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生存手札》第14章


两人不知所为何事,只好跟着那人走,到了外书房,果不其然见到李叔德等在那里。只见他面色沉郁、不似之前面对众人时的平和慈祥,两人心中都有些惴惴。进了门,李叔德便道:“宁儿,你把门带上。”
李秀宁便带上门,随着宋绍往书桌对面的扶手椅坐下。午后的外书房还略有一丝燥热,窗外的知了尤其闹人,但屋内三人半晌谁也未开口说话,显得尤其安静。宋绍的心沉了沉,莫名的,他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李叔德接下来所说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测。
李叔德道:“喊你们两个来,是因为昨夜我收到了几个消息,关于宋家的。”
李秀宁看了看宋绍,宋绍却目不斜视,向李叔德道:“伯父,您不妨直言。”
他的嗓音里听不出什么情绪,但李氏父女都知道,他其实日夜都在担心宋家的事情。李叔德却不得不告知他真相:“皇帝半月前已发兵雁门关,你伯父英德命丧当场,你兄弟宋睿生死不明。当时正逢皇帝即将到达晋阳,我不好让建民与李烈亲随,只派了几名护院与宋睿同行,一直未传来什么消息,只当一切顺利,谁知道……”
李秀宁闻言大惊,宋绍一路兼程,就为了去投奔伯父,岂料……已经晚了吗?
她偷偷看宋绍,只见他双拳紧握、额间青筋突突,面色发白、双眼猩红,却紧咬牙关半天没说什么话。李叔德自然也在留意他的反应,见他这般隐忍,十分不忍,颤声道:“贤侄,我对不住你们宋家!”
宋绍忙扶起欲对他作揖的李叔德,哽咽道:“李伯伯,我与大哥,理当感谢您。怪只怪那昏君有眼无珠,识不清伪贤臣与真奸佞!”
李叔德道:“事到如今,你不如就留在晋阳,再做打算。雁门关如今被征北大将军黄铎所占,此人是从金蛇卫出来的,武艺高强、心思叵测,你若是贸然闯去不慎落到他的手中,那就难办了。”
宋绍却道:“伯父方才说,我大哥宋睿怎么样了?”
李叔德摇摇头道:“就是不知他究竟如何了,派去跟他走的人一点消息都没传回来,我不放心之下,才又派了人去探听,却带回来这些消息。宋睿究竟是入了城,一道反抗黄铎的大军,还是未入城,在某个地方观察形势,这都未可知。”
“我要去找他。”
宋绍斩钉截铁道。李叔德看了看他去意已定的脸,道:“也罢、也罢……我也知道,定拦不住你。这回,我让宁儿陪你一道去吧。”
李秀宁一惊,宋绍也颇为诧异,道:“此行甚为凶险,秀宁还是留在晋阳的好。”
李秀宁虽未必觉得留在晋阳比较好,但对李叔德这番嘱咐也觉得奇怪。李叔德道:“你一人我总归不放心。但宋秉廉一死,我得给皇帝一个交代,此时建民二人仍不便离开晋阳,我让秀宁跟着你,先去一趟皇觉寺,去瞧瞧她的弟弟卫玄。皇觉寺的静淼大师不日前来信,说卫玄已经大好了,若他跟着你们,我也便放心了。”
卫玄?这就又多出了个弟弟?李秀宁不由面露茫然之色。李叔德见她这幅模样,想起李烈曾说起过女儿被撞坏了脑袋,独孤氏昨夜归来也说了几回要请大夫的话,便道:“为父已经请了个大夫,等会儿让他给你看看伤情究竟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四章
三人正说着话,外头有家仆传道:“大人,刘大夫到了。”
外头游园的众人见日头大了,只稍微走了一圈便回来,听说有大夫为李秀宁看诊,都颇为关心,纷纷前来探听情况。为使刘大夫能有个安静的环境看诊,除了李烈在书房内照看,其他人先行去前厅稍坐,等待诊断结果。
刘大夫在晋阳算得小有名气的名医了,但即便是他,也查不出李秀宁这失忆的毛病究竟出在哪里。刘大夫反复多次号脉,又查看了李秀宁原先的几个伤处,出来后,向颇为关切的众人道:“大小姐摔伤的伤处已经痊愈,手臂骨折因处理得当,也并无大碍,只消日后多加注意便可。只是这间或失忆的毛病,请恕老夫才疏学浅,看不出因由。”
李叔德夫妇虽则失望,但毕竟是熟识的大夫,对其医术也颇为信任,便仍保持礼貌,微笑地让人付了诊金,再使人恭敬地给送回去。
