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项羽遇到刘邦》第30章


嘀婧沃贝辰ィ猿拐咚担骸熬沤跻压楹海我缘梅⒈俊摈舨家丫督滴颐橇耍趺椿够岱⒈瘸兀克婧握庹惺鲁鐾蝗唬舨际剂喜患埃砸幌伦泳袅恕5乱阎链耍裁挥型寺妨耍谑趋舨忌绷顺拐撸叫计鸨闯?br />
这次项羽对黥布彻底失望了,之前虽然对黥布也有看法,但当时“北忧齐、赵,西患汉”,形势不容乐观,加上对黥布才能的欣赏,所以并没采取什么措施,只是派使者不停地过来传命催促。黥布正式反水,项羽也不客气了,于是派大将龙且带兵讨伐黥布,彻底将黥布推向了刘邦那边。
〔有奶便是娘的彭越〕
彭越是对楚汉战争的胜负起了关键作用的一个人,要是没有彭越,刘邦在荥阳拉锯战中,便不会支撑那么久,甚至不会有后来反败为胜的机会。项羽与刘邦在前线对峙,彭越则绕道项羽的后防线上打游击,截断项羽的粮草供给,让项羽顾头难顾尾,最终为刘邦争取了时间。彭越的功劳可谓大矣。
彭越本是个草寇,他最初谁也不想跟。陈胜、项梁起事,天下豪杰四起,风起云涌,有人对彭越说:“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让彭越也赶紧行动起来,加入反秦队伍,彭越说:“两龙方斗,且待之。”意思是,胜负还不知怎样,看看再说,不急。作壁上观的人,心里都有个小九九,他的这种态度也多次体现在楚汉战争期间。
彭越最初与反秦义军发生联系,始于刘邦。刘邦西进关中时,攻打昌邑,遇见了彭越,彭越于是帮刘邦一起攻打昌邑,但没有打下来,刘邦向西退却,二人也就此分手。彭越带着他的人,又收了些魏国的散兵,继续当他的草寇去了。
由此可见,彭越是个喜欢独来独往、乐得逍遥自在的人。他并不想依附谁,或者说,在他觉得没完全的把握时,他不会依附谁。他帮刘邦,也许是觉得刘邦有实力,可以依靠,结果却并不理想,所以也就继续选择观望了。
其实彭越后来有想跟项羽的意思,因为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已是实际意义上的老大了。结果项羽在分封诸侯时,没有封彭越,这让彭越心里很不爽。这事其实怪不得项羽:一则,你彭越自己觉得做个盗首了不起,项羽未必会拿你当根葱;二则,项羽本就是论功行赏的,你彭越没有战功,自然没法封侯。
但人才都是有个性的,也是有自尊心的,项羽不拿彭越当回事儿,就是对他最大的侮辱。如此,彭越对项羽就有了意见,于是率领“万馀(余)人毋所属”,不听项羽的,还当他的草头王。这也是后来楚汉战争时,彭越倾向于刘邦的一个重要原因。
项羽看不上,不等于别人看不上。彭越在项羽眼里不算什么,但毕竟也是一股势力,有着自己独立的一票人马,自然会有人打他的主意。彭越第一次尝到甜头,是田荣给的。田荣没有被项羽封王,于是自立为齐王,平定了三齐之地,公开与项羽作对。为了增强实力,田荣想到了彭越,于是“使人赐彭越将军印”,封彭越为将军,自此,彭越在名义上算是脱离了草寇的头衔。项羽派萧公角攻打彭越,结果反被彭越打败。彭越这人打仗还是有两下子的,草寇当惯了,作战比较灵活,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反正也不想安下心来搞什么建设。
汉王二年春(公元前205年),刘邦和诸侯联军挥师伐楚,声势浩大,势在必得。彭越似乎看到了“两龙相斗”的胜败结果,于是在外黄“将其兵三万馀人归汉”,算是正式归属在刘邦麾下。不过这时刘邦也没发现彭越的过人之处,因为彭越是魏国人,想拥立魏国的后人,刘邦没答应,说魏国现在有君主,那西魏王魏豹不就是现成的吗?于是让彭越当了魏国的相国,还领着他的人马,让他去攻打梁地。
尽管没有达到目的,彭越还是很感激刘邦的,毕竟他现在彻底完成了从草寇到政府军的转变,而且还成了魏国的高官。所以在刘邦兵败彭城后,彭越也没有离开刘邦,而是“将其兵北居河上”,将人马拉到黄河沿线,打游击对付项羽,并切断项羽的粮草供给,不断骚扰着项羽的后防。彭越这招很厉害。一来,他让项羽有了后顾之忧,放缓了进攻刘邦的速度,后来因为粮草供应不济,项羽还一度陷入焦头烂额的境地;二来,也让刘邦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为刘邦实施反扑创造了条件。成皋对峙时,彭越一举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池,彻底截断项羽的后防线,迫使项羽亲自带兵回防,也因此丢掉了成皋。汉五年秋(公元前202年),项羽南走阳夏,彭越又攻下昌邑等二十余座城池,得到许多粮草,解了刘邦的燃眉之急。
