拉着那位“王姑娘”抢上前去,匆匆而去。
仁宗怔怔地看着两人的身影消失好一会儿,这才轻叹一声,迈步上去。
阎文应是个深懂得应该消失的时候消失,应该出来的时候出来,该无声的时候无声,该出声的时候出声的深宫高手,此时见状忙凑上去道:“官家,咱们上去便能看到那位王姑娘了,保不定,还不止是王姑娘呢!”
仁宗脸一红,他带着少年那种特有的别扭劲顿足道:“你这奴才胡说八道。”一边急急地去了。
果然一进去,便听得莺咤燕叱的一叠声请下安来,满堂花红柳绿地炫了眼睛。仁宗虽然也见过满宫的美女,可是宫女和官眷毕竟不同,且他正是少年面嫩之时,忽然间面红耳赤,顿时知道了今日这赏菊花会的用意来。
不过他是天子,自小被教导千军万马中端坐如故,更何况是几个女眷,脸只红了一下,便拿出天子的养气功夫,镇定地坐了,注目看着满场女眷。
说是满场,其实人不多,只不过华景亭地方小,比不得殿中,因此也显得满满的。仁宗一边看,一边与方才杨太妃的介绍相证着。
坐在太后下首的,自然是她娘家的侄女刘氏,坐在刘妤旁边的,却正是方才那位王氏,方才介绍时,也只是含糊地说了一声“通家之好”,便没有介绍其他。但是她坐在这个离太后这么近的敏感位置,不由地仁宗心里也多想了一下。但是却没有想到,今日独她是没有介绍家世的。
另一边坐在杨太妃下首的都是熟人,一个是越国大长公主的女儿郴氏,另一个已故中书令郭崇的孙女郭氏。
越国大长公主是太宗最小的女儿,仁宗的姑母,郴氏从小便时常随母进宫;郭氏的母亲李氏是明德太后的妹妹,素日里与杨太妃交好,郭氏便也曾随母入宫几次,虽然不如郴氏熟悉,但却也与仁宗见过几面。
其下依次看过来,一个是已故大将曹彬的孙女曹氏,另一个是已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还有一个杨氏与尚氏,因介绍到后面,仁宗一时也记不得了。
第二十八章 惆怅
众女本来说笑着,见是仁宗进来,顿时都显得拘束起来。
杨太妃见众人拘束,便有意把气氛弄得热闹些,指了自己右手边的那盆菊花道:“官家,”你看这盆菊花开得好大。”
这盆菊花的位置,恰好在郴氏与郭氏的中间,杨太妃引得仁宗这样看去,恰是引得他把目光对准了郴氏和郭氏,尤其以仁宗的视角看来,郭氏的位置更接近一些。
见仁宗看过来,郭氏忙低了头,只觉得脸庞烧红。但听得仁宗先是很肯定地说:“嗯,看起来有些象金万铃……”忽然止住,有些犹豫地站起来欲走近,忽然省到了什么又坐下来,细看了一些终于可以肯定:“嗯,叶子比金万铃尖,那是龙脑了。”这边向杨太妃卖弄似地说:“龙脑于菊谱上是第一品,怪不得呢,儿臣殿里有几盆金万铃,看着相似,神韵却差多了。菊以九月这花,以金色为上品,金色中又分深浅。龙脑这种花,花独得深浅之中。母妃且闻闻看,是否香气芬烈,甚似龙脑。”
杨太妃却不动,笑向郭氏道:“清秋,你帮我闻闻看,可否香似龙脑?”
郭氏正红着脸低着头,听了此言,待要羞涩退让,忽然心念一转,抬头闻了一下,笑道:“果真有龙脑香呢!”
刘太后冷眼旁观,见郭氏神态落落大方,心中暗暗点头,便笑着插话道:“官家说这龙脑是第一品,但不知道这些一品二品的,以何定高下呢?”
仁宗见太后问,更是谨慎的先想了一想才开口:“菊之分高上,先以色,然后是香,最后是态。”
太后扫视众女一番,嘴角微微含笑道:“若以色分,当以何为先后呢?”
仁宗道:“菊花又称黄花,自然以黄为先,其次为白色,菊花是秋花,应西方之气,西方属金,当为白色。紫色是白色之变,红色为紫色之变,其余颜色,又居其次。”
刘妤也要凑趣,拍手笑道:“我却不明白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