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飘渺行》第222章


了罪,又去与玄焦等打了招呼。席间尚见到明珠郡主还未离开,跟着那铠甲女子坐在一起,小声地絮叨着什么。
不过这些,却又不是她所关心的了。走到外间一看,杨环瑾倒还清醒,倒是夏之秀这个年轻人,醉眼惺忪,倾斜欲倒。婉倩也不与他客气,一把提了他的身子,带上杨环瑾便走。绯红的烟霞在夜色中划出一条晦暗光影,如一条长索,将三人载着,很快来到了东镜湖之上。
夜色下的东镜湖却是明媚得很。月色皎洁,天空清朗,穹庐也似的天幕上点缀着明亮的星子。天边倒还生着一层层奇幻的云气,就如云间仙境一般,不时变换着妙幻的形状。往东镜湖上看去,越来越远的黑色山影,以及明明晃晃的湖水上映照着一轮明月,正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此情此景,婉倩倒一扫心底的烦躁,却又哪里顾得上赶路?那吴主之宴,虽到后来群魔乱舞,不过,毕竟与她自己没什么切身厉害。此时被这夜风微微一拂,她只觉得心底一片澄净,最后一点急切也给丢个干净。
直到飞过东镜湖这片广阔的水域,婉倩才轻声开口,“……先生今日,可玩得尽兴?”
杨环瑾闻言,这才从面前渐渐逼近的繁华胜都收回目光。他们从吴敬处离开,便径自往胜都而去。夏之秀歪着身子坐在烟霞之上,半只腿都凌空掉着。闻言,他却笑嘻嘻地先开了口,倒比杨环瑾还快,“尽兴,可尽兴了……”
杨环瑾看他一眼,笑骂,“你小子,看喝成了什么样子还不赶紧醒醒酒,小心一头栽下去”
“难得醉一场,等他缓缓罢。”婉倩摇头制止,“他们这等有修为在身的,等闲不能尝到醉的滋味。倒是今日这酒,却是专谋一醉的仙人酿,听说是东海人鱼一族在月华下精心酿制的,便是大修士来了,也不免醉个一旬半月。”
“原来是这样。只是这孩子,却也难为他了……”杨环瑾低头看了一眼夏之秀,口中喟叹一声。婉倩又何尝不知他在叹息什么?夏之秀虽有天才之名,更是在凡俗之世便修出筑基之期,可见确实根骨不错。但更多的,还是他自己暗地里使了多少劲,努了多少力,才有今日之果?人们都羡慕他是惊世之才,可他肩上压着的,又何尝不是举世之人给与他的莫大压力?
甚至,连偶尔一醉,都成为了难得的奢侈。
只是,这世界上,谁又没个难处呢。婉倩面上浮现出唏嘘的神色来,语气清幽,“先生,观这大好江山,可有什么想法?”
“仙子想问什么?”杨环瑾转了目光,从远处灯火辉煌的胜都移开,一路攀升到远处的重叠高山与暮霭云气中去。虽然都是黑沉沉地一片,可远远看来,山峦此起彼伏,正如一条卧龙般盘踞在大地之上,而卧龙地怀抱之处,正是胜都。
“老朽平素研究的,不过是堪舆学理,五行八卦,与仙子的大神通却不能比。或许在仙子眼中,这一片片江山,不过是一举手一投足便可大作改变,但在小老儿眼中,这便是充满着玄妙之道的所在啊。”
婉倩惊异起来,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所见的暮霭沉沉,重重山峦,莫不是影影憧憧,看不清楚。她心中倒好奇起来,问道,“婉倩只知老先生大才,却还没问过老先生究竟擅长何物?五行八卦,婉倩虽是懂些,却也不过是些皮毛……”
她说道这里,却蓦然感到额头上一点冰凉。……咦?
