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农民工》第113章


“各位老板散了吧,你们带来的钢瓦我们都已经检测过啦。我代表公司谢谢大家的一番好意,届时财科会给大家支付样品上的各种费用。”公司的采购员非常诚恳向周围揖手表示感谢。金大钟脸上高傲的神色溢于言表。
“嗨,那位老板,您就别往下搬啦,赶紧跟其他老板一块去财务科领取制作费吧!”采购员摇头叹息道。众人的目光都投向我们从皮卡上抬下来的镜面钢瓦。没有嘲笑,只有兔死狐悲,还有技不如人的悲哀。
“还是拆开检测比较一下吧?”阿龙非常不满对方的主观臆断。
“有这必要吗?”金大钟嘲讽道:“除非你确信生产出来的镜面钢瓦超过我们的技术水平。”
“你…是?”
“韩国大宇集团驻地的执行总监金大钟。”
“哦,韩国人。”阿龙点点头;“别的自信没有,可超越你们的信心还是有的。”
金大钟不屑一顾地哈哈大笑。阿龙十分鄙夷地瞟了他一眼,跟我们招了招手,示意我们给他点颜色瞧瞧。纳纳心领神会,卷起袖子恶狠狠地盯着金大钟出神。
“你竟敢威胁我?”金大钟一副义愤填膺的表情,招呼下属抬走地上的产品,“我希望你们公司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我不会将镜面钢瓦出售给你们。”
“金先生,您消消气。凡事好商量么。”采购员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难为情地看着阿龙,希望他道个歉。金大钟惹了众怒,众怒难犯,要不是有求于对方,他也想上去揍他一顿,咱们同胞再不济也轮不到他指手画脚充大爷。
“没有商量。”金大钟硬梆梆地丢下这句话,转身欲走。等他掏出钥匙,解开汽车电子防盗锁时身后依旧没传来追赶的脚步声。他上也不是,不上也不是。所有在场的人仿佛僵化一般直愣愣地盯着纳纳揭开的防水帆布。无论是日本锻造还是韩国仿制,镜面钢瓦上总有一股金属特有的光茫。反射景物时画面偏白且散射不匀。
这是金属材质固有的缺陷,没对比的情况下人们会自动选择忽略。可一旦有了对比缺陷就会变得十分突出。金大钟的这块东西跟我们的一对比简直天壤之别。昌龙号制作出来的镜面钢瓦,就算拿高倍放大镜观察,表面照样平滑无比,当然比普通镜子反射的图像清晰。老板们都钻研大半辈子金属制造的强人,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一股晕眩感扑面而来。
“完美,太完美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对不敢相信能有人将金属做到如此反光的地步。”蹲在地上的检测员连连竖起大拇指,转头仰望阿龙,“请问,您这种钢瓦可以量产么?我觉得它更像一块工艺品而不是流水线锻压出来的。”
“我可以保证,三天内准时交货。”阿龙斩钉截铁地答道。一阵骚动之后,两名采购员已迫不及待地站起,激动万分地拽住阿龙的胳膊,“这位老板,走…走…咱们走签合同去。价格方面一定让您满意。如果您还有何要求尽管提。我们再不初触动原则的情况下都会给予通过。”
此言一出犹如晴天霹雳,站在雷克拉斯车旁的金大钟,老年痴呆症一般直勾勾地盯着阿龙,脸上的表情又青又紫。他们大宇集团总部刚研制出不久的工艺配方专利,就这样被人轻而易举地击垮了?要知道他们分厂可是抱着志在必得的念头,购买了大批原材料,只等订单到手就全力开工。
金大钟的下颚鼓动半晌,上前拦在采购员道:“两位先生,我可以低价出售我们的产品,而且我们交货神速。”
“呵呵,实在抱歉,我们的刘总都说了,一切以质量为重。”采购员一副财大气粗的暴发户口吻,“我们公司什么都差就是不差钱!”
“你们不能这样,经济开发区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公司需要的情况下有义务优先采购外资产品。”
金大钟脸色煞白,赚不到钱是小事,二期厂房的扩建批文才是重点。
“金先生,你也要体谅我们的难处吧?”
