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怨姻缘》第27章


老师语重心长的心声:“许栋梁没能小惩大诫,到头来他会栽大跟头的呀!”许栋梁坐在开往无锡的汽车里。三个月后,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迅猛的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许多城市。无需多少时日,就将殃及农场。到那时,栽跟头的,还不定是谁呢!书包网 bookbao。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二十五章
一九六六年五月爆发了“无产阶级*”。年底,熊熊烈火刚刚蔓延到农场,春节来临,知青们都回到了无锡城里。街道上。押解着本单位的、头戴高帽子的“走资派”和“保皇派”的游街队伍,一支又一支,呼着口号,缓缓走在大街上。工厂车间里。密密麻麻的一屋子人,停产*,批斗“走资派”。场面激烈。无锡市中心的东方红广场。成千上万的*群众,挤得市中心十字路口水泄不通。十名脖子上挂着自己姓名(打了叉)大牌子的市委“走资派”,在临街搭设的主席台上接受批斗。许栋梁、邹世雄等几个农场知青,挤在人群中,仰头观看,附耳交谈。无锡市总工会大礼堂里。市安置办主要负责人,“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批斗大会正在进行。台前,被揪斗的安置办负责人顾颉,竦然低头;台上,揭批人发言,声泪俱下;台下,与会群众,情绪激愤。坐在观众席上的李全华和于莉莉,没等批斗会结束就提早离开了。他们要去旧家具商店买张结婚用的床。一家旧家具商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旧家具。李全华和于莉莉转悠到一张片子床旁。李全华弯下腰,细看贴在床上的标价……他抬起头,面露喜色地看着于莉莉,用手指了指标签。于莉莉凑上前看标价:30元。转过身按了按棕绷,很松弛。她失望地闭上眼,摇了摇头。又发现床不够宽,用手扯过后,皱起眉头,很不称心地再次摇摇头。李全华轻声地对她说:“跑了这么多家,还没看到这么便宜的。这张床再不要的话,就买不到合适中意的了!”于莉莉说:“这张床也太差劲了!再到别处去看看吧。”说后转身离去。走了几步回头一望——李全华执意要买,站在床前没动步!他实在是因为贵的床买不起!李全华皱着双眉,正可怜巴巴地盯着她。于莉莉走回到他身边,问道:“怎么?赖在这里不走,非买不可了?”李全华央求道:“莉莉,就买下来吧,以后我们再买好的。噢?”于莉莉叹了口气,说道:“随你便吧!”李全华如释重负,赶快去付钱,定了下来。西门桥上。李全华要在这里跟于莉莉分手,回各自的家。俩人扶着桥栏杆,交谈着。于莉莉郁郁不乐地说道:“……用睡过死人的床,会晦气一辈子的!”李全华开导她说:“那是迷信。卖掉床的原因有很多。人家不一定就是人死了,才卖掉床的。”于莉莉又不满地指出:“再说了,那张床只有四尺宽!”李全华强颜逗笑道:“你放心,我保证不会把你挤下床的!”于莉莉想得远,说道:“我是说,有了孩子就嫌窄了!”李全华劝慰她道:“嗨,以后还可以再买嘛!”于莉莉考虑得很周全,说道:“你这‘以后’要多少年?婚后有了孩子,要用钱的地方更多。我们就这么一点点工资,还能攒下钱来买新床?”李全华头脑简单,想得过于天真。他乐观地劝慰道:“工资不会老是不加的。”于莉莉想得较全面、实际。所说的话令人伤心感慨:“加工资遥遥无期。就是加,多个几块钱,又能管什么用!”俩人都凝视桥下,默然无言。片刻,晶莹的泪珠从于莉莉眼眶里渗出……又滚落下来。她带着哭音说:“人过一辈子,半辈子时间离不开床。结婚连张像样的床都买不起!你是说过你家里很穷,可是,我真没想到会穷到这个地步!儿子结婚,当父母的竟是不给一分钱!”李全华的心里也不是滋味,他感到极度的惆怅和辛酸。不过,他还是很谅解父母。含泪说道:“不是不给,确实是没钱给。”俩人不欢而散。五里新村。李全华父母家。晚上。李全华同父母一起围着方桌吃晚饭。他缄口不语。一面心不在焉地吃着,一面不时地用眼瞟墙角处的一只旧柜橱。他几次看父亲,欲说又止,没勇气开口。