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纪·锁香楼》第46章


一缕轻轻的琴音飘出,这曲子我已听得熟了,《秦风·无衣》。
逖沷推开书房的门,熙亲王背对着他而坐。虽是被俘,他仍是衣冠齐整,听到门响仍是端坐不动,全然没有转身或者起身的意思,好像是在看着什么出神。
“熙亲王殿下。”逖沷站了一会儿,开了口,“我有事要和你商量。” 
熙亲王身旁霖谣抚琴的双手嘎然停住,声音清亮但没有丝毫温度:“汗王,今晨的事我们听说了,你若想让殿下去说服全城百姓着你靳顷服饰、行你靳顷礼仪,现在便可回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里是阿箫的宫斗新坑求支持~~
【文案】
身在奴籍八年,眼看就要嫁人为妻。
孰料一夜变故生,她成了天子宫嫔。
这不是她选的路,但她只能毅然走下去。
后宫的日子,注定是一条血路,
为了这样或那样的目的,
这里的每个人都在争、都在斗,
每个人,都想博尽帝王宠……
、归国谣·终章
逖沷面上生出的怒意转瞬被笑容覆盖,似全然没听到霖谣的话:“殿下;你们汉人有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熙亲王微偏了偏头:“是;但我们还有句话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逖沷笑问:“你觉得自己是‘匹夫’?”
……什么理解能力!没文化真可怕!重点不对啊汗王!
我绕到熙亲王面前想看看他有没有露出嘲笑的神情;很遗憾他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亲王殿下好定力!
熙亲王的声音轻描淡写:“如此大事,若连匹夫也有责;那么身为王侯将相更有责。汗王觉得,我会卖国求荣?”
“用不了太久;整个祁川乃至大燕就都是靳顷的了,殿下不过顺应时局而已,何来卖国求荣?”逖沷强压怒气循循善诱。
熙亲王终于显了笑意,反问他:“你当真以为;你能攻下大燕?”短短一停,“我倒是真想看一看,你如何同已达祁川的百万精兵相拼。”
“你……”逖沷陡然意识到自己原是落在了局中,亏得他还在这自以为是的要熙亲王为他做事,殊不知熙亲王已保住了祁川余城,当即气结,“你竟敢……” 
“兵不厌诈。”熙亲王的声音温和得不像在面对敌人,“汗王也读过些汉人的书,怎么‘丢卒保车’的意思汗王不懂?”
逖沷的手已然扣在了腰间短刀上,估计熙亲王再刺激他一句他就要杀之而后快了,却生生地忍了下来,放下的手紧攥着拳:“你不怕死?”
“能以一死换得大燕余地平安,何惧?”他伸出手,搭在霖谣手上,目光温存,“女子尚且不惧,弗桦七尺男儿,何惧?”
炼了这许多忆香,男女之间各种各样的感情见得多了,像纪云翟那般痴情的有,闵素儿那样说不清道不明的也有,可熙亲王与霖谣目下的感情……我却看不懂。
此前我以为这是战火纷飞中的惺惺相惜,可熙亲王在道出这句刚毅之语的同时,看着霖谣的双眼,流露出的是满满的怜爱。
矛盾又自然。
不是“一见钟情”也不是“青梅竹马”,他们的感情,始于民族大义,明明是悲壮的,却又柔情似水,太复杂太难懂。
可以算作|爱情么?我不知道。
熙亲王的手伸向案下,我站在他正面,看到他悄悄握住了一把匕首,但当年在他背后的逖沷是看不到的。我一时以为他要和逖沷同归于尽,看了看汗王身边的几个彪形大汉不禁心里嘀咕这事不靠谱。他垂眸看着那把匕首,淡道:“这一战,确是你赢了。我早知癸城守不住,我就在这看着,看你有多大能耐征服大燕,征服我千年华夏。”他再度看向霖谣,目中有无奈有不舍,“如若来生生于太平之世,弗桦定娶卿为妻。”
战火纷飞,刀光剑影,此时的生死之约可算是爱情么?我不知道。 
寒光倏尔一闪,匕首划过颈间,鲜血淋洒了一桌子,鲜红一片。
熙亲王做出的最后一件事,是用最后一口气将匕首狠插于案上,手紧握不松,气绝后仍身形未动不倒。
我忽然明白他为何一直背对着逖沷而坐,他所面对的方向,是东面,是锦都所在的方位,是大燕的万里江山。他仍睁着眼,眸中光泽逐渐暗淡,明明颈下便是淋漓鲜血,可我这样看着他却不觉得害怕,只生凄怆。
霖谣滞了半晌,看着已无气息的他,神色恍惚,手指轻撩过七弦,凄然一笑:“殿下何必再强求来生呢?阿霖此生已无憾了。” 
她抬头看向逖沷,眼中愤怒与恨意迸发,声音缓慢有力:“我与殿下就在这儿看着,看看你们这些豺狼虎豹究竟有多大能耐!” 
同是手起刀落,半点不带犹豫地刺入心脏,大红的上襦很快蕴出一片暗色,她的身子倒在琴上,琴弦一声低鸣,带着嘲讽与不屈。
至此,我们要看的记忆大约是差不多了。两条英魂亡于此,癸城记住了这一切,经久不散,到了外人眼里就成了冤魂萦绕,无人敢来此居住。