“我要求和你们的领导对话……”听到这里,纳纳当仁不让拦到金大钟面前,晃动胳膊做了两个示威动作,黑色西装将他铁饼一样强壮地胸肌勾勒得异常清晰。经济利益面前,两名采购员不约而同地将头扭到一边,装做啥都没看到。
“知道差距在哪了么?”心眼甚小的胖老板挤过来,对他挤眉弄眼。
第114章 心事重重
检测中心的小型会客室内,洽谈的气氛达到高潮。刘总即将亏损的投资项目,现在终于起死回生。阿龙开出了一个让所有跌眼镜的价码,四千块一张镜面钢瓦。四千乘一万二,才四千八百万!从日本明镜公司订购的镜面钢,加上运费每块六千,整整高出一千两百万。
“嗯,刘总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抓紧解决此事,让我们的投资项目尽快通过验收。”项目副总监李家能坐在办公桌前,神采飞扬地打着电话。
“你的工作能力我肯定放心,现在首要问题是镜面钢瓦的产量必须跟得上。以三千为基数一出厂立刻送到镜楼安装,那边工人加班加点装好。我估计最多四天就可以还原一个崭新的镜楼。那位商人有何困难或者要求,只要不过份都可全力解决。”
“刘总您放心,我一定照办。”李家能挂掉电话,转头拨内线通知办公室财务科,让科长小黄来一趟。大约五分钟后,有人轻轻敲响办公室的防盗门后,推门而进。
“李总,老板们的手工费都已全部发放,供应商那边则由总公司单独拨款。”小黄站到办公桌前,将整理好的合同递给李家能过目,“采购合同已签了,每块四千,三天内缴付一万两千块符合规格的镜面钢瓦。”
“他有没有别的要求?”李家能随手翻了几页合同道:“我特意问过海洋科技园的园长,他告诉我日本镜面钢瓦订购价是每块六千。经济时代讲究利益最大化,他在这个关卡开这样的价格,令人惊讶!”
“他也没说没要求,应该还没考虑好,毕竟总公司的承诺含金量大。我觉得价格确实很低,可咱财务科的会计小李告诉我,这个价格反而有些高了……”小黄欲言又止。
“会计小李,那个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生?”李家能放下手中文件,“你倒说说看,怎么个高法?”
“小王说,日本人均收入是我们的十倍。假设六千元的产品,我们的人工费用是一百,日本就得一千。在排除与国际价格同步的金属原料差价后,他们必须把利润提到两倍多才不会亏本。按照这样计算,这名供货商开出的价格比日本方面还高出百分之二十。”
“我明白了,以前我在党校听过搞经济的大学教授讲课,他说我们一直在为发达国家背负着通货膨胀,这是最好的例子。”
“国与国的货币价值,不能单纯用数字衡量。好比这价格按照收支计算,确实比日本那边高些,可最终我们付出多少?”
“我们付出的购买价比日本方面少一千两百万,他六千一块镜面钢瓦赚不多,我们四千一块赚的多,可为什么我们有便宜的不买,非得去买那个六千的?”
“因为我们没办法造出来你不买不行。”
这些差距和无奈让李家能愤愤不平,大拍桌子,道:“现在我们能造出来了,难道放着现成便宜的不买去买洋货?或者让我们的商人和国际接轨按照日本的收支比例计算价格?”
“简直是无稽之谈,我们能造出来那是本事,哪怕他定价七千,我们也照买不误。”李家能捏捏眉头,“这个采购合同我看还是让办公室秘书负责吧,我不想在这节骨眼上还有人整出啥乱子。”小黄肠子都悔青了,天地可鉴,他压根就没想整出啥乱子。就像李总说的管他赚多少,我们只知道他比外国价格低一千两百万。都是那个会计小李没事非卖弄专业知识,等下回去就给他小鞋穿。
“对了,他们的工厂在哪里?”小黄刚走到门口,李家能问道:“能搞镜面钢瓦的企业都不可能是小企业,我怎么都没见过这位年轻人?”
“他不是老板而是出技术委托那边一家加工厂制作。”
“瞧瞧人家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高端的专业技能。再瞧瞧那个小李,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除了纸上谈兵会啥玩意。”
“李总,他说他的技术是从一名因为金融风暴亏损得走投无路的美国人手里买来的。那个美国人还是哈弗大学毕业。”
阿龙编出如此荒诞的理由纯属无奈,昨晚雅芳给他上了一堂专业课,让他打消将道奇安排成外国工厂老板的念头,从外国进口时间根本来不及,只好继续瞎编。而让我们没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