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王妃》第40章


巳ァ?br /> 锦云……是什么人?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章 潼关行 生死未卜
前有李林甫口蜜腹剑,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后有杨国忠妒贤嫉能,公行贿赂徇私误国;再有安禄山狼子野心,打着“忧国之危”的旗号,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在范阳起兵叛乱。顿时天下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安禄山的军队几乎有如神助,长驱直入,不但攻占了洛阳,便连河北大部分的郡县也都被他牢牢控制住了,更有甚者,河南部分郡县纷纷望风归降。叛军声威一时无二。
魏国公年事已高,即由长子魏衡风率军前去勤王平叛。此时,军队在途中休整,魏衡风与手下将领不敢有丝毫懈怠,正在营帐内商议下一步行兵之计。
“安禄山已经攻占洛阳,下一步肯定是要进攻潼关。潼关一破,长安便岌岌可危。我们接下来从这里继续行军,既能借助地理优势够避开敌人耳目,又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支援。即便是被发现了,付出的代价也不会很大,绝对会给安禄山这乱臣贼子一个当头痛击!”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如今的魏衡风容貌上并未有多大变化,可比起十年前那个被夕云数落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汉,不仅多出了持成稳重,铠甲披身的他大将之风犹胜,说出的谋略亦是能体现他深谙兵法,众人无不点头赞成。待得计划拟定完成,众人分别下去整顿准备。魏衡风刚毅的眉宇间渐渐染上愁绪--
多年未见,她怎么样了?此去潼关他虽有信心退敌,可战事多变,万一潼关守不住,长安陷于战乱在即,她能否平安?
帐幔被掀开,一位轻纱遮面的白衣女子翩然而入,与要出去的众副将打了个照面。众副将齐齐对她抱拳,礼敬有加地称呼道:“云姑娘。”
锦云抱拳还礼,待得众人离开,她走到了魏衡风面前:“将军找我?”
魏衡风敛起了思绪,点了点头,“是想请姑娘前来一道商议下一步该如何行军,阳极先生说你出去了,我们就先行讨论了一番。”说完,指了指案上的行军布阵图。
锦云却是没有要细看的意思,只站在原地瞥了一眼就移开了目光。她看着魏衡风,缓缓道:“锦云有一言相劝,还望将军能听上一听。”
“姑娘不必客气,但说无妨。”魏衡风对锦云亦是十分敬重。
锦云问道:“现在镇守在潼关的是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与高仙芝。对此二人,将军如何看?”
魏衡风如实相告:“此二人都是大将之才,安排他们镇守潼关我认为并无不妥。”
“将军应当知道他们原先是负责守卫洛阳的。虽已尽力,洛阳失守他们依然责无旁贷。”锦云一针见血地给出了提醒。
魏衡风不以为然:“洛阳一役的失利有多方因素,皇上必然是明白才继续对他们委以重任。”
“皇上委以重任不假,明白与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皇上的心中已经种下了一根刺,这根刺随时都会要了他们的性命。”魏衡风言之有理,锦云却是不赞同的。
“我不是很明白姑娘的话,还请姑娘明示。”魏衡风被锦云的话给弄糊涂了。
“皇上虽然派了封常清与高仙芝镇守潼关,监军之人却是边令城。边令城本是宦官,长居深宫,何曾懂的行军打仗之事?若他是正人君子,倒也无碍大局,偏偏此人心胸狭隘,见利忘义,想来过不了多久,这位监军大人便会禀报皇上他所见到的军情,封常清与高仙芝必死无疑。锦云想劝将军放弃潼关之行,以免惹祸上身,白白送了性命。”
说完这番话,锦云便静等魏衡风的回应。魏衡风若有所思地看着锦云,不得不承认,她的分析非但合情合理,与自己更有不谋而合之处。
“多谢姑娘相劝之恩。纵然事情如姑娘所预料,潼关之行我们亦是非去不可。况且皇命在身,军人岂可因有性命之危而踌躇不前。此生投身军绒,便早已做好马革裹尸还的准备了。”魏衡风并不打算依着锦云的话去做。
早已料到魏衡风会这么说,锦云并不放弃:“魏将军不畏生死,可曾为家中妻儿老小考虑?又可曾替自己的部下考虑?再者,军人是为保家卫国,不是为了给小人当垫背的,将军此言未免太过意气用事了。”
“国若亡,家何在?衡风不是意气用事,姑娘毕竟不是军人,不会明白的。”魏衡风的执着不可小觑。
听出魏衡风言语间已有不悦之情,锦云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她眉心微蹙,叹息了一声:“将军既然这么说,锦云也只有言尽于此了。”语毕,转身朝外走去。
“云姑娘。”觉察到自己的语气有些冲,魏衡风内疚地喊住了锦云,不无担忧地问道:“你……要离开这里吗?”
