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农家腊酒浑》第193章


齐敏叹了口气,道:“要真那样的话,皇上还是疑你。”
齐宝道:“这次南下广西,太子和太子妃又在外,如果有人进谗言,我又不能即时分辩,那就危险了。”
齐敏道:“当今皇上乃是明主,应该不会听信谗言吧。”
齐宝道:“就是明主才会听。”
齐敏一时默然——的确,明主有时候不但会听,而且会指使别人说谗言,然后作出自己只是被一时蒙蔽的假象来。
“那你可以称病不去么?”
齐宝听了笑道:“首先我不是见国难而不动的人,第二,如果我称病不去,那陛下一定更加疑我。”
齐敏再度叹了口气:“那看来,你要速战速决了。这一仗打得越快越好,只要你打了胜仗回来,那就一切无事了。”
齐宝道:“便是如此,但只恐天不遂人愿啊!”
二人对坐灯下,都相顾无言——不说别的,哪怕就是踏踏实实地打仗,也没有必胜的。而且必胜的仗,也有主帅遭受流弹或流矢殒命的。
所以齐敏最后道:“这一次出征回来,你一定要辞官不做,因为朝廷也没有更大的官能封你,你再在朝堂上待下去也已经没有意义了。”
第六章 制做眼镜
齐敏的言外之意,就是功高到了无官可封的地步,这种人通常的下场就只有一个,所以必须要激流勇退了。
齐敏当然懂齐敏的意思,所以他的回答也很明确:“我看真的要走,也得要皇上肯放我才行——实在逼不得已,也只有与太子共议大事了。”
齐敏吃了一惊:“事情还没到这样的地步吧?”
齐宝笑了笑:“我也这样希望。但是世事难料,早做些准备,总是好的——我这里有一块牌子,你拿着她,万不得已时,可以去找太子妃,她会照顾你的。”
齐敏接过齐宝递过来的玉牌,道:“如果太子妃和太子都还没有回来怎么办?”
“那就是天意如此了。”齐宝忽地摸了一下齐敏的肚子,“真希望能看一眼我们的孩子再走啊!”
齐敏强笑道:“如果你速胜的话,说不定回来时我还没有生呢。”
这时的齐敏已经怀孕六个多月,腹间高高隆起,齐宝听了她的话,不由得笑道:“也好——那他的名字,就等我回来再娶!”
齐敏点了点头,伏在齐宝的怀里,忽地就落下泪来:“宝儿,真没想到,我们居然还有要分别的一天。”
齐宝笑道:“投笔从戎,这是必然的结果。”
“那娘那里怎么办?”
齐宝道:“瞒着她,不要说我去打仗,只说我调任去了京师。”
齐敏点了点头:“娘这段时间精神虽然好了不少,但是身子却一直没有什么起色,你若有个好歹,那……”
话到嘴边,齐敏终究还是说不出让齐宝注意保命,作战不要奋不顾身的话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人臣者,岂能贪生怕死!
如果齐宝是这样的人,齐敏也要看不起他——不做英雄,也不能做逃兵啊!
但是齐宝自然明白齐敏的意思,便笑道:“放心吧,我一定会回来的——再说了,皇上说不定不分我的兵呢!”
齐敏听了,也只好笑着点点头:“是啊,只盼皇上一如既往地信任你才好!”
愿望是不错,但两万精兵一起南下,交由看起来是太子一党的齐宝直接掌握,终究无法在内阁会议中获得通过。最后的旨意下来时,是齐宝率领四个营,一万两千人下南。
很奇妙的旨意,齐宝带去了二两精兵中的大部分人,但是本来由他直属的亲兵营,也就是大多数人是由他的老部下组成的一个营,没有被带去。
那四个营的兵将,与齐宝也在一起待了三年了,不至于出现将不知兵兵不晓将的局面,但是齐宝想要为所欲为,那也是不可能的——另外这样作,并不会引起齐宝的什么反弹,又能让他自我警示,不要犯什么出格的事。
幸好那几天齐宝白天都在兵营里,圣旨也是在兵营里宣读的,所以齐宝要出征的事,文氏并不知道。
但也因为如此,当齐宝被征调到京师的那一天,齐府上下一切如常,齐敏也不过关他到府门外罢了,不能把他送出城,更不用说送个几十里路了。
“你知道的,从小打架,不管是和谁,也不管是以一对几,我都没有输过。”
这就是齐宝离开前最后留给齐敏的话。
虽然打仗和打架不是一回事,但是这句话却是以一种近乎玩笑的方式安定了齐敏的心。
于是等送走了齐宝,齐敏回过头来便去给文氏请安,一点异常也没有。然后顺便吩咐合府上下,有谁走漏了消息给文氏,立即打死,决不讲情面。
然后转过天来,齐敏就告诉文氏,齐宝在营中接到调令,去京师任职了,可能是要陪伴皇帝一起去封禅。
这是一个光荣的事,所以文氏也没怎么怀疑,反而开心不已。
而也就在这个月的月底,齐连春忙完了手头的事,来到了长安——这边的事,齐敏也早写信告诉了他,所以他也配合得很好,没有让文氏看出什么破绽来,只是说齐宝在京师里作了兵部尚书,不能回来参加齐灵的婚事了。
而齐连春这次来也是告诉了齐敏,齐家又捐了十万两白银和四万石粮食,一并也运往了前线。
“唉,这次咱家又是大出血啊!”