母亲在收拾碗筷。李全华犹犹豫豫地喊:“爸,”父亲斜视着他:“嗯?”李全华鼓足勇气说道:“我结婚没钱买家具,需要有样东西放放衣服。这只柜橱能不能给我……”父亲不悦地回说:“你需要,我们就不需要?虽说没有几件衣服,但总得有个地方放放呀!你就忍心拿去吗?”李全华无话可说,苦涩的眼泪渐渐涌满眼眶。母亲不忍心看儿子满眼泪水的悲伤脸子,对老头说:“孩子他爸,就让他拿去吧。几件衣服打个包袱放在阁楼上也能凑合。唉,这只旧柜橱,还是用他两个月的助学金买的呢。”离于玲玲家不远的小街上。一天早晨。于玲玲挎着菜篮子,去前夹城菜市场买菜。突然听见有个男孩子的声音叫她:“于玲玲!”她转脸定神一看,很面熟,一时想不出姓名来。惊异地说:“噢,你是……”一个穿军装的,推着自行车走近她。说道:“我是俞洪!都不认得了?”于玲玲记起来了,说道:“哦,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咳,四年没见,时间不算长。主要是你这身军装,让人认不出你来了。你是什么时候参军的啊?”俞洪(二十四岁)告诉她:“你们去农场后,我就去了南方泉老家。第二年就应征入伍了。”于玲玲说:“还是你运道好。也是回来探亲的?”俞洪说:“嗯。假期一结束,就要准时归队,晚一分钟也不行。” 于玲玲说:“部队纪律严。进步也快。入党了吧?”俞洪说:“到部队一年就入党了。你还住在前夹城?”于玲玲说:“嗯。老地方。”俞洪问:“可以去你家里坐会吗?”于玲玲回话说:“当然可以。不过,改日吧。我要赶紧去买菜,烧好饭菜守候李全华和我妹妹来吃饭。他们两个正在忙着包扎运往农场的结婚家具呢!”俞洪感到十分意外和惊诧,问道:“咦?他怎么会跟你妹妹对上了?”于玲玲感叹道:“唉,大概姻缘都是前辈子就定好的。”俞洪紧接着问道:“那你呢?”于玲玲似乎不愿意谈这些,淡然地说:“我还是我。我要赶紧去买菜,忙中饭了,再见吧。”俞洪嘴上说:“再见。”却没有移动脚步。他挡着自行车,站在原地,温情脉脉地望着于玲玲离去的背影。心里在说:“早知道今天会这样子,当初我就不会放弃追求心仪的人,不去农场而去(老家)南方泉(农村务农)了。”俞洪也是李全华、于玲玲的同班同学。他一直自卑地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没有学校里像劳动班委李全华等男同学那么优秀,决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不过,今天忽然发现有了契机和自信。不管结果怎样,都必须尝试进攻,不能再次轻言放弃了。李全华家。傍晚。李全华和于莉莉在包扎一只马桶。他们身后,已经用草席、草绳包扎好的柜橱、床架以及棕绷等,靠在墙旁边。门外传来自行车铃响,于莉莉探头朝门外望。惊喜地说道:“是我哥来了!哥!刚刚下班吧?”于大勇(二十七岁)说:“一下班,我就骑车直接到这里来了。你们忙得差不多了吧?”李全华站起身,拍拍手上的草屑,回说:“全好了。”于大勇问道:“没几天你们就要回农场了。难道不想婚前照几张相片,给今后留下一点美好的回忆?”李全华低下头,憨笑不语。于莉莉瞥了一眼李全华,对哥说:“想是想,就是……”于大勇说:“照相机我去借,一切费用我来。就明天,好吗?”李全华说:“好的。欸,不要忘了喊于玲玲一块去。”于大勇说:“跟她说过了。不知道为什么,她就是不肯去。”于玲玲家。白天。于玲玲自个一人在家拉二胡,奏的是凄婉的《二泉映月》。她家的临街窗户外,俞洪朝屋里喊:“于玲玲!”窗户下摆有一张写字桌。于玲玲和俞洪坐在桌旁,斯斯文文交谈着。交谈中,俞洪时而端相于玲玲。于玲玲呢,不是低垂着头望桌面,就是手托着脸颊望窗外。气氛显得并不欢快。凄切的《二泉映月》乐曲声,一直在小屋里绕梁。似乎预示着什么。书包网 。bookbao。
第二十六章
农场,炊事员宿舍。半个月后。晚上。小屋的门旁一角,堆放着包扎好的柜橱、床架和棕绷等。那是李全华从无锡托运来的结婚家具。李全华凑着课桌上的灯在看《毛选》,赵宏的手里捧着自制的收音机,坐在床上在收听关于“*”的播音。窗玻璃被人“笃、笃、笃”敲了三下。他俩不用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