锦云顿住了脚步,却是没有回头,只说了“不会”两字便离开了。看着她的背影,魏衡风出了神,脑中浮现出在魏地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情形——
“报--”
魏衡风才从家中回到军营,一个士兵呼喊着跑进了营帐,禀报道:“启禀将军,营外有人求见。”
魏衡风一下子想不出来人是谁:“何人何事?”
“来人是一位女子,未曾表明身份。”
闻言,魏衡风皱起了眉头。父亲魏国公曾十分明确地告诉过他,眼下大局尚稳,但安禄山的野心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魏家世代手握重兵,自然也在安禄山的拉拢名单之列。并且安禄山为人表面五大三粗实则心机深沉,若是明着拉拢不成定会使出诡计逼他们就范。父亲要他时刻警惕,千万不可被贼人有机可趁。
此时,一个来路不明的女子,他虽不至于害怕,却不得不有所顾忌。要知道胡人并非全是草莽,女子之中也有豪杰。胆敢只身前来的勇气就不是一般女子会有的。来人,他到底见还是不见呢?
“她可曾说些别的话?”魏衡风又是问到。
士兵摇头:“启禀将军,没有。”
“也罢,即便来者不善,见一面想她一做不出什么。带她进来。”想着知己知彼才能有所应对,魏衡风把心一横,即是说到。
将士领命,退出帐外。不多时,领进一名以轻纱遮面的白衣女子。魏衡风示意他退下,帐中便只剩下两个人。
“民女锦云见过魏将军。”蒙面女子左手抱拳,右手负在左手之上,以江湖之礼相见。
“姑娘不必多礼,请坐。”既是来客,自当以礼相待。
“姑娘是汉人。”虽是问话,语气却是笃定。从刚才的施礼,到落座时的动作,魏衡风已经消了她是胡人的猜测。
锦云微微一抿唇,直视着魏衡风的眼睛,问:“将军怎知我不是有意表现得与汉人无异,故意消除将军的戒心呢?”
好熟悉的眼神!
对上锦云双眼的时候,魏衡风整个人不由得一愣。许多年前,那场风雪中并不友善的相见又匆匆分别的场景清晰如昨。对那名女子,虽只有一面之缘,他始终记忆犹新,以至于父亲多次催促他成家他都以男儿功业为重做借口推辞。他也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指望什么,只是心中她的身影无人可取代,若是娶了别的女子,于己于人都会是一场悲剧。若不是那段时间父亲病重,他绝不会做出让步的。此刻坐在他对面的,会是她吗?
“学得再像也还是会有所不同,这点眼力在下还是有的。”魏衡风的心情已经不能用欢喜或是忐忑来形容了,“姑娘方才说自己叫锦云,敢问可是本名?”
面对魏衡风的试探,锦云并无异常,很是平静地反问道:“将军何出此言?”
“实不相瞒,在下觉得姑娘很像一位故人。”魏衡风一瞬不瞬地盯着锦云,不放过她一丝一毫的反应。尽管这样盯着一个姑娘家有些失礼,他却是顾不得这些了。
锦云像是习惯了这样的疑问,并不以为意:“如此却不知是锦云的幸运还是不幸了。若是那位故人与将军交好,锦云倒也可以借着他的面与将军少些场面上的过场,若是他与将军交恶,锦云此番前来,怕是有来无回了。”
魏衡风一时无言。他与韦瑶晴倒真没有什么交情。有的只是他不为人知的一厢情愿,还有她当初大义成全魏馥儿与张沂铸的深恩。面前的人,究竟是与不是她?若是,为何不肯以真面目相见;若不是,这世上竟会有这样相似的眼神吗?
“不知为何会有这样的误会。但锦云此番前来,可不是为了听将军叙旧的。”锦云有意地错开了话题,表明来意。
“是在下莽撞了,还请姑娘见谅。请问姑娘缘何而来?”魏衡风抱拳示意。
锦云言简意赅:“呈献御敌良策。” 
听到这话,魏衡风顿时警惕起来:“恕在下不明白,如今并无战事,更无敌军,姑娘因何有此一说呢?”
“安禄山不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