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第1章


||| o o |||╯
||╭╮ˋ╭╮╯||
╔┄┅┄┅┄┅┄┅┄┅┄┄┄┄┅┄┅┄┅┄┅┄┅┄┄┅┄┄┅┄ǎ?br /> │ m。。【浅沫】整理 │
││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
书名:李清照
作者:我爱尖尖
文案
一代才女在北宋党争的漩涡中挣扎,在南宋逃亡的路途中辗转的辛酸故事。其中也有花前月下两情相悦,也有字字珠玑妙笔生花,也有党人相斗势如水火,也有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当然也有意气与风骨,也有抗争与投降。谁为君子哪个是小人,谁忠谁奸,谁贤谁愚?所得所失,所感所悟,个人的命运,家国的尊严,一切尽在此。
内容标签: 种田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李青娘(李清照) ┃ 配角:赵季诚、李文琪 ┃ 其它:才女、婚姻、党争、南渡
、离明水骨肉喜团聚 赴京都姐妹遇西山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已完结,大家放心看吧。
第一回
离明水骨肉喜团聚赴京都姐妹遇西山
大宋元符元年冬日,当十五岁的青娘随父母亲、弟弟一同从故乡明水赶往汴京时,同车的除了两个贴身的丫头,还有就是半车的书。
和京都汴京相比明水是个小地方,虽然在那里生活了十五年,青娘也只是去过离家不远的一处荷塘。坐在车里,透过窗纸隐约能看见明水街道上的行人和商户。做买的做卖的,走路的骑驴的推车的担担儿的,青娘紧紧攥着手绢,才能强忍住撩开车帘往外张望的念头。
弟弟李杭却同他骑的那匹小驴一样,撒开了欢,一会儿跑到前头,与父亲问东问西,一会儿跑到母亲王氏的车边上告诉王氏他都看见了什么,一会儿又问青娘想不想吃磴砂团子,没有一会儿的闲时候。这是青娘第一次出远门,又何尝不是杭哥儿第一次出远门,就连王氏也是满脸的和煦。
一家人一路行来,虽是天气寒冷,舟车劳顿,却个个神色清明。爹爹李文琪官至礼部员外郎,宦游多年,久居京都,,一家人难得相见。现如今竟告了假亲自来接母子们到京都团圆,怎能不让人高兴。
这一日天色将晚,车马行至西山禅院,早有先行的家人安排好了客房。当一切安置妥当,青娘坐在房里稳稳当当地喝茶时,却听到西跨院里一阵人声喧哗。雨儿好奇,推开半掩的窗子向外看,刘妈妈见了一脸的不高兴:“雨儿,你在姑娘身边也待侯这些年了,怎么姑娘的端庄尊重就没学得一点儿。做什么探头探脑的,一副小家子气。”
雨儿听了,敢紧缩了脖子,低了头,就着刘妈妈的话说:“妈妈教训的是”,话是这样说的,可眼睛却看向青娘。青娘见她那副样子,嘴角不尤得翘了起来。
刘妈妈却没看见雨儿的动作,尤自说着:“你们年轻女孩家就是不懂事,这是在路上,女儿家抛头露面本就不便,更应该谨言慎行。你这一推窗,要让那些不着四六的闲人看见,起了那不良的心思,咱们粉身碎骨倒没什么,连累了姑娘,我就是死一万回,也没脸去见……”
青娘知道刘妈妈没说出来的是“太太”这两个字,这话在私底下刘妈妈也没少说,她口中的“太太”说的是青娘早已没了的生母。
听了刘妈妈的话,青娘倒也坦然。青娘的生母是在她一岁时去世的,她没有任何的印象。倒是继母王氏,亦是出身书香门弟,为人谦和端方,从小到大,将她视如已出。
吃穿用度自不必说,诗书琴画也是亲自教导,即使是后来有了杭哥儿也不曾变样。男孩儿哪有不淘气的,王氏从来都是拘着杭哥儿让他敬重长姐,母子们这些年来相互依靠,青娘早就将王氏当做了亲娘。
刘妈妈是青娘的奶娘,于青娘生母临终之际是受过重托的,来李家的时间比王氏还长,对青娘更是处处维护。青娘知她是好心,只是有时担心过重,便也不驳她,只是温言细语地劝:“妈妈,雨儿小不懂事,您教她就是了,何必说什么粉身碎骨的这么吓人。明儿再有一天的路程就到京都了,就能见着奶哥了,您不高兴吗?”