独孤氏叹道:“若是连刘大夫也看不出门道来,恐怕只能慢慢调养了。好在秀宁终于回了家,我回头让多寻访寻访,再找些方子,总能好起来的。”
说着便握着女儿的手安抚起来。李叔德道:“前阵子皇觉寺的静淼大师来信,说卫玄已经大好了,不如让宁儿去接他回来,顺道让静淼大师为她看看脉象。”
独孤氏直觉蹙眉,道:“玄儿要回来,自有他哥哥们去接送,让宁儿去算怎么回事?她这才在外头折腾一圈回来,都瘦得不成模样了。”
李秀宁偷偷捏了捏腰侧,与刚穿过来那会儿相比的确没多少肉,但这正是她想要的效果,心里想着,就算是为了不长胖,也不能一直留在晋阳。实际上她自从打定主意要跟去雁门关后,便直觉搜集一些不要留在晋阳的理由,例如此刻她就在想:古代闺阁之中的女孩儿也没什么正事儿做,每日窝在家中要嘛就是看看书,要嘛就是扑扑蝶,对于她这个前世习惯刀枪箭雨的人,或许出去走走才更适合。
李叔德虽本意是让女儿去雁门关,但定不能这样与独孤氏直言,只道:“你也知道,静淼大师精通医理,却从不出寺。我们当初为了治卫玄的病,费了多少心思,他也只是默许我们将玄儿送到寺中交由他照顾而已。”
独孤氏自然知道静淼大师的脾气,李叔德句句在理,她亦不好反驳,便道:“那得让建民陪着她去。”
李秀宁道:“父亲公务繁忙,两位哥哥定要辅助左右。正好宋绍他们正要去往雁门关,皇觉寺是必经之地,不如让我跟他们一道前往吧。”
独孤氏闻言只能应下,虽有大风寨的几名护卫,却还是让李叔德派了几个精锐随行保护。就这样,一行十余人,组成了一个小马队,次日清晨便出发了。
出发前夜,李秀宁向家人问清了李卫玄的情况。原来,李家除了李建民、李烈、李秀宁三兄妹,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弟弟。因出生在晋阳,加上李卫玄生来就带有少见的奇症,大约五六岁的时候便送被到皇觉寺调养,许多人都不知道李家还有这么个孩子,就连李家人自己,也很少提及他。
李秀宁暗自算了算,李家被贬谪晋阳不过十三年的事情,那么李卫玄这个弟弟顶多也就十二三岁,李叔德竟说让他跟着自己才觉得放心,不由心生奇怪。问了两位哥哥,他们也似乎讳莫如深,只道:“你见了卫玄便知道了。”
这么一来,李秀宁对这个从未谋面的弟弟,便更加好奇了起来。
出了晋阳城,犹如从美梦回到现实。乱世之乱,非亲身经历者无法言喻。为避人耳目,李秀宁和明瑶及她带来的两名女子,都换上了寻常百姓穿的男装,倒是免了一些登徒子叨扰,却又有不少宵小盯上了她们。大约是觉得同行几个人中,属她们几个身量略矮,又看起来瘦弱,便趁着刚刚到达黎城,与宋绍等人分散办事之际,四个女扮男装的便又被盯上了。
这群人使用的段数颇为熟悉,那就是使迷药。闹市之中,平白消失四个人,行人们大多并未察觉,看到有不对劲的,也是缩着脑袋只作没看见一般,绕了远路离开。那些人将昏迷的四人拖至无人经过的小巷,随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秀宁清醒之后,发现对面坐着的,便是满面阴沉的东方明瑶,不觉有点好笑,便笑出声来。明瑶气乎乎道:“秀宁姐,你笑话我!”
李秀宁俏皮道:“我是笑风水轮流转,以前是谁爱用这招呀?”
明瑶赧红着脸,嘟囔道:“都这时候了,你就别笑我了,想想办法怎么逃出去吧。”
随即,两人把一起绑来的两个女孩叫醒,她们一个叫秋杏、一个叫慧兰,都是受过大风寨恩惠后留下照顾明瑶的人,她们学过一些功夫可以防身,也陪着明瑶胡闹过,但这般全无设防的被人陷害,倒是头一回。两人醒来后,也都有些惭愧,直道没有保护好明瑶。
说起来的确是她们大意了,这些宵小盯他们有一阵子,众人并非全无察觉,但对方迟迟并未动手,让他们无法抓住把柄,一时也没什么办法。这两天这些人便消失了,众人只当他们害怕人多势众放弃了,也便放松了警惕,原来他们早一步到了黎城,并选择在此时动了手。
李秀宁道:“料想他们只不过图些钱财,我们见机行事吧。”
明瑶只得点点头,转而打量起她们四周的环境。她们身处一个简单的牢房中,四面都没有窗户,从木柱建成的牢墙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