尽管彭越积极配合刘邦作战,但也并非完全死心塌地,他打游击也好,给刘邦提供粮食也好,其实也是在捞取政治资本,因为驻守荥阳的魏豹被周苛等人杀死后,魏国的掌门人便出现了空缺,彭越想当魏王。但刘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彭越在后来的行动中便不积极了。
鸿沟议和后,项羽回军彭城,刘邦随后撕毁合约,追击项羽,命韩信、彭越对项羽实施合围。韩信、彭越均未动。彭越回复说:“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我这刚稳定下来,将士们还心有余悸,去不了。没有发兵相助。结果刘邦又在固陵被项羽打败。
刘邦很纳闷,问张良:“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这帮人怎么都不听话了?张良说,因为他们看到项羽马上要败了,到了你该给封赏的时候了。彭越平定梁地,功劳甚大,当初封他为魏相,是因为魏豹还在,现在魏豹死了,彭越自然想当魏王,你只要答应他,胜了楚国,“睢阳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相国”就行了。刘邦依计,彭越果然出兵。
彭越是个有奶便是娘的人,张良把这点看得很透,所以他才会向刘邦那样建议。而刘邦也能根据彭越的需要,尽量地满足他,让这个悠忽不定的中间派始终为己所用,这便是刘邦的高明之处。
〔左右摇摆的魏豹〕
魏豹是魏国的公子。陈胜起事后,派魏人周市平定了魏地,人们想拥护周市为魏王,周市不当,想立一个魏国的后人,于是迎立了魏豹的哥哥魏咎为魏王。章邯打败陈胜后,又围攻魏地,魏咎自杀,魏豹则逃到了楚地。楚怀王于是拨给魏豹几千人马,让他重新收复魏地。由于项羽大破章邯,牵制住了秦军主力,魏豹也就顺利收复了魏地,被立为魏王。后来魏豹随项羽入关。项羽大封诸侯时,将魏豹封于河东,定都平阳,称西魏王。
从魏豹随项羽入关,以及后来项羽将他封于河东这两点来看,魏豹是听命于项羽的。但是刘邦还定三秦后,又东伐楚国,到达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地时,魏豹见刘邦来势汹汹,便举国投靠了刘邦,而后跟随刘邦一起东进彭城。刘邦彭城兵败后,退守荥阳,魏豹见势不妙,便请求“归视亲病”,请事假回家。等魏豹回到封地后,即刻“绝河津畔(叛)汉”,毫不犹豫地举起反汉大旗,又重新倒向了项羽这边。
魏豹反水,刘邦正被项羽所困,自顾不暇,于是让郦食其去说服魏豹,并许愿:你要能说服他,我封你为万户侯。郦食其大受鼓舞,满怀信心上路,结果这次却栽了面子,魏豹根本不买他的账,说:“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说刘邦这人太爱骂街,且骂起来不管不顾,在他嘴里,我们就是猪狗不如的奴才,一点也不懂礼貌,我受够了。这些毛病刘邦一直都有,这只不过是魏豹的一个说辞罢了,要不是见刘邦不行了,他还会毫无怨言地继续受着的。
刘邦见说不下来,这才派韩信平了河东,然后把魏豹带回了荥阳。刘邦对魏豹还不错,让他做荥阳的郡主,驻守荥阳。从刘邦不杀魏豹、还继续任用他这一点看,刘邦这人考虑问题确实比较周全。因为魏国虽灭,魏豹的威信尚在,魏地好多人还是支持魏豹的,有魏豹在,这些人就不会投奔项羽。
后来魏豹被杀,也和刘邦没有关系,而是荥阳的另外两位守将周苛、枞公所为。项羽围攻荥阳,这俩人看魏豹不顺眼,商量说:“反国之王,难与守城。”这人反复无常,跟他在一块儿守城后怕,说不定哪天就把咱们给卖了。为了安全起见,“乃共杀魏豹”。
可以看出,魏豹和彭越一样,也是有自己的活思想的。所不同的是:彭越看的是利益,魏豹看的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