听着齐连春的的哀叹,齐敏笑道:“那我给三叔一个好生意做做,如何?”
齐连春一听就来了精神:“什么生意?敏儿你又想出什么发明了?”
跟着齐敏混久了,连“发明”这种词也会用了。
齐敏道:“三叔有没有听说过眼镜这种东西?我想三叔曾下南洋做过生意,一定见多识广吧。”
齐连春愣了一下:“眼镜?那是什么?”
齐敏道:“那三叔近年来有没有看东西比年轻的时候感觉模糊不清的?”
齐连春想了想,道:“这几年年纪也确定是大了,不过我年轻的时候在苦役营里,眼神就已经不如从前啦,近几年来又加重了一点。”
齐敏笑着将那两面镜面不平的镜子拿了出来,比划着对齐连春说了自己的构想。齐连春听了道:“琉璃场咱家倒是有,就在长安这里就有一家。但是这东西我可没有想到过,也没有做过,做得出做不出也难说。”
齐敏道:“天下间老眼昏花的人何其多,还有那些彻夜苦读的人——尤其是凿壁偷光裹萤映雪的,这些人的眼神肯定都被暗光熬练得差了,有这种东西,不但能造福百姓,也是一个赚钱的好路子啊。”
齐连春听到这种东西销路这样广,眼神也亮了:“好,既然如此,我就去试试。”
齐敏道:“这种东西,我觉得凹凸面的弧度越大,效果也就越好。而且有些人是近视,有些人是远视,那么有些人应该戴凸面的,有些人应该戴凹面的。”
齐连春搔了搔头:“什么远视,什么近视?”
齐敏暗自摇了摇头,又向他解释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区别,齐连春听了笑道:“你不说我还真没发觉,我年轻的时候是看远的地方不清楚,现在反而是看近的地方模糊了。”
齐敏心想还有散光的呢,只是我不知道怎么矫正散光罢了。
于是又道:“另外还有一件事,如果一片镜片能把东西看得更清楚,那一个凹面加一个凸面,或者两个凹面在一起,两个凸面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如果三个在一起呢?我想我们最好都尝试一下,或许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东西来呢。”
齐连春笑道:“这事好办,琉璃场的事我去跑,不过这样一来,灵儿的婚事……”
齐敏道:“三叔不必挂念,灵儿的事我来操办,三叔尽快把这些东西弄好,如果能做出好东西来,就当成了灵儿的陪嫁,董家一定开心疯了。”
齐连春怔了一下,随即笑道:“咱们家做出的东西,却要让董家去享受,真是无奈啊。”
齐敏道:“三叔不必着急,等做了出来,咱们再做商议。”
齐连春连声称好,于是这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然后齐敏又问了关于陆佳星的情况,得到的消息也差不多,齐连春虽然以前常跑南洋,但是这次买下陆佳星的商人他却不认识。
“我也好久没有跑海上贸易啦,那个人可能是新冒出头来的。”齐连春对齐敏道,“不过看他的样子也没什么异样,可能就是想买个妾罢了。虽然苏二少夫人德行有亏,但总比那些风尘女子要好——普通的清白人家,谁肯把自家女儿送去给人家作妾?若是在大户人家手里买些丫环婢女的,也都一样与老爷少爷什么的不清不楚,说不定还不如苏家的解风情。”
齐连春说的也没错,现在天下太平,虽然因为地域广大,各地时常有饥荒发生,但由于朝廷救灾措施得当,卖儿卖女的事也很少发生了——现在在各处做婢女的,要么是家生子女,要么就是犯了罪罚没为奴的。清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