青娘所说的奶哥是刘妈妈的儿子,姓钱名风,随文琪在京都听差。听青娘这样说,刘妈妈当即把正要擦眼睛的手帕拿了下来,笑着说:“还是姑娘明白,知道妈妈的心。”
屋里的人正说笑着,王氏身边的采蓝就过来禀报,说是刚住进西院的竟是已故王相公府上的四舅太太和表姑娘,太太让姑娘这就去房里拜见。青娘听了,不由神情一振。
她的生母姓王,是已故宰相的嫡长女。她的继母也姓王,是已故御史中丞的长女。采蓝说的已故王相公府上的四太太,那就是自己的亲舅母啊。
想到这,青娘忙换了件天青色的褙子,重新整了整头上的铺翠冠,想着是头一次见四舅母,虽是客居此地,可装扮上也不能太随意,就又在挽起的头发上贴了几枚花钿,这才穿了斗篷随着采蓝袅袅婷婷地来到王氏屋里。
王氏屋里丫头、婆子站了一地的人,王氏坐在桌旁,一三十来岁的妇人右手相陪。王氏与四舅母都是京都长大的,虽说不上是手帕交,可彼此之间也并不陌生。一来是多年未见,二来她们之间又有如此的渊源,又是不期而遇的,自然都是十分欢喜。
青娘嘴角含了笑,上前与王氏见礼。王氏笑到:“青娘,快来拜见,这是你四舅母”。青娘忙上前福了。不等青娘行完礼,四舅母早就拉住了青娘:“让舅母好好看看。”
四舅母就将青娘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说道:“好,真好,青娘能有如此品貌,我家姐姐……”,说着自知有些失言,便又含了笑对王氏道:“早就听说青娘品貌出众,今日见了才知所传不虚。都说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太太将青娘教养得如此端庄,不要说姐夫心中喜欢,就是我们见了也爱得紧。您是怎么教养的也快教教我,要是您这几个侄女也学得青娘一分半毫的,咱就知足了。”
王氏听了这话,眼里俱是笑意:“不是做母亲的自夸,青娘岂止是品貌出众,更难得的是慧质兰心,琴棋书画自不必说,诗书上更是远胜于我,就连我家老爷都夸她诗文淋漓曲折。”
四舅母听了笑容愈加深了:“我家长姐未出阁时就有才名,您也是状元郎家的女才子,我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不知暗地里眼热了多少回,这回可好,青娘又这样出众,咱都不好意思让锦娘她们姐妹相见了。”
王氏听了用手拉过身边的一个女孩,笑道:“咱家锦娘珍珠般的女孩,到你嘴里竟成了鱼眼睛了。舅太太您自谦太过,我这个做姑母的却是不答应。”一席话说完,屋里的人全都笑了。
王氏对青娘道:“这是你四舅家的锦表妹,今年刚满十岁,因前几日你四舅身上不好,她就暗暗地许了愿,如今你四舅大好了,你舅母同她来还愿的,要等着给佛祖上明日的第一柱香呢。”
青娘听了心里一动:十岁的女娃就如此至孝,实在难得。忙上前与锦娘见了礼,说道:“四舅母好福气,俗话说‘好儿不要多,一个顶十个’,锦娘这样孝顺,不用说舅舅舅母喜欢,就是我这做外甥女的都替您高兴。”
四舅母笑道:“太太,您听听青娘说的这话,就像三伏天里喝了冰过的酸梅汤,让人心里没一处不舒畅。怪不得这么多年您一点模样也不变,姐夫是父亲和王大人看重的自不用说,杭哥儿这样聪慧,又有青娘时时陪在身边,一个金童一个玉女,您可不成了王母娘娘了,整天心里平得和镜面似的,哪里会老呢。”
、李青娘初闻京都事 刘妈妈细说主仆情
第二回
李青娘初闻京都事刘妈妈细说主仆情
王氏听了,用手点着四舅母,眼睛却看着锦娘:“锦娘,姑母告诉你,今后多学学你母亲的女工针线,可别学她那牙尖嘴利的。真让人又是爱又是气,这么多年没见了,她还是那样。让人想咬她一口,都不知从哪里下嘴。”
众人又笑了一回,方才住了,四舅母就对王氏道:“这西山禅院的香火最是鼎盛,不如明早一同进了香再启程,相互间也有个照应,左右离京都不远了,也耽误不了什么。”
王氏笑着应了,又道:“咱们姐妹们说话,别让孩子们在跟前拘着了,也让她们姐妹玩去罢。”两人又嘱咐了一回,又分别送了见面礼,青娘这才和锦娘到了她住的屋子。
青娘一边命晴儿找出包裹里的各色果子,一边又命雨儿把从明水带来的茶粉拿出来亲自为锦娘冲了茶。青娘笑着说:“不是什么好茶,不过是从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