抬头去,只见这一片的天空上竟迅速移来灰色云层。再一见,越接近胜都,那云层便越是吓人。虽是黑夜,可此时看来,这天气变得也太快了些。
“要下雨了,我们还是躲一躲吧。”想起先前洞庭钱塘两君之言,她瞬间明白过来,当下便也顾不得说话,施出防护罩,烟霞一震,便往胜都急驰而去。只是方飞了一会儿,雨便唰唰如帘地落下来,密密麻麻地遮住了视线。
天边偶尔还有雷电闪过,银蛇般划破长空,短暂地照亮了这风大雨大的胜都。
是了……从胜都一直到泽西,延绵数千里,都将下足一时三刻的暴雨。且越是往中心去,雨越是暴烈。肉眼可见的,本还灯火辉煌的胜都转眼便黑了大半,可见不少店家见此大雨,纷纷打烊关门。
而此时,即使疾驰而回,却离城中心还有段距离。飞掠间,婉倩却是突然掐指顿住烟霞,却是带着两人一转,飞入了路旁的一座建筑当中。待婉倩在内点燃了篝火,光亮瞬间洒满整个屋子时,杨环瑾才发现,这竟是一座破旧的城隍庙。
整个庙宇已经破败,瓦顶都已破烂不堪,甚而东墙之处还坍塌了大半,风雨便顺着此处肆意掠进。好在婉倩选了干燥完好的西角,尚有避雨之处。火光明明昧昧,驱散了一室的黑暗。杨环瑾转眼看去,却见夏之秀居然倚着墙角睡得正香,也不知梦到什么,还意犹未尽地咂了咂嘴。
他为之失笑,转而走到庙门口看了看。外面便是湿淋淋的大路,暴雨倾盆,路上全部积着泥水,水面上闪着冷冷的光芒。但这光芒也很快便被雨点打破,晃悠两晃,连光点也碎开了。
“想来这一片便是郊区了。一时半会而找不着人家。”他坐回火堆旁边,望了望夏之秀,“之秀这样睡着,也不知会不会染上风寒?”
“修行之人身强体健,等闲小疾,近不了他身的。你且放心好了。”婉倩笑一笑,想起一事,便问,“你们住什么地方?待会儿雨停了,我便将你们送回去。”
杨环瑾却是怔了一怔,半晌才苦笑道,“仙子这问题,可把老夫问住了。我也是今日才到胜都,也不知之秀准备将我安置在哪里。他又醉成这样……这样吧,仙子若不麻烦,将我们带到国师堂去好了。”
“如此也好。”婉倩点头应了,这才想起先前在湖上讨论的话题,便继续问,“老先生还是继续给婉倩说说,这堪舆地理,又是如何一回事?”
“……这个么”杨环瑾想一想,反问道,“不知仙子有没有听说过,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
第二卷 第二百零八章 城隍庙内演河图
第二百零八章 城隍庙内演河图
她当然听过“河出图、洛出书”的传说。
传说上古之时,黄河之孟津,有一龙马背着玉版于河中出现。玉版上有黑色的小点与奇怪的图案。这块玉版就是“河图”。据言,伏羲通过对河图的研究悟出了八卦图,并就此写成了《易经》。而洛书,则是大禹治水之时,大禹为疏通河道凿开龙门,因而龙门南面的湖水就此流入洛水,露出了湖中心趴着的一只磨盘大小的乌龟。有人挥剑去砍,却被大禹拦住,并将乌龟放生。而这乌龟知恩图报,将洛河里一块宝光闪闪的玉版送给大禹。这块玉版,便被称作洛书。
相传这洛书共有65个红字,大禹经过繁复揣摩,终于整理出9方面的内容,包括历法、种植、立法等。后人根据这些内容,整理出了传世法典《洪范篇》。
“那……又如何?”她捡了几段朽木添入火中,一面抬眼问道。
“我等研究的都是这些天命之术,却是让仙子见笑了。”杨环瑾带着淡淡的微笑,亦于旁边坐下,“《易。系辞上》中说,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先有伏羲由河图推衍出先天八卦,后有文王自洛书中推衍出的后天八卦,是故文王囚羑里,演《周易》。易理,才是我等之习的根本呀。”
“……易?可与‘道’有关?”她敏锐地眯了眯眼,却是不经意地往庙门之外望了望。枯庙之外,风大雨急,一片黑暗。杨环瑾没有注意她的神色,反陷入自己的沉思当中。
“易理博大精深,便是穷我一生,也难以尽数钻透。盖因这易理,体现得正是天地万物生长之绪,便是此刻庙外之雨,每一滴雨水落下的痕迹,都是有着自己的规律与秩序,体现在易理当中,自然便是‘道’。却不知,这‘道’,与仙子所谓的‘道’,可有何不同?”
“先生请继续说下去罢,婉倩忽然觉得……自己虽然修炼了百多年,却着实忽略了不少东西。”她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杨环瑾继续讲下去。说起来,河图洛书也好,易经易理也好,都是体现这世上万事万物规律的一门学问。那么,这是不是与她的修行也大有借鉴裨益之用?特别是在缺失了望仙诀后面六层的现在,听一听这易理的学问,说不准,便有些启发的作用。因而当下,她越发感兴趣起来。
“若老朽之所学,能于仙子有所助益,却是善莫大焉……”杨环瑾老怀安慰地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