我低估了靳顷人。
就如同当年的熙亲王低估了靳顷人。
准确点说,是熙亲王以君子之心度了靳顷人之腹。他以为靳顷人占了此城便是终结,却没想到他的以死明志和全城百姓的不屈服造成了何样的后果。
熙亲王殉国的第二日,逖沷下了一道死令:三日之内,全城百姓须改换靳顷服饰,不从者斩。
几个时辰后,又补充了一句:“一人不从全家斩。”
六十多年后的我们,在逖沷房中听得瞠目结舌,这是什么治国方法?
在这惨无人道的命令传出的同时,熙亲王殉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全城愤慨之时,逖沷的决定再度令我们瞠目结舌:他竟下令将熙亲王与霖谣的遗体高悬于城门之上,以此震慑全城百姓。
适得其反,癸城百姓们怒了……
这些手无寸铁的人,趁夜抢下二人遗体,更有数十人拼死闯出癸城,将二人护送去几十里外驻扎的军营。 
我看着当年的这些景象,惊心动魄之余,心中略感宽慰,他们可算是得了安葬。

不过……俗话说:“不要以自己的三观衡量别人的下限。”
昭泊:“这谁说的俗话?”
“我说的!”
我们又一次低估了靳顷人。
逖沷他简直就是个……奇葩!他竟然真的推行了那毫无人性可言的政策。
彼时我们正在城门口处,眼睁睁地看着十几个儒生被杀。第一个死时,鲜血自颈中喷洒而出,那鲜红的欢迎直朝我飞溅而来,吓得我一声惊叫扑在昭泊肩上。
只这一瞬间的惊吓,我双手已经冰凉,颤抖着再去看那儒生,胸前一片鲜红,浸透了交领右衽。
我本是心存疑惑,不就是穿靳倾衣服、行靳倾之礼么?有什么大不了。
在这样刺目的鲜红下,我突然明白,他们捍卫的并不仅仅是那一件衣服……
而是……千年华夏。
“有服装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他们在守护这个名字,即便是死也在所不惜。
熙亲王是、霖谣是,癸城百姓也是。
逖沷也正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才宁可屠城也要摧毁华夏裳服礼仪,继而摧毁华夏风骨。
真是打得好算盘。
卫衍看我情况不佳,几步腾起往城中去了,他熄灭了引忆香,一切嘈杂、鲜血、愤慨与刀光皆在我眼前渐渐淡去。
很快,重归安静。
我们在今日的癸城,一座据说日日闹鬼而无人敢居住的荒城。
我木讷地坐在地上缓着思绪,直到卫衍回来得身影闯入我的视线才拉回我的想法,我偏了偏头,问昭泊:“师兄,后来呢?”
昭泊安静了一会儿:“十日之后,癸城仅剩三十二人。”
“都死了?”
“是,都死了。”
“所以今日,这一带的百姓已不知汉族衣冠是何模样了?”我又问。
昭泊无言。卫衍环顾着这座荒城,言辞听似轻松却又尽是不甘:“鲜血总能让人屈服的。一辈屈服了,第二辈就麻木了,第三辈便忘干净了。”他停了一停,“再往后,只怕……也就无所谓能不能记得起来了。”
“可我们,为了这区区千两黄金,竟然在为靳倾人办事……”我猛地起身,头也不回地走向城门,昭泊看出不对,一把拉住我:“你要干什么?”
“拿那喇汗王练一瓶香祭奠熙亲王霖谣和全城百姓!”
昭泊看了我一会儿,嘴角抽搐地吼出一句:“你有病啊?!”
我觉得好像一腔热血都突然没有了是怎么一回事……
我觉得这事儿很可行啊……
“你把汗王搞死了,你猜靳倾人会怎么搞死你?”昭泊说。
“汗王有儿子有兄弟,你猜他们有多少个继承人备选方案?”卫衍说。
“……”
我觉得好像一腔热血都突然结冰了是怎么一回事……
在二人鄙夷的目光下,我局促地掸一掸裙子:“回锦都回锦都。”
“……当真?”
“必然当真,这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